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显你自己的智慧,开显你的般若,开显你的金刚,开显你自己的真实修行,开显你出家的目的。我们出家干什么?我一生中就为这件事情奋斗,把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都不要,我家里几个兄弟我一个都没照顾他们,我跑到庙里来干什么?不是处理生死之大事,我到庙里来干什么?在东林寺那么多年,我出来以后我去住茅棚,去找山洞住,我一直在找这件事情,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为这件事情奔波了一辈子了,已经奔波了二三十年了。没有说为了一些小小的妄识而生烦恼。大家不知道为什么要出家,把出家的目的给忘记了。讲金刚经这么好的一部经典,你还想着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那我讲金刚经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生烦恼之时,我们依法来观照,看经上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任何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应该看看佛经,佛怎么处理这个问题,那我们就用佛法来处理这个问题。佛陀讲缘起性空,缘起的本体是空的,既然是缘起,我们还谈什么?从小乘讲无常,讲苦空,苦是空的啊,有什么苦存在呢?无我,本来就没有我,谈什么东西呢?寂静涅槃,本来就寂静的,本体就是清静的体,还哪有什么得失呢?我希望大家遇到一切事情赶快翻佛经,因为我们是佛的弟子,依佛陀的教化,佛陀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不依人思,不要相信我见。
其实我是不想讲法的,有一次我看到有个人把袈裟烧了去学*轮功去了,很多受戒的居士学*轮功去了,一下子把我心就惊醒了,如果我再不出来的话,佛法会毁了。就是说,一些恶的事情会惊醒我们的头脑,我们一直沉迷在这种错误的见解里面不能出来,我骂你说你,完全是希望你觉醒,你不要说今天师父骂我,你明天就跑掉了,那我会更伤心的。伤心上面加伤心,连佛都会伤心。佛陀为什么讲,不着我相,不着法相,不着非法相,是大慈悲的显现。我希望大家都能悟到,都能成佛,这是我讲法的目的,希望大家都能悟到这个东西。如果你对这个不感兴趣,不但是我,十方诸佛都流泪啊。为佛法起冤枉之心,佛法是冤枉了,搞形式,现在寺庙都在搞形式。那我们有这个机会学习,我发心给大家讲,大家有这么个学习的机会,大家一定要珍惜。它惊动我们的心灵,它惊动我们自己的妄执,它惊动我们的形式主义,惊动我们无始以来在妄执里面不自觉,我们沉迷在那种灰尘里面,一直没有醒过来,好像是在学佛,其实自己根本就没有学佛,天天在打坐,天天在庙里做功德做事,但是根本就不是按照佛学去做,根本就不听佛的话,不是按照佛法来观察修行,这样的做法是违背于自己的良心。
妄执成形啊。分别本从空中生,空有名言,执着为相。我们的分别从哪里来,这个妄执从哪里来?从我们本性中生出来的,我们的本性在没有炼成金子之前,因为没有智慧,就有无明显现出来。等你开显了金子以后,你的智慧体、金刚体出来了,你就永远不会再迷惑了。但是呢,这个金刚体没有显现出来之前,你是一种无明的状态,就像金矿,还不能够做金子。金矿开显出来变成金子了,矿是烦恼,炼烦恼才能够转金,这个烦恼不炼怎么转成金子呢?所以我相、法相叫两座山,人我之山。人就是对立的相,我是能相,能所相,叫做人我之山,人我山中有矿,什么矿呢?叫金矿。这个金矿就是烦恼。我们在一块的时候有烦恼,叫矿,而这个矿是从无明、妄执里面显现出来,我们要炼矿成金。这个矿就是金,金就是矿,离开矿就没有金,离开金就没有矿。离开我相、人相,离开我们现在这个相,我就是能,人就是众生,这是两边,都叫矿,烦恼矿,离开这个矿找不到金子,没有独立的一个金子存在。所以呢,炼烦恼成为金子,转了金子以后就是妙用了,不转金子之前,还是一个矿。一切众生都从无明中生,通过炼烦恼以后,才能够成佛。所以呢,所有佛从众生那个地方来,烦恼是诸佛之母啊,是菩萨的功德啊。诸佛视众生为父母,一切烦恼、我见法见是诸佛之母。所有菩萨、佛都会来度我们的。分别成本,也就是说,烦恼从金出。空中生,这个空,烦恼是名言。就是说,不是从烦恼里面再找一个空出来,空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一般人说,我们的自性就是佛性,他不知道我们的佛性就在我们的烦恼之中,就在我们的依正里面,离开此相没有佛可得。因为我们平时听这个空听习惯了,听自性听习惯了,总认为有一个独立的自性存在,这也是妄见。像阿罗汉就执着于名言,因为对名言的执着成相,阿罗汉执着就成为大识空,我们众生执着就成为这个相。这个本体跟佛是无二无别的。是诸众生心本无相,所有的众生的心本来是没有相的,没有相就是现在的所有的相。取相就叫现在的妄相,相的本体就是我们的心,心本无相,相就是心,心相不二。若心取相,即生四相。有四相生,一切诸法即生。所以有能有所,一切法相生故。何以故?前面讲法与非法,后面讲取法,就是我执和法执。
