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做就是觀世音菩薩,不做就不是觀世音菩薩,而你自己怎麼做,都有一個我見在那個地方。雖然你降伏一下你的心,但是你畢竟不是觀世音菩薩啊,你還有一個妄見在那個地方。伏住了一下得到了一種清淨,但是你還是不能解脫,因爲果位沒有現前故,果位上面講,徹底的相信諸佛菩薩,所以從信位上來講,一定要相信諸佛菩薩是真的,釋迦牟尼佛是真的。我們爲什麼要相信阿彌陀佛,因爲阿彌陀佛能攝諸佛故,那我們爲什麼要相信諸佛,因爲十方諸佛能攝無量菩薩故,那爲什麼要相信菩薩,因爲菩薩能攝無量衆生故。所以呢,無量衆生被十方菩薩所攝,十方菩薩被十方諸佛所攝,十方諸佛被阿彌陀佛所攝,因爲阿彌陀佛與十方諸佛相應,沒有菩薩,佛呢是攝取十方之菩薩,因爲佛沒有衆生可度,菩薩就是佛的這個蓮花,菩薩攝取著無量的衆生,因爲菩薩在因位,本身跟我們衆生是一樣的。所以信到果的時候,才是真實信,信不到果的時候,不管是佛菩薩,都叫果德,都是果位上,一定要相信有他在,真的有佛在,從信位上面你一定要相信,真的有佛存在,有菩薩存在。不像願位,願位上就不一樣了,願位上面呢,相信毗盧遮那佛就是我的本來的自性,相信六度即是我自性的功德,佛菩薩都在我們自性中。沒有佛菩薩,就是我們自性中的佛菩薩,也就是佛菩薩都在我們心中。他是不需要靠佛菩薩來接引,是你自己可以到,毗盧遮那佛直接攝你。直接把你攝取在信位、住位、回向位裏面,這種種次第,六度本身就是你自性所攝取,就是般若所攝取,就是你本來的法性所攝取,是你的實相所攝取。爲什麼呢?你的六度就是諸佛本來的德啊。所以呢,回向、願位它又是一種修法。跟這個信位的修法是不一樣的。
哪種修法的解脫成就大呢?信位的解脫的成就力非常的高。爲什麼呢?它有大方便故。它又建立佛,建立了菩薩。但是呢願位呢是次等,是中等,雖然還有遮止,但是呢以小事能建立大事,它是理事無礙的修法,事事無礙。一個事能建立無量事,在這個信心裏面是無量的,但是呢事相上面呢是你只做了一件小事。一件事能建立無量行,那麼說它還是比較好修。最後一個,就講行而成佛。你像六祖大師,祖師再來,像這樣的人,行位上面即佛。行位上面信,比如說,你現在聞金剛經,你聞到金剛經,了解法性,從你實際的行動,也就是說你直心觀照,直接承擔,以無住爲體,以無念爲宗,當下這個體裏面所有的妄都舍掉,吃飯、穿衣、睡覺,這個體裏面啊,非常的寂靜,非常的清靜,一切妄即真,妄的體啊,安住在真的體上面,妄全舍,沒有妄了,所以呢,他走到哪個地方,都是清靜的。看似妄,體是真,就是看到的好像有種種分別,對他來講,這個體完全是真的,我坐在這個地方就坐在這個地方,我跟你講話就是講話,但是呢不留事迹,就像鳥飛過去不留下一迹,鳥過去了就過去了,不會留下迹。
何謂妄?何謂體?觀照在各種位次修行中的作用?觀照由有變成無迹無住的時候會怎麼樣?當代修行中爲什麼和應該如何強調“信位解脫”?
