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也是微妙的庄严啊,也比不念阿弥陀佛要强啊。但是闻金刚经的目的是什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干什么?就是为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照样俱足了。上辈往生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们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往生就算了,不但要往生,还要即生成佛,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跟阿弥陀佛是一样。我们必须要闻到金刚般若。如果你把金刚般若搞懂了,那你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是上品往生。因为到西方极乐世界上品往生者都是对第一谛法不生疑,没有任何恐惧。第一谛法就是金刚经啊,闻第一谛法没有障碍。观经里讲,上上辈往生者,都是闻第一谛法大乘不生惊动,中品跟下品都是没有闻到第一谛的人,修福、持戒,乃至下三辈还有恶业。下六辈见不到佛,见到佛为第一谛,见不到佛不为第一谛。所有闻说第一谛法或者大乘教法的人,都是见佛的,而持戒、修福、做善事、孝顺父母、供养三宝、乃至临终十念啊,都可往生但是不能见佛,没有佛来接引他。但是上上品往生是见佛的,因为闻大乘经典、第一谛俱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都是跟第一谛相应的心,所以是上辈往生者。
在无量寿经里面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也是闻第一谛法,就是见佛,佛来接引,或在梦中,或在当下,或在现前,都能够见到佛。上辈往生都是直接见佛,上辈往生者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辈往生者全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是有胎生者,就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闻第一谛心生疑惑,怀疑不信,心中还有疑在。
金刚经讲的就是不住生心,六度万行,不行执着,不违清静。色声香味触法中不生贪着。六度万行如果有住就不清静。为什么以般若为首,以布施为行?布施是成就六度波罗蜜的。不布施就是贪心。一个贪心重的人怎么会成就六度呢?不闻般若没有信体,就像六度无首一样,又怎么会成就六度呢,成就清静呢?清静是成就法身的,六度是成就报身的,报身跟法身是共修的。色声香味触法不住,成就色声香味触法种种庄严,像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这个庄严就是报身,你不住故是清静心,清静心是法身。色不住成就报身,此色此心是一体。法身在哪里?法身就在报身里面,无住啊,无住就是法身,离开色哪有另外的无住可得呢?不是说没有色,嘴巴上说无住,那不是生心吗?在色里面无住,色而无住,没有色就没有无住了,没有色还有无住就是妄见了。所以法身跟报身就像无住和色,是一体的。法身就在报身里面,报身就在法身里面,法身报身才是妙用,就是你现前的这个智慧就显现出来了。所以,只要色无住,就成就报身庄严。
所以,生心不住。如果你没有生心,诸色如木。如果在色里面没有安住生心,这个色对你来说已经不起作用了。你别看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它能成就我们的无住之心。如果没有外面的色,就不能成就你的无住,不能成就色庄严,像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妙庄严就不会显现出来,就像金矿不能成就金子,不能成就报身,就不能产生妙用。就像水没有波不能产生妙用,变成无明水了。所以,有色声香味触法,才能成就我们无住生心,才产生这个妙用,才有法报化这个体。是迷是圣。法身以无住心而成就的,无住实相成就法身。在没有无住之前,我们这个妄心从哪里来呢?这个妄心就是烦恼,是本身俱足的。烦恼就像矿,烦恼还没有炼成金子之前,那个矿是烦恼的。如果不把这个烦恼矿转为真金,你就不能现清静法身,也就不能现圆满报身,就没有释迦牟尼佛这个化身。释迦牟尼佛就不存在。法报化不能离开金子,但是我们心中本来俱足金子,我们被烦恼所碍。佛来干什么?就是炼烦恼而成金。
所以,我们现在的烦恼虽然是虚幻,但能成就无住生心。如果你不转这个烦恼,在这个五浊恶世的时代,就非常危险。
