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們認爲要付出才有得。但是明了的哪一刹那,才明白是如此輕松啊,並沒有什麼付出啊!爲什麼明了對我們究竟的解脫那麼重要呢?我們平時的意識裏就認爲要達到某種境界,或者要付出很多的辛苦和勞動,我們得到了才會心安理得,或者我要達到某種境界,然後才認爲證到了,難道明了就這麼簡單,不要次第,不要付出就這樣就可以了嗎?我們經常在懷疑,不相信“明了”這一刹那的珍貴性,所以經典講“聞”到的這一刹那,就是不可思議;一旦你聞到了這個真實體的話,佛號安住在你明了的那一念理裏面;你這個解脫就不可思議;上上輩往生。
平常人如何將佛號安住在妄體裏面?佛號如何安住于覺念裏面?好多禅修者都會覺得念佛好累,爲什麼會這樣?閉眼打坐爲什麼多數在用妄做事?問題的關鍵在于妄不來還是覺太遲?打坐或經行時眼睛朝下還是應該朝上?
每個人一聲佛號你肯定能得到,明了都是有機會,你不需要付出什麼;不管任何人,真的明了了,佛號給他相應的那一刹那,內心就會發起一種快樂、很幸福、很開心,現量上就會有這個體出現;因爲你這個佛號不是執著在妄上面。佛號是安住在覺念裏面。安住在妄體裏面,他還是有負擔,還是有壓力,還是有辛苦的狀態,安住在覺念裏面,覺念的本身就是一種超越,是一種開心歡喜自在,很飄飄的一下子就過去了。真正是一種“心無挂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的狀態。這和你很負擔很累的念它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有人念得很累,有人念得很輕松,就是因爲覺與不覺有關系;有人念佛變成一種負擔一種勞累,怕念了,一念覺得好累的感覺,最後面一念就怕一念就怕。你像那些禅和子就怕,一念佛號他就要付出,付出他妄心就生出來了,不念還有點清淨,一念反而生煩惱,他不敢接受承當,這點負擔都承擔不了,妄心伏在那個地方有什麼用呢?你靠那一念清淨,一付出妄就生起,一付出你就累,能究竟解脫嗎?他不知道,這聲佛號與你覺念的心刹那相應理事圓融的那個體,相應時的那種感受是絕對不一樣的,因爲在事上面建立了你這個覺性。如果你事上不立,這樣一種假伏妄心的狀態,事情一動你這個妄心就動,證明你這個理是錯的,是有問題的。事一動你就生煩,事不動你就不煩,那你靜坐在這個地方有什麼用?所以好多禅和子,就出現這個毛病,他覺得念佛好累,念佛更生妄;念佛好像妄想更多,這個時候他就沒有辦法了。念是跟意相應,我們的念是跟耳朵相應,耳根圓通是第一的,你打坐坐在那裏,耳根圓通的體你失去了,閉著眼睛全部的妄念,你看不到不知道那是妄念。你眼睛打開全是煩惱,沒事就把眼睛閉著,坐在那裏懶洋洋的。你眼睛看到的事你不敢承當,然後眼睛閉在那裏全是一個妄的體,因爲妄體他來的快,我們平時很多的習氣已經變成了慣性,我們跟法已經産生了一個對立,我們動念即妄,已經非常非常的習慣了。看著這個房子,閉著眼睛馬上有個房子在大腦裏面;而大腦裏的這個房子就是妄;這個妄體就這樣一直在那裏相續。所以呢,你睜著眼睛看到房子,閉著眼睛就什麼也沒有了嗎?我們的妄是從來就不斷的相續的,閉眼打坐,多數情況下你還是用妄在做事。人走到任何地方光明磊落,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來無所粘,去無所留,了了分明,雁過無痕,那你就不可思議了,你肯定是祖師再來。我們一般很難做得到,總是坐不知坐,吃不知吃,睡不知睡。“不怕妄起,就怕覺遲”,我們老是在覺遲裏面,我們看到的這個房子、凳子、車子都很容易生妄的,問題不在于妄境來不來,關鍵是覺要當體即覺,妄之相續則爲真妄,覺即令妄不相續則是真覺體。注意是當下即覺不是遲覺,我們就老是在後面才覺,甚至到後面都懶得去覺了。老是在後悔當中有什麼用呢?所以不怕妄起,就怕覺遲。就像我看著你,有妄生起;走後就沒有了,不要老還是挂著放不下來,那就真成妄了。我們老覺得自己好一點,事實上是跟凡夫一模一樣的;到這個地方想著哪個地方的事情,吃飯時不覺當下吃飯,想著吃飯之外的事情;睡覺時不覺當下睡覺,想著其它亂七八糟的事情,穿衣、打坐、行住坐臥皆如是。上殿的時候,你還在想著起床的事情;雖然想得很短,你畢竟在妄念當中,不真實的體裏面,不能活在當下啊,你當下能一念不生,處處安住,吃飯就是吃飯,走路就是走路,。爲什麼眼睛垂下呢?眼睛朝上翻的時候就在想東西,朝下心非常靜,很容易把萬物丟掉,朝上看好高骛遠,所以沒有事眼睛不要朝天上看,也不要東張西望,外面所有的東西所有的事,印到你心裏面都會變成妄想,他絕對不會在你心裏面自己丟下來的,任何東西任何事情都不會真入你心裏面去,但是一定會有妄想生起來了。妄生即滅就好了,妄生不滅你就變成“覺遲”了,你老是事後諸葛亮,老處于一種“覺性遲到的狀態” 就麻煩了,就住于覺遲的體裏面。
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要跟我們的覺性相應,會于佛心;佛號與法界是一體的,唯有我們的妄心在那個地方,不是直接會于佛心,而是測量佛號測量法界。我們就是這樣一直在用妄,動妄,執妄、逐妄,就是不舍妄;不舍妄如何真現,得真呢?!
