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五百羅漢聞妙法蓮華經而退席故,是故阿難問佛,這樣的人誹謗大乘教法,不生信心,當墮什麼地獄?文殊菩薩告阿難,莫作是說,此人到地獄底下,地獄底下大火中的水都會變成清涼,證明聞般若之名的功德是不可思議之妙德;它能夠化幹戈爲玉帛,化火海爲清涼;聞到般若之名就有這麼大的功德。所以我們要生尊重想、珍貴想,乃至于執持不舍,持住它不要舍掉;只要你執持相續,則生實相。你不要聞到之後不去觀,因爲文字般若到觀照般若,觀照般若到實相般若,才能見實相,實相現前不生煩惱,實相現前不生鬥爭,實相現前不生是非,只要你實相現前,一切法皆當平等,我們一輩子修行就想得到這個東西,如果你不想得到佛陀哭而無淚啊!那有什麼辦法呢?所以呢,我們要得實相,要珍重啊,不要把這個法放棄了。
施財惠人身命,法施得人慧命,朝聞道晚死足矣;我們現在聞到這麼珍貴的法,我心已安矣;財只能增加你的貪欲,只能增加你的身命,錢再多只能維持身命;法能斷惑,得失之心爲思煩惱,見相分別爲見煩惱,內心起住叫無明煩惱,聞般若之法,迎無住,斷無明,清淨故,見惑思惑斷;不斷的薰習自然能實相現前;實相現前不是你想出來的(自然而顯)。比如講我不會拿刀砍母這就是實相,證悟後見一切相,不需要去考慮的,他就清淨了,平時薰習則生實相,很多東西如你罵我我需要想半天才能解開,不想半天你就解不開;爲什麼解不開呢?你靠那個思維解開來的,那叫觀照。有時候用社會上的仁義道德來思維的連觀照都不是;用實相來觀照才如是,有時候連觀照都不要了,直接實相現前。你罵我,就像聲音飄過來一樣,一切聲音都是清淨的,那有個好與壞呢?釋迦牟尼佛的實相跟他的心是相應的,他常在實相當中,過去佛說法時,女外道誹謗釋迦牟尼佛說,“你在上面說法說那麼好,我肚子裏的孩子怎麼辦啊?”釋迦牟尼佛坐在哪裏不作聲如如不動,弟子不幹了用神通將此女暗藏在肚子裏的鍋蓋弄掉在地上了,爲什麼釋迦牟尼佛不作聲呢?不願意說的原因他知道實相,他說了以後這個女的就會被害死掉,後她到外面去果然就死掉了,爲外道所殺,過了幾天外面盛傳釋迦牟尼佛嗔恨殺人了,後有一天殺此女者酒後吐言,真相大白;釋迦牟尼佛不要說的,一切實相皆會現前,釋迦牟尼佛爲什麼不說呢?慈悲故,只要不說就沒有事了,你誹謗我沒有關系的,知道實相他是清淨的。
財布施不能出六道輪回,財布施只是結個善緣,他還是具足了貪嗔癡的心啊;過去有位法師拿一部金剛經給我說一句話:跟你接緣,斷世間緣接佛緣;接佛緣是法緣;結俗緣是財緣;用財結緣都屬于世緣,用法結緣都是出世之緣;我們要用法來與衆生接緣,雙方皆可出離叁界。能夠開顯真實故,我說的人與聽的人都得真意,受用無窮,財布施,施者小所依者小,用財布施給別人裏邊有不盡的分別與執著,財是心量啊,是叁界,是小;世間財施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得到圓滿。但以法布施,以小而得多,給你講金剛經不付出什麼,你聞,耳朵聞很重要,一念可打開我心故,能夠顯現出我們本來具足的寶藏,開顯我們的法身。
盡量用耳聞,少用眼睛是一種什麼樣的修行方法?
我們的眼睛看到了,你不聞般若的話,完全是迷惑的,眼耳鼻舌身意我們盡量的用耳聞,少用眼睛,耳聞能入心故,眼見增加分別迷惑故;沒事情養成習慣把眼睛閉著,用耳朵靜聽,聽音,聞思,于一切處靜下來,你在馬路邊上坐著,你用耳朵聽,只要你不用眼睛看,你就不會生煩惱;比如這個叫的是大聲音,小聲音、尖聲音厚聲音,你只用耳朵聽,這與般若是相應的,眼睛看到一個乞丐在講話,你就生煩惱想,你眼睛看到一個不好的車子,車子叫的聲音......眼睛見的這個體與耳朵聞的這個體合一了,然後你就大生煩惱;我現在看到你們,這個喜歡那個不喜歡,然後每個人都在講話,然後我拼命的分別,(心如何如如不動呢?)你不喜歡的人講好話你都生煩惱;如果你靜下來,你不思維不看他,單聽的聲音也是清淨的,眼睛耳朵再加上嘴巴,加上行爲,那就更加的麻煩了。所以上殿、過堂啊,盡量的把眼睛閉著,耳朵聽法器,我過去作維那,有人打錯法器了,我不會看這個人的(不動眼故不起分別),只會默默的走到邊上去,告訴他怎麼錯了,我不會看人,只是告訴他這樣錯了;眼不看故,耳朵去辨別所有的聲音,此音與實相相應故,非常快速的得到清淨;你眼睛到處看,就容易起煩惱;見到他你都會繞很遠很遠的地方去,爲什麼呢,因爲你動眼睛故,如果你不動眼睛你就聽聲音,哪怕他從你身邊過,你內心中都能不生任何動搖;所以我們沒有事情,不要把眼睛睜得大大的,到處亂轉;眼睛是個賊,真的是賊,動眼睛遇到什麼煩惱的事情靜下來,用耳朵聽;自然就會清淨。這就是一種修行的方式。我感覺到人生就應該這樣子修行,這對于你會有大利益。沒有事靜下來聽,自然會清淨。南摩阿彌陀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61》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