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无始劫来我们所犯的根本错误是什么?三界因识而成执识为根吗?三界为真还是为假?应用何心来思维金刚经呢?
金刚经大家用心来听,不可以随随便便的;因为金刚经是破相,破你的识,我们无始以来流转生死,其实就是犯了一个最根本的错误,抓住识不放,其实三界都是假的,就因为你抓住这个识,所以流转三界;如果你对此不重视,想出离三界是根本不可能的。金刚经是真的要用心----很细的一个心来思维的;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用一个小时二个小时来思维这件事情,就非常了不得了。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会将金刚经放在背后不管,然后不断的追随着习气毛病妄想,随生死流转,不去思维这件大事。我为什么要详细的说,他关系到我们刹那刹那的心,我们这个念头,我们众生无始以来习气很重,不知道怎么样才能会于本心,其实佛陀用了很多的方法和手段,用尽种种方便善巧,让我们会于佛心,金刚经只是直心把我们的心说出来,佛陀的种种方便善巧也会令我们获得另外的一种解脱;好比说到西方极乐世界,好比说普贤行愿,他都可以让我们进入到金刚信心里面来,所以我们今天晚上,把这个方便给大家说一下,让大家有个明了,知道金刚心(法性)之所在。
佛陀在金刚经中如何开显金刚心,让我们在金刚心中得到究竟解脱?
每部经都有密意,问题在于怎么把它开显出来。密宗、禅宗、净土宗皆有密意,如净土宗里面的信愿行,信里面可以得到解脱,愿里面行里面都可以得到解脱,解脱体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并不是我们以我们自己的想象,应该闻到解脱的方法,释迦牟尼佛怎样把我们的这个心给示现开显出来,怎么样让我们从信上去解脱,……,不管是从信位上解脱,还是愿位、行位上解脱,他的本体一定是金刚心;因为金刚经是直心;是顿法,直接契入实相。
有哪四种菩提心?对应各宗派的何种解脱层次及办法?什么是菩提心的体?通常好多人自认为发菩提心了,其实并不是发菩提心,问题在哪里?菩萨出菩提心的障碍是什么?为什么闻金刚经能进八地菩萨?
昨天讲到声闻、菩萨,都有解脱及不解脱的地方。凡夫不闻金刚经,很难生出菩提心,只能在地藏经,甚至苦行上面来求解脱;没有办法进入出菩提心;只能在“伏住”上面求解脱。有所住;你看应无所住,众生都是有住,有住就有错,住就是法补(?),世间的法或者佛法,只要你有所住,就是师父把你补起来了,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方法,你就说成佛,多数在补法范围之内,安住在住的体上面,这个众生很难会的到;其实有所住都是错误的,很简单的,我们众生不以此法就以彼法来住,净土是依阿弥陀佛而住,禅宗以无心来住,求一个明心开悟来住;密宗依咒子而住;只要你有住,最多只是暂时的一个安抚,暂时把你的心安抚一下,是不是真的能得到解脱呢,只能在伏菩提心和发菩提心范围内解决一点问题,不能进入明菩提心、出菩提心的层次;什么叫出菩提心的体呢?出菩提心是完全没有我执解脱的体,无所住的体,他完全是以上是对无所住的体下也对无所住的体,有所成的佛和有所度的众生都是错误的,上无所住就是佛,下无所住就是众生,所以无所住的体就是佛跟众生,他是不二之法,又是二之法;说他无住,他是有住;说他有住,又是无住;这中间没有一个我住在哪一边的这个体;菩萨了不可得,完全以这个来安抚,把一切妄舍掉,这个才叫做出菩提心。上有佛可成,下有众生可度,中间有我在做;这就是菩萨出菩提心的障碍;一般在这个时候,都是八地菩萨所显现的事;一般我们凡夫根本就行不到;为什么念阿弥陀佛能进八地菩萨?为什么闻金刚经能进八地菩萨?你没听懂是另一回事,如果你闻到了就是八地菩萨;因为八地菩萨是出菩提心,才是真正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你伏住了菩提心,发菩提心,不闻般若,也只能如此了;伏住菩提心,就是清净心,象阿罗汉,清净心就是无我的体,舍除了一切妄就是清净;
以信作名言错误何在?地狱众生的一念善根在哪里?何谓发菩提心?为什么说信愿行是一种解脱的次第?发菩提心与解脱有何关系?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出菩提心。用净土法门来解释一下释迦牟尼佛的方便;也就是行,信愿行的行;一般人认为信愿行是净土宗的一个资粮,信:信阿弥陀佛为真,信极乐世界为真,信阿弥陀佛的愿力为真,信自己是业障深重还没有出离的凡夫,相信自己是佛;相信他相信自,相信理相信事,相信因相信果,六信吗;我们要发愿,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要付行,不行如何去呢?一般人是如此解的。