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不取法,不取非法,是体上无取。我执与法执是在事上取,就是放弃了我和法,不修行了。在事上面建立无住就是跟体相应,这叫做体上无取。“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这句话是一个总持,不应取法是有,不应取非法是空,有里面有空有,空里面是究竟空,究竟空才是真正的法身。有空对立。
“以是意故”就是中道思想,就是与佛法相应故,就是我前面讲的那一段。意,就是与佛相应的心,因为相应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如来,无所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说法而无法,无法而说法,说法不住故。如来与中道义是相应的。如来不取法相,不取心相,心不取相,亦不取法,亦不取非法相。这个意就是如来,如来说与中道义相应,与第一谛相应。菩萨就有第二。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就有众生存在,佛不会讲观了,佛就是自在。依众生心才讲观。十地菩萨还不知道法身是什么样子的呢,他还在六道轮回中做大梵天王呢,他能供养佛,他能见无量诸佛,但是呢,他还不能成佛,他还有一分无明未破故,有人讲他故意不破,或者他破不掉,或者他功德没有圆满,他的愿力还没有成就,还没有圆满。菩萨有几种菩萨。八地菩萨虽然功德已经圆满、法身已经圆满,他的愿体已经有了,但是愿相,就是力还没有成就,就是国土还没有成就,力成就了,但是智还没有成就。智怎么成就呢?修一切众生成就一切智,根本智还没有圆满,后得智要修一切智,他所成就力功德来成就一切众生。他要把他所有的功德要修到众生心中去,让众生心中一念所成就,这个叫做力成就。力成就里面还要修智成就,智不能成就就不能建立利益众生啊。要让所有的众生来接受他圆满的功德的话,他要修无量劫啊,不是一点点时间能修得完的,那个要修很长时间。到了八地菩萨、九地菩萨、十地菩萨,要到众生心中去修。他修什么呢?并不是修他的自性功德,要修众生的自性功德,把众生心中的一尘一刹的自性功德修圆满。就是把众生、地狱、饿鬼、畜生、人天、阿修罗这一切法界,把他的圆满功德修到法界里面去。就是说,一刹那时间,可以令地狱变成天堂,我们要修到天堂很困难,但是他一念可以令我们成就,为什么地藏菩萨念一声就可以令我们进入天堂,那是大悲心,如果地藏菩萨没有成就这种功德,我们能成就吗?永远成就不了。所以呢,这里面讲是菩萨的功德,事实上从我们自性里来讲的话,如果你一念跟般若相应,你也能成就这种功德,看你愿不愿意发这种大心。所以在菩萨法门里讲,它是一种方便、遮止,用遮的方法令我们进入到这种体。比如说师父慈悲啊、师父好啊,你感动以后就肯去修行了。如果我不感动一下你,你怎么修呢?所以末法时代有种种方便啊,我不慈悲的话,你会跟我们修吗?如果我从来不讲法,单独的叫你修,你不会修的,修两天大家都跑光了,你不会独立成形。你一个人独立从这个地方站起来很困难。禅宗就是不依靠别人,全靠自己心的力量,其实他也要靠佛菩萨,其实他也会被诸佛菩萨感动,然后就修行,看到人家那些祖师,多看祖师传,不断的发起他那种勇猛的这个心,还是要靠祖师的力量来感动他。他也要靠依,他没有依,他嘴巴上说,其实他行为上还是要靠依赖,所以我们人活在世上哪一天不在依赖之中呢?所以我们讲经的时候感受到这种体,我们同时感受到释迦牟尼佛啊,给这么好的妙法给我们,太感谢你了,我一定要成佛,我一定要慈悲,我一定要坚固的精进修行,你也会生出这样的体出来。如果你把金刚经搞通了,你会真正的感谢释迦牟尼佛的这种大恩,一刹那时间你就能进入无上之道,你不感谢释迦牟尼佛吗?如来他示现这种相,连名字都不可思议,如来无所来无所去,故名如来,证明如来与我此心是相通的。所以这个名字一立,我们心开意解。你看这个名言多么重要啊,释迦牟尼佛不在世,但是这个名字都是不可思议的。如来无所来无所去,故名如来,是故此心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意故,与如来心相应故,叫如来常说。