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37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金刚经如何超越宗门的智慧?总持佛心有几种形式?净土密宗比较兴旺是何因? 金刚经是一个超越宗门的大智慧,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了的,为什么呢?金刚经以无念为宗,无念就超越宗门,无念就等于相不住的意思,这个宗是不立,不立宗为宗,不可思议的妙法。宗是有门,无念是超越宗门,是无宗之体,说是有宗,其实是无宗,所以和别的宗门不一样。一般宗是有的意思,这里以无念为宗,是无相的意思。净土法门以念佛为宗,密宗持咒为宗也是不可思议的,持咒是与佛心相应的一个总持。而金刚经是直指,以无相为体,以无念为宗,没有一个总持的体;完全是靠心会,完全靠你的一念觉,净土宗专持佛号,密宗专持某一个咒,咒子也好,佛号也好,都是佛心,总持于心,依佛号来总持佛心,或依某个咒子来总持佛心,因为有总持故,就有宗的建立。若已经超越了这个总持了,为什么净土和密宗比较兴旺呢?他还是以有为宗,以有进入佛心,对于现在念佛和持咒的人,以名号(或持咒)总持于佛心,就是我们的心;念名号或者总持的时候,等于是一念善根,而这种善根如果不开显,等于你的善根在一种次第里面,最重要的是要开显。如果不开显,你念名号就不是总持于心的,而总持于一种妄念;也就是说,你念阿弥陀佛,只是将你的妄念给总持,并不是把你的心给总持着;咒子也一样的,如果你不了解佛心,无论怎么念,只能够将你的妄心覆盖着;只能暂时伏一下心而已。佛号或者咒子,其目的并不是念念就算了,因为名号的总持与佛心,在这一念善根的体里面,我们再研究佛心,在研究金刚经明了佛心之后,我们知道你持名号,就是那个佛心;佛心就是那个佛号;咒子就是佛心,佛心就是那个咒子;后来你就专持名号或咒子就可以了。为什么呢?没有名号没有咒子,单执佛心,一般人的心性非常难以达得到,非常非常难,它是超越绝伦,它是不能用自己的意识分别妄想来行持的,超越妄想的体,完全靠你的心来把握;

  什么情形下是用妄心在念“阿弥陀佛”最多只能达到伏烦恼的效果;什么情形下才能安心念“南无阿弥陀佛”,是直接与佛心相应?如何证得“佛号就是你的心,你的心就是佛的心”?何为证得?何种人无论再精勤其实还是用妄心在念佛号,何种人轻松安心却是用佛心会佛号真心相应?

  执持名号就好办了:首先明了“佛号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佛号”,佛号总持于佛心,你再念南无阿弥陀佛,你就不会说这是六个字了,你知道了佛心是什么样子的了,知道这就是佛心,念念你都知道阿弥陀佛名号是什么了;再念南无阿弥陀佛,你很安心,为什么呢?你知道佛心了,你知道妄心了不可得了,所以名号与佛心有一个相应的体,闻到这个法以后,念念之间你的佛号与法是相应的,没有另外一个佛号可得,佛号与你心之间不会产生一个距离,不会产生一个相对。我们平时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他是一个妄心,如果以名号来摄住我们的妄心,伏住我们的妄想,你对名号又没有了解,那么你这个名号与佛心是对立的,证明你的妄心在与佛号打交道;并不是用觉的心来跟你的佛号打交道。如果你了解了金刚经,然后又称名号,名号就是金刚经的本体,所以声声佛号,那就特别安心。如果你念念之间,一刹那时间,舍弃妄念而跟究竟佛心相应的那一刹那时间,事实上我们很难做得到见到万物犹如面壁。持名号与佛心相应的一刹那非常快,但我们不动的时候,独立的妄念去掉以后,直接观察无我,那个境界很难做得到。所以持名号易,金刚总持难;无念无住,谁能做得到啊。一切处无住为体,如果没有佛号的执持你还是有住,还是很容易住。

  应该睁眼打坐还是闭眼打坐?打坐时如何能在法上面建立一个自己的觉性出来?如何真正破境界相?

  比如你在吃饭、穿衣、睡觉就特别容易住,比如我们打坐的时候,睁开眼睛和闭着眼睛都不一样;我师父强调:打坐时不可以闭眼,眼睛一闭,全是妄想,妄见。这个妄的体一下子就出来了,这个妄的体是很难破的,因为你眼睛一闭和你的妄念,在般舟三昧经里讲得很清楚:你看到这个房子,然后你眼睛闭着你也照样看到这个房子,我问你:眼睛看到的这个房子与外面的房子是一还是二?绝对是二个,一个是你心中的妄见,一个是独立的实在。般舟三昧经里讲:有一个妓女在一个城里面非常娇艳,每个遇到他的人听到他的人都起淫念,结果所有的人在房间里都作了一个梦,都梦见自己去会了那个妓女,我问你,一个女的难道能一下子接受这么多的男众吗?其实是作梦而已,梦见的境界与事实的境界绝对是二,不是一;为什么呢?真实的境界是一,但是我们的妄境会顿生;睁开眼睛反而容易定,闭着眼睛(除非你气很正,可以观)容易昏沉妄想纷飞;只要你闭着眼睛,顿生的全部是妄境,与真实体根本就不相应,所以打坐一定要睁着眼睛,至少要半睁半闭,眼睛朝下看,在当下的体里面断除自己的妄见,我们看着外面也可以。我看达摩大师画像,达摩大师眼睛瞪得圆圆的,你想想看他为什么是这样的进入禅境啊,我们一般人是闭着眼睛,但是所有的佛菩萨没有说闭着眼睛的,都是睁着眼睛打坐的,不可以闭着眼睛乱打妄想。我们心中常常有疲倦,心脑疲倦之后,坐在那个地方就想好好睡觉一样;或者闭着眼睛念佛多舒服,就想着念着一种清净和舒服,就不是在法上面建立一个自己的觉性出来,所以我希望大家真正的睁开眼睛打坐。过去我在东林寺打坐,人家骂我,真正修道的人怎么会闭着眼睛休息呢?意思是闭着眼睛只顾自己;在法上面它不能够趋入。所以真正的法我们不能趋入,闭着眼睛我们胡思乱想,这是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坐在那个地方,闭着眼睛在打妄想。

