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體就是我們的一念覺性。了解這個四大就是佛心,四大跟佛心之間沒有任何距離,因妄執而起胎卵濕化,胎卵濕化是我們的一個妄念,因爲此妄念故進入叁界,此妄念正是叁界之體。這個問題非常重要,椤嚴經裏面有詳細的解釋,我過去學椤嚴經如聾如啞的,後來學了無量壽經後才搞懂的;你把四大、十二因緣搞清楚,您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以十二因緣破識體,破識體就進入意,破意,破意轉智;就進入末那識,進入大圓鏡智,斷一切種子,首先要了解,如果你地火風水破了,無明破了,緣起就沒有了,緣起本空故,你就不會産生妄識了,在緣起裏面你的妄識就破了,所以呢,有的阿羅漢即從此處證得空性;了解的四大的本體----地火風水的本體性空故,立即證阿羅漢;因爲妄執生起,故生濕有,就是四生。不管任何胎卵濕化,都由想生,想就是妄念,有想就有色,有色就有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色是對什麼來講的呢?色是對叁界來講的,想是對意識來講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十界以意爲根本,六根以意識爲統領,叁界以第七識爲體,叁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叁界皆由執著而來;如果你執著的識轉掉了,你叁界也就轉掉了;所以爲什麼金剛經以這個有色無色有想無想,爲什麼不直接講眼耳鼻舌身意呢?不直接講色聲香味觸法呢?他從色來講,從想來講,色是對于色界的,想是對于識來講的,界是對于法界來講的;識是對于妄念來講的。叁界唯識,萬法唯心。色是對塵境,識是對識境,叁界是對于識來講的。識與身體是同時俱在的,胎卵濕化不離有色無色有想無想,不離非有想非無想。到非想非非想天,他是超越了有想無想及非無想的體,超越了有色和無色的體。那個地方叫做八難之一;那裏是遇不到佛法的,佛不在那個地方安住的;菩薩也不會到那個地方去,爲什麼呢?非想非非想天是頑空,一般修道人,好多就修到那個地方去了;一般修禅到四禅就會修到那個地方。大梵天王,就是識空,是統領叁界的,叁界就是個大識,衆生在識裏面建立很多的小識,一切衆生都在此大識當中,所以大梵天王,沒有人真正能進去的;誰進去,誰就變成大識空了;一般魔王都進去不了,他有八地菩薩的功德也進去不了;爲什麼呢?八地菩薩也不能度阿羅漢,也不能度非想非非想處天。
想可以得到什麼?得到叁界嗎?得到輪回嗎?法界如何能夠變成清淨?五谷如何影響著我們的身體?五欲之樂如何影響著我們的心?
色界與無色界是怎麼來的呢?皆由想而來,想就是識的定力自然而生,因爲界的本體是無相的是空性的是不動的體,有叁界是因爲有識在那個地方,識攝取了叁界,就是說我們的身體本來是無想的,但是你出來的這個身體一定是有想的,如果你沒有識,你這個身體就不會出現,有了這個識,你這個身體就會變化。比如你很快樂的時候,你身體會放光,放出紅色的光,如果你很煩惱的時候,你的身體就會産生不好的變化。我們的身體是界現,我們的識會影響到它,但不代表它不是空性的,它爲合和緣起性空,所以我們最重要的是要轉想,就是要轉識,識轉身就轉。只要你的意識、妄想轉掉了,你這個法界就轉爲清淨了,轉爲實相;如果你這個識不轉,法界皆不能轉。只要有相的形狀安住在妄的體裏面,你動妄心你會落到胎卵濕化裏面去。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在化身裏面,這個化身是不可思議化身佛身化。總的來講叁界唯想而生。我們講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欲界是什麼地方呢,就像我們到六月天,依著須彌山都叫欲界;欲界就是有身體跟身體的接觸。有說我們人是光音天來的,依音身,但是我們吃了地球上的大米之類的東西,身體就發生了變化,恢複不到原來的音身了,結果開始有血有肉有骨等等諸多東西,血液也變成紅色的,聖人的血是白色的,這是因爲情,真正斷情了血是白色的。如果你能將這個五谷斷掉,那我們是沒有辦法能做得到的,以我們現在這個心量,千萬不要這樣子搞了;有人這樣子搞,搞死了還是見不到道;所以了解我們從哪個地方來,最重要的是我們貪著于五谷,世俗的名利影響了我們的心,五谷影響了我們的身體,有粗有細,有好看不好看,都跟我們心有關系;都是我們的想生出來的。欲界天到了兜率天到了須彌山頂,超越了須彌山不變成了色界了。色界它完全是心想而生,天人跟天人在一塊,懷孕不需要身體的接觸,只要二眼對視一下就可以了,沒有汙垢之體,沒有醜陋之相,是非常清淨的。