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个众生,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佛的众生。尘尘刹刹里面都是众生,尽未来际无边无际的众生,这个众生太多了。众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体呢?它是没有的,就是妄,妄在一切处,什么地方都可以建立妄,所以什么地方都有众生存在。所以众生怎么度得尽?
因为这个众生在,一个念头动了,第二个念头就动起来,第三个念头动起来,不断动,很多得念头就生起来了。由小的微细的念头变成大的。先是风吹一下而已,然后动念头,变成一个大念头,好像很大很大的念头了。我们人现在看到山河大地,那是一个很大的念而已。好像我们众生是一个人啊,其实我们的念头是很小的,因为变成一个身执,以为这个众生就是一个人。其实众生不是人,是了不可得。这个人从哪里来呢?就是从妄里面来。有无尽的妄,就有无尽的身。但是有了这个身体以后,重新对妄产生执着,所以重重无尽。
因为你住故,就生妄想。如果你不住,就空寂无成,刹那时间法身报身立即现前。色跟无住体相应的那一刹那,没有我,你这个妄念体断掉以后,整个世界那个众生就度尽了。一刹那断的时候,所有都断掉了。断的时候法界即断,生的时候法界即生。一生妄,一切妄现前;一断妄,一切妄即断,就是众生就已经度尽了。这个身转为什么身呢?转为智身,也就是法身、报身跟化身的体。化身无量觉,念念之间是觉,是清静的。法身是无住的。报身是遍法界的。
无所住的体,六尘本来无住故,根识尘本身无住,因妄而成真。
无所住体不断灭空。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不是说不要色,是在色里面不住,是不断不灭,不要进入到断灭里面。所尘为境,尘里面是境界,一切境界不住。你现在用妄识看到这个尘,在这个尘里面,叫境,看到这个色声香味触法这个境界如果不住的话,为所空。所空叫做情空。如果你在一切境界里面不住的话,你的这个情就空了。这是讲“所”。“能”就是识,就是你能见到的这个能为根,这个根不住为能空,叫识空。对于所、境界你不住,叫情,情不住,就变成法空。而在根识上面不住,智慧上不住,就变成智空。识空转智。根不住为能空,能所俱空。情空则生功德,识空则生一切智。这两种空叫两种功德,一种叫智功德,一种叫法界的功德。所以识空很重要,把识空掉了,能生一切智,把这个世界转为清静的法身,把心转为一切智。所以什么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要生出清静之心,叫六尘生心。
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如是解。如是知,要明了法无所住,回复你自己本来的清静心。如是见,是佛见,不要以假为见,以真实心为见。如是信,如来真实解脱。如是解,就是如是修。无论是在任何地方修行,行住坐卧都不离这个,一直安住在无住体里面。我们心中有执着就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不知道人本来清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是我们老是以住心,大丈夫相不能现前,还不如一个小乘的教法。像缅甸那边,出家人一大排托钵吃饭,多么清静自在。吃饭后打坐,内观,观般若智慧,观无住之心,一心安住。常常经行,在路边经行。没事站在那个地方不动,安住法界,什么都不想,无住的时候整个法界已经清静了。在你意识中,法界就是我身,我身就是法界,你融到法界。
我过去在东林寺,在大殿里面念佛,我一站在那个地方,马上就入定了。敲木鱼的时候自己就忘记了。用功夫用到非常纯的时候,人完全是安住在法里,真正住在法里面,那个法跟你相应,成为一体的时候,根本没有一个我在。所以你站在那个地方,一站就是一天,因为这个法界的相是我相,没有我站了,法界就是虚空,是虚空站在这个地方。我的心是无住的,哪有我站呢?尽虚空是清静的,法界如是站,心无住,无住之站,那是什么境界啊?所以一站就是一天,不动,安住在法里面。站累了,走一下,再站一下。所以修到一定的时候,这个心住在法里面很自在的,所以跟法相应,跟般若相应很重要。如果我们不跟法相应,你跟法对立的,叫做妄识。一天到晚住在妄识里面,那是出家人的可耻之行为。现在我们出家人可悲的地方在哪里呢?就是不是真实修行,不能真正的如法修行,讲是出家修行,其实跟法不能相应。我们一定要把自己想方设法的安住在法上面。行是法之行。我们的种种变化,吃饭、穿衣、睡觉,都为行。这一切的行为,法就是我,我就是法。菩萨就是这样做的。我念佛的时候声音为什么很大呢?因为我感觉这个声音就是我自己的报身啊,我没感觉到我自己在做佛事啊,我的报身、我的声音都是我啊。