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31▪P3

  ..續本文上一頁的受用啊。

  不以信解脫的話,如何以願來解脫呢?爲何衆生在事項上總是不能以信來解脫,而選擇以願來解脫呢?回向的真正奧秘是什麼?如何理解六度波羅蜜本來就是佛陀法界中圓滿的功德?衆生回向中存在的根本問題是什麼?

  所以我們這一念一定是爲佛陀所攝取的,象我們現在在家、出家都是爲佛陀的果德所攝取;你信嗎?信就是“阿彌陀佛,光明無量,照十方故,無所障礙”,出家在家一切體都由佛陀的果德所攝取,所以我們念念都被佛陀所攝取,你信嗎?所以一般人很難信,不以信爲解脫,那你就只好以願來解脫,回向法界了;法界來攝你你不願意嗎,那你就回向到法界裏面去吧;象華嚴經普賢行願一樣,念念回向法界,本來是法界攝受你的念念的,本來你跳到大海裏去是很容易的,你非要吸納所有的大海;如果我們的心量能夠念念相應,那你就是普賢行願了,爲什麼事實上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問題呢?回向法界本來就是……叫你回向法界,有願而無願,有願是住還是不住呢?爲什麼回向法界能成佛呢?能夠解脫,能夠成爲八地菩薩呢?因爲你回向法界的哪一刹那,好象有住,其實他在裏面是沒有住的;沒有住是故稱爲無願;就是說願裏面是無願,我們講菩薩無願,那我們發的願到底是有願還是無願呢?你說有願,我們現在發願是不是執著呢?你在無願當中,那個無願的相,其實是無願的體,無量壽經講:多有菩薩,無我、無相、無願;得空無相無願;這個無願,我們要不要發願呢?意思是說我們發願是不是犯了錯誤呢?我們不要發願了,我們不要回向了,其實啊,回向法界是無回向;爲什麼呢,本來他就是法界,只是你回迷向覺、回小向大、回迷向悟、回假向真,就是將妄念回向真實的一念,因爲你這一念本來就是法界裏面真實的一念。但是你抓住了這是我的一念,就變成了假,就成就了妄,知道吧;爲什麼不回向到真的地方去呢?小的不回向到大的地方去呢

  迷的不回向到悟的地方去呢?悟的地方還有我嗎?大的地方還有我嗎?他的本體就是我心裏的相,還有我嗎?所以呢,有願而無願,以後人家問你發願的時候你有沒有願?你說有沒有願,你天天發願天天無願,如果你不發願反而是有願了;如果你前面沒有信的體,這邊也不回向,那不就麻煩了;這邊信的體沒有得到,法界屬于一心,一心本來就是法界,你對阿彌陀佛十方菩薩,你又不信;但是你自己又不發願,那你就麻煩了;第叁個你又不信行六度波羅蜜,六度波羅蜜本來是佛陀法界中圓滿的功德。

  消滅貪心的最基本的辦法是什麼?布施的體是舍我執嗎?如何算是持戒而又不執著呢?信裏面不可思議的妙法是什麼?不可思議的功德是什麼?就信門而論:法華經、華嚴經、金剛經、禅宗、密宗、淨土宗有何不同嗎?

  六度波羅蜜是什麼意思呢?布施是對于貪來講的。如果有貪心講布施。布施是佛陀的果,他本身具足的,佛陀無量的施中,沒有一個不在施中,自然而施,一切都是自然的。這個施對他來說是無相的,佛陀的果德是無相的,布施是無相的解決我們所有的貪心。就是清靜的法身。對于自己來講,布施是舍我的我執。對于這個持戒來講,是無相。戒是有相,持犯來講,對犯來講就有戒,對不犯來講就沒有戒,沒有戒是空,如果你犯戒就沒有戒了,就是大凡夫。但你持戒之時,你絕對不犯了,你的持戒是無相的,戒這個名詞,是衆生的名言,我們爲什麼不能成佛的原因,就因爲執著于名言,不知道這名言的體,就是無相的體。你不要說,無相了,那我不持戒了,那又犯了錯誤,一定是持戒的,因爲你不執著它,在你當下決定的時候,那一刹那,其實啊,比如說我不殺生,不殺生的本體是無相的,無相的體就是佛的果,它是圓滿的。所以只要你無相,你的戒就圓滿了。也就是說,你持而不犯,你的戒就圓滿了。所以呢,在你持戒的那一刹那,其實你已經就圓滿了。如果你念念之圓滿,回向不是一下子的事哦,修回向心時間比較長一點。從信體上來講,我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或者到觀世音菩薩國土裏面去,或者到釋迦牟尼佛國土裏面去,都是講往生到他方國土裏面去成就,到最後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他必須要往生國土。如果你說我信觀世音菩薩,我又不願意往生,那你就麻煩了。因爲信門它必定要建立往生,但是願門不講往生。願門就是直接以你的願力,回向的力量,進入到法界,進入到你自己的自性,進入到毗盧遮那佛那個地方,進入華嚴境界。華嚴經上有無量的次第,這個回向品裏面有很多很多。持戒,六度般羅蜜就是叁賢位,叁賢位、回向位都在那個裏面,都可以伏住你的菩提心。如果你沒有悟的話,你還有一分疑惑。如果你悟到了般若經,那我現在跟你講華嚴經,或者講法華經,它一定會談到這個問題。妙法蓮華經叁乘歸于一乘,華嚴五十叁位法身大士歸于毗盧遮那佛,都歸于信位。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還是歸于信位。不管哪一個法門,無量壽經,都是講信門,都是講信。所以我們講信士信士,但是信裏面有不可思議的妙法在裏面,不是嘴巴上談一下信。信是果德,我們怎麼樣跟信相應。有信和信相應,必須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者往生他方國土。

  

  

《《金剛經》系列開示 31》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