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30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如何發真實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其實發心是修習佛法的一個極其首要的部分,你看叁皈依首先是要“體解大道,發無上心”,好多人不能得力,不能精進,不能持久,不得大受用,其實“發心”才是正因。幾乎所有的問題皆可找到其“發心”當中不具足,不圓滿,不懇切等方面的原因。

  所以金剛經中須菩提第一個問題,也是最重要最中心的問題就問“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也可以這樣說,整個金剛經的中心問題即是: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能發真實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換言之,不能降伏其心者,不可能發出真實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如果我們還沒能降伏我們的心,還不能認爲自己已經具足了真實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了,修正我們的發心,生出真實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會從根本上解決我們極多修行上的障礙。不降伏其心,無所住的體不能現前,菩提心不能成就。

  如何降伏其心呢?可以說這是金剛經當中的一個中心問題。當然有好多方面,但其中中心的一個方面即是破執去妄。破何執?情執,法執、煩惱執,所知障執,空執。去何妄?如何去妄?下面陸續會講。

  另一方面,發出真實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就能以無住而住,吃飯穿衣睡覺一切無非如是如是,無住無染無留事迹。發心而無所住,應無所住出生真實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那麼凡夫是如何發心?如何走得越走越遠的呢?

  凡夫有所住,安住有爲法,做任何事情,不能舍妄,以妄製妄,在妄上面下功夫,必然有所住妄相,他這個住不是無住而住,是有住而住,生死之住,依妄而住;他在世間吃飯,本身住在生滅法之中,生滅在住生妄識境,因妄而無明,因無明而生煩惱,因煩惱而造業,因造業故六道輪回、生生死死;這種輪回生死必然帶來身心的疲倦,這種疲倦對別人的羨慕。相對看佛陀吃飯的時候內心是那麼的清淨、莊嚴、自在會懷疑佛智,爲什麼我就沒有呢?

  身體是苦之本,貪嗔癡是相;破身執才能舍貪嗔癡,才能發真實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千萬不要依妄識而住,只要衆妄識裏面出來的,一切皆錯;以妄爲體,與社會上的凡夫是一樣的;你執著于妄,即是凡夫;你執著于空還是妄識,佛安住在十方無量諸佛一念心,下化十方無量衆生而無所住,行住坐臥四大威儀具足,種種自在智身,清淨智身,福德智身,我們見到了佛,就自然具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我們不見佛身就沒有辦法發真實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爲什麼呢?不見佛就是不見實相,不見實相不知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如果你不見到實相,又不聞諸法實相,信解實相。實相對你是處于一種無明的狀態;你沈迷在無明的體裏面,根本不了道,所以要見佛。必須要依止于釋迦牟尼佛,依止于金剛般若,前人依佛而住,佛涅磐後依法依戒而住;經體就是佛的法身啊;見此經者即是見釋迦牟尼佛亦見十方諸佛。

  發菩提心;認識到人生是苦,其實就是菩提心,很簡單。菩提心就是覺悟心,覺悟到了苦,貪嗔癡之苦,貪嗔癡之苦來自于身體,身體爲苦之本;貪嗔癡是相,無體相不生;身體由四大組成,由一呼一吸是生滅來相續;四大組合依緣起而立;四大不調生種種病苦,我們人呼吸受到種種威脅的時候,:地大不調,癱瘓;風大得肝覆水等病;火大脾氣暴躁;水大,得種種水病!

  生命來自于呼吸,四大來自于緣合,生命是同等的,但每個人的緣合是不一樣的。生命因呼吸而延續,無呼吸而消亡; 我們追求名利,只是維持一呼一吸而已。

  我們爲什麼這麼苦呢?呼吸的相續産生思維的相續,我們經常執著于:“這個是我的,哪個是他的“,其實一呼一吸就是一次生滅,生生滅滅中何者事理,何者有我呢?過去現在未來,生住異滅,我們無不是特別的執著,總認爲可以留,可以執,可以依;其實無不不是刹那間的生生滅滅。生滅的相是無住體,是真實無住體,衆生因執生滅有住就是妄識,妄識無體,如病眼見空中花,眼好花滅。如認識了妄,迹本無故,全妄即真。

  何以執妄?妄執?意識攀緣牽挂故。爲什麼說過去現在未來皆是虛妄?爲什麼說“其實我相就是妄見,就是妄見的集合”?爲何說破妄除識即破我相?破我即破四相?

  過去現在未來給我們有什麼關系呢?意識的攀緣與牽挂,才是我們以妄爲住,執妄爲真,依妄棄真;現在過去未來其實相是了不可得,生滅跟你的妄念根本沒有關系,只是生滅在四相中壽命相續妄體,就有了現在過去未來的建立,才産生了你的妄見、牽挂;而這種妄見牽挂跟你的生滅沒有關系,跟你的過去現在未來沒有關系,跟你四大沒有關系,全部都是妄見,而這個妄見的存在,正是“我”的存在;所以呢,執著于過去現在未來的這個妄見,全是個“識”----妄識;識有了,就産生了對立,我的身體,我的四大,我的現在過去未來;我過去怎麼樣?我現在怎麼樣?未來怎麼樣?都是個“妄我”在作怪,現在過去未來的這個法與你這個現在過去未來的這個“識”是個什麼關系呢?這二個體根本就不搭界,根本就沒有關系;但是我們把現在過去未來的這個本來空性的法,和你現在過去未來的這個妄識聯系起來了,認爲現在過去未來的法是真實的;所以就産生了妄見,這個妄見就産生了分別好壞名言,,有我相産生了我見人相就出來了,有了人相必然就分別善和惡、好和壞緣起衆生相;以及種種煩惱。這種種煩惱是什麼?衆生見分別相計量現在過去未來的壽者見。有得有失,不斷的相續,我想你啊,你想我啊相續的壽者相,我相無,妄相頓空;人見、衆生見、壽者見一空到底;所以我們要了解諸法實相,了知道諸法空相無我,諸法本體是清淨無染,妄見本無生。獨立的妄見時,沒有太陽、月亮分別識,也沒有星星;也沒有黑黃青白分別識,也沒有四大地水火風分別識,也沒有現在過去未來分別識。

