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來?名言即空;名言是空的體。南無阿彌陀佛在哪裏?是一個空叫清淨法身,南無阿彌陀佛又在哪裏?無量光明無量壽命,是他的報身。所以叫持名性空,持名立相,是種種微塵。微塵就是山啊、土啊、水啊、草啊,即名微塵是法。叁千大千世界是佛,裏面很多的草木山水,,這叫做法,此法是我心法,此名是我心名,是我清淨的法身,是我圓滿的報身,是我們的意,你這個妄體已經沒有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這裏面佛陀打了個比喻的說法:說微塵非微塵是名微塵,證明說微塵是代表法的,我們往往執名呵。
我們的妄想從哪裏來呢?就是說我有一個家,其實你那個家只是個名字而已,這個名字是空的,這個叫做法身,但是你到那個家裏面去,那個家什麼都不存在。有兒子,有孫子,有房子,有家俱,有豬馬牛羊,叫做塵,很多塵積到一塊,叫做家,事實上找不到哪個地方是家。沒有地方的家代表家是空的,叫做清淨法身;家裏面的很多塵,那叫法。你心中執著于法,不知道你心中妄執于塵,是由于與法對立起來了,所以我是我,法是法,不知道這個家裏面所有的法,就是我的心啊,就是我的塵,是我的口業,(口就體表法)。你知道你這個家是無所得故,知道你家裏塵是你諸法故,報身。那麼你在這裏面,你的身口意是整個的一個家,大千世界就是一個家,所以此小家此大家,無非法故。過去我不寫了一個偈子嗎:無量壽佛名清淨法身,無量大願即報身,如來回向即化身,什麼叫回向呢?法身與報身回向我們的心就是清淨的化身;所以我們的化身在法報裏面。你沒有家,你沒有家裏面的種種的塵,就沒有法,沒有身體,沒有這個眼耳鼻舌身,那來的意念呢?你意念沒有東西執著啊,執著也不得到啊。
家裏的塵丟掉了,法的執著也忘掉了,那你自己也就沒有了;你的意念完全是在妄裏面,在塵裏面,所以呢意念由法報生出。無住之體是我大慈父,無住之相是我大慈母,慈父慈母能化育我,我這個意念從哪裏來呢?法報而立,沒有法身,沒有報身就沒有我們現前的化身。沒有家沒有塵,你家裏面沒有爸爸媽媽、兄弟姐妹,那你從哪裏來的,所以由塵而出。如果你沒有家根本就不成立啊,所以家是空,塵是有,有塵有有就産生意,意即化身,這個化身來自于塵,來自于根本。
如來所說是不離此相建立真如。所以你們回家以後就應該知道了,此走路非走路是名走路,此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走路的人呢,此人非人是名人;此眼睛非眼睛是名眼睛;此耳朵非耳朵是名耳朵,都是叫名,叫做塵相。塵裏面內斷,相上外斷,外斷就是身心清淨。你走路沒有個走路體,你走路哪個腳在走路呢?腳怎麼會走路呢?腳上面沒有走的哪個相,你一直這樣觀察。所以佛教裏爲什麼要經行呢?我們生活在經行之中,你每天這樣走的時候,不斷的用般若智慧來觀照,此大相非相,系我之法身,此塵是非塵,是我之妙法,身舍意,你這個意念舍于法故,所以我意從此生,從清淨法身生,我意從此生,是我報身,所以我們是從法報身裏面出來。我們現在不是從那個地方出來,而是從那個地方執著,衆生向外面走,不知道從外而向內走,所以我們微細的相也好,還是粗相也好,應該如是觀照。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叁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叁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叁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叁十二相。”他這句話是一起說的,前面他用叁千大千世界以境來說,來作爲比喻;現在他這一句話,把二個放到一塊了。“于意雲何,可以叁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這句話是一個,也就是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叁十二相見如來不?如來無所來無所去,以叁十二相見如來對不對呢?