我聽說有一種鳥,一個在這邊一個在另一邊,拼命的叫啊,然後就懷孕了。還有一種鳥,把糞坑裏的那個蛆啊弄到窩裏邊,然後拼命的叫啊“快像我,快像我,”時間久了,這個蛆就真的變成鳥了。拼命的想就會很像;想到一定程度出來後真的就會很像它。夫妻之間爲什麼有夫妻相呢?恩愛夫妻經常心心相惜故。就是由想而生,想之後身體會産生變化。如果你經常不想對方,想別人;人家馬上就能看得出來,好像有點不對頭,所以一家人好還是不好,一進門就能看得出的;聖人到你家裏一看,你家裏怎麼樣啊,好不好,他都非常的清晰;聖人不說話而已;你要是有什麼不正當的行爲,不清淨的心,聖人一進門就全部看到了;非常清晰的;你想裝模作樣一點,告訴你沒有用。只要你稍微有一點點修行,清淨到一定的時候,裝不出來了,怎麼裝也裝不出來了,你想裝,你想哄騙聖人,你想哄騙那些修行者,那是你自己不自量力啊;你不知道聖人的心啊。當然聖人的心永遠是護念著衆生的,不會把衆生那個不好的東西表露出來的;完全敷衍愛護把你當成一個不聽話的孩子,然後不管你怎麼的不聽話,他還是對你那麼關心。就像你看到孩子不聽話,你也知道他錯了,他還說他自己沒有錯,你還不會說他,是不是?但是你心裏好清楚,你就是錯了,我怎麼不知道呢?但是那個孩子他不知道自己錯了。所以我們大人也是一樣的,自己做錯了事情還想遮掩好像別人不知道,其實聖人都知道。所以我們所做的一切行爲,不好的行爲,佛陀都知道,菩薩都知道,但是對我們就像對不聽話的孩子是一模一樣的。如果有一天你成佛了就知道,你多麼羞醜,你多麼無恥,所以在佛面前那時候就發露出自己的罪業,感受到自己啊,內心中非常忏悔,你真正的就把你的忏悔心就表露出來了。但是愚癡的人就不知道,像阿羅漢一聽地獄之名,毛孔滲血,他已經知道了。但是我們這些人聽說地獄,像耳邊風一樣,一晃就過去了。爲什麼呢?你不知道啊,你以爲聖人不知道。其實聖人哪個不知道呢?
天在哪裏呢?在你的念頭裏嗎?你有過什麼樣妄識斷的體驗嗎?你有過一念具足十法界的體驗嗎?十法界的某種共業能夠攝受你嗎?何種情況下可以不爲所攝?叁界輪轉由誰決定?
到無想天,有兩種方法可以進,一種坐禅打坐,你坐到無想之時,你可以到色界天了。想天上面有自在天,光音天,很多天,叁十叁天。叁十叁天分成叁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我們不斷妄而修行,肯定就落到這上面去了。須陀洹來人間還有七返,斯陀含還有一次,來了就去了,阿那含一去而不來,實無不來,但是呢阿羅漢他沒有來去,本來就沒有我了,他已經進入道位了。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還在果位上面,果位就是他還要生到天上去的,他不是說我已經成佛了。所謂天在哪裏呢?也不離當下啊,就是這個境界裏變啊。你不要以爲天真的到天頂上去啊。就是在這個境界之中。我們現在看到這個天人絕對在這個境界之中。就像你做夢一樣,你一個念頭進去了,就有一個境界出來了,都是一個幻境而已,都是你的妄識。現在我看到你,都是産生的一個妄識。這個妄識一斷,我們都沒有了。到底你們有沒有呢?你們還是在知道吧。我的妄識沒有了,夢一醒過來之後我已經到另外一個世界。每個人都有一個妄識,妄識斷了什麼都沒有了,不存在了。大家妄識都斷了,這個世界就不存在了。我們在這個境界裏面,都在這個一念裏面。這一念具足十法界嘛。十法界就在這一念之中。你說十法界有多廣有多大呢,但是它是一個妄體,了不可得。天人到天的境界,就有天的世界跟天相應,佛教講共業啊。你現在到那個天的境界,別人也在那個境界裏面,所以相應了。咦,我到了天的境界,很多人在上面,很多人還是一個法。你見到的這個法是你的妄見,他見到的是他的妄見,妄見合一,有共同點就是有共法,就有共業,所以就感召在一塊。如果沒有共業,大家不會感召到一塊。所以我們爲什麼在一塊呢?我們有共業啊。如果我們那一刹那的共業跟天人相應,那天人的境界就跟你相應了。如果你那一刹那的共業跟餓鬼相應,那你就跟餓鬼在一塊了。就一刹那而已,很快速的。我們到哪個地方都一刹那就去了。這個地方的意識一斷,那個地方的意識就出來了。很快的,一刹那就出來了,因爲都是識變,都是我們的識顯現出來的體,哪個來都攝你啊。如果你解脫了,誰都管不了你。如果你沒有解脫,依妄識就有胎卵濕化,就有有色無色,就有這個所謂的別人來管你。你來管我我來管你。如果你解脫了,誰能管到你啊?真正了解空性了,沒有人管到你了。現在能管到你,就因爲你還在妄動。如果你妄不動了,什麼國王、縣長都沒有辦法的。真正的解脫的人,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所以我們要追求解脫,要脫離這個叁界,脫離這種約束。
非想非非想還是想,是妄想。
