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51▪P4

  ..续本文上一页的想慢慢就成形,在你心中已经成形了,外面跟你没有关系了,再想再想就变成钢铁一样牢固,然后你死的时候钢铁一样的火城就出来了,那个就叫做你的业报,并不是业报在外面,没有人给你的业报。你就杀父杀母的话,如果你当下空,没有现在未来可得,杀父母的罪都没有。但是我们苦在哪里呢?我们就苦在不断的想这个问题,不断的想现在过去未来的事情,就是现在过去未来的果报不断的在你的八识田中不断的巩固、不断的坚固,然后成形。我们现在看这房子心就是走不过去,有空间的障碍,这就是我们的业报,坚固的执着凝固了;有一天你不断的修,放松了,你就可以过去了。像阿罗汉彻底的把这个世界空掉了,看似在这个地方,一刹那时间就过去了。我们走在地下非常坚硬;佛陀走在这个地上就像走在棉花上一样,是很软的,因为他心中没有执着,外面就是软的。比如你见那个人不喜欢,你就会生烦恼,为什么生烦恼呢?为什么抵触那么大呢?你心中对他执着了当然烦恼了。为什么你见那个人欢喜呢?因为你没有什么执着,你生善想,当然就很舒服了。你对人越恨,执着越大,抵抗力就越大。就像我们走在地上一样,你觉得地上很坚硬,并不是地上硬啊,是你心硬啊,你的心太硬了,执着太重了,所以走在地上都非常痛苦。

  每见到人皆能生福德想即是最大的福德?

  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这个坚固的体从哪里来,从烦恼中生出来,从你执着中来。为什么阿罗汉离地二寸,佛陀走路离地二寸,就像走在空气上面,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从因地上就应该知道,我们要修行,放下我们坚固的执着,过去事不要再想,未来事不要去攀,不要对某一个众生有不好的知见,也没有好的知见,不生善想不生恶想,要生无相想生无住想。就像我的福德一样,我见到你就是我本身的福德,生福德想,一切平等就是福德想,不平等就不叫福德了,就变成我执,建立我相,就有生灭相。

  如来为何来此世间,如何对小小福生出真正极大的信心?

  如来为什么要来这个世间呢?为了令众生持戒修福故,开显众生心中自性的宝藏。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要说在无量佛前种诸善根?是因为众生心中非常怯懦,总认为自己是小福啊,不能够生起大的信心,为了鼓动这些人。佛陀知道这个世界无有定法啊,没有一个真正的快乐的体,所以释迦牟尼佛要统摄众生,要让所有的众生成佛,要让所有的众生得般若智慧,他赞美我们,令我们生起信心。他其实是看到我们现在的苦,不管是大长者,还是皇帝,乃至于天上的众生,乃至于大菩萨,佛陀看到的都是苦。因为善还有善,善上有善,菩萨还有度不尽的众生,还有成不完的佛,佛看到菩萨也是苦啊。

  此世界小苦何以能得无量无上之乐?何以对山河大地、兄弟姐妹、般若之法感受不到其尊贵?有感受不到尊贵而得大受用的吗?