叁十二相是我們執著的相,可以以我凡夫的境界來見如來嗎?能以這個相我們來見如來嗎?我們衆生執著啊。因爲前面講的,世界空掉了,微塵空掉了,沒有如來所說,沒有法相可立,沒有般若波羅蜜可立,依實相,沒有名字。接著呢說世界不立,微塵不立,微塵不立就是不立我們的一切諸法。我們現在所見到的世界不立,大不立,大不立沒有如來可得;塵境不立,小不立,小不立是法不立,沒有如來所說。這個時候衆生就會産生一個疑啊,就執著了:如來叁十二相是真的還是假的呢?衆生以叁十二相爲莊嚴。後面說:“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不?”和“以叁十二相見如來”是不一樣的。以叁十二相見如來,他認爲叁十二相就是佛,叁十二相滅的時候他就看不到了;就是說,你現在看到的釋迦牟尼佛叁十二相,見如來不?因爲衆生就執著啊,以爲叁十二相可立,釋迦牟尼佛馬上就破除衆生的疑惑啊!“不可以叁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叁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叁十二相。”這裏面有二個體,如來的叁十二相的圓滿相,是來自于釋迦牟尼佛百劫修福,是無住之相,無住之圓滿體,是無生法忍裏面無住相生出來的,叁十二相的體就是無住體;有住,叁十二相就是住體。如果你有住于叁十二相見如來,那怎麼可能見到如來呢?
比如來講,我們不通過般若實相觀照,直接說月亮是圓的,你就說月亮是圓的,你就能說見到了月亮了嗎?你沒有見到月亮。我畫個圖形跟你講是叁千大千世界,那能證明說你已經見到叁千大千世界了嗎?叁千大千世界只是個名字而已。我把這個山的名字在你心中建立了,你說你見到山了嗎?沒有見到山,但是你見到山的時候,又離開了這個山嗎?沒有離開這個山,但是你又沒有見到這個山,爲什麼呢?山的體裏面沒有一個山的體,在你意念裏面就是個形狀,是空性的,但是呢在這個形狀裏面,你找不到一個形狀的體,你沒找到。所以我們衆生,可以叁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
般若波羅蜜已經觀照了實相,才能夠得叁十二相;叁十二相是無住生心裏面顯現出來的,因爲叁十二相是化身相,是衆生心中出來的。現在我們出家相,從有住的體裏面出來的。因爲我們有住,住色。每個人相貌好看不好看,都跟你有住有關系,你有貪嗔癡,你的眼睛就非常難看;你耳朵聽聲音,有貪嗔癡有好壞,有善惡之分別,耳朵肯定會難看;你鼻子聞到的味道,你取善相取惡相,對你鼻子他一定有影響。
大家想一想,爲什麼見色而起貪念的時候,那你將來的相貌一定有貪的這個相出來,就像修佛像的人,他像佛,如果那個人呢,修神像,他就變成神。爲何修什麼像什麼,因爲他們有住故;有住就有相,此心與此相一定是相應的。釋迦牟尼佛叁十二相,從無住相中生,你執著于以叁十二相見如來,因爲你不是跟無住相應的,你當然見不到叁十二相了,見不到叁十二相,那麼你就不能見到無所來無所去,因爲你依叁十二相來修行,永遠見不到如來的。叁十二相是衆生的心相,心中有執,叁十二相就見不到。後面不是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阿難尊者因見叁十二相而出家的,住在色上面,因爲住色,他必定還有迷惑,證不到阿那含;釋迦牟尼佛在椤嚴經裏面破了他的色相以後,才證阿羅漢果,他以前只在初果裏面,他還被那個摩登伽女所迷。爲什麼呢?因爲他注重相。如果以叁十二相見如來,我們見到叁十二相,就不應該被迷啊,爲什麼阿難尊者見到叁十二相,以叁十二相而出家,還不能破色呢?因爲叁十二相並非如來,叁十二相是我們衆生心中的色相,執著于這個色相,你最多只能是阿那含。佛陀在破心的時候,把這個叁十二相破掉了,住的心破掉了,叁十二相就是他的實相的時候,他徹底的破除了我見,叁十二相即是非相。以無住之心,以般若之體來修叁十二相,才是對的。以無住相,以實相,以般若智慧才能見到叁十二相,如果你沒有般若這個智慧,叁十二相是得不到的。
