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生死涅槃不過名言,無非空中華而已?什麼叫自性涅磐?如何理解“一生全生,一滅全滅”?
什麼叫自性涅槃?本來具足故。每個人都在信位上,信的體上,每個人具備佛性,佛性是每個人具足的。自性本來清靜,我們這個自性就是法界的本體,本來清靜體,因爲只要妄除,你的自性就會顯現出來。所謂涅槃,就是生死,生死即是涅槃,生死是涅槃之因,沒有生死就沒有涅槃。佛觀生死涅槃,如空中之花。所以生死涅槃其實都是名言。因爲生死跟涅槃是相對而言,但是又是絕對而言。生死的本體,就是生滅滅已、寂滅爲樂的涅槃體。衆生在生死之中不識,但他的本性是不會失去的,這叫自性,每個衆生都是自性佛。法無自性即佛性,一念無生即法身。法身有證,證而無證,那是覺的一念。如果你不覺,那只是一個佛性。淫心即佛性,斷淫即法身。那個淫心就是生滅的心,生滅心就是佛性。生滅一斷進入無生之時,無生即無滅,無生就是涅槃自性。如果你無生時,就是有余涅槃。無生,不生不滅的這個體也就是涅槃。而不生不滅的這個體,就是你現在顯現出來的生滅相。藕益大師說過,一生全生,一滅全滅。生之時一切皆生,滅之時一切皆滅。我們常把生跟滅放在一塊,大家想一想,滅的時候,什麼不在滅呢?往後退全是滅,往前走全是生,你眼睛看著前面全部是生,一切變化都叫生。往後面走,全部都叫滅,生滅不同頭,生跟滅不可能在一起,如果你把生滅放在一起,一定是妄。爲什麼?舉例來講,聞和聽,聽是生滅,而聞是不生不滅,但是聽跟聞是一又是二。我們用心來聞,這個花在,這個花不在,都叫生,爲什麼呢?聞性不斷,而花有變化,但是我們的聞性不斷啊。聞裏面“有”也是生,“沒有”也是生,所以它“有”跟“沒有”都是我們心中一個生起的體。就像你死了它也是一個體,孩子生出來了它也是一個體,父親死了也是一個體,你說哪個是生哪個是滅呢?死了也叫生,死了也有一個死的體,生了也是一個生的體,這個體都是從聞性裏面出來的。聞性裏面是沒有的,但是是“有”生出來一個“生”,“有”生出來一個“死”,這個生死都是聞性裏面“生”出來的,都叫生。所以一生全生,所有體都生。如果單獨的耳朵聽到的聲音就有生有滅,因爲耳朵看不見啊,聽到的聲音滅掉了,聲音沒有了、出來了,是耳朵上面出來的。用耳朵聽,它就有生有滅。但是聞性上面說,聲音有也是一個體,沒有也是一個體,很清靜了你心中有一個清靜體。這裏很吵鬧啊,心裏面是一個吵鬧體。吵鬧跟清靜不都是心裏面生起來的體嘛。所以聞性裏面是沒有生和滅的,它全部是生,是故呢一生全生。一滅全滅,往後追。往前找,這個出來的時候那個滅掉了,一滅全滅,每天都在滅,沒有一個東西不在滅,沒有一個東西往後退,沒有一個東西不在消失。你走了,滅掉了,來了又走了,每個東西都在變。我們現在清靜在哪裏?我們走掉了,清靜又在哪裏?煩惱又在哪裏?很多人很少人,很多人在廟裏住著,那我問你,剛才很少人在哪裏?人又走掉了,那我又問你,很多人又在哪裏?一滅全部是滅,我們每天都在滅,往後走全部是滅,往前全部是生,所以生滅兩個不可能在一塊。在聞性上面,生滅是不住的,不會放在一塊。只有耳朵上面我們的妄見上面,認爲生滅是同頭的,認爲生跟滅是一起的。所以藕益大師講,一生全生,一滅全滅。如果全部是生的體,沒有滅的體,你就沒有得失了。沒有滅哪有得失呢?你有滅體,你就有追了。如果沒有滅體,全部是生的話,你把這個滅跟生放在一塊,就是妄見,有了這個妄見你就會執著。東西掉了,我要去追求那個過去丟失的東西。如果你沒有這個丟失的體了,那就是諸法的變化,只是一個變而已。所以這個變,是在一個法上面顯現出來。所以生滅無生。刹那時間,無量諸佛示大涅槃,刹那時間,無量諸佛成等正覺,刹那之間,無量諸佛八相成道,刹那之間,無量諸佛示大涅槃。大涅槃也在當下的一念,成等正覺也在當下的一念。一念生,無量諸佛成等正覺,一念滅,無量諸佛示大涅槃,就進入到圓寂。一滅全滅,一生全生。
何謂心空、法空?心清靜的體是什麼?
從自性涅槃來講,我們了解空性之時一切本體清靜。清靜的體有兩種,有自性涅槃,聲聞涅槃。緣起性空,體空它裏面通達于法,通達于心,就是心清靜故,法平等故,叫心空與法空。如果你識自性涅槃的話,心空跟法空都會顯現出來。妄斷的時候你徹底的不相信自己的妄見,了解一切法本體是清靜的,這個世界清靜的叫心空;就是說我現在看到這個體清靜。我問你,這個瓶子會不會說自己清靜呢?這個瓶子它不會說自己清靜,它是一個法。清靜故,法就莊嚴;不清靜故,法就不莊嚴。如果你心清靜,法上就清靜。心不清靜,法上不清靜。但是阿羅漢重視心清靜,他法不住,他住在心清靜的體裏面,他有清靜可得。所以自性涅槃裏面,是我們本來具足的心清靜與法清靜。現在我們在這裏,我罵你的聲音,我罵你,你會煩惱不?就代表著你不了解聲音的本體是清靜故。如果你了解聲音本體清靜故,法上面它就會清靜,並且你心地上獲得一種清靜。所以了解諸法之清靜,你就會獲得心地上的清靜,所以一法二相。一法裏面生出兩個體出來。
如何感受清淨之體?如何入、會、融于清淨之體?如何受用所有的清淨皆爲一體?阿羅漢心清淨入的是哪個涅槃?菩薩擁有的是哪份莊嚴?
