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37▪P3

  ..续本文上一页体就是我们的一念觉性。了解这个四大就是佛心,四大跟佛心之间没有任何距离,因妄执而起胎卵湿化,胎卵湿化是我们的一个妄念,因为此妄念故进入三界,此妄念正是三界之体。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椤严经里面有详细的解释,我过去学椤严经如聋如哑的,后来学了无量寿经后才搞懂的;你把四大、十二因缘搞清楚,您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以十二因缘破识体,破识体就进入意,破意,破意转智;就进入末那识,进入大圆镜智,断一切种子,首先要了解,如果你地火风水破了,无明破了,缘起就没有了,缘起本空故,你就不会产生妄识了,在缘起里面你的妄识就破了,所以呢,有的阿罗汉即从此处证得空性;了解的四大的本体----地火风水的本体性空故,立即证阿罗汉;因为妄执生起,故生湿有,就是四生。不管任何胎卵湿化,都由想生,想就是妄念,有想就有色,有色就有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色是对什么来讲的呢?色是对三界来讲的,想是对意识来讲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十界以意为根本,六根以意识为统领,三界以第七识为体,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皆由执著而来;如果你执著的识转掉了,你三界也就转掉了;所以为什么金刚经以这个有色无色有想无想,为什么不直接讲眼耳鼻舌身意呢?不直接讲色声香味触法呢?他从色来讲,从想来讲,色是对于色界的,想是对于识来讲的,界是对于法界来讲的;识是对于妄念来讲的。三界唯识,万法唯心。色是对尘境,识是对识境,三界是对于识来讲的。识与身体是同时俱在的,胎卵湿化不离有色无色有想无想,不离非有想非无想。到非想非非想天,他是超越了有想无想及非无想的体,超越了有色和无色的体。那个地方叫做八难之一;那里是遇不到佛法的,佛不在那个地方安住的;菩萨也不会到那个地方去,为什么呢?非想非非想天是顽空,一般修道人,好多就修到那个地方去了;一般修禅到四禅就会修到那个地方。大梵天王,就是识空,是统领三界的,三界就是个大识,众生在识里面建立很多的小识,一切众生都在此大识当中,所以大梵天王,没有人真正能进去的;谁进去,谁就变成大识空了;一般魔王都进去不了,他有八地菩萨的功德也进去不了;为什么呢?八地菩萨也不能度阿罗汉,也不能度非想非非想处天。

  想可以得到什么?得到三界吗?得到轮回吗?法界如何能够变成清净?五谷如何影响着我们的身体?五欲之乐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心?