所謂妄,就是鳥飛過去叫妄,所謂體,他悟到了無住、無念、沒有我、沒有迹,沒有留下任何一個東西。像六祖大師,他的行爲,我相信他也在一種叁昧之中,像這樣的人是古佛再來,是聞到金剛經獲得這種信心的人,是不可思議的人。實際的修行,就是用你的行爲,用你實際的行動,直接是實相,觀照還有迹、還有住,你觀照都沒有了,完全是一個大實相現前。六祖大師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所以呢,他到處都是圓滿的。你講持戒,他不要持戒,他根本就不犯戒了。他犯什麼戒呢?所以一切對他來說都已經圓滿了,沒有過失,他不動念頭了,無念啊。所以呢,他每天安住在無念之中。像這樣的人是祖師再來。像這樣的人當世做佛,現在就是佛,是世尊,是大丈夫,是天人師,有無量功德,誰對你恭敬都有無量功德。像這樣的人,就像禅宗裏面當下承擔的體,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呢,我們要悟到這個體,也就是說,行位上面的信。釋迦牟尼佛講這叁種法,我現在講的這個東西,是釋迦牟尼佛的一代教法,完全在這裏面,就是釋迦牟尼佛離不開這個。可以這樣說。不管講的什麼東西,都離不開這個,知道吧。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都是講的這個體,所以呢,你在信門解脫,你必須要相信佛菩薩,相信國土,相信莊嚴。以願解脫,你必須要相信六度和回向。信解脫就直指明心,見性成佛,所以剩下的所有的都是方便了。要想成佛的話,必須依此。如果對于般若不感興趣的話,那另當別說。
降伏其心降的是哪個心?無所住了,是不是就已經降伏其心了?是不是只有到無住才算是降伏其心呢?有所住與輪回也是因果同時嗎?伏心的境界是否究竟?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這句話是須菩提上會于佛心,對下發起大悲心,在前面贊美于佛,爲衆生起問,所以須菩提啊,他稱爲大悲又是大智。大悲者,爲衆生祈法故,大智者,會于佛心故。因爲須菩提對于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後面已經講到了,聞是經受持者,不是什麼很難,但是五百世後的衆生信者難,所以呢世尊要爲衆生開顯。所以須菩提是智,他了解佛心,這裏面也可以看出來。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雲何住,要想雲何住,就得降伏其心,不降伏其心,一切住皆是錯誤的。我們衆生無始以來就是因爲住,小乘、衆生以什麼住呢?我們現在以六道輪回生死之住,我們看到佛在世的時候,以佛住,看到法的時候以法住,看到出家人以出家住,我們老是有住,作爲凡夫的話,肯定是有住,所以呢,看到佛陀的相好,戀戀不舍。就是住在那個地方。所以像阿難尊者,就是因爲住了佛相,叁十二相,所以被迷惑了。佛問你爲什麼要出家啊,他說我看到釋迦牟尼佛相好莊嚴,所以我就跑去出家了。阿難尊重被摩登伽女給迷惑了,當時被楞嚴咒給提回來以後,阿難尊者回家見到釋迦牟尼佛痛哭流涕,他說世尊啊,他說我這麼多年跟你在一塊,跟著你聽法聞法修行,爲什麼抗不住這種誘惑呢?所以世尊就問阿難,他說你爲什麼要來出家啊?他說我看釋迦牟尼佛相好莊嚴,走路威儀具足,所以我就想來出家了。就因爲他貪著相好莊嚴,貪心未斷啊。(01:23:16)所以呢,他這一念心未斷,就因爲這一念心未斷,所以他生死就沒有斷,自然會受妄所迷,妄的東西就會把他迷惑。說實在話,阿難尊者他有這種毛病,那我們這裏的衆生也照樣有這種毛病,我們肯定比阿難尊者更要差,是不是?因爲他有住故,有住的原因就是妄心未伏,如果你妄心伏住了,你的住自然無住,如果你妄心未伏,那你住的體都是假的。所以呢,先講住,後講伏,伏心即住,住即伏心。如果你真正的住了,你心肯定伏住了。從這裏面可以講出一個什麼樣的問題呢?如果一個人認爲他開悟了,已經悟了,已經住了,他應該妄心不起,他的妄心應該沒有了,知道吧。