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如何发真实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其实发心是修习佛法的一个极其首要的部分,你看三皈依首先是要“体解大道,发无上心”,好多人不能得力,不能精进,不能持久,不得大受用,其实“发心”才是正因。几乎所有的问题皆可找到其“发心”当中不具足,不圆满,不恳切等方面的原因。
所以金刚经中须菩提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最中心的问题就问“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也可以这样说,整个金刚经的中心问题即是: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能发真实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换言之,不能降伏其心者,不可能发出真实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果我们还没能降伏我们的心,还不能认为自己已经具足了真实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了,修正我们的发心,生出真实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会从根本上解决我们极多修行上的障碍。不降伏其心,无所住的体不能现前,菩提心不能成就。
如何降伏其心呢?可以说这是金刚经当中的一个中心问题。当然有好多方面,但其中中心的一个方面即是破执去妄。破何执?情执,法执、烦恼执,所知障执,空执。去何妄?如何去妄?下面陆续会讲。
另一方面,发出真实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就能以无住而住,吃饭穿衣睡觉一切无非如是如是,无住无染无留事迹。发心而无所住,应无所住出生真实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那么凡夫是如何发心?如何走得越走越远的呢?
凡夫有所住,安住有为法,做任何事情,不能舍妄,以妄制妄,在妄上面下功夫,必然有所住妄相,他这个住不是无住而住,是有住而住,生死之住,依妄而住;他在世间吃饭,本身住在生灭法之中,生灭在住生妄识境,因妄而无明,因无明而生烦恼,因烦恼而造业,因造业故六道轮回、生生死死;这种轮回生死必然带来身心的疲倦,这种疲倦对别人的羡慕。相对看佛陀吃饭的时候内心是那么的清净、庄严、自在会怀疑佛智,为什么我就没有呢?
身体是苦之本,贪嗔痴是相;破身执才能舍贪嗔痴,才能发真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千万不要依妄识而住,只要众妄识里面出来的,一切皆错;以妄为体,与社会上的凡夫是一样的;你执著于妄,即是凡夫;你执著于空还是妄识,佛安住在十方无量诸佛一念心,下化十方无量众生而无所住,行住坐卧四大威仪具足,种种自在智身,清净智身,福德智身,我们见到了佛,就自然具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们不见佛身就没有办法发真实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什么呢?不见佛就是不见实相,不见实相不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果你不见到实相,又不闻诸法实相,信解实相。实相对你是处于一种无明的状态;你沉迷在无明的体里面,根本不了道,所以要见佛。必须要依止于释迦牟尼佛,依止于金刚般若,前人依佛而住,佛涅磐后依法依戒而住;经体就是佛的法身啊;见此经者即是见释迦牟尼佛亦见十方诸佛。
发菩提心;认识到人生是苦,其实就是菩提心,很简单。菩提心就是觉悟心,觉悟到了苦,贪嗔痴之苦,贪嗔痴之苦来自于身体,身体为苦之本;贪嗔痴是相,无体相不生;身体由四大组成,由一呼一吸是生灭来相续;四大组合依缘起而立;四大不调生种种病苦,我们人呼吸受到种种威胁的时候,:地大不调,瘫痪;风大得肝覆水等病;火大脾气暴躁;水大,得种种水病!
生命来自于呼吸,四大来自于缘合,生命是同等的,但每个人的缘合是不一样的。生命因呼吸而延续,无呼吸而消亡; 我们追求名利,只是维持一呼一吸而已。
我们为什么这么苦呢?呼吸的相续产生思维的相续,我们经常执著于:“这个是我的,哪个是他的“,其实一呼一吸就是一次生灭,生生灭灭中何者事理,何者有我呢?过去现在未来,生住异灭,我们无不是特别的执著,总认为可以留,可以执,可以依;其实无不不是刹那间的生生灭灭。生灭的相是无住体,是真实无住体,众生因执生灭有住就是妄识,妄识无体,如病眼见空中花,眼好花灭。如认识了妄,迹本无故,全妄即真。
何以执妄?妄执?意识攀缘牵挂故。为什么说过去现在未来皆是虚妄?为什么说“其实我相就是妄见,就是妄见的集合”?为何说破妄除识即破我相?破我即破四相?