其实信愿行,他是一种解脱,信解脱、愿解脱或者行解脱,是众生的一种次第,信的体是不变的,不管哪一法门,华严境界,金刚法华皆如是,究竟圆教的解:这种信的体是不动的;这个信就是我闻的机,我闻的法,信中间是了不可得;信就是般若,信就是法的显现和机的相应,信是个名言而已,不可以将这个名言当做信,如果以名言作为信的话,这个名言是错误的。就如发菩提心的名言和真实的菩提心,不是这个名言很重要,那个是假的,那是名言而已;众生以名言为菩提心犯了很大的过错,发菩提心,了知自己在苦海当中,要出离的这种心,要确知苦,生出真正要出离的心,这个才是真的菩提心;叫做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这个体,想脱离苦。谁愿意苦呢?只是找不到相应的方法;如小偷,他本身具足了想解脱的体,但是使用的方法错了;其实菩提心每个人心中都具足了,你去抢银行赚了钱,有枪毙的危险,不管是否得到解脱,都会有将来毒死的危险;你用社会上的方法手段来追求解脱,其实是得不到解脱的,但我们本身求解脱的心是没有错的,所以每个人具备了出离心;谁愿意在苦海里面流浪呢?只是方法不当或错误而已。所以我们学佛要想达到究竟的解脱,就需要究竟的方法,我们众生其实这种想出离的善根是人人具足的,包括地狱的众生也是如此:地狱众生的一念善根在哪里?无间无间,什么叫无间?无间中间还有个间,这个间就是善根;地狱中的苦如果稍稍有那么一丁点儿停止一下的瞬间,就会有想出离苦海的心产生;但是无间之苦的众生无间啊,他只想着自己的苦,哪有时间想出离想解脱呢?这些善根都暗藏在我们的体里面的,每个众生都具足的,都具足菩提心,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让它真正落实于当下。
伏菩提心是什么?如何一念当中度尽所有的众生?如何能念念之间刹那刹那的成佛?何以说七地八地涅槃等等都只是方便立名,有立名一定有住?
伏菩提心是什么?伏菩提心就是清净心,你达到无我,就是伏住了,如果真正的能够识妄为真,就是菩提心。如果你只是嘴巴上发菩提心,根本就不伏菩提心,嘴巴上发根本就不算的,知道吧;其实求出离心就是发菩提心,你要了解你的无我的清净心,那就是伏住菩提心了;能够伏住菩提心也是很了不起的;出菩提心是八地菩萨才有的,八地菩萨是以般若为根本的,到八地菩萨般若会现前的,八地菩萨是无所住,佛已成就;无所住,众生已经度尽;他这个里面就是金刚现前;到八地菩萨,自然是金刚无为,一切圣心(?)皆因无为而有差别,无为体其实就是涅磐体,也就是无余涅槃,无余涅槃就是没有我了;没有我是什么?就是以般若为体;以无相无住无念为体;八地菩萨就没有相了没有住了,实实在在的完全无住,我们说我们自己无住了,这个是假的无住,没有执著了,在你没有执著的时候,那个无执著的体还是叫住;还是安在住上面;到八地菩萨我自己没有执著的念头是绝对没有的;只有一个佛一个众生,中间没有我;佛已经成就,众生已经度尽,有无量的众生在度,但无度相,是以度尽;在一念当中他是度尽的,佛无成,但念念之间刹那刹那的都在成佛,到了八地菩萨安住在不可思议妙德当中,处无余涅槃。讲涅磐也只是方便立名,我们把涅磐当做一件事情去做的话,这个还是错误的,有余涅磐才有住;无余涅槃是无涅磐可住;无有涅磐的体;众生方便立名,把这个涅磐写在哪个地方。认为有地方可住,所以从八地七地都只是个方便立名而已;有立名就有住,有住就不通于八地菩萨。
如何理解你的菩提心的隐藏性?它何以隐藏,如何开显?如何得到发菩提心的体?
那么我问:在信位,在你信到金刚般若,释迦牟尼佛用的是什么方便,让众生都能方便闻到般若智慧而得到解脱呢?我们用信愿行来大家作个方便说:信位有二种,令众生很快得到解脱。任何一个凡夫进入信位,信位是以信而解脱;信的体就是金刚,就是般若,是不动的;这个般若的示现不一定是金刚经,他可以是一部妙法莲华经,可以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也可以是一部大佛顶首楞严经;但信的体它是一,因为信是根本;就象大树的根一样,一切众生的解脱都依信而立。但信有遮有止,象金刚经直接开显示现我们的实相;象无量寿经示现的是阿弥陀佛,象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他示现的是菩萨境界,象诸佛示现佛的国土;还有呢普贤菩萨回向法界他示现的是毗卢遮那佛,他都是在实相上面建立产生种种的行为,不管哪部经典,他都有很大的方便;我们思量一下,伏住菩提心了吗?没有!!出菩提心更没有;除非你是八地菩萨,在发菩提心上我们肯定具足,因为一切凡夫都具足发菩提心的体,但你今天皈依三宝发菩提心,应该了解菩提心的真实解脱;世间的菩提心具足,但隐藏在无信的体里面,你的信没有得;信的体有,但你没有信的相,就是说你跟你本来的相没有相应,所以你自己没有信故,所以信的体已经隐藏,你皈依三宝,当你认识到的时候,就是你的妄识与你本来的体相应的那一刹那,那你的信就会出来(真信由此而生,非由感觉而生,非心想即生),如果你自己不闻实相,你的信是不能出来的,就象我们皈依三宝一…
《《金刚经》系列开示 3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