  色界与无色界是怎么来的呢?皆由想而来,想就是识的定力自然而生,因为界的本体是无相的是空性的是不动的体,有三界是因为有识在那个地方,识摄取了三界,就是说我们的身体本来是无想的,但是你出来的这个身体一定是有想的,如果你没有识,你这个身体就不会出现,有了这个识,你这个身体就会变化。比如你很快乐的时候,你身体会放光,放出红色的光,如果你很烦恼的时候,你的身体就会产生不好的变化。我们的身体是界现,我们的识会影响到它,但不代表它不是空性的,它为合和缘起性空,所以我们最重要的是要转想,就是要转识,识转身就转。只要你的意识、妄想转掉了,你这个法界就转为清净了,转为实相;如果你这个识不转,法界皆不能转。只要有相的形状安住在妄的体里面,你动妄心你会落到胎卵湿化里面去。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在化身里面,这个化身是不可思议化身佛身化。总的来讲三界唯想而生。我们讲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欲界是什么地方呢,就像我们到六月天,依着须弥山都叫欲界;欲界就是有身体跟身体的接触。有说我们人是光音天来的,依音身,但是我们吃了地球上的大米之类的东西,身体就发生了变化,恢复不到原来的音身了,结果开始有血有肉有骨等等诸多东西,血液也变成红色的,圣人的血是白色的,这是因为情,真正断情了血是白色的。如果你能将这个五谷断掉,那我们是没有办法能做得到的,以我们现在这个心量,千万不要这样子搞了;有人这样子搞,搞死了还是见不到道;所以了解我们从哪个地方来,最重要的是我们贪着于五谷,世俗的名利影响了我们的心,五谷影响了我们的身体,有粗有细,有好看不好看,都跟我们心有关系;都是我们的想生出来的。欲界天到了兜率天到了须弥山顶,超越了须弥山不变成了色界了。色界它完全是心想而生,天人跟天人在一块,怀孕不需要身体的接触,只要二眼对视一下就可以了,没有污垢之体,没有丑陋之相,是非常清净的。我听说有一种鸟,一个在这边一个在另一边,拼命的叫啊,然后就怀孕了。还有一种鸟,把粪坑里的那个蛆啊弄到窝里边,然后拼命的叫啊“快像我,快像我,”时间久了,这个蛆就真的变成鸟了。拼命的想就会很像;想到一定程度出来后真的就会很像它。夫妻之间为什么有夫妻相呢?恩爱夫妻经常心心相惜故。就是由想而生,想之后身体会产生变化。如果你经常不想对方,想别人;人家马上就能看得出来,好像有点不对头,所以一家人好还是不好,一进门就能看得出的;圣人到你家里一看,你家里怎么样啊,好不好,他都非常的清晰;圣人不说话而已;你要是有什么不正当的行为,不清净的心,圣人一进门就全部看到了;非常清晰的;你想装模作样一点,告诉你没有用。只要你稍微有一点点修行,清净到一定的时候,装不出来了,怎么装也装不出来了,你想装,你想哄骗圣人,你想哄骗那些修行者,那是你自己不自量力啊;你不知道圣人的心啊。当然圣人的心永远是护念着众生的,不会把众生那个不好的东西表露出来的;完全敷衍爱护把你当成一个不听话的孩子,然后不管你怎么的不听话,他还是对你那么关心。就像你看到孩子不听话,你也知道他错了,他还说他自己没有错,你还不会说他,是不是?但是你心里好清楚,你就是错了,我怎么不知道呢?但是那个孩子他不知道自己错了。所以我们大人也是一样的,自己做错了事情还想遮掩好像别人不知道,其实圣人都知道。所以我们所做的一切行为,不好的行为,佛陀都知道,菩萨都知道,但是对我们就像对不听话的孩子是一模一样的。如果有一天你成佛了就知道,你多么羞丑,你多么无耻,所以在佛面前那时候就发露出自己的罪业,感受到自己啊,内心中非常忏悔,你真正的就把你的忏悔心就表露出来了。但是愚痴的人就不知道,像阿罗汉一听地狱之名,毛孔渗血,他已经知道了。但是我们这些人听说地狱,像耳边风一样,一晃就过去了。为什么呢?你不知道啊,你以为圣人不知道。其实圣人哪个不知道呢?

  天在哪里呢?在你的念头里吗?你有过什么样妄识断的体验吗?你有过一念具足十法界的体验吗?十法界的某种共业能够摄受你吗?何种情况下可以不为所摄?三界轮转由谁决定?

  到无想天,有两种方法可以进,一种坐禅打坐,你坐到无想之时,你可以到色界天了。想天上面有自在天,光音天,很多天,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分成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我们不断妄而修行,肯定就落到这上面去了。须陀洹来人间还有七返,斯陀含还有一次,来了就去了,阿那含一去而不来,实无不来,但是呢阿罗汉他没有来去,本来就没有我了,他已经进入道位了。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还在果位上面,果位就是他还要生到天上去的,他不是说我已经成佛了。所谓天在哪里呢?也不离当下啊,就是这个境界里变啊。你不要以为天真的到天顶上去啊。就是在这个境界之中。我们现在看到这个天人绝对在这个境界之中。就像你做梦一样,你一个念头进去了,就有一个境界出来了,都是一个幻境而已,都是你的妄识。现在我看到你,都是产生的一个妄识。这个妄识一断,我们都没有了。到底你们有没有呢?你们还是在知道吧。我的妄识没有了,梦一醒过来之后我已经到另外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有一个妄识,妄识断了什么都没有了,不存在了。大家妄识都断了,这个世界就不存在了。我们在这个境界里面,都在这个一念里面。这一念具足十法界嘛。十法界就在这一念之中。你说十法界有多广有多大呢,但是它是一个妄体,了不可得。天人到天的境界,就有天的世界跟天相应,佛教讲共业啊。你现在到那个天的境界,别人也在那个境界里面,所以相应了。咦,我到了天的境界,很多人在上面,很多人还是一个法。你见到的这个法是你的妄见,他见到的是他的妄见,妄见合一,有共同点就是有共法,就有共业,所以就感召在一块。如果没有共业,大家不会感召到一块。所以我们为什么在一块呢?我们有共业啊。如果我们那一刹那的共业跟天人相应,那天人的境界就跟你相应了。如果你那一刹那的共业跟饿鬼相应,那你就跟饿鬼在一块了。就一刹那而已,很快速的。我们到哪个地方都一刹那就去了。这个地方的意识一断,那个地方的意识就出来了。很快的,一刹那就出来了,因为都是识变,都是我们的识显现出来的体,哪个来都摄你啊。如果你解脱了,谁都管不了你。如果你没有解脱,依妄识就有胎卵湿化,就有有色无色,就有这个所谓的别人来管你。你来管我我来管你。如果你解脱了,谁能管到你啊?真正了解空性了,没有人管到你了。现在能管到你,就因为你还在妄动。如果你妄不动了,什么国王、县长都没有办法的。真正的解脱的人,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所以我们要追求解脱,要脱离这个三界,脱离这种约束。

