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54▪P3

  ..續本文上一頁顯你自己的智慧,開顯你的般若,開顯你的金剛,開顯你自己的真實修行,開顯你出家的目的。我們出家幹什麼?我一生中就爲這件事情奮鬥,把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都不要,我家裏幾個兄弟我一個都沒照顧他們,我跑到廟裏來幹什麼?不是處理生死之大事,我到廟裏來幹什麼?在東林寺那麼多年,我出來以後我去住茅棚,去找山洞住,我一直在找這件事情,從來沒有停止過。我爲這件事情奔波了一輩子了,已經奔波了二叁十年了。沒有說爲了一些小小的妄識而生煩惱。大家不知道爲什麼要出家,把出家的目的給忘記了。講金剛經這麼好的一部經典,你還想著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那我講金剛經還有什麼意義呢?

  對于生煩惱之時,我們依法來觀照,看經上怎麼處理這個問題。任何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你應該看看佛經,佛怎麼處理這個問題,那我們就用佛法來處理這個問題。佛陀講緣起性空,緣起的本體是空的,既然是緣起,我們還談什麼?從小乘講無常,講苦空,苦是空的啊,有什麼苦存在呢?無我,本來就沒有我,談什麼東西呢?寂靜涅槃,本來就寂靜的,本體就是清靜的體,還哪有什麼得失呢?我希望大家遇到一切事情趕快翻佛經,因爲我們是佛的弟子,依佛陀的教化,佛陀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不依人思,不要相信我見。

  其實我是不想講法的,有一次我看到有個人把袈裟燒了去學*輪功去了,很多受戒的居士學*輪功去了,一下子把我心就驚醒了,如果我再不出來的話,佛法會毀了。就是說,一些惡的事情會驚醒我們的頭腦,我們一直沈迷在這種錯誤的見解裏面不能出來,我罵你說你,完全是希望你覺醒,你不要說今天師父罵我,你明天就跑掉了,那我會更傷心的。傷心上面加傷心,連佛都會傷心。佛陀爲什麼講,不著我相,不著法相,不著非法相,是大慈悲的顯現。我希望大家都能悟到,都能成佛,這是我講法的目的,希望大家都能悟到這個東西。如果你對這個不感興趣,不但是我,十方諸佛都流淚啊。爲佛法起冤枉之心,佛法是冤枉了,搞形式,現在寺廟都在搞形式。那我們有這個機會學習,我發心給大家講,大家有這麼個學習的機會,大家一定要珍惜。它驚動我們的心靈,它驚動我們自己的妄執,它驚動我們的形式主義,驚動我們無始以來在妄執裏面不自覺,我們沈迷在那種灰塵裏面,一直沒有醒過來,好像是在學佛,其實自己根本就沒有學佛,天天在打坐,天天在廟裏做功德做事,但是根本就不是按照佛學去做,根本就不聽佛的話,不是按照佛法來觀察修行,這樣的做法是違背于自己的良心。

  妄執成形啊。分別本從空中生,空有名言,執著爲相。我們的分別從哪裏來,這個妄執從哪裏來?從我們本性中生出來的,我們的本性在沒有煉成金子之前,因爲沒有智慧,就有無明顯現出來。等你開顯了金子以後,你的智慧體、金剛體出來了,你就永遠不會再迷惑了。但是呢,這個金剛體沒有顯現出來之前,你是一種無明的狀態,就像金礦,還不能夠做金子。金礦開顯出來變成金子了,礦是煩惱,煉煩惱才能夠轉金,這個煩惱不煉怎麼轉成金子呢?所以我相、法相叫兩座山,人我之山。人就是對立的相,我是能相,能所相,叫做人我之山,人我山中有礦,什麼礦呢?叫金礦。這個金礦就是煩惱。我們在一塊的時候有煩惱,叫礦,而這個礦是從無明、妄執裏面顯現出來,我們要煉礦成金。這個礦就是金,金就是礦,離開礦就沒有金,離開金就沒有礦。離開我相、人相,離開我們現在這個相,我就是能,人就是衆生,這是兩邊,都叫礦,煩惱礦,離開這個礦找不到金子,沒有獨立的一個金子存在。所以呢,煉煩惱成爲金子,轉了金子以後就是妙用了,不轉金子之前,還是一個礦。一切衆生都從無明中生,通過煉煩惱以後,才能夠成佛。所以呢,所有佛從衆生那個地方來,煩惱是諸佛之母啊,是菩薩的功德啊。諸佛視衆生爲父母,一切煩惱、我見法見是諸佛之母。所有菩薩、佛都會來度我們的。分別成本,也就是說,煩惱從金出。空中生,這個空,煩惱是名言。就是說,不是從煩惱裏面再找一個空出來,空不是獨立存在的。我們一般人說,我們的自性就是佛性,他不知道我們的佛性就在我們的煩惱之中,就在我們的依正裏面,離開此相沒有佛可得。因爲我們平時聽這個空聽習慣了,聽自性聽習慣了,總認爲有一個獨立的自性存在,這也是妄見。像阿羅漢就執著于名言,因爲對名言的執著成相,阿羅漢執著就成爲大識空,我們衆生執著就成爲這個相。這個本體跟佛是無二無別的。是諸衆生心本無相,所有的衆生的心本來是沒有相的,沒有相就是現在的所有的相。取相就叫現在的妄相,相的本體就是我們的心,心本無相,相就是心,心相不二。若心取相,即生四相。有四相生,一切諸法即生。所以有能有所,一切法相生故。何以故?前面講法與非法,後面講取法,就是我執和法執。