如果你不住六尘,在六尘中不执着,你就可以显露你自己的真心,清静故。你坐在这个地方,一切色声香味触法不住的时候,只要你不住就没有我啊,这个法就变成是你。这个法跟你相应,跟你就比较亲,有住就对立。好像对方对我有意见,对你有意见是因为你有住啊。住就产生距离,不住就产生近邻,不住就非常清静,清静与法界合一故。产生距离起心快。如果你修行修的非常好,常常无住故,不容易生出烦恼的心,因为清静的体令我们见到这个世界不容易生烦恼。如果你不断的这样无住之心在安住着,不会随意的就生起烦恼。所以,生烦恼的快速,是因为你平时在训练住的心。如果常常训练自己的无住之心,他的烦恼一定来的慢。举例来讲,一个人刚刚到寺庙里来,他一直无住就非常清静,如果他要住了以后一定会生烦恼,人住久了就会生烦恼。如果一直保持着无住的体,那你就是无住之心,这个寺庙对你来说,永远是清静的。闻到般若以后,你常常无住,清静心就是我们常住之心,就是佛心,报身跟报身是现前的。所以我们吃饱了没事干不要向外看,看了以后你的烦恼就越来越多。在任何地方修行都是这样,眼睛不要向外看,不要看别人的是非,要做一个老实的和尚。虽然他不懂得任何道理,但是他有一个相似的安住,无住啊。就像我在东林寺我也不知道般若之意啊,人家说某一个人好某一个人不好,我住不到心里面去,我一直安住在这个体上面,但我什么都不懂。安住个七八年后,我再看金刚经,啊!原来我就是住在这个体上面!我懂得我以前的住是什么了。原来我一直安住,所以我现在很清静。现在人家说我讲我骂我,对我来说我确实是安住的。我安住是因为我前面有因在那个地方。外面好的东西,坏的东西,对我来说,我随意可意把它放下来,但是你叫我随意的生烦恼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应无所住,我一直在无住心上面下功夫。不是你意识里面在想无住,是你事实上在无住,你在六尘无住,你的真心就会显露,你就与世界非常相应。不但与任何地方相应,与城市汽车喇叭声也一样。举例来讲,那个乞丐打我一下,我就会打他一下;但是汽车叫的声音刺激了我,我一点不会对它有意见。因为我心里面对汽车建立了一个无住体,虽然这个声音刺激我比那个乞丐骂我的声音大啊,因为你对人有住了就会对他不满。为什么山走不过去,你绕着山转一圈都心甘情愿的;如果一个人站在那个地方,你就会打他一棰?就因为你有个人的住在那个地方,你不认为这是山。这是山你不得不住啊。你想不不住也做不到啊,你就绕着山转。如果你觉得是人,他障碍了我的住,就会打他一棰。人就是这样的,我们都是这样的,很下贱的。我能欺负你我尽量的欺负你;我不能欺负你,像山我不能欺负啊,我就不敢欺负他,就让着他,都心甘情愿的。因为知道穿不过去,内心中有个强行的无住,没有办法。
所以我们有住之心即生烦恼。只要你无住,清静相现前的时候,不管是人还是山,对你来说,一概平等对之。山就是这个人,人就是这个山,这个人跟山你没有相了,无住了,当然人跟山是一模一样了。两个一模一样的时候,你会对山吼吗?人就不会生烦恼。
所以,人就是这样的,有住真心不能显露,无住真心就会显露。众生执妄为本,失精圆明。我们为什么有这个妄的体呢?妄的本体是闻性里面出来的。就像我的手绕一下大家眼睛里面都有一个圆圈的幻境,这个幻境确实就是我手在动,但是它叫做余迹,像个影子晃过去,这个影子叫做妄,这个妄是一定存在的。就是你与法相应的那一刹那,它有一个迹。你见到第一眼的时候,是个真性;但是从你眼睛面前过的时候产生了一个迹,这个迹就是妄。这个妄可以大可以小。你执着了,这个迹就住在你心里面,产生一种幻境。为什么不讲眼耳鼻舌身意,不讲六识,不讲六根,专讲色?这个色的体里面是什么呢?是无住,就是法身,就是报身,它本来就是成就我们的智身的。,我们在这个色是可以产生妙用的。比如手动的时候产生一个风,有冷暖的感觉,就是我们的心跟法相应的一刹那,就是闻性是遍法界的,我们的身体是色声香味触法。我们无始以来的执着变成一个固定的体。外面的大千世界和我们的身体是一,小世界就是身体,大世界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法成就我们这个身,但是我们固执为身体,其实就是一个大宇宙。而大宇宙里面有心,我们的肉体里面也照样有心,此心就是彼心,此相就是彼相,我们这个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实就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我们的闻性,这个心,就是法界的无住体。我们这个身体的无住体就是真心,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就是我们的心。我们这个心因过去的妄识执着而成形、成识,这个身体好像变得很小了,是因为你执着了,在妄识里面执着了。如果你把这个妄识放下来了,你的身体回归于真实,就变成色声香味触法,无住之体的法性就在里面,就是清静体,就是法身、报身。在没有证量之前,会产生一个妄识,这个妄识并不是从肉团里出来,它本身俱足。我们要投胎的时候,是什么投胎呢?就是这个识。色跟心产生了一个执着的体。你说这个墙壁跟我们的心能不能讲话呢?能讲话,我现在讲话的声音就是从这里面出来的。我讲话的声音和整个的宇宙是一,声音无住故,里面产生识。如果声音跟无住这个法性是脱离的,这个中间就不会有妙用,就像水跟波脱离一样,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这个色跟无住是不会脱离的。你信佛不信佛,它都不会脱离。我们只是悟到了这个道理,然后你会于它的这个心,并不是说你得到了一个东西,是你悟到了它是一个尽未来际的本体。我们这个无住体里面,能生出妄识,一个妄识就是一个众生,有无量无边无际的众生,就是无尽的妄识。就是每个念头是一个妄识,刹那刹那很多的,妄识是不可住的东西。也就是说,众生是了不可得。大家说有多少众生啊?一刹那时间有九百个众生,佛陀一刹那时间有百万亿…
《《金刚经》系列开示 60》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