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53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過去有個老和尚背一個女子過河,小和尚心裏就住了,心想和尚怎麼背女衆呢?小和尚心裏嘀咕了半個月,師父爲什麼背女人呢?實在忍不住就去問師父,師父你爲什麼背女人啊?師父說,啊,你還背著啊,我早就放下來了。所以小和尚一背就背了十五天,其實老和尚早就放下來了,老和尚不住啊,他背過去了就不住了,但是小和尚還在住著。所以老和尚修行就是老和尚,修行幾十年,他就不會住的,但是這些小和尚就會住,因爲你平時執相啊。相體無住,背了後放下來不就沒有了嗎?它本來的相是無住的,這就是實相。所以我們行住坐臥、吃飯、穿衣、睡覺,哪個東西有住?昨天、今天、明天,哪個東西有住?那個東西能住?昨天、今天、明天能住得住嗎?實相能住得住嗎?那聲音講了過去不就沒有了嗎?講法的目的是爲了不講法,爲什麼釋迦牟尼佛講法沒有法可說呢?因爲我講話就告訴你這個聲音無住的。你知道無住你就不執著了。啊,原來師父講法的聲音和別人罵你的聲音都是無住之體,這就不執著于我講法了,而執著于法了,原來受用體很重要啊,並不是我講話的聲音很重要啊,也並不是別人罵你的聲音很重要。釋迦牟尼佛就是講這個無住體,就是叫我們生無住心而已。啊,師父在講法無比珍貴啊,別人罵你就不磕頭了,那不是住在法上面了嗎?人家罵你,啊,阿彌陀佛!無住之體啊!沒有關系,你罵吧。講法的目的就是講無法之法,講法無法可說,它本體無住。釋迦牟尼佛說,我講法若認爲我有法可說是爲謗法。

  釋迦牟尼佛成佛是假的嗎?說法是假的嗎?所以釋迦牟尼佛開顯,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可得嗎?有法可說嗎?就是破我們這個相啊,連成佛都不可得,連釋迦牟尼佛講法都不可得,那人家罵你還有可得嗎?有的人認爲講法不可得,不執著了,就一點恭敬心都沒有,回去人家罵你一句,什麼都在執著了!說你好話說你壞話都是無住之體,你要把在這個地方聽法的無住之心要落到你的生活之中,然後呢,你出家都能無住了,你講法都能無住了,人家罵你是非法你還不能無住嗎?法都無住了,世間的非法還有住嗎?所以世間的非法更要無住了。所以不要自欺欺人,在廟裏講無住不執著,在家裏全部都是執著,那不是騙人嗎?一定要很清晰印在你心裏面,這樣的心才是真的,無住,不住于心。就像人過去了,就沒有了。我要你放下是因爲你已經拿到,如果你沒有拿到,你就放不下。我叫你放下啊,你說師父啊,我不敢放下,我放下了,我就不知道到哪裏去了。所以叫你放下,是因爲叫你拿起。知道無住之體以後再放下就容易。如果你不知道無住之體,叫你放下,怎麼放呢?無緣無故的叫我放下,我很痛苦的。就像我們講阿彌陀佛一樣,放下我住而已啊,這是阿彌陀佛,進入一個無住之體。不是我的住的體,是阿彌陀佛住的體。阿彌陀佛是無住體,只要你安住在阿彌陀佛上就是無住體了,沒有我了。淨土法門很特別,就是遮法,就是你不敢承擔,叫你執著于阿彌陀佛,自然也就放下來了,就進入你的自性,進入你的般若,還是跟般若相應。跟般若相應有什麼好處呢?跟佛陀究竟的解脫相應,一念放下了就跟阿彌陀佛相應,跟十方諸佛心相應。所以金剛經直指佛性,究竟成佛,這裏面不講一生補處,也不講不退轉。聞到阿彌陀佛還有不退轉,金剛經連不退轉都沒有,金剛經直指佛性,直接成佛,當體即佛。

  香中如何解脫?廁所有無表法意義?什麼東西對我們感應力最強?與修行何益?

  香裏面也是一樣的。聞到香味跟臭味勿生分別想。廁所上面一定要寫叁個字“叁摩地”,我們上廁所就是上叁摩地,叁摩地就是不生分別想。什麼東西對我們的感應力最大?就是廁所啊,廁所那麼髒的地方誰願意去啊,無事不上廁所啊。就告訴我們,廁所的感應力非常強,就是叫我們重視一個問題,就像我們怕死一樣,什麼東西對我們的感應力最強?死啊!如果你兒子掉到水裏去對你感應力很大不?證明死很重要,兒子很重要,對你感應力很強;大便對你感應力也很強。對感應力強的東西都是與法相應的東西。叫你拿手抓屎,那你都打顫啊,因爲感應力很強啊。所以這個東西跟你兒子掉到水裏是一模一樣的,也就是你死的時候那一刹那,都是相應的,都是一個體。我們感覺到是兩個體,好像兒子很重要,廁所跟兒子死有什麼關系呢?其實啊,相上好像有得失不一樣,但是呢,體是一。就像求解脫一樣,搶銀行也是爲了求解脫,我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求解脫,求解脫的體是一樣,但是手段和方法不一樣,結果也是不一樣的,但是求解脫的心是一樣的。我們驚恐了我們的心,證明這件事對我們很重要,你有強烈的分別和執著。所以以後我們在廁所上面寫叁個字“叁摩地”。叁者,爲正知見;摩,叫正受,代表大悲心的意思;無我的大悲心叫叁摩地。無我,正見,無住故;大悲心平等故,見到苦的樂的,你都有一個平等心去對待它,這叫大悲心。爲什麼會有大悲心呢?無住故,只有無住才能生大悲心。你不無住,你的大悲心叫感情;你不無住,你不能生一切平等心,你說我要慈悲我要慈悲,那是感情化是沖動,終究一天你會反抗的。如果你有住,說自己有智慧那是狂見,在悲心裏面叫情見,情見落于叁界,狂見進入大魔王。無住體,這個事情全部解決,所以無住不可思議。

  廁所裏面打坐茅蓬裏閉關,這裏面的般若之意何在?一住一切住,如何斷掉住的根,達到無住?

