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人说我们还要不要学孔子老子?我告诉你佛教里面这个无住之心自然圆满,还学什么孔子老子呢?佛法里面早就超越了孔子老子的思想了,你把这个东西得到了,所有的孔子老子的思想全部统吃,但是你还是不要住的。社会上的道德是无根的道德,佛教里面是有根的,只要抓住根抓得牢,这个花开得非常艳丽,如果你根没有了,你花开得再好也是无常的,再美的花也会堕掉。有的人神通很快就退失,为什么今天好明天不好,因为他没有根,今天我可以对你非常好,明天可以对你非常不好,为什么有好与不好呢?因为他没有根,他这个花如昙花一现。你像我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一直保持这个样子,因为我根抓得牢啊;我只抓住根在哪个地方,外面花啊茎啊果的,我根本就不管它,自然艳丽;就像那个毒花,白粉,越是毒的东西其花开得越是艳丽,你把佛心抓得牢,那个花就越艳,如果要是根不牢,哪个花一定是淡淡的,很淡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把这个般若抓得牢,你一直保持这个平常的心,到任何一个地方表里如一,如果你根没有,随着这个花谢花生,因为你是表面的工作,跟般若不相应,自然就会有一好一坏的东西在你这里显现了;可以看出我们这个般若心很重要。
我们和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有关系吗?七宝与无住之心的关系
七宝,我们一定要知道,因为娑婆世界用此世界的七宝,能够有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那么多,遍布三千大千世界。为什么讲三千大千世界呢?是代表一个圆满的数字,不像前面讲虚空,恒河沙讲数字,数字是对于报身对于功德来讲的;“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这里面含有另外一个意思,我们本来具有的七宝,我们要把他显现出来,并不是说我们七宝不要,有人说我闻到这部经典,七宝要不要无所谓了,不是这样的;也就是说这个七宝是我们心中本来的宝藏,如果不闻般若,你的宝就有数,还有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数字,如果你以无住之心般若现前,你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可以随心所显,三千大千世界那就是圆满的报身,报身的庄严,前面讲持戒修福,能闻此经,不持戒修福,不能闻此经,有得福之心,求福之心;不能说我不要福报,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你的大福报,是你的实相,你的宝;西方极乐世界不是菩萨的境界,是阿弥陀佛摄取十方诸佛210亿佛土微妙庄严,没有摄取菩萨国土庄严;极乐世界就是实相,是佛的境界。是接受佛的圆满的报身,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比喻的说法,也就是你无住之心即得实相,实相现前你的法身报身就会现前,法身就是无住、清净心,实相就是圆满的报身。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前面讲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于人布施,是有数字的,有数字就有住,有住就有生死,有生死还在三界之中,你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是有住之心,而有住之心就有流转之相,有流转之相就有得失之体,有得失就有六道轮回的可怕;为什么呢,你有得它就有失,有多它就有少,它是有相的,你会七宝布施获得功德多,但是不是真实的,有住有生有灭,所以呢这个宝它会失去,就像我们现在不能得到天人之报一样。天人就有七宝现量上现前,他可以点石成金,这是什么力量呢?他的心跟法是相应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成金呢?因为你的心跟这个体不能相应,为什么不能相应呢,是因为你有住,你有住故,他跟你产生一个隔核,如果你无住,这个石头在你心中绝对是没有距离的,天人指石头成为金子,他中间有个无住的相应法;但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呢?不但没有还生嗔恨心,那不是对立起来,越走越远了吗?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一定要生无住之体,无住之体就是清净心,见一切相要生清净心,以清净心见一切法无住之相,则生实相,如果你不知道这个道理,你会失去极大的利益。我们修行:一念嗔恨心,能烧须弥山;一念嗔恨起,就能把你所有的功德给摧毁掉,要恢复很困难的;像瓶子打破了,恢复好困难的,所以人在世间,要多做善事;你像天人看我们这些人他都是善的,功德都是圆满的,所以呢,他没有对你有嗔恨心,但是我们人为什么对人有嗔恨心?到了天人境界自然没有这种境界显现。如果到了地狱,那个瓶子破在那个地方,我们现在还把它粘起来了,中间有很多痕迹,什么痕迹呢?就是住的心,这个印子那个印在哪个地方,想恢复很困难;等一下子,我俩好;等一下子,我俩又变成烦恼;为什么呢这个印子并不是我俩天生要对立,是这个印子在那个地方,所以人道就是有很多的恶业现前,如果我们到天上去,这个印子就没有了。所以我们应该修清净心,对一切法应该无住,生清净心,清净相就会现前,七宝就会现前;现量上会出现七宝,如果你力量很大的话,可以把地底下的七宝给全部显现出来;你不要看这个大地,这里面有七宝藏着呢。但是我们住的心太强烈了,把七宝变成泥巴变成土块,变成烦恼的体,所以我们一定要修无住之心,所以呢有相则有境,无相则无境,如果你有住之心来修行,即是你修无量大劫,也在生死之中,不能出六道轮回,在三界里边。
