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来?名言即空;名言是空的体。南无阿弥陀佛在哪里?是一个空叫清净法身,南无阿弥陀佛又在哪里?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是他的报身。所以叫持名性空,持名立相,是种种微尘。微尘就是山啊、土啊、水啊、草啊,即名微尘是法。三千大千世界是佛,里面很多的草木山水,,这叫做法,此法是我心法,此名是我心名,是我清净的法身,是我圆满的报身,是我们的意,你这个妄体已经没有了。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这里面佛陀打了个比喻的说法:说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证明说微尘是代表法的,我们往往执名呵。
我们的妄想从哪里来呢?就是说我有一个家,其实你那个家只是个名字而已,这个名字是空的,这个叫做法身,但是你到那个家里面去,那个家什么都不存在。有儿子,有孙子,有房子,有家俱,有猪马牛羊,叫做尘,很多尘积到一块,叫做家,事实上找不到哪个地方是家。没有地方的家代表家是空的,叫做清净法身;家里面的很多尘,那叫法。你心中执著于法,不知道你心中妄执于尘,是由于与法对立起来了,所以我是我,法是法,不知道这个家里面所有的法,就是我的心啊,就是我的尘,是我的口业,(口就体表法)。你知道你这个家是无所得故,知道你家里尘是你诸法故,报身。那么你在这里面,你的身口意是整个的一个家,大千世界就是一个家,所以此小家此大家,无非法故。过去我不写了一个偈子吗:无量寿佛名清净法身,无量大愿即报身,如来回向即化身,什么叫回向呢?法身与报身回向我们的心就是清净的化身;所以我们的化身在法报里面。你没有家,你没有家里面的种种的尘,就没有法,没有身体,没有这个眼耳鼻舌身,那来的意念呢?你意念没有东西执著啊,执著也不得到啊。
家里的尘丢掉了,法的执著也忘掉了,那你自己也就没有了;你的意念完全是在妄里面,在尘里面,所以呢意念由法报生出。无住之体是我大慈父,无住之相是我大慈母,慈父慈母能化育我,我这个意念从哪里来呢?法报而立,没有法身,没有报身就没有我们现前的化身。没有家没有尘,你家里面没有爸爸妈妈、兄弟姐妹,那你从哪里来的,所以由尘而出。如果你没有家根本就不成立啊,所以家是空,尘是有,有尘有有就产生意,意即化身,这个化身来自于尘,来自于根本。
如来所说是不离此相建立真如。所以你们回家以后就应该知道了,此走路非走路是名走路,此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走路的人呢,此人非人是名人;此眼睛非眼睛是名眼睛;此耳朵非耳朵是名耳朵,都是叫名,叫做尘相。尘里面内断,相上外断,外断就是身心清净。你走路没有个走路体,你走路哪个脚在走路呢?脚怎么会走路呢?脚上面没有走的哪个相,你一直这样观察。所以佛教里为什么要经行呢?我们生活在经行之中,你每天这样走的时候,不断的用般若智慧来观照,此大相非相,系我之法身,此尘是非尘,是我之妙法,身舍意,你这个意念舍于法故,所以我意从此生,从清净法身生,我意从此生,是我报身,所以我们是从法报身里面出来。我们现在不是从那个地方出来,而是从那个地方执著,众生向外面走,不知道从外而向内走,所以我们微细的相也好,还是粗相也好,应该如是观照。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他这句话是一起说的,前面他用三千大千世界以境来说,来作为比喻;现在他这一句话,把二个放到一块了。“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这句话是一个,也就是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三十二相见如来不?如来无所来无所去,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对不对呢?三十二相是我们执著的相,可以以我凡夫的境界来见如来吗?能以这个相我们来见如来吗?我们众生执著啊。因为前面讲的,世界空掉了,微尘空掉了,没有如来所说,没有法相可立,没有般若波罗蜜可立,依实相,没有名字。接着呢说世界不立,微尘不立,微尘不立就是不立我们的一切诸法。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世界不立,大不立,大不立没有如来可得;尘境不立,小不立,小不立是法不立,没有如来所说。这个时候众生就会产生一个疑啊,就执著了:如来三十二相是真的还是假的呢?众生以三十二相为庄严。后面说:“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和“以三十二相见如来”是不一样的。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他认为三十二相就是佛,三十二相灭的时候他就看不到了;就是说,你现在看到的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见如来不?因为众生就执著啊,以为三十二相可立,释迦牟尼佛马上就破除众生的疑惑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这里面有二个体,如来的三十二相的圆满相,是来自于释迦牟尼佛百劫修福,是无住之相,无住之圆满体,是无生法忍里面无住相生出来的,三十二相的体就是无住体;有住,三十二相就是住体。如果你有住于三十二相见如来,那怎么可能见到如来呢?