  非想非非想还是想,是妄想。

  千万不要到了那个非想非非想天里面去。我们学佛的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事情应该很好办的。如果你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然后你把这个妄想当做是无想,不了解自性的话,不了解佛性,你就一直在“想”中。虽然你的想是善的,你不断的修禅定,进入到非想非非相天。到那个地方去了,你还不知道呢,你还以为你是佛了。进入那个地方再也不能出来了。那就麻烦了。

  上求佛道,无佛可成;下化众生,无众生可度;无成而成,无度而度。

  佛陀说一切菩萨,要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必须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上求佛道,不化众生也是错误的。只化众生,不上求佛道,这也是错误的。为什么呢?他不能理事圆融,不能够通达佛性。就是我要度众生,但是上不求佛道。现在很多人动不动我要度众生,但是呢他不求佛道。不求佛道就有执着,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通达佛之时,众生就度尽之时。所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但是众生执着名言,以为有佛可成,有众生可度,都是不明了此意。把名言当作真实了。我们众生,只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只要想达到释迦牟尼佛这样的自在清静,身体的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必须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有自利利他。但是众生讲,佛陀这么庄严,我现量上就看到了,我要达到佛的境界,他认为很难。但是对化来讲,无尽的众生,三界的众生有多少啊,无边无际的,众生很难度得尽啊。他就会生退心啊。所以呢,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初入门。我们众生要想达到佛陀的境界,必须发起利益众生的心,就是自利利它。自利利它为入门处。不发起自利利它,就不能证到释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福德,乃至于释迦牟尼佛的无住之心,叫清静体。清静之心叫智身。他说我这个智身,是发起自利利它功德所显现出来的。但是众生听到这个话以后呢,自利就是我要成佛,利它就是要广度众生,自利我要达到佛的境界,难;利它无量的众生度不尽,难!他感到自己极为恐怖,所以后面又加上一句,“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后面加这句话有什么意思呢?就是众生应该要知道,了解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有妄必有相,有相必有三界;离相才有觉,相中永轮转;三界所有的识都能达到无余涅槃吗?

  众生为什么不能够进入到“无众生得灭度者”这种觉性呢?是因为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有四相存在。四相有二,有粗有细,像菩萨有细执,微细的执着,四相我人众生寿者;而众生就是粗相的,我人众生寿者。我们在这里边发心的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总的来说,都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具足,就有妄见,有妄建立,必定会生怀疑,生疑惑,认为佛难成,众生难度,有这么个体在,会生退心。所以佛陀叫他们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

  “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涅槃体,要发这个心,就是胎卵湿化,有想无想是识界,有色无色是三界,三界之体由想而生。想就是识,眼耳鼻舌身意,识界的众生也就是这个执妄为体的这个识,要让他们进入到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也就是说,我要让这些识类的众生,就是三界的众生,三界所有的识,达到无余涅槃,无余涅槃是建立在有余涅槃上,有余涅槃就是有妄。还有自性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常住涅槃,这个涅槃体。

  

  

《《金刚经》系列开示 37》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