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57▪P4

  ..續本文上一頁;這樣你想一想,他持戒就會具足,真正聽話者,叫如法修行;如佛陀的法相應叫做如法修行。與法不相應不叫修行。哪有什麼心可修呢?佛陀怎麼說我就怎麼做,你問我修行了沒有,我會說沒有修啊;佛陀教我怎樣做我就怎樣做,我無住無住就無修啊,我只要無住法就相應,在一切處相應,不固定某一個方式,只要你固定行就有妄見,就不得叁昧,世間只能說定。定和禅定叁昧是二回事,定有世間定、出世間是禅定、不定。你像我們現在也在定中,我們是人本身也俱足了世間定,比鬼要強得多吧。但還是散亂的,真正的定相沒有散亂相,欲界定,色界定,定相能生四聖;定相可以升聖道,不定相即六凡,你心不定,但做善事可以到天上去,在人道持五戒就是定,並不是說我坐在那裏叫定。你持五戒心中不執著了就是定,但你以執著心持五戒,有法執只能證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或阿羅漢。不知道五戒法就是無住之體,就是法界之體,五戒就是法界,法界就是五戒;你執著于五戒法,它也是一種執著,心量小故有法可執,證量證到了,但是法舍不掉;舍掉即煩惱啊,因爲你沒有看到法界相沒有證到法界體,你進入到法界體你才知道,你這樣了生死能升到天上去,你看阿那含他一往而不來,天上的果報和他的修行是不二的。所以他爲什麼要到天上不去成佛呢?爲什麼不能盡虛空遍法界呢?因爲他有相故。

  我們現在的修行應該怎麼樣修呢?還是應該向阿羅漢哪樣的修法?還是像佛陀無住之體一念法界體呢?相信我們的持戒就是盡虛空遍法界的果體呢?你這個心就應該知道了,我們現在修行應該把你所有的福德,要跟阿彌陀佛的報身相應,和釋迦牟尼佛十方諸佛福德之相相應成爲一體,你這一身中就可以成佛,你就是佛了這個就是佛,沒有什麼可成的,你現在就是佛。如果你持五戒還有念可得,將來修五戒就上叁十叁天,如果持五戒而無住,有五戒的無住體,你可證一果到四果阿羅漢;如果你認爲這個五戒就是佛陀的報身,持五戒徹底的失去了我執,真正的徹底的一空到底,不可思議的境界。

  可以看出我們超越阿羅漢,但是超而不超,不要以爲就沒有阿羅漢了,諸佛心中還有阿羅漢呢?難道你心中沒有阿羅漢嗎?超而無超並不是說我心中沒有阿羅漢,無量的大阿羅漢就在你的面前,但是你成佛後有無阿羅漢這個名字呢?沒有的,阿羅漢是衆生的妄執,是衆生的妄的體,你成佛了以後怎麼會有妄體的顯現呢?就像極樂世界有“白鶴、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極樂世界連惡道的名字都不知道,怎麼會有惡道之相呢?但確實講了有“白鶴、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比喻還是什麼呢?如果是比喻爲何用鳥來比喻?不用菩薩的莊嚴來比喻?我們應該知道,此相就是彼相即無住之體,在此世界“白鶴、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不生善想不生惡想,不生有住之想,相信此世界之相就是佛陀的莊嚴體,所以此心就是佛心,沒有佛可得,你佛已經究竟,沒有衆生可度,衆生已經度盡,所以說你聞這部般若,是直接通達于佛的,不可思議之智。

  “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衆生有欲就有生死,欲望爲生死之本,欲望就像大海裏面的波浪一樣,我們有微細的欲,須菩提是無欲,無欲就是一切波是水,衆生之欲就是一切水是波;看到的全部是波並且是綿綿密密,一動即生,稍稍的挨那麼一下,整個水就動起來了,這個就叫做欲,欲難斷啊!須菩提斷欲就相當于佛菩薩的境界了,須菩提也是不可思議的人。“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阿蘭那行就是內外俱靜一念不生之意,內外已經寂靜,俱靜下來一念不生;這個一念不生的心和內外俱淨的心就是阿羅漢住的大空性,外面是清淨的,諸法莊嚴故,但是他不能夠像佛一樣,還是有微細的住在那個地方。

  這裏講的是四相,後面會講到佛陀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耶?就是佛陀講果,衆生是講須菩提得四果,他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無住之相,就是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有法可得不?有法可得的這個體無法可得,無法可得跟四相是一體的,證明佛陀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在四相之中。過去有個人不是在講嗎,會于佛者九法界是,離開九法界沒有十法界可得。十法界把九法界融成一個體,九法界是衆生分別之相,十法界是諸佛之果相,果不離因,因不離果,因是虛妄之體,果與衆生的因是同體;因破掉了,果也就沒有了,果全部是果,因全部是因,全部的因就是衆生的心,全部的果就是佛陀的究竟處,佛陀的大身是報身;佛陀的大心是法身,法身報身遍一切處,哪有什麼因果存在?

  就說我現在的出家相跟佛陀的果德,我有證果,我還有來去嗎?我還有成佛的念頭嗎?我有成佛的念頭,我不是有來去的心嗎?我有來去的心我怎麼修行呢?所以我現在還沒有成佛啊,那麼不成佛與果心是不是相應?原來無住之心即與果心相應。所以要相信你現在的相跟佛陀的相絕對是沒有差別的,因爲佛陀相盡虛空遍法界故。我們看到的相是有來去有差別之念,我們衆生就有這個念頭,因爲佛陀是無上的,我要成無上的佛,我要得到究竟的解脫,這都是妄相,都是有來有去都是一個來去之心,與般若相應故。我們一定要相信你現在的相就是佛的相,相信你這個無住心就是佛心,你的妄跟佛沒有關系,跟你也沒有關系,妄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妄徹底的妄,真徹底的真,真跟妄是同頭的。我們全部認真,你了解這個體的話,你就上沒有所求,下沒有所度,聞到這個經典就應該體會到無所求,真正的無所求。但是你這個無所求,與般若相應的無所求與阿羅漢相應的無所求那是二回事。實相相應故,你這個一念無生即是佛心,它是與諸佛與法界相應的,就是說一清淨一切清淨,一法界一切法界,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切法界都相應的體,徹底的是沒有我所得,連我的清淨都不存在了,徹底的進入到這個般若的體上。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皆從此經出,般若無住之體就是一切諸佛之體,一切諸佛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就是般若之相,般若之相就是一切法,般若之體是一切諸佛,沒有我執的時候,一切法都是佛法,破法執故你就融到佛的法身,南摩阿彌陀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57》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