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57▪P3

  ..续本文上一页无住之体尽虚空遍法界故,跟无住相应,你一定得福,无住遍法界故,你生到哪个地方都跟无住心是相应的。无住遍一切处,佛就遍一切处;差别是你的分别心而已,因为你要到南方、北方你有选择东南西北的执著,有了东南西北的执著,你的无住之心里面就现东南西北的体,就像我们的身体,眼耳鼻舌身意,胳膊腿肌肉血管等等分别,其实就是一个身体而已;都在你身上,都在法性里面,根本是一不是二吗?一切法性尽庄严都在里面。里面有无尽的光明,有无尽的能量,都在里面,不在外面。就像太阳,向外照的那个光就是众生的心,太阳内照,它里面具备无量的你本自具足的不可思议的妙德,他没有一个“东南西北,长短高低圆方广狭”之分别;具足无量宝藏在里面。

  阿那含实无往来,它怎么会有往来的这个体呢?阿那含他断了多少烦恼?他进入四禅天,不到人间再来了,我现在才知道,老子的无为相当于二禅天三禅天,当时在印度有很多证到不来的斯陀含,当时的婆罗门教也很厉害的,大多可证到斯陀含果位。

  过去德远师那里有个外道,吃饭时看到一个大胡子老者来吃饭,问那是谁,还有名字“宾头卢颇罗堕”,一查书是“常应供菩萨”,所以佛陀所讲的话都是真实不虚的,那些要住世的大阿罗汉示现也是真实不虚的。宾头卢颇罗堕来应供也是真实不虚的,我们千万不要生怀疑;我们起心动念他们都知道的,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念念都是跟他们相应的,说菩萨常在众生心中,我们的每一个动念,他们都是了了分明的;释迦牟尼佛讲大乘小乘,无非安众生心故,因为众生与般若不能相应故,是故讲了很多的这些方便;这些能够导致于众生的安心,信因信果;要不然的话,我们这些人对因果不信,对戒不持。你看天热了,大家处于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大家都不愿意修行了,是不是?对于佛法不感兴趣了,经典不看了,般若不问了,我们为什么生起这样的心呢?就是因为对因果不能深信故,对于大乘菩萨的安慰心我们不能够感受到,内心中不能体解到佛陀在住世的时候讲的这个小乘教法的要意虽然不能度我们,但在末法时代大乘的教法非常的兴旺,越到后面大乘的佛法越是兴旺。

  大乘的佛教就像我们遇到父母一样,我们在这个世界争名夺利,天灾人祸不断,我们的心是非常的疲倦的,不像正法时代,释迦牟尼佛一住世,众生都是解脱坚固、禅定坚固、多闻坚固;都是非常愿意闻法的,在末法时代众生并不真正愿意闻法,又没有解脱,没有禅定,没有多闻,只有散乱的心,像建寺庙这些东西都给我们带来烦恼的,我们只有靠大乘的佛教来安慰我们,般若才是你真正究竟成佛直接锲入的地方,我们了解阿那含名为不来,在三十三天,不来人间,所谓的不来人间,实无不来,他没有这个来意,也没有不来意,有来与不来的这个体就不叫阿那含了;有得有失有来有去就不名阿那含。他真正进入法性的时候,完全在法里面受用,真正证量上得到以后,是非常平和,与佛是同体的。很多的阿罗汉以为自己是佛,为什么他认为自己是佛呢?他无住故。确实是佛。他为什么又不是佛呢?他有清净可得,有烦恼未断,有习气尚存,还有我是佛你不是佛的这种知见;安住在清净体里面。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罗汉是道位,已经进入无为法了 ;实在是没有法可得,彻底的清净体,就是说一切法无住了,因无住进入空,他没有一个空可得也没有一个有可得,空有他已经都舍掉了;那个就是阿罗汉。“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我实在是法也无住,心也无住,进入到无住体里面,没有说我得到了阿罗汉,我与众生在一块,没有说自己得了阿罗汉道,到了菩萨境界那就不可思议,菩萨说自己是菩萨,但他内心知道这只是方便众生故,我是尽虚空遍法界庄严故,但是我也不住;内无住是自性体,外无住是法界体,外无住是平等住,内无住是无生体,无生亦无灭,无灭是法界,无生是本心,心不生故,灭就不生;心灭体是同等的,就叫菩萨;

  阿罗汉呢?见惑烦恼与思惑烦恼已经断尽,但还是没有断无明烦恼,无明不能见实相故,他不能够入一切法界的实相,他在四禅天,断了六品无明,证了六品法身,证无生忍。有点象是佛。其实你想一想你就知道了,六品就是六波罗蜜;六波罗蜜的最后就是般若,般若就是无生之意,心忍声忍到了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就是般若之体,般若无住之相就是无生,到了无生就是不生后有(就是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生灭没有灭尽,就有次第的果位;阿罗汉实无有法,没有法相的体,他执著于法相皆空故,他注重法空,不像声闻,缘觉;有二种阿罗汉一个是依缘觉,缘起性空,住在须弥山,为什么呢?像我们现在在这里也可以进入声闻觉,我现在看到你们,我不住生心故,你内心不住就是阿罗汉,阿罗汉就是佛,因为你在这个相里面无住之心,此相就变成功德之相,就像须弥山的功德,但是他不离开相,只是安住无住之心,不像菩萨,菩萨住众生之相,阿罗汉还有心生,在这里面生起无住之心,以无住体安住;无住就是在真空里面现妙有,建立一个心,妙有真空。修缘觉,十二因缘法还是属于小乘,缘起性空,他必然就安在空里面,他还有一个妄心未舍,那个妄心就是无明,他的解脱无二,但他的无明还会生出一种差别的境界。

  阿罗汉没断的是哪个我?为何看不到整个尽虚空遍法界的庄严?

