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想慢慢就成形,在你心中已經成形了,外面跟你沒有關系了,再想再想就變成鋼鐵一樣牢固,然後你死的時候鋼鐵一樣的火城就出來了,那個就叫做你的業報,並不是業報在外面,沒有人給你的業報。你就殺父殺母的話,如果你當下空,沒有現在未來可得,殺父母的罪都沒有。但是我們苦在哪裏呢?我們就苦在不斷的想這個問題,不斷的想現在過去未來的事情,就是現在過去未來的果報不斷的在你的八識田中不斷的鞏固、不斷的堅固,然後成形。我們現在看這房子心就是走不過去,有空間的障礙,這就是我們的業報,堅固的執著凝固了;有一天你不斷的修,放松了,你就可以過去了。像阿羅漢徹底的把這個世界空掉了,看似在這個地方,一刹那時間就過去了。我們走在地下非常堅硬;佛陀走在這個地上就像走在棉花上一樣,是很軟的,因爲他心中沒有執著,外面就是軟的。比如你見那個人不喜歡,你就會生煩惱,爲什麼生煩惱呢?爲什麼抵觸那麼大呢?你心中對他執著了當然煩惱了。爲什麼你見那個人歡喜呢?因爲你沒有什麼執著,你生善想,當然就很舒服了。你對人越恨,執著越大,抵抗力就越大。就像我們走在地上一樣,你覺得地上很堅硬,並不是地上硬啊,是你心硬啊,你的心太硬了,執著太重了,所以走在地上都非常痛苦。
每見到人皆能生福德想即是最大的福德?
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這個堅固的體從哪裏來,從煩惱中生出來,從你執著中來。爲什麼阿羅漢離地二寸,佛陀走路離地二寸,就像走在空氣上面,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從因地上就應該知道,我們要修行,放下我們堅固的執著,過去事不要再想,未來事不要去攀,不要對某一個衆生有不好的知見,也沒有好的知見,不生善想不生惡想,要生無相想生無住想。就像我的福德一樣,我見到你就是我本身的福德,生福德想,一切平等就是福德想,不平等就不叫福德了,就變成我執,建立我相,就有生滅相。
如來爲何來此世間,如何對小小福生出真正極大的信心?
如來爲什麼要來這個世間呢?爲了令衆生持戒修福故,開顯衆生心中自性的寶藏。爲什麼釋迦牟尼佛要說在無量佛前種諸善根?是因爲衆生心中非常怯懦,總認爲自己是小福啊,不能夠生起大的信心,爲了鼓動這些人。佛陀知道這個世界無有定法啊,沒有一個真正的快樂的體,所以釋迦牟尼佛要統攝衆生,要讓所有的衆生成佛,要讓所有的衆生得般若智慧,他贊美我們,令我們生起信心。他其實是看到我們現在的苦,不管是大長者,還是皇帝,乃至于天上的衆生,乃至于大菩薩,佛陀看到的都是苦。因爲善還有善,善上有善,菩薩還有度不盡的衆生,還有成不完的佛,佛看到菩薩也是苦啊。
此世界小苦何以能得無量無上之樂?何以對山河大地、兄弟姐妹、般若之法感受不到其尊貴?有感受不到尊貴而得大受用的嗎?