比如来讲,我们不通过般若实相观照,直接说月亮是圆的,你就说月亮是圆的,你就能说见到了月亮了吗?你没有见到月亮。我画个图形跟你讲是三千大千世界,那能证明说你已经见到三千大千世界了吗?三千大千世界只是个名字而已。我把这个山的名字在你心中建立了,你说你见到山了吗?没有见到山,但是你见到山的时候,又离开了这个山吗?没有离开这个山,但是你又没有见到这个山,为什么呢?山的体里面没有一个山的体,在你意念里面就是个形状,是空性的,但是呢在这个形状里面,你找不到一个形状的体,你没找到。所以我们众生,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
般若波罗蜜已经观照了实相,才能够得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是无住生心里面显现出来的,因为三十二相是化身相,是众生心中出来的。现在我们出家相,从有住的体里面出来的。因为我们有住,住色。每个人相貌好看不好看,都跟你有住有关系,你有贪嗔痴,你的眼睛就非常难看;你耳朵听声音,有贪嗔痴有好坏,有善恶之分别,耳朵肯定会难看;你鼻子闻到的味道,你取善相取恶相,对你鼻子他一定有影响。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见色而起贪念的时候,那你将来的相貌一定有贪的这个相出来,就像修佛像的人,他像佛,如果那个人呢,修神像,他就变成神。为何修什么像什么,因为他们有住故;有住就有相,此心与此相一定是相应的。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从无住相中生,你执著于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因为你不是跟无住相应的,你当然见不到三十二相了,见不到三十二相,那么你就不能见到无所来无所去,因为你依三十二相来修行,永远见不到如来的。三十二相是众生的心相,心中有执,三十二相就见不到。后面不是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阿难尊者因见三十二相而出家的,住在色上面,因为住色,他必定还有迷惑,证不到阿那含;释迦牟尼佛在椤严经里面破了他的色相以后,才证阿罗汉果,他以前只在初果里面,他还被那个摩登伽女所迷。为什么呢?因为他注重相。如果以三十二相见如来,我们见到三十二相,就不应该被迷啊,为什么阿难尊者见到三十二相,以三十二相而出家,还不能破色呢?因为三十二相并非如来,三十二相是我们众生心中的色相,执著于这个色相,你最多只能是阿那含。佛陀在破心的时候,把这个三十二相破掉了,住的心破掉了,三十二相就是他的实相的时候,他彻底的破除了我见,三十二相即是非相。以无住之心,以般若之体来修三十二相,才是对的。以无住相,以实相,以般若智慧才能见到三十二相,如果你没有般若这个智慧,三十二相是得不到的。
如果你想见三十二相,你必须要舍我,必须要舍去我见、我执,然后跟观照实相相应,才能够与般若相应。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椤严经里面七处寻心,心在里面吗?心在外面吗?心在中间吗?心在眼睛吗?……释迦牟尼佛最后骂阿难,众生迷惑啊,以为真有心可得。阿难啊,你无始以来,六道轮回的原因,只为你有心可得,其实无心可得啊,用你那个心找你那个心,没有心怎么找呢?你心一空法界即空。原来一切色是我色,一切声音是我声音,如果你无住的清净跟实相相应了,跟般若相应了,此身此境此心相应了,那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住与法界相应,三十二相即是众生相,众生相就是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与一切众生心不取不舍,不会有众生可得,也不会离开众生。因为如来证到无住之心的时候他成佛了,三十二相就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所以释迦牟尼佛对三十二相不执著的,他色声香味触法同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是不二的;为什么呢?大千世界是我心故,清净法身;外面的相是我相故,圆满报身;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变成他的意,千百亿化身。所有的色跟法界的色是相应的,此色通达于外色,此声通达于外声,外面所有的色声香味触法,与他的眼耳鼻舌身意是一体的,依法身报身成就他的化身。所以释迦牟尼佛常在定中做佛事,不离法身不离报身,就是化身。但是我们众生以为佛陀是佛身是佛身,是法身是法身,报身是报身,化身是化身。
我们以为如来是拆开来的,其实如来三身不拆,他的清净心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如来在这个经典上面很多地方说得很清楚,此手达于佛手,就是说这个手伸出来了,十方诸佛的手通达无碍;他把这个手一伸出来,和十方诸佛所有的手都可以握手;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身遍法界故;他所有的声音,所有的诸佛都能够听得到。因为佛佛相应;所有法,法与法相应故,佛身是一体的,佛陀的法就是一体的。所以佛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听到佛陀的声音,此声音无碍;佛陀此口是众生心,依众生心能会于清净。是故手与十方诸佛的手相应,以此口说法,所有诸佛听而无碍;证明他以此身与诸佛法相应,与报相应,此化身与法报不二故。所以众生以为离开此相有另外的佛可得,不知道此身就是佛身。所以后面讲了:“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就是说不离此相,建立彼相。
这后面讲“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就是叫我们修般若波罗蜜,是无有立名,离名言之,就是离开文字而说。这个三十二相的名,是从这个相的体里面出来的。因为如来无所来无所去,不离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是粗相,三十二相里面拆开了就没有三十二相了;三十二相单独的体是找不到的,三十二相拆开了,每个相有每个相的相好,一百劫修这个三十二相;那一百劫里有三十二相的体吗?当然又不离三十二相了,三十二相就是百福,百福就是三十二相;所以。这个相是不二的。
众生修行不能偏,应走以中道的思想来修行;所以我们众生修行,从境界上讲,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的,必须要观照,必须要修无住之心,但是又不离开三十二相,此相是法报化的一个体。因为众生心里面有三十二相的化身,清净的法身佛与佛见;圆满报身是菩萨见,三十二相是众生见。众生见到的三十二相,就是菩萨见到的无量相,而菩萨所见就是如来清净的法身;所以法报化他是一体的,既然是一体,不可以迷。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南摩阿弥陀佛。
《《金刚经》系列开示 65》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