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60▪P4

  ..續本文上一頁個衆生,盡虛空遍法界都是佛的衆生。塵塵刹刹裏面都是衆生,盡未來際無邊無際的衆生,這個衆生太多了。衆生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體呢?它是沒有的,就是妄,妄在一切處,什麼地方都可以建立妄,所以什麼地方都有衆生存在。所以衆生怎麼度得盡?

  因爲這個衆生在,一個念頭動了,第二個念頭就動起來,第叁個念頭動起來,不斷動,很多得念頭就生起來了。由小的微細的念頭變成大的。先是風吹一下而已,然後動念頭,變成一個大念頭,好像很大很大的念頭了。我們人現在看到山河大地,那是一個很大的念而已。好像我們衆生是一個人啊,其實我們的念頭是很小的,因爲變成一個身執,以爲這個衆生就是一個人。其實衆生不是人,是了不可得。這個人從哪裏來呢?就是從妄裏面來。有無盡的妄,就有無盡的身。但是有了這個身體以後,重新對妄産生執著,所以重重無盡。

  因爲你住故,就生妄想。如果你不住,就空寂無成,刹那時間法身報身立即現前。色跟無住體相應的那一刹那,沒有我,你這個妄念體斷掉以後,整個世界那個衆生就度盡了。一刹那斷的時候,所有都斷掉了。斷的時候法界即斷,生的時候法界即生。一生妄,一切妄現前;一斷妄,一切妄即斷,就是衆生就已經度盡了。這個身轉爲什麼身呢?轉爲智身,也就是法身、報身跟化身的體。化身無量覺,念念之間是覺,是清靜的。法身是無住的。報身是遍法界的。

  無所住的體,六塵本來無住故,根識塵本身無住,因妄而成真。

  無所住體不斷滅空。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不是說不要色,是在色裏面不住,是不斷不滅,不要進入到斷滅裏面。所塵爲境,塵裏面是境界,一切境界不住。你現在用妄識看到這個塵,在這個塵裏面,叫境,看到這個色聲香味觸法這個境界如果不住的話,爲所空。所空叫做情空。如果你在一切境界裏面不住的話,你的這個情就空了。這是講“所”。“能”就是識,就是你能見到的這個能爲根,這個根不住爲能空,叫識空。對于所、境界你不住,叫情,情不住,就變成法空。而在根識上面不住,智慧上不住,就變成智空。識空轉智。根不住爲能空,能所俱空。情空則生功德,識空則生一切智。這兩種空叫兩種功德,一種叫智功德,一種叫法界的功德。所以識空很重要,把識空掉了,能生一切智,把這個世界轉爲清靜的法身,把心轉爲一切智。所以什麼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要生出清靜之心,叫六塵生心。

  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如是解。如是知,要明了法無所住,回複你自己本來的清靜心。如是見,是佛見,不要以假爲見,以真實心爲見。如是信,如來真實解脫。如是解,就是如是修。無論是在任何地方修行,行住坐臥都不離這個,一直安住在無住體裏面。我們心中有執著就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不知道人本來清靜,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但是我們老是以住心,大丈夫相不能現前,還不如一個小乘的教法。像緬甸那邊,出家人一大排托缽吃飯,多麼清靜自在。吃飯後打坐,內觀,觀般若智慧,觀無住之心,一心安住。常常經行,在路邊經行。沒事站在那個地方不動,安住法界,什麼都不想,無住的時候整個法界已經清靜了。在你意識中,法界就是我身,我身就是法界,你融到法界。