千萬不要到了那個非想非非想天裏面去。我們學佛的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事情應該很好辦的。如果你不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然後你把這個妄想當做是無想,不了解自性的話,不了解佛性,你就一直在“想”中。雖然你的想是善的,你不斷的修禅定,進入到非想非非相天。到那個地方去了,你還不知道呢,你還以爲你是佛了。進入那個地方再也不能出來了。那就麻煩了。
上求佛道,無佛可成;下化衆生,無衆生可度;無成而成,無度而度。
佛陀說一切菩薩,要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必須要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下化衆生。如果上求佛道,不化衆生也是錯誤的。只化衆生,不上求佛道,這也是錯誤的。爲什麼呢?他不能理事圓融,不能夠通達佛性。就是我要度衆生,但是上不求佛道。現在很多人動不動我要度衆生,但是呢他不求佛道。不求佛道就有執著,有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通達佛之時,衆生就度盡之時。所以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但是衆生執著名言,以爲有佛可成,有衆生可度,都是不明了此意。把名言當作真實了。我們衆生,只要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只要想達到釋迦牟尼佛這樣的自在清靜,身體的莊嚴,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你必須要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就是有自利利他。但是衆生講,佛陀這麼莊嚴,我現量上就看到了,我要達到佛的境界,他認爲很難。但是對化來講,無盡的衆生,叁界的衆生有多少啊,無邊無際的,衆生很難度得盡啊。他就會生退心啊。所以呢,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爲初入門。我們衆生要想達到佛陀的境界,必須發起利益衆生的心,就是自利利它。自利利它爲入門處。不發起自利利它,就不能證到釋迦牟尼佛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的福德,乃至于釋迦牟尼佛的無住之心,叫清靜體。清靜之心叫智身。他說我這個智身,是發起自利利它功德所顯現出來的。但是衆生聽到這個話以後呢,自利就是我要成佛,利它就是要廣度衆生,自利我要達到佛的境界,難;利它無量的衆生度不盡,難!他感到自己極爲恐怖,所以後面又加上一句,“滅度無量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後面加這句話有什麼意思呢?就是衆生應該要知道,了解實無衆生得滅度者。
有妄必有相,有相必有叁界;離相才有覺,相中永輪轉;叁界所有的識都能達到無余涅槃嗎?
衆生爲什麼不能夠進入到“無衆生得滅度者”這種覺性呢?是因爲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有四相存在。四相有二,有粗有細,像菩薩有細執,微細的執著,四相我人衆生壽者;而衆生就是粗相的,我人衆生壽者。我們在這裏邊發心的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的人,總的來說,都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四相具足,就有妄見,有妄建立,必定會生懷疑,生疑惑,認爲佛難成,衆生難度,有這麼個體在,會生退心。所以佛陀叫他們要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
“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涅槃體,要發這個心,就是胎卵濕化,有想無想是識界,有色無色是叁界,叁界之體由想而生。想就是識,眼耳鼻舌身意,識界的衆生也就是這個執妄爲體的這個識,要讓他們進入到無余涅槃而滅度之。也就是說,我要讓這些識類的衆生,就是叁界的衆生,叁界所有的識,達到無余涅槃,無余涅槃是建立在有余涅槃上,有余涅槃就是有妄。還有自性涅槃,有余涅槃、無余涅槃、常住涅槃,這個涅槃體。
《《金剛經》系列開示 37》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