过去现在未来给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意识的攀缘与牵挂,才是我们以妄为住,执妄为真,依妄弃真;现在过去未来其实相是了不可得,生灭跟你的妄念根本没有关系,只是生灭在四相中寿命相续妄体,就有了现在过去未来的建立,才产生了你的妄见、牵挂;而这种妄见牵挂跟你的生灭没有关系,跟你的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关系,跟你四大没有关系,全部都是妄见,而这个妄见的存在,正是“我”的存在;所以呢,执著于过去现在未来的这个妄见,全是个“识”----妄识;识有了,就产生了对立,我的身体,我的四大,我的现在过去未来;我过去怎么样?我现在怎么样?未来怎么样?都是个“妄我”在作怪,现在过去未来的这个法与你这个现在过去未来的这个“识”是个什么关系呢?这二个体根本就不搭界,根本就没有关系;但是我们把现在过去未来的这个本来空性的法,和你现在过去未来的这个妄识联系起来了,认为现在过去未来的法是真实的;所以就产生了妄见,这个妄见就产生了分别好坏名言,,有我相产生了我见人相就出来了,有了人相必然就分别善和恶、好和坏缘起众生相;以及种种烦恼。这种种烦恼是什么?众生见分别相计量现在过去未来的寿者见。有得有失,不断的相续,我想你啊,你想我啊相续的寿者相,我相无,妄相顿空;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一空到底;所以我们要了解诸法实相,了知道诸法空相无我,诸法本体是清净无染,妄见本无生。独立的妄见时,没有太阳、月亮分别识,也没有星星;也没有黑黄青白分别识,也没有四大地水火风分别识,也没有现在过去未来分别识。
根本就不存在妄识,说你识里面有现在过去未来?你意识里面有吗?难道昨天明天今天这个东西,能安到你哪个识里面去吗?佛陀能做得到,把现在过去未来变成一念,安在无住心里面;你为什么做不到呢?因为你执不可得的妄识为事,这个妄识里面没有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但你的识里面有个记忆力在里面,产生妄见,认为有个过去现在未来;所以我们这个识是假的,你的身体的四大和你呼吸的生灭,和外面的现在过去未来,和你这个识没有关系,如果你真正了知法界生灭本无生法和你这个妄识没有关系,这个世界本来清净故。一切妄识烦恼都由心识中生,一切分别法从心中生,从识里面生;法无生,为什么生呢,生灭有住啊!有住就有妄,有生住必有灭住,一生妄见住,顿失无住实相,四相顿生,落入六道轮回的妄体,有住妄见就是自找苦吃,象作梦一样。
心造万法?心不生灭,何造万法呢?心是不造的,系众生妄见,因妄念生起,以妄为真,跟妄跑了,菩萨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呢?故意进入众生生死的体里面去,事实上妄是了不可得,如果你体悟到这个道理的话,你顿时心中一片空寂,你当下不住,色声香味触法本体即清净,则根自清净,转识成智显,清净心福德资粮皆具足,信解诸法实相,你的分别心还有余习,无量劫来执识为本,很难走出“住于识”这个识。独立的妄了不可得,全妄即真,实相即佛,识妄即是佛心,没有我相,无住而住。佛以现成,众生自度。佛的体是独立的,里面是没有众生可度。现成的生灭体,就是无生,无佛可成,降伏其心即得佛住。
悟了金刚经后,知六祖是何人?一切思维辨别都是妄见吗?
大乘上乘无上乘佛法,主要是你有无善根。六祖是樵夫,一闻即无住生心。安住的刹那时间,没我没人没众生没寿者;六祖何人,你悟了金刚经明了了,就知道六祖是什么人。反之,你绞尽脑汁的思维辨别,你用哲学的方法也好,用文学的方法也好,都是自己的分别妄见,是没有任何用处的。非思维能得,非识能得。
如果我能当下一念承担,凡夫皆当作佛;你悟了,明了,看到了真实的月亮,你就不会执著于月亮的晚出早灭等生灭心。你就不会执著于妄见。何谓妄见?月亮的出与灭住即生妄见,月亮本身是没有生与灭,当你绝对看到了月亮,你这个妄见是独立的,你了解金刚经就是见到了月亮。你把金刚经搞懂了,就是见到了月亮,就是佛的知见。
何种情形下释迦牟尼佛必然来见你?何种情形下你能见到释迦牟尼佛?反复思维金刚经,思维的主题是什么?何种情形下弹指之间即能往生西方?为什么说全部的福德来自于“天上的月亮”?此喻何意?何种情形下精勤一辈子还全部搞的是妄见?
无住生心,佛陀的悉知悉见,经典上讲就是释迦牟尼佛见到你,就是你知见会如佛心;是不二的,如是知者即是佛见。佛陀无相无住生心,你从三十二相中识得无相体,即是见佛;如果你执着三十二相不识无生相体,你就见不到如来实相。
所以我们要对金刚经反复的闻,反复的思维;你在无事心中借假识反复的思维;思维到一定时候,身心脱落,一片寂静现前,事上念念之间,通达般若,不管我讲到哪个地方,你跟这个般若不断的相续思维,从头开始,释迦牟尼佛托钵乞食的那一刹那,我们就开始讲般若智慧了,一直到把金刚经讲完,全讲这个般若智慧。我们没有哪堂课不讲这个,都是建立我们的正思维,破我们的妄见,如果你对这个不感兴趣,你是于六道轮回中,无有出期啊。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妄跟着你千劫万载,一直不止啊;如你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闻信明了佛无住心第一义谛法,弹指之间就往生;象我们到北京,身可能去不了,心一动念就去了,如果你不了解此真性,妄和真相隔何止千里万里,一个有住在妄,一个无住在真,一个就象水里面的月亮一样了不可得,你不抬头看,永远都见不到天上的…
《《金刚经》系列开示 30》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