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60▪P2

  ..续本文上一页萨就是听佛的,菩萨是法子啊,他是真正的佛子啊,他听佛的;我们不是听佛的,还有一个我的东西在那个地方,无法真正顺从佛义,全部顺从于法界,那你就变成法了,妄识就不会再动了。顺从佛陀的言辞,就像我现在讲法,你要把你前面所学到的东西全部要放下来,顺从于金刚义,彻底的顺从佛义,没有我的任何的知见生出来;佛怎么说我就怎么说。但是佛陀究竟的意思你不一定明了,所以要不断的闻不断闻;闻到自己所有的我见没有了,全部是佛的知见了,达到圆融无碍,就成佛了。

  佛陀所说的三藏十二部都是圆通的,我们为什么就不呢?为什么有取舍,有边,有我执出来呢?都是因为跟正见不相应故。过去持福但不知道无住,照样是做福,无住福就广大故。过去是我们要做功德,我们要求福啊,建立了我见,我在求福,我在做功德,其实是没有我的,非要个我干么呢?发菩提心,没有我谁在发呢?有个我执牢固的建立在那个地方,怎么办呢?没有我,故菩提心广大,没有我,故福德广大;只要不住,你就广大。只要顺从于金刚义,你就广大;没有取没有舍,有取舍你就有得失,有来去;不能安住当下,不能与佛心相应。所以有边见,邪见;自然会有取舍来去,自然会与佛陀产生距离;有佛的这个体的显现,我就不存在了,我不存在了,我见又哪里存在呢?

  有劫浊,就有见浊;有见浊就有烦恼浊,烦恼就是贪嗔痴慢疑啊,贪嗔痴慢疑在你心中。众生浊:众生就是财色名食睡,命浊:命即寿命,计量钱多钱少啊,这种计量生灭的体为命浊;今天是一个样子,明天又是一个样子,在生灭里面在妄里面安住着;在生灭中把这个妄心抓得死死的,越来越坚固;你有贪嗔痴慢疑,你有财色名食睡,你有命浊,你不断的轮转。你的命越贵,你所处的劫就越好,可能到天上去;你的命越贱,你所处的劫就越浊;你的命来源于你的财色名食睡,你的财色名食睡来源于你的贪嗔痴慢疑,你的贪嗔痴慢疑来源于你的邪见,不正见,边见、见取见;你的知见跟这个世界的“脆弱”有关系。所以我们辗转下去,只有你自己在这个法界里面辗转。我们共住在一块,大家都是一个共业,这个共业中有种种灾难;我们内心中应该反省自己。

  佛陀说了三藏十二部经典,无非要我们生清净心啊。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在佛教里面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心。什么叫一心不乱呢?一心不乱就是不退转,一心不乱就是心法不二,一心不乱就是应无所住。法就是心,心就是法,心跟法是一的时候,你就是应无所住,心是无住之心,法是无住之法,心法合一了,就是大菩萨再来。为什么念阿弥陀佛即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一声就可以了;一旦你闻到般若,一声阿弥陀佛你就一心不乱,为什么呢?此心无住故,此法无相故,此相此心一体故,立即进入到三昧,所以圣人、有智慧的人,一声就够了,马上就没有我了,藕益大师讲一心不乱,利根只要一日就一心不乱,顿根需要七日一定会一心不乱,如果你闻到阿弥陀佛或者金刚般若,七日思维法益,了知法是我法,心是我心,心无住故,法无相故,法无相遍法界平等故,心无住遍法界清净故,法身报身化身是一体的,当下这个念叫做智,智慧;智能入法身、报身;如果你绞尽脑汁思维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跟法不相应,跟无住不相应,那么说你就是个“识”,是“三界”;我们把这个识转为智慧,怎么转智呢?用七天的时间不断的思维金刚经,思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就能生出无住之心,应无所住就是一心不乱,南无阿弥陀佛就叫法,法界故,你这一声阿弥陀佛念下去,就是整个的法界,整个法界就是一声阿弥陀佛;那你心就无住;因为你一直住,认为这个是房子凳子桌子,现在不住了,都是南无阿弥陀佛;不住法故,只住阿弥陀佛;这个世界无住之心,唯以阿弥陀佛现大法界故,这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念下去,一心不乱;这一心不乱,念念相续,念念化佛,一念一声化佛,念一声阿弥陀佛就是一个化佛,念一千声阿弥陀佛就是一千个化佛;这一千个化佛都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十七愿讲:“十方诸佛皆念无量寿佛”。没有哪尊佛不住般若故,没有哪尊佛不是一心不乱,没有哪尊佛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心就是法界心,叫报身;此心是无住心,叫法身;此心是毗卢遮那佛心,是卢舍那佛心。这一声念下去就是诸佛所念,这一声念着你就是佛,你也不是男子,也不是女子,此心与智相应,叫智身,是心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此相是法界相,此心是无住心,此意是智慧之意;所以叫转识成智。

