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们认为要付出才有得。但是明了的哪一刹那,才明白是如此轻松啊,并没有什么付出啊!为什么明了对我们究竟的解脱那么重要呢?我们平时的意识里就认为要达到某种境界,或者要付出很多的辛苦和劳动,我们得到了才会心安理得,或者我要达到某种境界,然后才认为证到了,难道明了就这么简单,不要次第,不要付出就这样就可以了吗?我们经常在怀疑,不相信“明了”这一刹那的珍贵性,所以经典讲“闻”到的这一刹那,就是不可思议;一旦你闻到了这个真实体的话,佛号安住在你明了的那一念理里面;你这个解脱就不可思议;上上辈往生。
平常人如何将佛号安住在妄体里面?佛号如何安住于觉念里面?好多禅修者都会觉得念佛好累,为什么会这样?闭眼打坐为什么多数在用妄做事?问题的关键在于妄不来还是觉太迟?打坐或经行时眼睛朝下还是应该朝上?
每个人一声佛号你肯定能得到,明了都是有机会,你不需要付出什么;不管任何人,真的明了了,佛号给他相应的那一刹那,内心就会发起一种快乐、很幸福、很开心,现量上就会有这个体出现;因为你这个佛号不是执着在妄上面。佛号是安住在觉念里面。安住在妄体里面,他还是有负担,还是有压力,还是有辛苦的状态,安住在觉念里面,觉念的本身就是一种超越,是一种开心欢喜自在,很飘飘的一下子就过去了。真正是一种“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的状态。这和你很负担很累的念它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有人念得很累,有人念得很轻松,就是因为觉与不觉有关系;有人念佛变成一种负担一种劳累,怕念了,一念觉得好累的感觉,最后面一念就怕一念就怕。你像那些禅和子就怕,一念佛号他就要付出,付出他妄心就生出来了,不念还有点清净,一念反而生烦恼,他不敢接受承当,这点负担都承担不了,妄心伏在那个地方有什么用呢?你靠那一念清净,一付出妄就生起,一付出你就累,能究竟解脱吗?他不知道,这声佛号与你觉念的心刹那相应理事圆融的那个体,相应时的那种感受是绝对不一样的,因为在事上面建立了你这个觉性。如果你事上不立,这样一种假伏妄心的状态,事情一动你这个妄心就动,证明你这个理是错的,是有问题的。事一动你就生烦,事不动你就不烦,那你静坐在这个地方有什么用?所以好多禅和子,就出现这个毛病,他觉得念佛好累,念佛更生妄;念佛好像妄想更多,这个时候他就没有办法了。念是跟意相应,我们的念是跟耳朵相应,耳根圆通是第一的,你打坐坐在那里,耳根圆通的体你失去了,闭着眼睛全部的妄念,你看不到不知道那是妄念。你眼睛打开全是烦恼,没事就把眼睛闭着,坐在那里懒洋洋的。你眼睛看到的事你不敢承当,然后眼睛闭在那里全是一个妄的体,因为妄体他来的快,我们平时很多的习气已经变成了惯性,我们跟法已经产生了一个对立,我们动念即妄,已经非常非常的习惯了。看着这个房子,闭着眼睛马上有个房子在大脑里面;而大脑里的这个房子就是妄;这个妄体就这样一直在那里相续。所以呢,你睁着眼睛看到房子,闭着眼睛就什么也没有了吗?我们的妄是从来就不断的相续的,闭眼打坐,多数情况下你还是用妄在做事。人走到任何地方光明磊落,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来无所粘,去无所留,了了分明,雁过无痕,那你就不可思议了,你肯定是祖师再来。我们一般很难做得到,总是坐不知坐,吃不知吃,睡不知睡。“不怕妄起,就怕觉迟”,我们老是在觉迟里面,我们看到的这个房子、凳子、车子都很容易生妄的,问题不在于妄境来不来,关键是觉要当体即觉,妄之相续则为真妄,觉即令妄不相续则是真觉体。注意是当下即觉不是迟觉,我们就老是在后面才觉,甚至到后面都懒得去觉了。老是在后悔当中有什么用呢?所以不怕妄起,就怕觉迟。就像我看着你,有妄生起;走后就没有了,不要老还是挂着放不下来,那就真成妄了。我们老觉得自己好一点,事实上是跟凡夫一模一样的;到这个地方想着哪个地方的事情,吃饭时不觉当下吃饭,想着吃饭之外的事情;睡觉时不觉当下睡觉,想着其它乱七八糟的事情,穿衣、打坐、行住坐卧皆如是。上殿的时候,你还在想着起床的事情;虽然想得很短,你毕竟在妄念当中,不真实的体里面,不能活在当下啊,你当下能一念不生,处处安住,吃饭就是吃饭,走路就是走路,。为什么眼睛垂下呢?眼睛朝上翻的时候就在想东西,朝下心非常静,很容易把万物丢掉,朝上看好高骛远,所以没有事眼睛不要朝天上看,也不要东张西望,外面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事,印到你心里面都会变成妄想,他绝对不会在你心里面自己丢下来的,任何东西任何事情都不会真入你心里面去,但是一定会有妄想生起来了。妄生即灭就好了,妄生不灭你就变成“觉迟”了,你老是事后诸葛亮,老处于一种“觉性迟到的状态” 就麻烦了,就住于觉迟的体里面。
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要跟我们的觉性相应,会于佛心;佛号与法界是一体的,唯有我们的妄心在那个地方,不是直接会于佛心,而是测量佛号测量法界。我们就是这样一直在用妄,动妄,执妄、逐妄,就是不舍妄;不舍妄如何真现,得真呢?!