我們簡單的修行,從自性涅槃上講就可以趨向第一義谛,你聞到了就安住。何期自性本來清靜,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來無住,何期自性本來就是自在體。我們在這個體上面注重妄識,不注重這個法的本體就是清靜,心清靜,就是世間上所有都是清靜體;世間所有的法都是平等之法,所有的體都是清靜的。平等的法叫做菩薩,清靜的心就是羅漢,所以羅漢是心清靜,菩薩是法平等。進入法平等的時候,叫做莊嚴。心清靜的時候,就是涅槃。所以阿羅漢住在涅槃體裏面,菩薩是住在法平等的體裏面,能利益無量衆生。了解了這個自性本來清靜故,而不住妄見,不以自己的妄見爲根本,以法安住。法上清靜我應該清靜,法上平淡我應該平等,法上涅槃我應該涅槃。了解這個自性涅槃本來具足,本來清靜。如果人家罵你,一刹那時間了解聲音本來清靜故,還有誰在罵你呢?如果你注重分別相,“我在罵你”,我建立了,人建立了,然後分別你在罵我,分別心具足,衆生具足了,然後我來再罵你,這個壽者相續了,壽者也具足了。所以一念妄生四相具足。如果你一念悟到了明了了,哦,你罵我的本體是清靜故,我不住妄念,我住在這個清靜的體裏面,那你妄念不生,沒有我了,因爲我這個體本體是清靜,所有清靜是一體的。你想,我的身體跟你的身體絕對不一樣,但是清靜絕對是一樣的,這個清靜就是心,是你的涅槃自性。所以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一切諸法本體清靜故,這個清靜是一,不是二。所以任何人安住在不住法,住清靜體,不住這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分別相,要了解男女老少的本體是清靜的,我安住清靜法,以這個法以這個清靜的體來攝住心,你妄心自然不生。包括我自己的身體的本體也是清靜的,我講話的聲音還是清靜的。這個清靜體把我們的妄念去掉,妄念就是妄想分別,分別心不生,徹底地認識到這個,你還有一念覺。但是在這個清靜體裏面了解一念覺,這個時候你的妄念當下頓空,你當下了解我這一念覺也是假的,你猛然就到清靜體裏面了。如果快速馬上進入涅槃,一直到你臨命終時。你到這個時候,那個境界是個什麼境界呢?相當于叁果阿羅漢,叁果位還是果位,還沒有見道。如果見道位是什麼樣子的呢?就是證量上進道位,就徹底地把我這個妄念斷了。妄念一斷,所有的空就現前,那你就證阿羅漢,親證阿羅漢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除非你自己有這個善根,有這個過去修行的因緣,一念趨入,因爲一念清靜一切法都清靜,你就通達了,通達一切法。所以你的清靜心力量有多大,可以觀察得到。但是你不會去觀察于法,爲什麼呢?此清靜體不受汙染。爲什麼不汙染呢?與一切法不共故。清靜體與一切煩惱不共的。煩惱是妄見,沒有實有的體,安住清靜的時候,一切法不會顯現。就是不生妄見,妄見本假故,不真實。所以清靜的體跟一切法是不共的。但是這個清靜體,它又能生妄見。爲什麼呢?因爲清靜體能生諸法,而這一切法是妄體,無明妄動,是故有四生存在,有四生就有妄念,有妄念生有識生,妄識無明動的時候你就會造業,就産生了現在的我你分別。你一念覺,一念你悟到實相後抓住實相不放,清靜的體是永遠不受染著的。有人講,我本來就是佛啊,爲什麼被妄念所染呢?其實現在我們這個種種妄想是妄念,我們的清靜體不受汙染的,包括我們現在,清靜體不會受汙染的。誰說我們的清靜體受汙染呢?你想一想,你現在受不受汙染,我現在講話的聲音,我在罵你,但是我罵你這個聲音它的本體還是清靜的。但是我們兩個罵的這個力量來自這個清靜體,沒有這個絕對的體,哪來相對的相呢?沒有絕對體,就沒有相對的緣起,沒有緣起,就沒有現在的這個假。這個假是依這個真而産生了這個無明妄動體。但一覺永覺,一旦覺悟了所有都覺悟了,所以妄就不生了,我們要知道這個道理。這叫自性涅槃,衆生本來具足,每個衆生都具足了。經過這個自性涅槃的認識,了解了,産生觀注、思維、觀照,實相現前,現量證得了,不斷的破無明,不斷的破這個世間的迷惑,這叫住、行。住,就是住在這個體上面,然後不斷的觀照,然後很多的妄習慢慢的斷除,斷惑,斷除你自己無始以來的迷惑的體。斷惑就是見惑煩惱、思惑煩惱,一直斷,無明的煩惱全部斷盡了,你就見法身。在斷的過程之中,有次第的證量,如果你抓住這個自性的本體的…
《《金剛經》系列開示 38》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