  我过去不是讲吗?何谓大智慧?念佛就是大智慧。念一声阿弥陀佛,即是大智慧,即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我们要发这个心,彻底的跟这个一心不乱相应。我们众生在五浊恶世的这个体里面,叫做“背觉合尘”呢?我们这个心违背了“觉”,心面对尘,与佛相违背;如果你背觉合尘活在尘境里面,活在妄见里面;即是你无量劫修行也是违背于佛。色声香味触法你不住故,是谓“觉”;我们要“合觉”也是很快速的,只要你对色声香味触法不住,你不住生心的时候,这个色声香味触法你不住的那一刹那,这所有的境就是你的清净心,清净心就立即显现出来;清净心的体就是无住,无住生清净相,无住生佛心,无住生觉心,所以你这一念心觉悟了,在色声香味触法的这个体里面,你无住了,只要你无住就是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就是清净心。所以我们的六尘合觉,等待智的显现,我们在不住心的时候,觉的显现,清净心的显现,那您这个识就转为智了,如果你不转尘合觉,你就转智成识了;这只是一刹那时间的事;我们要让我们的智,在我们心中不断地相续,不能随便侥幸的说,我闻到般若了,是这个意思。但是一刹那时间你又转掉。。智者是我本体,智是我闻性,是我觉性,我们违背了觉性,就产生了妄识,三界就显现出来。在佛教里面讲,你不断的喜欢这个妄识,而对于智合觉的体不感兴趣,闻性不能坚固地安住在你的心里面;不能够产生金刚体,不动体,你随意的用识,背觉合尘。我们无始以来都是用这样的心来做事的,我们学佛的人,出家人,为什么要在寺庙里面住着?念佛,修行安住清净?就是要我们“合觉背尘”,如果你常常在寺庙里面合尘背觉的话,跟世俗人应该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佛教里讲“薰习”般若,就是说我们这个薰习般若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是说一天马上就可以改变过来了。有语“不怕妄生,只怕觉迟”,妄生出来没有关系,因为此景都是妄景,但是妄景不碍我们的真觉啊,就是说妄景不碍自性,你有住它就碍了,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当下觉,那你的智就会被遮盖,没有智,识就出来了,识出来了,你就有我见、边见、烦恼见。因为你在这个世界里边,本来就是劫浊、烦恼浊、见浊、众生浊、命浊啊;你一到这个世界来你就麻烦了,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你没有转智也没有关系的,即是你在妄里面也是清净的,为什么呢?在边地疑城里面它还有一个妄境,它这个妄境是清净的,它没有灾难,没有劫浊、见浊、烦恼浊;在此世界你一妄境就到劫浊里面来了,一到劫浊你就堕地狱,在这个劫浊里面是不会有什么好福报的,本来就是贪嗔痴慢疑,你怎么舍去呢?没有般若,你没有办法舍去,因为你的身体本来就是贪的体,没有贪是得不到这个身体的,贪就是淫欲的体,你现在这个身体就是淫欲的体。如果你跟般若不相应,你这个贪心就直接堕地狱;为什么呢?这是劫浊,本身就是个污垢的东西,你跟污垢的东西打交道,能有什么好报吗?不是说你作恶堕地狱,其实你看了这个东西就是你的地狱之本了,经典上不是讲吗,闻金刚经还有人诽谤者,此人先世罪业应堕地狱;但闻此金刚般若故,当灭其罪,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证明说,我们都是当堕地狱的,如果你闻不到般若,跟菩萨跟这个无住心是不能相应的;你没有般若怎么跟菩萨心相应呢?你没有无住怎么能跟无住相应呢?就连小乘也不是了,是不是?善法当中,这个世界持戒修行,你怎么持戒呢?都是烦恼的东西,你怎么持戒啊;你不闻般若你持戒都是在情里面做事啊;连持戒都是污垢的;般若才能达到真正的戒;没有般若都是情见,情见就像云彩一样,你以为你在戒里面,其实你全部在用妄识做事啊。妄识做事刹那刹那的都是在造恶业啊;起心动念无非是罪,为什么地藏经中讲这一句话?用识做事的,那个识就是我见;有我见者,起心动念都是罪。,我问你,我把饭给你吃有没有福报?给饭给你吃的这个体一定是大福报,跟佛是相应的才有大福报,它是无住体,它在我们心中为什么念念有罪呢?给你饭吃怎么有罪呢?你起我执分别故;不是饭有罪,是你心中有我执在,那个我执的体有罪,并不是说起心动念是你自然的意识,是起心动念的那个执,充满了贪嗔痴,是个污垢的体,如果不是个污垢的体你不会到人间来,不会到这个娑婆世界来,证明我们动念所有的意识全是罪,如果你不灭它,你就麻烦了。你生活在这个世界里面,如果不把你的妄执舍掉,你就是在粪坑里面生活,舍妄即真,你把妄舍掉全部是真的,一刹那时间这个世界就是佛,起妄者就是恶业。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你在五浊恶世这个妄,释迦牟尼佛悲切地要把般若智慧告诉大众,就是要我们了解真正的唯有般若才能够救度我们。若如果没有般若的这个体,没有这个无住生心的体,那没有人救度你。从这个苦里面能够信般若,能有坚固的信心,有这种力量爬出来的人,就是在苦里面受煎熬能出来的人,他又是不可思议,一下子可以通达到八地菩萨,就可以到不退转。一个苦的人,才有勇猛的想出来的心。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的识是苦,识是地狱饿鬼畜生。我们要不信佛,要不闻般若,非常危险。我们念阿弥陀佛到边地疑城,也是清静无碍啊,…

《《金刚经》系列开示 60》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