金刚经为什么由胎卵湿化开题,而不是讲什么三界六道神鬼菩萨?四生的本质及缘起是什么?缘起性空如何修我们的缘起呢?缘起能够起修吗?
我们接下来看经文:“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里面有胎卵湿化这几个体,,十法界都离不开胎卵湿化,胎卵湿化也通于九界之众生;也通于佛心,要真有妄体的话,就不会于佛心了,佛心里面没有妄体的,如果有独立胎卵湿化的体的话,跟佛心不能相应故。六道要是不真实,他肯定是与佛心相应的,所以佛心里面照样有胎卵湿化。在椤严经中破解的非常清楚,胎卵湿化无非四大而已;四大合和缘起合和体。破合和体的时候,比如破地火风水,佛陀说走路时风刮起袈裟的一角,风从哪里来呢?从袈裟里出来吗?为什么自己不出来,非要走过摆动时才出来?从外边过来的吗?不是此不是彼,从哪里来呢?它是缘起的,缘起而本体性空,我们众生执著于缘起,以为真的有缘起,缘起里面还有空,缘起还是个假空,不是真空。为什么呢?我们认为袈裟在动的时候,把它浮出来了,袈裟不动的时候,他就没有了,袈裟就是个缘起,有动的体,有袈裟,有外边的虚空,合和到一块产生这个风,如果少了任何其中一项,都不可能产生;所以找这个缘全部是空的,到最后面全部破掉了,风全是空的;这个风本身就是个空的体,这个空的体叫做实相。我们的实相是什么
是全妄就是全部是假的;没有另外一个实相可得.这个众生
无明不是有,无明不是现在、过去、未来;无明无根,没有过去的无明也没有未来的无明,当下这一念就是无明;象雾一样,到边边去什么都没有了;到是到老远的地方看着就有。
我们本来四大皆空,就像我们刚才这样的分析,地火风水都一样的是空的,都要有缘起,这个缘起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缘,像我讲话,要声音,要嘴巴,要气,要血,要很多的缘起才能产生我现在讲话的这个声音。外面没有空气可以吗?没有虚空、空间可以吗?没有大地,我都没有地方了可以吗?我没有嘴巴没有喉咙?这个声音都不会产生的。所以要有很多的缘起才能产生这个声音,如果没有很多的缘起,这个声音是不存在的。缘起产生的声音,缘起散的时候,声音就不存在了,那么这个声音是独立的还是缘起的呢?你想一想,这个声音不会是独立的,一定是有很多缘起的。就像我们很多人坐在一块儿,我们是一呢?是多呢?说多我们是一个团体,实际上我们分开了以后,这个团体就不存在了,是个名。所以过去祖师讲啊:阿罗汉执著名言,以为真的有个风的名言,把名言当成真实了,却不知道这个名言是不立的,只是个名言,是个虚假而已;事实上这个空本身是个缘起体,缘起体是独立的,嘴巴还是嘴巴,喉咙还是喉咙,空气还是空气,地还是地,火还是火,不因为他声音出来了,地火风水就不存在了;这些东西还是安立的,但是到底我们看的有没有呢?事实上我们叫生妄念,我们认为有的时候,就执著,这执著就是一念无明,因为无明出来以后,就动妄心转觉成识,把你本来的那个觉转为妄识,这个妄识是因为无明而动的,在造业;十二因缘里面讲“无明缘行,行缘识”是过去的因。我们今天到这个地方来是胎卵湿化,但本体当空,你一悟到这个道理缘起性空,实在是没有,妄念生起的时候,认为我们现在好像有个风,事实上我们觉悟了以后,就会了知这个风是不存在的,风实在是没有任何一个体。比如说我们现在讲话的这个声音,声音有空有空间,你把声音里面的空间、空气、力都抽走,你把喉咙、嘴巴等等都抽走,声音自散,它完全是一个聚缘合和的产物;地火风水都同样如是;合和实在是名言合和,事实上还是方便而立。我们认为合和好像就有声音存在了,没有合和声音不存在。合和体就是告诉我们声音不存在,并不是合和以后声音存在,合和以后是体里出现了一个妄执,这个妄执就是你的无明在动。无明在动并不是说过去有个无明在动,是你当下无明在动,如果你一念觉无明就消,你要了解你这个一念执的妄念,无明顿时就消掉了。所以无明不是有,无明不是现在、过去、未来;无明无根,没有过去的无明也没有未来的无明,当下这一念就是无明;你这一念觉的时候,无明顿破。无明无根,像雾一样,到外边去什么都没有了;要是到老远的地方看着就有。在唯识里可以研究到。
于缘起中如何破妄念?如何转掉整个三界?
证明四大本…
《《金刚经》系列开示 37》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