如果通達般若,直識自心,或者是祖師再來,古佛再來,那你可以這樣說,如果你不是祖師再來,不可以說你已經無住了。就像禅宗裏講,動不動就說無住,他認爲無住就是外面事情都不要做,也不要聞經啊,也不要去做事了,看經典也不要去看,什麼都不要做了,就是坐在那個房間裏不出來就可以了。他認爲降伏其心呢,就是坐著不動,然後參念佛是誰,他認爲這個叫降伏其心。他如果不聞經,不知道妄在哪裏,降伏不了妄,他住就不現前,以他的這個行爲的話,以他這個住的行爲,只要有住就有妄心,有了妄心就有幻覺,有了幻覺就會被迷,一旦迷了你到哪個地方都會迷。就像很多祖師,他沒有伏住妄心,後來到天上去,還被天女啊、妙景啊、天上好看的東西,一下子就把他迷惑了。不講那個妄景,我們菜好吃一點我們馬上就感覺了。啊,這個菜好吃,那個菜好吃,這都是妄心。你想一想,這個菜好吃的那一刹那,在天上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妙景現前你不貪著嗎?因爲他自心啊,全靠自力啊,全靠自己的力量,這種力量是很容易把這個心給迷惑住。所以我們要不信淨土,那是非常危險的,不信佛菩薩那是非常危險的。那麼說從這個金剛經裏面,如果你要是不信淨土,又跟華嚴佛菩薩又不相應,不相信有過去的佛菩薩的願力,因爲淨土法門相信佛菩薩的願力嘛,倒底願力有沒有呢?願力一定是有的。我們有古佛出世,你不能說佛出世、佛成佛了,他就沒有願力,願力一定真實有。因爲有願力,我們才有解脫體。如果願力沒有的話,我們的解脫肯定是假的,是不是?如果願力沒有,那我們一定要跟金剛般若相應,達到無妄狀態才行。不然的話,那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佛菩薩又是假的方便的,如果你跟這個降伏妄心又沒有相應,那你的解脫還真實嗎?所以呢,淨土法門跟禅宗的區別在哪裏呢?禅宗裏不相信佛菩薩的願力,他相信什麼呢?什麼佛菩薩的願力,都是我們的心,極樂世界也是我們的心,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都是我們的心。淨土法門的特色就是真的有佛菩薩,有這個願力,願力、國土都是真實的。
何謂阿羅漢的住?菩薩的住?
所以呢,我們人是執著于相,凡夫在沒有伏住心的時候呢,都是有所住。只要你有住,就是凡夫,就會變成有住之體。你就應該知道,我們有妄心。第二個呢,像阿羅漢,他有住,他有幾種住,清靜住,苦無常無我住,因緣住,空的住,緣起有緣住,有法住,有名言住,有涅槃住,他也叫住的體。因爲有這個住體,就是妄見,妄還沒有斷。雖然妄清靜了,妄伏住了,妄微細了,無明還是沒有斷,因爲他有妄體。妄一斷,無明即斷,無明一斷,你就法身現前,斷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像般若心經,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明是假的,無明是沒有的。如果你了解,全部降伏其心,無住之體,那麼你無明已經斷了。降伏妄心才能破除無明,可看出他有住,他的妄心還生、還在。像菩薩,像很多的菩薩,菩薩體他上有佛可成,下有衆生可度,他雖然已經沒有我了,但是呢他要發大願利益無量的衆生。他發願行菩薩道,但是呢,他看到無盡的衆生他發心要度他們,他有衆生可度,他有衆生住,有佛可成,還是佛住,所以呢都爲住的體。只要有住就有妄心,有了妄心,他就不能稱爲菩薩,還有所住體。
何謂真住?
所以,世尊,雲何降伏其心,很重要,最重要的降伏其心。如果降伏了其心,就是叫做雲何住。怎麼樣的住啊,怎麼樣的降伏其心啊,怎麼樣的降伏其心就是怎麼樣的住。妄心斷了,自然無住,無住爲住,以無住爲住,這是真住。這麼個體。南摩阿彌陀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32》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