..续本文上一页的实相,都是不存在的。“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这里面讲何谓“信心清净”?不住六尘,生清净心。过去无始以来,以六尘为心,以六尘的无住,以为这个清净才是清净。现在以六尘之境而生清净心,阿罗汉、须菩提于色声香味触法中不生分别而生清净;因为他守住自己清净,他不是说实相本体就是清净,这个是二回事。
这个信心清净有二种,一种是阿罗汉的清净,是心地上的清净。一种是闻般若的清净,是相上清净。比如我们现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心也会清净,这个是阿罗汉式的清净。掉过来讲,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没有我,阿弥陀佛名号就是我,阿弥陀佛是相,相清净,你对这个相完全生起佛的这个信心,这个叫相上的无住之清净,那个清净才是跟般若相应的。这个要搞清楚。你在外面看到一切相就是我的心的时候,相是无住的相,无住的相就是我们无住的心,所以无住即相里面无住,就生佛相,所以一切善恶好坏,都是我的本相,就是无住之相,不是相外还有另外的一个心可得;另外有心可得不是妄见吗?有这个妄见不有外面的妄见吗?为什么阿罗汉成不了佛呢?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呢?因为他认为外面无住则生心清净,你就麻烦了。因为你心里面的清净是妄识的清净,不能够生实相,所以外面的相本体就是我们的心,实体、实相、无住之闻信就是如来三十二相,不离报身,报身不离化身;法报化一体的。不能说三十二相外面还有一个报身相,报身外面还有一个法身相。化身为用,报身为相,法身为体。就像这个瓶子一样,它是玻璃,玻璃就是相,玻璃的体是无住之体,是没有的,玻璃在哪里呢?玻璃叫性德;玻璃玻璃能成杯子,杯子是个化身,是众生的心;玻璃是菩萨的心。玻璃跟杯子从哪里来?从法身出来,法身是无住之体。无住是性,从无到有;这个杯子从性上讲,缘一切处;从相上讲,也在一切处;从化身讲,是一切众生心;从相上讲,是报身;从体上讲是法身。此杯子从哪里出来呢?从法身里出来;杯子现在是玻璃,杯子从玻璃出来,玻璃也从法身出来,所以这个三个是一体的,不能离开杯子,还有另外清净心可得吗?另外有清净心可得就是妄见,一妄全妄,全部的真就是法报化身。阿罗汉有清净心可得,依法而修他的清净心,他法是得到了,但另外还有一个妄见。我们要知道,我们起心动念讲话的这个妄心是实在不可得,所以我们清净心是假的。说不可得,我在哪里呢?在法界之中,原来真正的法界才是我。
我为什么要说,外面善恶,是谓有住之体呢?有住之体才有善相恶相,你无住就是法界相了,是恶是善都是过去的因导致现在的果。所以果现前的时候,你都是对立的,因为果现前有住啊。有住就有妄,这个识跟你有住的这个果报相应以后,妄上套妄,妄上套妄;越套越多。却不知道,舍妄即真啊;舍去妄的时候,你所有的觉就现前了。所以这外面没有众生,就是一个人。虚云老和尚讲“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我们闻到金刚经这个般若之体,能破除妄见,就看我们敢不敢承当。禅宗里讲“悬崖撒手”,不惊不怖,就是把你的这个妄心一撒掉,就像悬崖上边吊一根绳子一样,你一放下来你就解脱了。可惜众生就是抓住那根绳不放,不知道一撒手全部解脱。我们现在死守住这个尘,只要你手一打开,大千世界就是你故乡!我们抓着自己的妄心,老是不愿意走出这一步,大千世界你就得不到。百尺杆头,再进一步是你本来面目,可惜我们就不愿意进此一步,走到这个地方就停止了。所以很多禅合子在这个地方,转啊转啊转啊,他不知道歇即菩提,他就是歇不下心来。所以闻到这个法,就是稀有!所以我们不应该离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另外有清净心可得;六尘就是清净的本体,那么我们不应该在六尘里边生善念和恶念的体,你只要不住,外面的实相就现前,不住就是实相。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什么叫实相呢?实相非相,是名实相。“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谓众生究竟之觉,你不要执著于文字上面一个实相,千万不要称那个为实相,就变成文字上的执著了。它说通过观照则生实相,实相的体则是清净心。比如清净体就是无烦恼,如果你获得实相,自然就会没有烦恼,没有贪嗔痴慢疑,这些东西都会显现出来。如果你自己很清净了,但是你不断的有贪嗔痴慢疑的显现,有财色名食睡的追求,你有这些世俗的妄念,有住的心生起,那还生什么实相呢?