  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不取法,不取非法,是體上無取。我執與法執是在事上取,就是放棄了我和法,不修行了。在事上面建立無住就是跟體相應,這叫做體上無取。“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這句話是一個總持,不應取法是有,不應取非法是空,有裏面有空有,空裏面是究竟空,究竟空才是真正的法身。有空對立。

  “以是意故”就是中道思想,就是與佛法相應故,就是我前面講的那一段。意,就是與佛相應的心,因爲相應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如來,無所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說法而無法,無法而說法,說法不住故。如來與中道義是相應的。如來不取法相,不取心相,心不取相,亦不取法,亦不取非法相。這個意就是如來,如來說與中道義相應,與第一谛相應。菩薩就有第二。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觀,就有衆生存在,佛不會講觀了,佛就是自在。依衆生心才講觀。十地菩薩還不知道法身是什麼樣子的呢,他還在六道輪回中做大梵天王呢,他能供養佛,他能見無量諸佛,但是呢,他還不能成佛,他還有一分無明未破故,有人講他故意不破,或者他破不掉,或者他功德沒有圓滿,他的願力還沒有成就,還沒有圓滿。菩薩有幾種菩薩。八地菩薩雖然功德已經圓滿、法身已經圓滿,他的願體已經有了,但是願相,就是力還沒有成就,就是國土還沒有成就,力成就了,但是智還沒有成就。智怎麼成就呢?修一切衆生成就一切智,根本智還沒有圓滿,後得智要修一切智,他所成就力功德來成就一切衆生。他要把他所有的功德要修到衆生心中去,讓衆生心中一念所成就,這個叫做力成就。力成就裏面還要修智成就,智不能成就就不能建立利益衆生啊。要讓所有的衆生來接受他圓滿的功德的話,他要修無量劫啊,不是一點點時間能修得完的,那個要修很長時間。到了八地菩薩、九地菩薩、十地菩薩,要到衆生心中去修。他修什麼呢?並不是修他的自性功德,要修衆生的自性功德,把衆生心中的一塵一刹的自性功德修圓滿。就是把衆生、地獄、餓鬼、畜生、人天、阿修羅這一切法界,把他的圓滿功德修到法界裏面去。就是說,一刹那時間,可以令地獄變成天堂,我們要修到天堂很困難,但是他一念可以令我們成就,爲什麼地藏菩薩念一聲就可以令我們進入天堂,那是大悲心,如果地藏菩薩沒有成就這種功德,我們能成就嗎?永遠成就不了。所以呢,這裏面講是菩薩的功德,事實上從我們自性裏來講的話,如果你一念跟般若相應,你也能成就這種功德,看你願不願意發這種大心。所以在菩薩法門裏講,它是一種方便、遮止,用遮的方法令我們進入到這種體。比如說師父慈悲啊、師父好啊,你感動以後就肯去修行了。如果我不感動一下你,你怎麼修呢?所以末法時代有種種方便啊,我不慈悲的話,你會跟我們修嗎?如果我從來不講法,單獨的叫你修,你不會修的,修兩天大家都跑光了,你不會獨立成形。你一個人獨立從這個地方站起來很困難。禅宗就是不依靠別人,全靠自己心的力量,其實他也要靠佛菩薩,其實他也會被諸佛菩薩感動,然後就修行,看到人家那些祖師,多看祖師傳,不斷的發起他那種勇猛的這個心,還是要靠祖師的力量來感動他。他也要靠依,他沒有依,他嘴巴上說,其實他行爲上還是要靠依賴,所以我們人活在世上哪一天不在依賴之中呢?所以我們講經的時候感受到這種體,我們同時感受到釋迦牟尼佛啊,給這麼好的妙法給我們,太感謝你了,我一定要成佛,我一定要慈悲,我一定要堅固的精進修行,你也會生出這樣的體出來。如果你把金剛經搞通了,你會真正的感謝釋迦牟尼佛的這種大恩,一刹那時間你就能進入無上之道,你不感謝釋迦牟尼佛嗎?如來他示現這種相,連名字都不可思議,如來無所來無所去,故名如來,證明如來與我此心是相通的。所以這個名字一立,我們心開意解。你看這個名言多麼重要啊,釋迦牟尼佛不在世,但是這個名字都是不可思議的。如來無所來無所去,故名如來,是故此心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意故,與如來心相應故,叫如來常說。如來常說,意思說釋迦牟尼佛常常說法,後面說: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前面講舍相,不應取相。後面講舍法、舍非法,還是一個意思。那釋迦牟尼佛不說法行不行呢?那釋迦牟尼佛到底講法了沒有呢?講而無講,無講而講,講法不應住故。就是說,我現在講法是爲了令我們不住故,他講法是不住,你聽到也是不住,無住之體,講而無講,無講而講,念念不住的體,不是說執著于這個法。所以呢,我們要講法與金剛經不相應,那我也是廢話了。我不管怎麼講法我不會住,就不會生妄執,不生我見。有“我”講法,變成我執了,有我執就會相續的執著啊。所以呢,不應貪著。如來者,是通向前面我們衆生的這個念頭;常說,是通達于後面。比丘,就是出家人,跟出家人常常講法。什麼叫比丘呢?無事即比丘。比丘二相,一個是清靜相,一個莊嚴相。比丘是一種樹,這個樹很香,人在旁邊很清靜。比丘就是很莊嚴、很香、很清靜,出家人就是這棵樹而已。不離此相,不離此體,此體清靜故,此相莊嚴故。不離此相,清靜心無住故。因爲比丘無住,是爲莊嚴,如果有執著于這個樹,他就不會了。沒有把出家人比喻爲一個國王,因爲國王是執著于相的,有名利之心。也沒有把出家人比喻爲美麗的女子、高大的房子,他是樂于清靜之體,不會執著于汙垢之體。無事之身是爲莊嚴之相,你有事了,就與比丘文字不相應,與金剛經也就不相應了。所以呢,只要是比丘,一定會跟金剛經是相應的。如果你聞是金剛經,跟比丘又有什麼區別呢?你以爲剃了光頭叫比丘啊?如果你心中有貪著的話,你也就不叫比丘了,因爲比丘是無事、無我、無家啊,連身體都是我空、法空。