七宝布施一定是有住之心吗?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这里面有个比喻的说法:我们现在能受持于色声香味触法无住而生清净心故,则生实相。而你心中确实是这样做的,并且为他人说,就是我现在为他人说,我为他人说的这个人已经具足了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宝而供养他,也就是说与佛无疑;我现在跟你说法与释迦牟尼佛跟你说法没有差别;释迦牟尼佛说金刚经不是说我有一个东西给你,无非说三界之实相而已,我今天给你说也无非说实相而已。无住、法界、法界是七宝,是你自性的庄严,无住是你法身,三界七宝是你报身。你想一想,这是如来真实处,究竟处,释迦牟尼佛如是说,我今天如是说,我说和佛说无有差别,如果有差别,佛陀今天就不会讲这样一句话:善男子善女人就是我们,受持就是持戒修福,色声香味触法之中无住之生心叫持戒,清净故,无住就是持戒,无住就是清净,清净则生实相,就是七宝现前,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跟你的心是相应的,他本来是一个东西,我们的心跟七宝是一体的嘛!因为我们的我住把它分开来了,我住就是“识”啊,这个“识”把它强行分开了,就像抓住水里的月亮一样,我们抓住“影子”以为七宝离开了我们,其实七宝没有离开我们,这个影子还来自于它。我们不住影子的时候,当体即真,这个时候你已经安住在四句偈等,四句偈就是上下自利利他色声香味触法一切不住,自然会利他,六度现前,七宝现前,那你宝已经具足了。还有一个七宝现前,就是为他人说,说什么呢?说众生本来具有的究竟处,说的不是一般的东西,说众生心中本来具有的无尽宝藏的体,圆满的戒和圆满的七宝,能把众生心给开显出来;释迦牟尼佛开显我们的心,我来开显你们的心,这个是一样的,能开显你的开显微的是一样的。
受者持者有别否?受持即为佛法侣无尽功德吗?
听法的人比说法的人功德还要巨大,为什么呢?受持的人是最大最大的功德,你能够如是相应者就是佛,佛陀说末法时代有三种出家人,一是行仪轨赶经忏做寺庙等搞形式相的人,二是说法的人,是谓佛的弟子,做佛事的人距离很远也是佛的弟子;三是闻法受持修实相的人,他不为佛的弟子,是为佛的法侣;由此看出修法听法的人非常的重要;因为修持法的人,则生实相,我说只能把你开显出来。我们做佛的弟子要学会说法,要专说金刚经,怎么说金刚经呢?要如如不动。怎么如如不动呢?欲说欲无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说实相,实相有说吗?实相无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我在说法的时候呢,说我自性的实相,以实相显,众生闻道则实相显,众生闻不到,则是没有实相,实相也照样在他心中,所以呢说而无说,只是说我自性中的宝藏而已;这叫圣义。圣义就是不退,就是具足,就是圆满,就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圣意就是真如,就是究竟处,就是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要受持。
在家人,或是不闻般若的人,布施有如法及不如法的二种,说法叫法布施,用七宝是用财布施,世间是没有法的,因为你没有无住之心,哪来的法呢?它是无住体,你跟别人讲这讲哪的,那都不是真正的法,真正的法是无住体,才是真正的实相,你以七宝布施但是不通实相啊。用财布施,施者受者未必有智,我用七宝布施给您,你受的人和我布施的人不一定有智慧,因为他没有闻到无住之体;不生实相,因为没有实相故。但法布施就不一样了,无智体则不能施,智者无住之心;我以无住心及四句偈等来布施于众生,开显众生的无尽宝藏,开显众生清净之体,智体;这个智体起什么作用呢?能持,无智者不能受;我现在讲金刚经,我现在布施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你就受持不了,我布施给你也受不了,因为你无智与金刚经不能相应故。一出门就没有了,我给你讲一年金刚经也没有用,你无智我这个智体到你心中安住不下来;非有智不能持,非有智不能受,你没有智慧你受不到啊,我用七宝布施,受者只能得眼前之福,得小福得多福,因为你只是受者,不是持者。法施就不一样了,施与受者皆得大福,法能开显你心中无住之心,能开显你心中无尽的之宝藏,你能得大福不是一点点福,经典上讲,若人布施于法,闻到的一念相应,知道外面的七宝----色声香味触法就是我们内心的七宝,无住才生清净,只要你清净,七宝就会与你心相应,你闻懂了,七宝在你心中,就像金子掉到你心中一样,非常珍贵,就是带着这个金子掉进地狱,地狱底下也会生出莲花;因为金子起作用了。
我们要感受到今天闻金刚经的重要性,般若之力,在妙法莲华经中讲的很清楚,…
《《金刚经》系列开示 6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