釋迦牟尼佛對彌勒菩薩說,他說慈氏啊,在此世界受點小苦將來受無上之樂!爲什麼釋迦牟尼佛說小苦呢,證明在佛陀的眼裏菩薩也苦,也在衆生界,他也有一分無明沒有破啊。就像極樂世界邊地疑城用金子做手铐,也苦啊。就像我們現在在山河大地裏面,這麼大的功德在我們心中,爲什麼我們心就不安呢?這個功德我們不認識啊,雖然是金子在我們心中我們也不覺得尊貴啊。般若能生佛法,大家哪裏感覺到尊貴呢?山河大地就是菩薩的功德,又有誰在這裏安心了呢?我們衆生都有父母兄弟姐妹,又有幾個人感覺到尊貴呢?現在有很多善知識在面前,又有誰感覺到尊貴呢?那不就是一個我執在作怪嗎?所以,不能夠會于法,內心中非常怯懦。釋迦牟尼佛鼓動他們持戒修福,爲令衆生不墮空有二法,鼓動十方所有的菩薩、發菩提心的人,都應當來聞這個般若。對我們五濁惡世的衆生這樣說,對他方世界的菩薩也無有差別。大家要知道這山望著那山高的道理,這個世上沒有一個真正的富貴者,也沒有一個真正的貧窮者。所謂貧窮的人,看著很多人更苦,所謂貴者,人上還有人。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在羨慕別人。別人的妻子永遠比自己的妻子漂亮,爲什麼呢?不了解別人的心就很漂亮,如果了解了她的心她就不漂亮了。人跟人之間都是這樣的,了解了她以後就不漂亮了。不了解他,那個乞丐你都願意照顧他,豬狗都摸摸,但是對家裏的父母就不尊重,難道父母連豬狗都不如嗎?你不了解他的心你就覺得他好啊,太了解他了反而不好。所以講,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我的煩惱經----我對煩惱的證悟:一煩惱即一切煩惱,一念覺即永覺
人在這個世界上要緊緊記住,煩惱現前的時候,一定要解決,千萬不要跑,你跑不掉的,因爲一個人的煩惱就代表他一輩子的煩惱,一個地方的煩惱代表一切處的煩惱,你把我這個話永遠記住。就是說,你在這個地方的煩惱沒有解決,你到別的地方一樣有煩惱,這個世界是一樣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一樣的。我跑了這麼多地方,我過去小的時候,在農村沒有出過門,我就不知道外面是什麼樣子的,以爲外面的人不一樣,以爲外面的人是好的,所以一天到晚想出來,跑出來以後才知道外面的人跟我們家裏面的人是一樣的。後來我就心裏想,國外的人跟中國人肯定是不一樣的,有錢的地方像廣東那邊的人肯定是都有智慧、都慈悲、都清靜,所以呢他就有福報有錢,後來我跟他們接觸以後,才知道原來他們的煩惱跟我們一模一樣,原來世間上走到任何地方都是一模一樣的。我常常告訴別人,你現在有煩惱,你千萬不要跑,把它解決以後再跑,你要想跑,先把它解決掉,解決以後你心清靜了,你再走。
一念善付出其少成就何大?平等心的一念具有何功擁有何福?如何由此一念小善成就摩诃般若?
佛菩薩叫我們修行,怕我們進入到苦裏面去,無非是讓我們解脫故。因爲這部經典是直達于佛,爲令一切衆生開顯自性佛,聞到般若金剛受持持戒修福就通達相應,令我們大小一切衆生都同等解脫,不是對某一個衆生來講的。經上講,爲大乘者說,爲最上乘者說,證明這部經典是大經。但是對所有的人又是那麼簡單,前面講此二門雖小能令入般若之門,就是說,小小的這一念善根,可以成就我們的大善故,證明說它的要求並不大,但是這部經典的功德大,成就力非常高,並且這一念與我們的自性相應故。要求非常小,就是付出的少得到的多,所以我們不要把這個尊貴的法給隨意舍去了。令衆生聞此章句,自滅而求之,衆生心裏面那個信心就出來了,生起善信,現生中可以斷除無量無邊劫的罪啊,令我們生起大乘的善信。我們的這個般若智慧的體是不可思議的,令不持者持,令不修者修,唯般若此法能入故。因爲不持戒的人能知道持戒有無量的益處啊,對戒馬上就生起信心,因爲持戒就是般若啊,此般若就是戒啊,無住之體啊。不修福的人知道此福大故,能度無量衆生故,這一念無住功德,這一念無住福德,無住平等之心能生無量福。只要你生起這個心出來,你就是不可思議的人。大乘經典甚深廣義,只爲般若而成就。所有釋迦牟尼佛講的大乘經典,般若之前說,般若之後說,大說小說,廣義狹義,都是爲了成就般若,就是“摩诃般若波羅蜜”,都是爲了成就我們現前的這個金剛心。所以你可以看出般若何等的重要,所以不要把般若經給舍去了。南無阿彌陀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51》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