如来常说,意思说释迦牟尼佛常常说法,后面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前面讲舍相,不应取相。后面讲舍法、舍非法,还是一个意思。那释迦牟尼佛不说法行不行呢?那释迦牟尼佛到底讲法了没有呢?讲而无讲,无讲而讲,讲法不应住故。就是说,我现在讲法是为了令我们不住故,他讲法是不住,你听到也是不住,无住之体,讲而无讲,无讲而讲,念念不住的体,不是说执着于这个法。所以呢,我们要讲法与金刚经不相应,那我也是废话了。我不管怎么讲法我不会住,就不会生妄执,不生我见。有“我”讲法,变成我执了,有我执就会相续的执着啊。所以呢,不应贪着。如来者,是通向前面我们众生的这个念头;常说,是通达于后面。比丘,就是出家人,跟出家人常常讲法。什么叫比丘呢?无事即比丘。比丘二相,一个是清静相,一个庄严相。比丘是一种树,这个树很香,人在旁边很清静。比丘就是很庄严、很香、很清静,出家人就是这棵树而已。不离此相,不离此体,此体清静故,此相庄严故。不离此相,清静心无住故。因为比丘无住,是为庄严,如果有执着于这个树,他就不会了。没有把出家人比喻为一个国王,因为国王是执着于相的,有名利之心。也没有把出家人比喻为美丽的女子、高大的房子,他是乐于清静之体,不会执着于污垢之体。无事之身是为庄严之相,你有事了,就与比丘文字不相应,与金刚经也就不相应了。所以呢,只要是比丘,一定会跟金刚经是相应的。如果你闻是金刚经,跟比丘又有什么区别呢?你以为剃了光头叫比丘啊?如果你心中有贪着的话,你也就不叫比丘了,因为比丘是无事、无我、无家啊,连身体都是我空、法空。
“知我说法,如筏喻者”,这个比喻起什么作用呢?释迦牟尼佛讲法常常用比喻,因为他也没办法把这个事情说清楚啊。打个比喻来讲,就像我们坐船到彼岸,在我们没有坐船之前,那个船要不要,这个船一定要,你还没有修行就把船给舍掉了,你不到彼岸去了吗?你不到彼岸也是错的。所以我们要坐船故,何况非法,意思是说,这个船不可以舍,只要你无住就可以了。我们现在在生活中像一条大船,是一个比喻的东西,只要你无住,你就通达彼岸,你就过去了。不是说我们真的有个大海在过去,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意思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正坐在一个船上,这个船是什么船呢?是叫无相之船。这个无相之船呢,我们执着了,就变成六道轮回的生死,在大海中不肯上岸。就像阿弥陀佛成佛于今十劫,大船已经把我们九界的众生已经摄取,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众生要等的不是上车,而是下车。我们不是为了上车而奋斗,而是为了下车而奋斗。那怎么下车呢?无住就可以了嘛。你要往生,你在这个此世界不住了不就可以了吗?所以在此世界无住你不就下车了吗?“法尚应舍”,就应该知道在此世界一切法都是在我执中生起来的,但是也不能离开这个体而修行,只要你在此世界无住,你已经就在彼岸了。无住就是不执着,在你一念相应你即舍,但是你不相应的时候你就在船上面,一念相应就有一念舍,这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呢,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个法有两种,一种是世间的法,一个是佛法。就像我们现在讲法,这就是佛法。不管是世间法还是佛法,只要你执着了,你的这个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会出来。非法相,如果你要放弃了,也叫我见、人见,你还没有上船,你就把这个船给舍掉了,那不是另外的一个我执又出来了吗?所以呢,不可以离开法,因为此法即是你身心故。因为此船是无相船。等你悟到以后,这个船就没有了,自己会消失掉。就是说,你上了岸以后不需要回头,船自消失,你回头等于你的牵挂,你回头也见不到了,因为你回头代表我执法执。你真正的悟到了,其实你回不了头,当下即空,怎么回头呢?你已经悟了还有什么东西存在呢?都空掉了,我法俱空,不住了哪有呢?你回头不就有住吗?所以我们要从这里面要悟。所以金刚经完全是开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首先是开,然后是悟,然后是入到佛的知见里面去了,那么此身即佛,现在就是佛。南无阿弥陀佛!
《《金刚经》系列开示 54》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