  根本就不存在妄識,說你識裏面有現在過去未來?你意識裏面有嗎?難道昨天明天今天這個東西,能安到你哪個識裏面去嗎?佛陀能做得到,把現在過去未來變成一念,安在無住心裏面;你爲什麼做不到呢?因爲你執不可得的妄識爲事,這個妄識裏面沒有過去,沒有現在,也沒有未來;但你的識裏面有個記憶力在裏面,産生妄見,認爲有個過去現在未來;所以我們這個識是假的,你的身體的四大和你呼吸的生滅,和外面的現在過去未來,和你這個識沒有關系,如果你真正了知法界生滅本無生法和你這個妄識沒有關系,這個世界本來清淨故。一切妄識煩惱都由心識中生,一切分別法從心中生,從識裏面生;法無生,爲什麼生呢,生滅有住啊!有住就有妄,有生住必有滅住,一生妄見住,頓失無住實相,四相頓生,落入六道輪回的妄體,有住妄見就是自找苦吃,象作夢一樣。

  心造萬法?心不生滅,何造萬法呢?心是不造的,系衆生妄見,因妄念生起,以妄爲真,跟妄跑了,菩薩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裏呢?故意進入衆生生死的體裏面去,事實上妄是了不可得,如果你體悟到這個道理的話,你頓時心中一片空寂,你當下不住,色聲香味觸法本體即清淨,則根自清淨,轉識成智顯,清淨心福德資糧皆具足,信解諸法實相,你的分別心還有余習,無量劫來執識爲本,很難走出“住于識”這個識。獨立的妄了不可得,全妄即真,實相即佛,識妄即是佛心,沒有我相,無住而住。佛以現成,衆生自度。佛的體是獨立的,裏面是沒有衆生可度。現成的生滅體,就是無生,無佛可成,降伏其心即得佛住。

  悟了金剛經後,知六祖是何人?一切思維辨別都是妄見嗎?

  大乘上乘無上乘佛法,主要是你有無善根。六祖是樵夫,一聞即無住生心。安住的刹那時間,沒我沒人沒衆生沒壽者;六祖何人,你悟了金剛經明了了,就知道六祖是什麼人。反之,你絞盡腦汁的思維辨別,你用哲學的方法也好,用文學的方法也好,都是自己的分別妄見,是沒有任何用處的。非思維能得,非識能得。

  如果我能當下一念承擔,凡夫皆當作佛;你悟了,明了,看到了真實的月亮,你就不會執著于月亮的晚出早滅等生滅心。你就不會執著于妄見。何謂妄見?月亮的出與滅住即生妄見,月亮本身是沒有生與滅,當你絕對看到了月亮,你這個妄見是獨立的,你了解金剛經就是見到了月亮。你把金剛經搞懂了,就是見到了月亮,就是佛的知見。

  何種情形下釋迦牟尼佛必然來見你?何種情形下你能見到釋迦牟尼佛?反複思維金剛經,思維的主題是什麼?何種情形下彈指之間即能往生西方?爲什麼說全部的福德來自于“天上的月亮”?此喻何意?何種情形下精勤一輩子還全部搞的是妄見?

  無住生心,佛陀的悉知悉見,經典上講就是釋迦牟尼佛見到你,就是你知見會如佛心;是不二的,如是知者即是佛見。佛陀無相無住生心,你從叁十二相中識得無相體,即是見佛;如果你執著叁十二相不識無生相體,你就見不到如來實相。

  所以我們要對金剛經反複的聞,反複的思維;你在無事心中借假識反複的思維;思維到一定時候,身心脫落,一片寂靜現前,事上念念之間,通達般若,不管我講到哪個地方,你跟這個般若不斷的相續思維,從頭開始,釋迦牟尼佛托缽乞食的那一刹那,我們就開始講般若智慧了,一直到把金剛經講完,全講這個般若智慧。我們沒有哪堂課不講這個,都是建立我們的正思維,破我們的妄見,如果你對這個不感興趣,你是于六道輪回中,無有出期啊。這是很危險的,因爲妄跟著你千劫萬載,一直不止啊;如你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你聞信明了佛無住心第一義谛法,彈指之間就往生;象我們到北京,身可能去不了,心一動念就去了,如果你不了解此真性,妄和真相隔何止千裏萬裏,一個有住在妄,一個無住在真,一個就象水裏面的月亮一樣了不可得,你不擡頭看,永遠都見不到天上的…

《《金剛經》系列開示 30》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