实相生起来,真正信心清净者,则生实相。昨天讲了什么叫实相呢?说实相是叫离言说相,什么是离言说相呢?如来说实相就是建立我们的观照,是非相;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就是见到实相。如来讲如是观照则是非相,为什么呢?此相是我心故,那有相可得呢?无住则生实相;外面一切相都是我们的心,所以呢,讲实相之时,如是观照就是非相。什么叫相呢?善恶之相,好坏之相,长短高低之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还有这个青黄赤白相,耳朵声音相,……苦相辣相,一切相无所得,相实在是没有体的,都是我们有住之心生起的,因为有住则生相,无住则无相,你识知此相即是我相的时候,“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佛教来讲要相信因果,恶相善相的本体,善恶闻报的时候是什么报,你知道吗?你拿刀子砍我的时候,我痛;是身体在痛还是心在痛呢?如果身体在痛,那么死人为什么不痛呢?可见不是身体在痛,是我们心痛。你比如来讲,有一天一个人坐汽车手被压断了。汽车玻璃慢慢的往下掉往下掉,把他手夹在上面,他不知道啊,一下子就麻木了,他在给别人聊天还在笑呢?后来他手压断了掉下去了,掉到外面去了,后面的人看到了大叫,他还不知道自己手掉了。所以人忘记了自己的时候,手掉了都不知道,一看到自己手掉的时候,马上就痛苦了;证明不是身痛是心痛。在地狱底下,很苦,地狱底下真的苦吗?其实地狱底下一点都不苦;如果我们用这个心,比如到了地狱底下去,一点苦都没有;为什么呢?痛苦是与你的心有关系的,你是善相,地狱中现的就是善相,你是恶相,地狱中现的就是恶相,为什么痛苦呢?因为你心痛苦,如果你不执著了,火也就没有了。
所以呢,随着心显知道吗?既然苦是苦在我们心上边,其实外边境界是不苦也不乐,是我们心在苦和乐;是我们有妄见在那个地方。我们后面谈到“忍”,我们要用无相心就会得“忍”。如果你不断的观察这种相,你看大相世间相没有了,小相微尘相也没有了,都是我心有住之体显现而已;这个时候,你在外面走路的时候,不会有忧虑烦恼焦虑不安的,看到的都是我们的心啊。所以不生善恶之分别,实相慢慢就现前了;
实相就是非相,长短高低,青黄赤白都不要相信它,不要跟随它,都是我们有住的心而生出来的。所以你现在看到我,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妄心,我们六道轮回就由妄心生起。离名说相,不离色声香味触法,你现在看到的所有的色声香味触法,善恶都是我们的妄念,既然是妄念哪有青黄赤白之分呢?外面没有这个分别,都是大圆镜相,都是平等相。为什么一再强调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呢?寿命无量是大圆镜智,光明无量是平等性智,众生烦恼才建立妙观察智。妙观察智是依众生心建立的,平等性智是依觉性来建立的,大圆镜智是依佛性来建立的。
什么叫妙观察智,众生在一切处,同等一念觉,众生不在一个地方是一样的相,觉是一样的。你看到我我看到你,一念觉是一样的。你坐在那边觉悟可以,我坐在这边觉悟也可以;觉的体是一样的。就像我讲金刚经,每个人悟到的般若是一样的,但相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如来真实体能会众生心呢?因为佛有妙观察智;妙观察智是果德上面过来的。实相能会众生心叫妙观察智。众生叫差别相,如果如来没有妙观察智会于众生心,就说我能解脱你不能解脱,所以很多众生讲法,跟妙观察智不能相应,就危险;说我这样做,你们也应该这样做,那就麻烦了。妙观察智是令一切众生解脱,般若智慧能通达一切众生心,因为众生都在有住相里面,有住相就是无住相里面,哪个众生不在般若智慧里面呢?哪个众生不在自己实相里面呢?哪个众生不在自己心里面呢?哪个众生现的相又不是现的真如实相呢?
只是一个妄念未除,但实相都是一相,我看到你,你看到我,哪个是对哪个是错呢?是一个体还是两个体呢?如果依我常福作标准,我怎么能够看到你呢?你说常福是标准,是实相,那我就不应该看到你了,妙观察智中就是能够看到众生,实相就是能够看到众生。如果我已经证到实相了,如果实相里面是一,没有妙观察智,我就见不到你。我能见到你,证明说实相能与你相应;你跟我相应,我也跟你相应;所以佛能跟众生心相应,因为实相能跟一切众生相应。众生一切妄的体,都是真如实相。离名说相就是实相,就是真如,就是如来,也就是说离攀缘体。
是实相者即是非相,叫做无为体。后面讲,是故如来说名实相,离攀缘,不离此境能见实相叫离名说相。这个一切相就是我们的心,就是不离开这个当下,这叫做无攀缘。你不要离开这个相,另外有攀,另外有攀就有攀缘之相。叫我们众生彻底的离开攀缘之相。是实相者即是非相,即无为相,什么叫无为相呢?如来以言辞,离言说相建立众生的无为,不是有为,是无为体,一听到如是般若就进入无为,为什么呢?因为如是观照当体就是你的心!你的心无为无不为,一切为是我心,原来都是我们的心,那有什么为呢?对心来讲是无为相,对相来讲是攀缘相。有为就是心中有妄,有妄就叫有为,如果你是真就是无为。从相上讲,我们从这个相攀到那个相,不管是度众生还是成佛也好,我们每天在这个相上面攀缘,攀缘相是我们众生的烦恼。有为相是众生的烦恼,都是起妄见。
无为相、无攀缘相都是真如相,真如是什么呢?第一离心缘相,心要离心无为不要有所可得,法界即你的心无为相;第二离心缘相,不要攀缘外面的有所得失,不要境外有所得境。离心缘相就是真如,这是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南摩阿弥陀佛。
《《金刚经》系列开示 68》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