  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菩萨说,他说慈氏啊,在此世界受点小苦将来受无上之乐!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说小苦呢,证明在佛陀的眼里菩萨也苦,也在众生界,他也有一分无明没有破啊。就像极乐世界边地疑城用金子做手铐,也苦啊。就像我们现在在山河大地里面,这么大的功德在我们心中,为什么我们心就不安呢?这个功德我们不认识啊,虽然是金子在我们心中我们也不觉得尊贵啊。般若能生佛法,大家哪里感觉到尊贵呢?山河大地就是菩萨的功德,又有谁在这里安心了呢?我们众生都有父母兄弟姐妹,又有几个人感觉到尊贵呢?现在有很多善知识在面前,又有谁感觉到尊贵呢?那不就是一个我执在作怪吗?所以,不能够会于法,内心中非常怯懦。释迦牟尼佛鼓动他们持戒修福,为令众生不堕空有二法,鼓动十方所有的菩萨、发菩提心的人,都应当来闻这个般若。对我们五浊恶世的众生这样说,对他方世界的菩萨也无有差别。大家要知道这山望着那山高的道理,这个世上没有一个真正的富贵者,也没有一个真正的贫穷者。所谓贫穷的人,看着很多人更苦,所谓贵者,人上还有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羡慕别人。别人的妻子永远比自己的妻子漂亮,为什么呢?不了解别人的心就很漂亮,如果了解了她的心她就不漂亮了。人跟人之间都是这样的,了解了她以后就不漂亮了。不了解他,那个乞丐你都愿意照顾他,猪狗都摸摸,但是对家里的父母就不尊重,难道父母连猪狗都不如吗?你不了解他的心你就觉得他好啊,太了解他了反而不好。所以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我的烦恼经----我对烦恼的证悟:一烦恼即一切烦恼,一念觉即永觉

  人在这个世界上要紧紧记住,烦恼现前的时候,一定要解决,千万不要跑,你跑不掉的,因为一个人的烦恼就代表他一辈子的烦恼,一个地方的烦恼代表一切处的烦恼,你把我这个话永远记住。就是说,你在这个地方的烦恼没有解决,你到别的地方一样有烦恼,这个世界是一样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我跑了这么多地方,我过去小的时候,在农村没有出过门,我就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子的,以为外面的人不一样,以为外面的人是好的,所以一天到晚想出来,跑出来以后才知道外面的人跟我们家里面的人是一样的。后来我就心里想,国外的人跟中国人肯定是不一样的,有钱的地方像广东那边的人肯定是都有智慧、都慈悲、都清静,所以呢他就有福报有钱,后来我跟他们接触以后,才知道原来他们的烦恼跟我们一模一样,原来世间上走到任何地方都是一模一样的。我常常告诉别人,你现在有烦恼,你千万不要跑,把它解决以后再跑,你要想跑,先把它解决掉,解决以后你心清静了,你再走。

  一念善付出其少成就何大?平等心的一念具有何功拥有何福?如何由此一念小善成就摩诃般若?

  佛菩萨叫我们修行,怕我们进入到苦里面去,无非是让我们解脱故。因为这部经典是直达于佛,为令一切众生开显自性佛,闻到般若金刚受持持戒修福就通达相应,令我们大小一切众生都同等解脱,不是对某一个众生来讲的。经上讲,为大乘者说,为最上乘者说,证明这部经典是大经。但是对所有的人又是那么简单,前面讲此二门虽小能令入般若之门,就是说,小小的这一念善根,可以成就我们的大善故,证明说它的要求并不大,但是这部经典的功德大,成就力非常高,并且这一念与我们的自性相应故。要求非常小,就是付出的少得到的多,所以我们不要把这个尊贵的法给随意舍去了。令众生闻此章句,自灭而求之,众生心里面那个信心就出来了,生起善信,现生中可以断除无量无边劫的罪啊,令我们生起大乘的善信。我们的这个般若智慧的体是不可思议的,令不持者持,令不修者修,唯般若此法能入故。因为不持戒的人能知道持戒有无量的益处啊,对戒马上就生起信心,因为持戒就是般若啊,此般若就是戒啊,无住之体啊。不修福的人知道此福大故,能度无量众生故,这一念无住功德,这一念无住福德,无住平等之心能生无量福。只要你生起这个心出来,你就是不可思议的人。大乘经典甚深广义,只为般若而成就。所有释迦牟尼佛讲的大乘经典,般若之前说,般若之后说,大说小说,广义狭义,都是为了成就般若,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都是为了成就我们现前的这个金刚心。所以你可以看出般若何等的重要,所以不要把般若经给舍去了。南无阿弥陀佛!

  

  

《《金刚经》系列开示 51》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