  净土法门“伏烦恼”的由来?

  念佛当然是不可思议了,以音声和意识作佛事;你闭眼念佛还好一些,如果你要是不念的话,那就麻烦了,你坐在那个地方不念,一定进入妄境,全部是妄念。我们称念这声名号,摄受于我们的佛心是一个总持法门,了解了佛心,名号与你的佛心一定是相应的,如果你不了解佛心,又不执持名号,全生妄见;如果执持名号只能伏心,名号也只是摄住了你一念妄的体,叫做伏妄。过去有祖师讲净土法门叫做伏烦恼,不不叫断烦恼,这句话当然是对一般念佛人讲了。这句佛号是总持于佛心的,如果我们不明了,只是假想这句佛号就是佛的心,这只是一种假设,你那颗心不是真心。你认为这个佛号就是佛心,虽然这个话是对的,但是你没有了解佛心,没有开显我们在善根里面闻第一义谛法,第一义谛与佛心相应,那个才是真正的心。这个时候念南无阿弥陀佛特别的安心。因为从“南无阿弥陀佛”六字音声里面直接会到你心的体,他是一个解脱体,咒子也是。密宗里修到后面还是修咒子,咒子的体代表佛心。我们通达于佛心很重要,一定要了解金刚经,金刚经与唯识中观是相应的。金刚经完全是拨妄心见真如实相,不断地分析拨开你的妄心,到最后见到你的真心;然后守住这一念真心,你的妄心就会全断了。用这种中观或唯识的思想也是可以的,但是它没有总持全靠自心,全靠自己承当。但是你了解了,你承担不了,就必需以佛号以总持的法来摄取你,来摄你所了解到心。所以持名号非常重要,了解通达名号也很重要。特别是我们讲金刚经要了解它。禅宗为什么叫难行道呢?禅宗里面不持咒、不持佛名,只参“念佛是谁”,其实也就是一个伏心的过程。了解了然后又参“念佛是谁”,然后开悟了,禅宗里面确有不可思议。顿教与渐教的修法都是不一样的。禅宗完全是靠你心的承当力来直指,但是我们往往将妄心当做直指了,就麻烦了。净土法门只是直指我们的佛心故;所以了解佛心很重要,舍妄即真,知道我们的妄念在哪里,不以佛号摄妄念;要以佛号摄佛心;你悟了念念之间妄不住,你不住你心中的妄,住在佛号和法界的一体;一般的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清净了,他住在妄念上面,或者别的都是假的,唯有这个是真的,都是因为与你的真心不相应故,你就有排斥就有分别,知道哪个好坏哪个对错;你就这样的分别了。了解佛号,全妄即舍,所有的妄舍掉了,佛号直接与你的佛心相应,没有取舍、得失、生灭、好坏、善恶,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都是跟佛号相应的这个体,然后“南无阿弥陀佛”一念即悟一念觉,佛号摄取了我们这个觉念,所以声声佛号具无量觉,无量光无量寿无量觉不离佛号,跟佛心就相应了。如果你一直跟自己的妄想在打交道,跟这个无量光无量寿无量觉不相应,那就变成“伏烦恼”了,如过去祖师讲,你的佛号变成伏烦恼的体了,只是能得一点小小的清净而已。我们不断的念佛号,从次第上讲也有这种效果,比如说先是发菩提心,然后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本身就是出离三界的心,然后不断的念不断的念,把你的业障烦恼给伏住了,然后清净心就会显现出来;再讲金刚经正好跟你心相应,一下就把心量给打开了。如果你不懂金刚经,不断的念下去,伏住了烦恼,那只能是中品或下品往生;如果你了解了金刚经,了解了佛心,在此世界闻到究竟之意,明了很重要,明了以后念“南无阿弥陀佛”和不明了念“南无阿弥陀佛”完全是二回事。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里,我们明了了这一念里法界的真实性,这一念的相续,是不可思议之妙用啊。那我们明了金刚经或这个佛心,所以这个佛号安住在明了这个体上面,看出这一念非常重要啊。所以为什么到西方极乐世界上辈往生,要闻第一义谛法呢;为什么下辈和中辈不是第一义谛法呢?或者是闻第一义谛法心不惊动,或者说至诚心、深广心都是第一义谛的意思。那么说,与第一义谛相应非常重要,但第一义谛我们只是闻到而已啊,它不要动什么东西的,我…

《《金刚经》系列开示 37》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