如果你想見叁十二相,你必須要舍我,必須要舍去我見、我執,然後跟觀照實相相應,才能夠與般若相應。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椤嚴經裏面七處尋心,心在裏面嗎?心在外面嗎?心在中間嗎?心在眼睛嗎?……釋迦牟尼佛最後罵阿難,衆生迷惑啊,以爲真有心可得。阿難啊,你無始以來,六道輪回的原因,只爲你有心可得,其實無心可得啊,用你那個心找你那個心,沒有心怎麼找呢?你心一空法界即空。原來一切色是我色,一切聲音是我聲音,如果你無住的清淨跟實相相應了,跟般若相應了,此身此境此心相應了,那就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如來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無住與法界相應,叁十二相即是衆生相,衆生相就是叁十二相。
叁十二相與一切衆生心不取不舍,不會有衆生可得,也不會離開衆生。因爲如來證到無住之心的時候他成佛了,叁十二相就是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所以釋迦牟尼佛對叁十二相不執著的,他色聲香味觸法同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是不二的;爲什麼呢?大千世界是我心故,清淨法身;外面的相是我相故,圓滿報身;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變成他的意,千百億化身。所有的色跟法界的色是相應的,此色通達于外色,此聲通達于外聲,外面所有的色聲香味觸法,與他的眼耳鼻舌身意是一體的,依法身報身成就他的化身。所以釋迦牟尼佛常在定中做佛事,不離法身不離報身,就是化身。但是我們衆生以爲佛陀是佛身是佛身,是法身是法身,報身是報身,化身是化身。
我們以爲如來是拆開來的,其實如來叁身不拆,他的清淨心是盡虛空遍法界的。如來在這個經典上面很多地方說得很清楚,此手達于佛手,就是說這個手伸出來了,十方諸佛的手通達無礙;他把這個手一伸出來,和十方諸佛所有的手都可以握手;爲什麼呢?因爲他的身遍法界故;他所有的聲音,所有的諸佛都能夠聽得到。因爲佛佛相應;所有法,法與法相應故,佛身是一體的,佛陀的法就是一體的。所以佛陀到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聽到佛陀的聲音,此聲音無礙;佛陀此口是衆生心,依衆生心能會于清淨。是故手與十方諸佛的手相應,以此口說法,所有諸佛聽而無礙;證明他以此身與諸佛法相應,與報相應,此化身與法報不二故。所以衆生以爲離開此相有另外的佛可得,不知道此身就是佛身。所以後面講了:“何以故。如來說叁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叁十二相。”就是說不離此相,建立彼相。
這後面講“如來說叁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叁十二相。”就是叫我們修般若波羅蜜,是無有立名,離名言之,就是離開文字而說。這個叁十二相的名,是從這個相的體裏面出來的。因爲如來無所來無所去,不離叁十二相;叁十二相是粗相,叁十二相裏面拆開了就沒有叁十二相了;叁十二相單獨的體是找不到的,叁十二相拆開了,每個相有每個相的相好,一百劫修這個叁十二相;那一百劫裏有叁十二相的體嗎?當然又不離叁十二相了,叁十二相就是百福,百福就是叁十二相;所以。這個相是不二的。
衆生修行不能偏,應走以中道的思想來修行;所以我們衆生修行,從境界上講,不可以叁十二相見如來的,必須要觀照,必須要修無住之心,但是又不離開叁十二相,此相是法報化的一個體。因爲衆生心裏面有叁十二相的化身,清淨的法身佛與佛見;圓滿報身是菩薩見,叁十二相是衆生見。衆生見到的叁十二相,就是菩薩見到的無量相,而菩薩所見就是如來清淨的法身;所以法報化他是一體的,既然是一體,不可以迷。如來說叁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叁十二相。南摩阿彌陀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65》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