  阿罗汉的缘起性空中还有个我,一切法界就是我,还有个我在哪个地方,我清净故,我法空故,其实还是没有断除我,菩萨还有我执呢?菩萨还有微细的四相,何况阿罗汉呢?阿罗汉他微细的四相他并看不到,他认断,还有断的体,断而无断才是真断,有断的体还有心还有身相,有身相必定住到某一个地方,像须弥山,缘起性空,我们一般人闻到缘起性空,还以为自己得到一个高深的好大的妙法呢?无住是佛,无住之体是法界之心,无住之相就叫无相是法界之身,法界之身是报身庄严,无住之相是毗卢遮那佛,但是阿罗汉不知道还有一个毗卢遮那佛,还不知道卢舍那佛,还不知道毗卢遮那佛就是我心,我心就是毗卢遮那佛,他不知道圆满报身就是我的法界,法界就是我的圆满报身;不了解故,不能通达于法界,整个尽虚空遍法界的庄严,他看不到的,像极乐世界他都没有缘。因为究竟的第一义谛法他还是没有闻到,还有我所证,还有清净法可住,像须菩提当然是古佛再来,他有无为之法,其实还有阿罗汉他是有法住的,经典上讲有的阿罗汉他是有法可住,有的是大乘的阿罗汉,大乘阿罗汉以佛心作阿罗汉的体,小乘阿罗汉有人我法空法可住,有清净可住,他就有俱生四相显现出来。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无诤意不与物争,因无住故,对一切事情平等,跟无住心是相应的,不像我们这边讲无诤,那边给人争论;不扰他人,你的行为不会令他人烦恼,这是一种诸法现前三昧,一行三昧,一相三昧,整个法界一心所立,没有争论了;没有人我是非之相,一切体皆空,因为涅槃自性故,所有的相都是无住体,无住体就不生心,不生心哪来的人我是非呢?现在是有心才生心呢?你是是,你是非,这里边我相人相都出来了,如果没有是没有非那我就没有相,有是有非就有相,我相并不是我肉体上有个相,肉体的相跟法界的相是统一的,你心里的那个我是怎么建立的呢?是一个识的妄见。所以涅槃经中云:须菩提住于虚空地,若有众生劝我坐,我终坐不起,若有众生劝我立,我终日不移。为什么我一再讲出家人是无事之人,什么叫无事呢?叫你吃饭你就吃饭,叫你睡觉你就睡觉,叫你上殿你就上殿,终日无诤,无诤是与法相应,无住是与法相应,在这个世间无有争论,有争论就有我执,就有我是非建立,如果你真正是无住的话,就不应该有这样的争论出现,这叫做三昧,三昧叫正受正定。一切受不住,内心非常安静。为什么?依法安住世间,以无住之心与世间没有相对,你不要对立一对立就生我见,有了我见就有我相出来了,有了我相就有争论,以这样的心来求三昧怎么现前呢?你拼命的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另一方面心又不柔软是非不断争论不休,你怎么能得无诤三昧呢?也不能得一相三昧呢?你修到最后还是一种执著。

  世间法的妄病?如何在打坐、禅定、般舟中无执无住?持五戒中有执与无执的果报

  正定无处不在定,正受无处不再受,如果你独立之受乐是世间之智,即固定一行法而行之。如你自己坐在那个地方拼命的作意,像练气功一样,达到某种禅定功夫,好像见到佛了,你睁开眼睛就没有了,你闭着眼睛是有的,这个叫做世间之智。用世间的方法能达到你能产生一种禅定的感觉,用执著、克制的手段令你心不乱,这个叫做世间之智,包括你现在行般舟啊,坐禅啊,打坐啊,所有的这种行为都是世间法,世间法都有个妄定,这种妄定是在我执里面体现出来的,妄见虚妄之体,但是能得大福报。为什么我们不可能离开无住之体呢?果报在故,像你打坐拼命的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时候也还是会随意的与无住之体相应的。但是你拼命的执著于我执的定向,你就是孤立,你定型上一定要打坐,但是你无住之心虽然在你心中不断的跟你相应,你从来不认识,六根门头全是佛法僧,但是我不认识;守住自己的妄心不放,不知道你当下的体就是无住,天天跟无住打成一片,却不知道无住在哪里,你以为无住在那个地方等你。

  所以你打坐也好,念经也好,都是有住之心呢?违背了法义。得无诤三昧之人,一天到晚吃饭穿衣睡觉随着规矩、戒律啊,佛怎么说我就怎么受,内心中没有一点点障碍…

《《金刚经》系列开示 57》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