  “知我說法,如筏喻者”,這個比喻起什麼作用呢?釋迦牟尼佛講法常常用比喻,因爲他也沒辦法把這個事情說清楚啊。打個比喻來講,就像我們坐船到彼岸,在我們沒有坐船之前,那個船要不要,這個船一定要,你還沒有修行就把船給舍掉了,你不到彼岸去了嗎?你不到彼岸也是錯的。所以我們要坐船故,何況非法,意思是說,這個船不可以舍,只要你無住就可以了。我們現在在生活中像一條大船,是一個比喻的東西,只要你無住,你就通達彼岸,你就過去了。不是說我們真的有個大海在過去,是一個比喻的說法,意思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正坐在一個船上,這個船是什麼船呢?是叫無相之船。這個無相之船呢,我們執著了,就變成六道輪回的生死,在大海中不肯上岸。就像阿彌陀佛成佛于今十劫,大船已經把我們九界的衆生已經攝取,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衆生要等的不是上車,而是下車。我們不是爲了上車而奮鬥,而是爲了下車而奮鬥。那怎麼下車呢?無住就可以了嘛。你要往生,你在這個此世界不住了不就可以了嗎?所以在此世界無住你不就下車了嗎?“法尚應舍”,就應該知道在此世界一切法都是在我執中生起來的,但是也不能離開這個體而修行,只要你在此世界無住,你已經就在彼岸了。無住就是不執著,在你一念相應你即舍,但是你不相應的時候你就在船上面,一念相應就有一念舍,這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呢,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個法有兩種,一種是世間的法,一個是佛法。就像我們現在講法,這就是佛法。不管是世間法還是佛法,只要你執著了,你的這個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就會出來。非法相,如果你要放棄了,也叫我見、人見,你還沒有上船,你就把這個船給舍掉了,那不是另外的一個我執又出來了嗎?所以呢,不可以離開法,因爲此法即是你身心故。因爲此船是無相船。等你悟到以後,這個船就沒有了,自己會消失掉。就是說,你上了岸以後不需要回頭,船自消失,你回頭等于你的牽挂,你回頭也見不到了,因爲你回頭代表我執法執。你真正的悟到了,其實你回不了頭,當下即空,怎麼回頭呢?你已經悟了還有什麼東西存在呢?都空掉了,我法俱空,不住了哪有呢?你回頭不就有住嗎?所以我們要從這裏面要悟。所以金剛經完全是開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首先是開,然後是悟,然後是入到佛的知見裏面去了,那麼此身即佛,現在就是佛。南無阿彌陀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54》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