金剛經爲什麼由胎卵濕化開題,而不是講什麼叁界六道神鬼菩薩?四生的本質及緣起是什麼?緣起性空如何修我們的緣起呢?緣起能夠起修嗎?
我們接下來看經文:“所有一切衆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裏面有胎卵濕化這幾個體,,十法界都離不開胎卵濕化,胎卵濕化也通于九界之衆生;也通于佛心,要真有妄體的話,就不會于佛心了,佛心裏面沒有妄體的,如果有獨立胎卵濕化的體的話,跟佛心不能相應故。六道要是不真實,他肯定是與佛心相應的,所以佛心裏面照樣有胎卵濕化。在椤嚴經中破解的非常清楚,胎卵濕化無非四大而已;四大合和緣起合和體。破合和體的時候,比如破地火風水,佛陀說走路時風刮起袈裟的一角,風從哪裏來呢?從袈裟裏出來嗎?爲什麼自己不出來,非要走過擺動時才出來?從外邊過來的嗎?不是此不是彼,從哪裏來呢?它是緣起的,緣起而本體性空,我們衆生執著于緣起,以爲真的有緣起,緣起裏面還有空,緣起還是個假空,不是真空。爲什麼呢?我們認爲袈裟在動的時候,把它浮出來了,袈裟不動的時候,他就沒有了,袈裟就是個緣起,有動的體,有袈裟,有外邊的虛空,合和到一塊産生這個風,如果少了任何其中一項,都不可能産生;所以找這個緣全部是空的,到最後面全部破掉了,風全是空的;這個風本身就是個空的體,這個空的體叫做實相。我們的實相是什麼
是全妄就是全部是假的;沒有另外一個實相可得.這個衆生
無明不是有,無明不是現在、過去、未來;無明無根,沒有過去的無明也沒有未來的無明,當下這一念就是無明;象霧一樣,到邊邊去什麼都沒有了;到是到老遠的地方看著就有。
我們本來四大皆空,就像我們剛才這樣的分析,地火風水都一樣的是空的,都要有緣起,這個緣起裏面有很多很多的緣,像我講話,要聲音,要嘴巴,要氣,要血,要很多的緣起才能産生我現在講話的這個聲音。外面沒有空氣可以嗎?沒有虛空、空間可以嗎?沒有大地,我都沒有地方了可以嗎?我沒有嘴巴沒有喉嚨?這個聲音都不會産生的。所以要有很多的緣起才能産生這個聲音,如果沒有很多的緣起,這個聲音是不存在的。緣起産生的聲音,緣起散的時候,聲音就不存在了,那麼這個聲音是獨立的還是緣起的呢?你想一想,這個聲音不會是獨立的,一定是有很多緣起的。就像我們很多人坐在一塊兒,我們是一呢?是多呢?說多我們是一個團體,實際上我們分開了以後,這個團體就不存在了,是個名。所以過去祖師講啊:阿羅漢執著名言,以爲真的有個風的名言,把名言當成真實了,卻不知道這個名言是不立的,只是個名言,是個虛假而已;事實上這個空本身是個緣起體,緣起體是獨立的,嘴巴還是嘴巴,喉嚨還是喉嚨,空氣還是空氣,地還是地,火還是火,不因爲他聲音出來了,地火風水就不存在了;這些東西還是安立的,但是到底我們看的有沒有呢?事實上我們叫生妄念,我們認爲有的時候,就執著,這執著就是一念無明,因爲無明出來以後,就動妄心轉覺成識,把你本來的那個覺轉爲妄識,這個妄識是因爲無明而動的,在造業;十二因緣裏面講“無明緣行,行緣識”是過去的因。我們今天到這個地方來是胎卵濕化,但本體當空,你一悟到這個道理緣起性空,實在是沒有,妄念生起的時候,認爲我們現在好像有個風,事實上我們覺悟了以後,就會了知這個風是不存在的,風實在是沒有任何一個體。比如說我們現在講話的這個聲音,聲音有空有空間,你把聲音裏面的空間、空氣、力都抽走,你把喉嚨、嘴巴等等都抽走,聲音自散,它完全是一個聚緣合和的産物;地火風水都同樣如是;合和實在是名言合和,事實上還是方便而立。我們認爲合和好像就有聲音存在了,沒有合和聲音不存在。合和體就是告訴我們聲音不存在,並不是合和以後聲音存在,合和以後是體裏出現了一個妄執,這個妄執就是你的無明在動。無明在動並不是說過去有個無明在動,是你當下無明在動,如果你一念覺無明就消,你要了解你這個一念執的妄念,無明頓時就消掉了。所以無明不是有,無明不是現在、過去、未來;無明無根,沒有過去的無明也沒有未來的無明,當下這一念就是無明;你這一念覺的時候,無明頓破。無明無根,像霧一樣,到外邊去什麼都沒有了;要是到老遠的地方看著就有。在唯識裏可以研究到。
于緣起中如何破妄念?如何轉掉整個叁界?
證明四大本…
《《金剛經》系列開示 3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