感到整个世界色声香味触法都是我自己啊。所以我站在那里拜的时候,我充满信心,因为没有一个我在做佛事。无住是法身,无相是报身,我完全是一个智慧的体,一直安住在那个地方,所以我做佛事非常的自在,没有什么动念头的。做一堂佛事做下来了,那真是在大自在体里面啊。如果你动不动动这个心,动那个念头,那有什么意义呢?动心跟法不相应故。做小偷的人,小偷就变成大偷,因为惯性啊。做一件事情做不到,做第二件事情照样做不到,第三件事情那肯定做不到。一件事情你不做,所有的事情你都不会做的。如果一个事情你肯做了,所有事情你都会肯做。所以要无住是当下,不是等到明天。有很多人说我明天再修行吧,这是太可耻的行为。就像今天的花虽美,但今晚有狂风暴雨,所有的花全部毁掉了,你明天再也见不到了。所以,没有明天,有明天永远还有明天,一定是在当下。你现在坐在这个地方,你住了没有?你要感受到你现在就没有我,这个身就是你的身,这个心就是你的心,无住就是你的心,这个世界是清静的。你一直安住在这个地方,现在就安住了。然后你走出去叫行,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行的,如如不动,不动这个妄识。一般情况下,他这个妄识是不会动的,阿罗汉还会动一下,他有戏论,我们众生不断的动这个东西。所以我们大修行人,不随意动,就是说不是真正的障碍了我,我不会动这个妄识的,要是你拿刀砍我,可能会动的,我的习气还在啊。妄心藏在我们心里面,每个人都有的,不能随意动它。
行,绕佛为什么走直角,不会为了省事转弯过去,就是要到边到位,就是要达到直接跟佛相应,就是到位的心。不走到位就会障碍你,因为你知道但是不做到位,老是留那么一点点,留得越来越多,到最后面就无所谓。所以人对法上面,为什么要行,平时就要训练自己走的时候,心要到位。这个形象导致于我们的心,如果你心很珍重了,做事脚踏实地,你已经证悟了,一切都不会障碍了,你不走也没有关系了。所以走是导致于我们的心。
住,我们站在那里,没有一个我站,法界就是你的站,这个色声香味触法就是你的身体,所以不是你站着,是虚空站在那个地方,何等之广大啊,你的报身站在那个地方,所以阿弥陀佛身体是站着的,他常住不卧啊,安住一切众生,没有休息的时候。如果老是憋着自己难受啊,那是妄心生起来了,不如活动一下。
坐,坐是三昧啊,一切三昧现前。坐就是入定的意思,坐是三昧之意。一切法无住,得一切定现前,只要你无住,色三昧现前,声三昧现前。只要你无住,就是三昧。三昧就是坐,叫空照、寂照,你心已经寂灭了,你在大涅槃里面。相上面来讲,一切三昧,对你来说叫做照体,身体就像放光一样,所以十方诸佛都是坐着而成佛的,大三昧现前,十方诸佛都是大光啊,就是你看到的这个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大光。无住故,光遍法界;有住故,你光就小。这个无住之心,就是佛之果,没有障碍的。佛之果,就在你这个因心上面。
行住坐卧,卧,睡觉,大寂灭现前。你一卧是代表休息,是大圆满之意,法界众生皆成佛道,就已经圆满了。卧,是大寂灭,进入大涅槃。人睡觉的时候要想,我已经死了,我已经进入大寂灭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睡觉的时候要想着寂灭,想着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是麻烦了?佛陀常常在行住坐卧四大威仪的体里面安住,他无一时不在涅槃之中,行住坐卧四大威仪就是释迦牟尼佛无住之相。四大威仪是出家人的根本学。金刚经彻底的表露出来我们出家人的四大威仪的俱足,四大威仪的般若之行,一定要跟它相应。
若你无住,处处是宝啊,处处无非实相故,山河大地皆是法身,鸟语花香皆是法语,这并不是说你现在的识里面看到的,跟般若相应才能生法身。在你了解这个法身以后,你看到这个虚空寂静的,寂静的体就是法身。这个法身的妙用,外面所有的都是鸟语花香,佛陀天天在跟我们在说法,说无住之法,说般若之法。跟般若不相应,嘴巴上谈,是毫无意义的。法身是无住啊,你不无住叫什么法身啊?就是你讲时就是清静之时,这个叫做与法相应;你讲的时候,你自己心都不清静,那你讲有什么用呢?你讲的时候正好表露出你自己的心,马上就有感受,就像想妈妈的时候你马上就流下眼泪一样,你要有这种感觉,不是嘴巴上谈的。一讲出来马上就没有我了。就像说葡萄马上就流口水一样。你讲的时候一定是非常的清静,没有人我是非,叫断四相绝百非,这个体才是真实的,才是功用,才是修行。所以释迦牟尼佛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这种功德,不可思议之妙用。南摩阿弥陀佛!
《《金刚经》系列开示 60》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