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藏在那個地方,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暗合妙道,它是不可思議之慧。就像那個豬長得那麼醜陋,有時候我們覺得它很莊嚴很漂亮,是不是。你看那個狗,長得醜吧?要你做狗你就不願意做,但是有的狗長得很漂亮,你就特別的喜歡。就是說,它有那個相,你爲什麼對它那麼喜歡呢?它那個相感召于你喜歡,你就見它很好看。同樣如是,如果我們無住之心生出來以後,你不管是相貌難看不難看,你會給人家的感應就是很舒服,就像那小狗很漂亮是一模一樣的,就隱藏在那裏面。等你成佛的時候你就知道,隱藏的只是顯現而已啊,一個隱一個顯。就像月亮沒有光的時候你自己好像看不見自己,不知道自己已經具備了叁十二相,等太陽一出來以後你就看清楚,啊,我原來本來就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所以你不知道你在此世界就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你要對它生起信心。所以你不住法相,這個當下就是如來,你不住非法相,當下就是叁十二相,最重要的你要對它生起無上的信心。在你隱的時候不知之時呢,你還有無明的習氣在那個地方,把你這個影子遮蓋了。
汝意雲何,可以叁十二相見如來否?無住轉相,無住就轉相。可以身相見如來否,這就是衆生的念頭。須菩提,汝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否?就是答衆生的問了。因爲衆生都在懷疑啊,我要見如來身相多麼莊嚴。“可以身相見如來否?衆生就驚呀,就突然的把他的疑惑破解開。衆生跟佛陀的差別,佛陀以無住轉相,衆生呢有住相轉,衆生是被相轉了。你現在不能做主是被相所轉,你要無住了,你就可以轉相,你可以把山河大地變成清涼地,你可以把這個世界轉爲西方極樂世界,轉爲無住的莊嚴,無住的法界,無住的叁十二相的應身,無住的報身、無住的法身清靜、報身莊嚴、化身妙用,你都可以轉,只要你無住就能轉相,就是佛。你有住了,就被相轉,你現在這個色就變成你自己的貪嗔癡,看到什麼就貪什麼,看到什麼就瞋什麼,看到什麼就癡什麼,輕慢別人,懷疑別人,種種邊見邪見,都會出來,都因爲你有住之心。所以我們要看到這一點,我們有住無住在一念之間,天淵之別啊。執相即著有,不住相即住空,衆生啊有偏執。我們常常要不就執空要不就執有,這是我們衆生常常在小乘裏面,或者是凡夫。執有即凡夫,偏空就是小乘。我們在相上面,執相就有喜哀悲樂,執空你就變成小乘。所以呢,我們往往動識啊,住空住有,我們只是無住而已,無住之體,並不是說有個住可住,不是一個有可住,有裏面無住,就是著空,空裏面有住,就是著有。著有著空,都是偏執。就像菩薩,度無量衆生,成佛道,他說我要成佛,這也是住,我要度衆生,也叫住。有住就有妄想。菩薩有住也沒有用,他也是凡夫,雖然你發心也沒有用。衆生就是這樣的偏,偏于一方。
佛陀悉知。體相並用,不可偏執。我們把這個體相用要分析得很清晰。不是住在有裏面就否定于空,住在空裏面就否定于有,有空它只是一個體相之用,體它是無住的,相是妙相,體是無住之體,用是德之用。你只要是無住之心而行布施,真正安住了,那你獲得的這個體相用都會現前,不可以偏執。就像我們在寺廟裏面,上殿念佛啊,或者是修諸福田啊,或者做一切善事啊,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這一切事我們都應當去做,但是呢這是相,在體上來講你不要執著,你這裏有妙德在裏面,有不可思議妙德。就是說,你應該是安住在法裏面,這個世界就是一個體相用,你安住在金剛法體裏面,把體相用不要分開來了。我們往往就偏執于一方,佛陀令知。他要令我們知道,“可以身相見如來否?”就是告訴我們衆生現在已經有了著了,有了執著了。身相就是叁十二相,我們以身相見相都是錯誤的,叫你要怎麼樣達到無執。空,全空,一空全空,性相體各具本位,不離不棄,不一不異。一空全空,體相用本體是空性的,一空全部空掉了,但是呢,性相體各具本位,就是每個人都有一個位子。性,它全部是一個空體,你現在看到這個世界,整個世界是一個空體,不管體也好相也好用也好,它都是空的。你看文殊菩薩,有大智慧,什麼叫智慧呢?智慧,根本智就是空的,後得智是爲了利益衆生,衆生即有,有即衆生。比如現在我們這個地球,對菩薩來講是空的,對我們衆生叫有的,你說到底是有是空呢?因爲無住它是空的,但是衆生在受用的時候是有,沒有衆生它也就空掉了。它這個性是空的,它的位子我們看不到,只有佛跟佛才知道。從相上講它的報身,有德在裏面,一切相絕對的體有德。等到你根塵脫落的時候,你有一分報身現前,你就可以看得到,用你的心來看就可以看得到,用你的自性看。比如,就像凳子與木頭來看,木頭看凳子能不能看得到?我們現在看木頭我們看不到的,我們看凳子也看不到的,凳子是空的,木頭也是空的,木頭看凳子呢,兩個都俱空,因爲俱空同體故,它們當然是心心相會的了,它們像手跟手連在一起,它怎麼會不知道呢。如果我們用心來看相,這個時候,就像木頭看凳子一樣,沒有障礙。如果你要是用識來看凳子,就是不是偏有就是偏空,偏有偏空都是妄見。如果你打坐的時候把識斷掉了,爲什麼叫參禅呢,參禅就是把你這個識斷掉,這個時候你心顯露出來,你的法就顯落出來了,所以你心跟相是一個不是兩個,這個時候大智慧現前,全體即空。所以呢,相也空,心也空,用也空。你的意識爲用啊,你的意識,一切長短高低都是用,我們度衆生都是用,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衆生哪有這些相呢。相上來講它也空掉了,無住的體它也空掉了,心是空的,相是空的,度衆生也是空的,這個時候叁空都空了啊。這個空有妙用啊,現在衆生都在用啊,它有妙德啊,不可思議妙德。所以呢,一空全空,一空到底,不留余迹,不要留下任何迹,一下全部空掉了,體相用各具本位,不離不棄,不要說我要離開某一個地方到某一個地方去修行,不要有這樣的想法,不棄,就不舍,不要舍去一個東西。不要說一個,也不要說異,不一也不異。不離不棄,具足本位。
可以叁十二相見如來否?如來要掀啊,掀開如來藏,爲度衆生故。我們自性中有無盡的寶藏,是我們本來具足的體,這是我們本來的實相,但是我們被妄執所覆蓋了。我們就像一個大鍋蓋在頭上一樣,我們在裏面煩惱,但是如來就是要把我們這個鍋掀開,讓我們自己的如來藏全部現前出來,就是這個目的。要打開我們的如來藏,爲度衆生故。什麼叫度衆生呢?我們出來的時候我們就是佛,哪有衆生可度呢?只要如來把我們的妄除掉了,我們自己本來俱成,無衆生可度,只是在無明障礙著。衆生被無明所覆,煩惱所蓋,如來掀之。如來就把這個煩惱這個蓋把它掀掉。我們要悟到這個道理,我們要不斷的聽如來的話,聽佛的話,把我們這個無明,把我們這個妄執,把我們這個有住,把它掀掉,你立即就顯現出你自己本來的果德,體相用智現前。這句話很重要的,一空俱空,體相用各俱本位,不離不棄,不一不異。南無阿彌陀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48》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