  我過去在東林寺,在大殿裏面念佛,我一站在那個地方,馬上就入定了。敲木魚的時候自己就忘記了。用功夫用到非常純的時候,人完全是安住在法裏,真正住在法裏面,那個法跟你相應,成爲一體的時候,根本沒有一個我在。所以你站在那個地方,一站就是一天,因爲這個法界的相是我相,沒有我站了,法界就是虛空,是虛空站在這個地方。我的心是無住的,哪有我站呢?盡虛空是清靜的,法界如是站,心無住,無住之站,那是什麼境界啊?所以一站就是一天,不動,安住在法裏面。站累了,走一下,再站一下。所以修到一定的時候,這個心住在法裏面很自在的,所以跟法相應,跟般若相應很重要。如果我們不跟法相應,你跟法對立的,叫做妄識。一天到晚住在妄識裏面,那是出家人的可恥之行爲。現在我們出家人可悲的地方在哪裏呢?就是不是真實修行,不能真正的如法修行,講是出家修行,其實跟法不能相應。我們一定要把自己想方設法的安住在法上面。行是法之行。我們的種種變化,吃飯、穿衣、睡覺,都爲行。這一切的行爲,法就是我,我就是法。菩薩就是這樣做的。我念佛的時候聲音爲什麼很大呢?因爲我感覺這個聲音就是我自己的報身啊,我沒感覺到我自己在做佛事啊,我的報身、我的聲音都是我啊。感到整個世界色聲香味觸法都是我自己啊。所以我站在那裏拜的時候,我充滿信心,因爲沒有一個我在做佛事。無住是法身,無相是報身,我完全是一個智慧的體,一直安住在那個地方,所以我做佛事非常的自在,沒有什麼動念頭的。做一堂佛事做下來了,那真是在大自在體裏面啊。如果你動不動動這個心,動那個念頭,那有什麼意義呢?動心跟法不相應故。做小偷的人,小偷就變成大偷,因爲慣性啊。做一件事情做不到,做第二件事情照樣做不到,第叁件事情那肯定做不到。一件事情你不做,所有的事情你都不會做的。如果一個事情你肯做了,所有事情你都會肯做。所以要無住是當下,不是等到明天。有很多人說我明天再修行吧,這是太可恥的行爲。就像今天的花雖美,但今晚有狂風暴雨,所有的花全部毀掉了,你明天再也見不到了。所以,沒有明天,有明天永遠還有明天,一定是在當下。你現在坐在這個地方,你住了沒有?你要感受到你現在就沒有我,這個身就是你的身,這個心就是你的心,無住就是你的心,這個世界是清靜的。你一直安住在這個地方,現在就安住了。然後你走出去叫行,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行的,如如不動,不動這個妄識。一般情況下,他這個妄識是不會動的,阿羅漢還會動一下,他有戲論,我們衆生不斷的動這個東西。所以我們大修行人,不隨意動,就是說不是真正的障礙了我,我不會動這個妄識的,要是你拿刀砍我,可能會動的,我的習氣還在啊。妄心藏在我們心裏面,每個人都有的,不能隨意動它。

  行,繞佛爲什麼走直角,不會爲了省事轉彎過去,就是要到邊到位,就是要達到直接跟佛相應,就是到位的心。不走到位就會障礙你,因爲你知道但是不做到位,老是留那麼一點點,留得越來越多,到最後面就無所謂。所以人對法上面,爲什麼要行,平時就要訓練自己走的時候,心要到位。這個形象導致于我們的心,如果你心很珍重了,做事腳踏實地,你已經證悟了,一切都不會障礙了,你不走也沒有關系了。所以走是導致于我們的心。

  住,我們站在那裏,沒有一個我站,法界就是你的站,這個色聲香味觸法就是你的身體,所以不是你站著,是虛空站在那個地方,何等之廣大啊,你的報身站在那個地方,所以阿彌陀佛身體是站著的,他常住不臥啊,安住一切衆生,沒有休息的時候。如果老是憋著自己難受啊,那是妄心生起來了,不如活動一下。

  坐,坐是叁昧啊,一切叁昧現前。坐就是入定的意思,坐是叁昧之意。一切法無住,得一切定現前,只要你無住,色叁昧現前,聲叁昧現前。只要你無住,就是叁昧。叁昧就是坐,叫空照、寂照,你心已經寂滅了,你在大涅槃裏面。相上面來講,一切叁昧,對你來說叫做照體,身體就像放光一樣,所以十方諸佛都是坐著而成佛的,大叁昧現前,十方諸佛都是大光啊,就是你看到的這個色聲香味觸法都是大光。無住故,光遍法界;有住故,你光就小。這個無住之心,就是佛之果,沒有障礙的。佛之果,就在你這個因心上面。

  行住坐臥,臥,睡覺,大寂滅現前。你一臥是代表休息,是大圓滿之意,法界衆生皆成佛道,就已經圓滿了。臥,是大寂滅,進入大涅槃。人睡覺的時候要想,我已經死了,我已經進入大寂滅中,生滅滅已,寂滅爲樂。睡覺的時候要想著寂滅,想著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不是麻煩了?佛陀常常在行住坐臥四大威儀的體裏面安住,他無一時不在涅槃之中,行住坐臥四大威儀就是釋迦牟尼佛無住之相。四大威儀是出家人的根本學。金剛經徹底的表露出來我們出家人的四大威儀的俱足,四大威儀的般若之行,一定要跟它相應。

  若你無住,處處是寶啊,處處無非實相故,山河大地皆是法身,鳥語花香皆是法語,這並不是說你現在的識裏面看到的,跟般若相應才能生法身。在你了解這個法身以後,你看到這個虛空寂靜的,寂靜的體就是法身。這個法身的妙用,外面所有的都是鳥語花香,佛陀天天在跟我們在說法,說無住之法,說般若之法。跟般若不相應,嘴巴上談,是毫無意義的。法身是無住啊,你不無住叫什麼法身啊?就是你講時就是清靜之時,這個叫做與法相應;你講的時候,你自己心都不清靜,那你講有什麼用呢?你講的時候正好表露出你自己的心,馬上就有感受,就像想媽媽的時候你馬上就流下眼淚一樣,你要有這種感覺,不是嘴巴上談的。一講出來馬上就沒有我了。就像說葡萄馬上就流口水一樣。你講的時候一定是非常的清靜,沒有人我是非,叫斷四相絕百非,這個體才是真實的,才是功用,才是修行。所以釋迦牟尼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這種功德,不可思議之妙用。南摩阿彌陀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60》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