  在臭裏面能夠無住,在香裏面更要無住了,一切香裏面臭裏面都生無住想。有人專門到廁所裏面去打坐,目的就要將臭生香想,就是要跟香的體變成不二了。所以過去人住山洞茅蓬的目的,就是要達到出茅蓬的狀態,你在住茅蓬的時候就准備要出茅蓬,因爲出茅蓬就是你是住茅蓬的時候。否則你怎麼住茅蓬都麻煩。很多人在深山老林住了一輩子,一出來就麻煩就還俗了,因爲他不了解這個般若之體,他不知道修行的目的是爲了什麼,他不知道修行是爲了與社會上這個體相應故,與這個社會一切色相應故,抛卻我們五蘊魔故,抛除我們的我執、我住故。如果不懂這個道理,那你住一輩子茅蓬出來還是住,因爲你住了那個體,你將來用那個體住。就像小孩子從小就偷人家的東西,將來不就有大偷嗎?你在那裏一直修這個住體,那你將來不還在住嗎?一住一切都住,一旦你住了叁界就顯現出來了,一妄全妄,因爲你這個根本妄沒有斷掉啊,你根本跟般若不相應啊。根本沒有斷妄的話,你這個妄照樣發芽結果,你暫時降伏在那個閉關房裏面,等你一出來就發芽了,因爲你沒有把妄根斷掉,般若是斷妄根故。所以進茅蓬的時候,你就應該想我是在什麼地方玩,我要感覺到這個地方就是北京,就是南昌,就是九江,就是非常美好的地方。你睡在地上,你要感覺到睡在宮殿裏面一樣,無有差別,把這個體跟這個體合一了,這個體不二了,你要修到這個樣的體出來,在這裏面得到解脫體。所以在這個地方很多的苦都是因爲有我住的心。

  味魔的解脫之道

  味上也是一樣。吃的東西要生無住之心,只要你無住,跟佛心相應,在家裏吃飯在廟裏吃飯都生無住之心。特別是女衆在家裏搞好吃的東西,你老是這樣的分別,這就麻煩了,不是大丈夫之心啊。做好吃的是可以,但是呢我不住,我內心明了這些東西都是假的,都是無住體。你心裏一定要很明了,好吃不好吃都是有住之相,你應該跟般若相應,這是唯獨的一條解脫之道。就像臭味香味都是阿彌陀佛安排給你的,在這裏面生起佛想。過去有個人生病了,被風吹的好冷,突然想起阿彌陀佛。他想既然這麼冷還能想起阿彌陀佛,他感謝這個風啊,感謝這個冷啊。因爲能感受到阿彌陀佛的珍貴的時候,證明這裏面有大功德在裏面。淨土法門講在一切有住的體裏面感受阿彌陀佛的無住之體。所以你要感謝這一切有住之心,因爲有住體令我進入無住啊,生起阿彌陀佛的信心,這裏面體相一如。涼風吹過來不生住想,叫觸,一切法都是阿彌陀佛的顯現,都是我們自性中無住之體,你行住坐臥、吃飯、穿衣、睡覺,一切法與了義相應,此了義無住故,所以非常的清靜。

  如何理解你有無量化身?你的化身與佛的化身衆生的化身有何關系?對化身的觀照于修行何益?

  所以安住無住體,就是持戒。無量壽經裏講,清靜有戒者,方能聞此法。若人無戒者,怎麼會對阿彌陀佛生起信心呢?什麼叫戒呢?無住啊,就是佛心啊。一切處生起阿彌陀佛的心,叫做戒。能對阿彌陀佛有無上的信心,就是清靜有戒者。聞此法者,就是有戒。金剛經講,一念生淨信者,如來悉知悉見,不是一佛、二佛出世,是無量劫前在佛面前種諸善根,見無量諸佛。這無量諸佛就是阿彌陀佛。所以你這一念生淨信就見無量壽佛、無量諸佛。這一念叫無住之體。受是解脫意;想是無分別、平等意;識,轉識成智,就是成所作智,心于法相應合一故,沒有我了,就是成所作智現前。色聲相味觸法無住,無量化身,到九江就是九江的化身,到南昌就是南昌的化身,你有無量的化身啊。男子就男子化身,女子就女子化身,在家有在家的化身,出家有出家的化身,都是諸佛菩薩所化。什麼叫化身呢?了不可得,無我故。哪有我出家呢?不是我出家,無非是佛的一個化身,是無住之相而已。所以出家在家都是化身,化身就是了不可得。並不是我是化身,建立一個我執,不生我執的這個心。色聲相味觸法和我們這個聞性是一不是二,就是你已經跳出去了,一個大空性,你住到大空性裏面去了,你的身體跟宇宙同體了。你這樣行走,九江、南昌,所有的地方都是你一個化身,無量的化身,你這時你就分析,成所作智無量化身,那你說哪一個地方不是化身呢?衆生說讓我不執著,你說我到九江不執著怎麼行呢?九江有九江的執著,南昌有南昌的執著,外面的相不需要管的,它動沒有關…

《《金剛經》系列開示 5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