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羅叁藐叁菩提心的這個究竟的佛,因爲功德的圓滿,大願之圓滿,像阿彌陀佛那個清晰的角度啊,佛跟佛才知道。除非你是果地上的菩薩再來。如果是因地的菩薩,沒辦法知道十地以上的菩薩的功德。八地菩薩就沒有隔世之迷,而八地以上的菩薩他能夠供養諸佛,還不能夠了解佛的心,他還要到他方世界做菩薩、做國王、做大梵天王,利益衆生,七地菩薩不能做主,他還有隔世之謎,到他方世界去做國王的時候,把自己忘記了。不知道自己是誰。像阿羅漢、菩薩,都有變易生死。到了八地以上的菩薩,進入無余涅槃。八地以下的菩薩,是有余涅槃,就是還有習氣,有名言清淨的執著,有法的執著。所以呢,從阿羅漢、到七地以上的菩薩,都有名言和法的執著。到了八地菩薩,沒有法、沒有名言的執著了,但是進入無余涅槃還有衆生度的習氣,還要斷無明。無明還沒有斷盡。
無余涅槃,自性涅槃就是有余涅槃。有余涅槃,就有清淨,就是說,他觀察十二因緣和苦空無常而成道的。這兩種阿羅漢,一個是住在緣覺裏面,一個是住在聲聞裏面。聲聞是住在空裏面,緣覺是住在須彌山。須彌山如大功德聚,聲聞阿羅漢安住不動,有大功德聚。就像人手上有無窮的力量,但他沒有東西提。緣覺阿羅漢常行于人間,他可以到人間來,他常唱因緣生、因緣滅,他認爲一切因緣本體生滅無常不住故。他雖然能夠隨緣而住,但是他是不怎麼度衆生的。但是有時候呢他講因緣法,可是呢導致衆生也是進入因緣,不能夠究竟令衆生發菩提心而得解脫,進入到大乘裏面來。聲聞阿羅漢是不行走于世間,他住在空裏面,住在叁十叁天,跟大梵天王住在一塊,大法識空境界,住在法空裏面,他沒有緣起,他不修緣起的。所以呢,他沒有衆生可度。那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阿羅漢呢,都是密行者,也就是古佛再來,或者發了大心的菩薩,不住有余涅槃,他常住于世。爲了行菩薩道,他不入涅槃。他爲了親近供養諸佛,不入涅槃,不住生死,行菩薩道,在此世界,從四地、五地、六地、七地……不斷地圓滿他的果德、他的功德,有正覺之心,他必定就安住于此世界。但是呢,這個還屬于是化城,須彌山也好,大識空也好,是釋迦牟尼佛方便,令他不墮落故,令他不到六道輪回,爲了他將來做佛子故。是先令他有一個安心,住在那個地方,然後呢再破他的知見,法的知見,空的知見,所以呢,等到他機緣成熟開講般若。
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無上正等菩提心。無上菩提心就是菩薩,什麼叫無上呢?無上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菩薩道,離開衆生就沒有佛成,離開佛沒有衆生可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六度體即佛,六度相即菩薩,六度用在衆生,布施等六度無有妄想相體,就是沒有實,尋找不到在那個衆生身上,還是在菩薩身上,還是佛在身上?尋找不著就是無住體,佛無住六度體,菩薩無住六度相,衆生無住得處,所以離開六度無佛可成,沒有衆生可度。你說持戒這個體,有衆生嗎?你打我,我忍耐,就是修忍辱,這個忍辱的本體是圓滿的,它自身是一個法,它沒有你啊,你罵我是個忍辱啊,忍辱衆生自度,只要我忍了衆生就度了,所以呢,沒有衆生可度,爲什麼呢?你罵我無非是修忍辱啊,如果講般若,講智慧,說度你其實沒有度,我跟你之間完全是一個六度波羅蜜法用。所以呢衆生世間相,就是菩薩修的之法。心生諸法無衆生,全部是法的顯現,所以,衆生就是佛法,衆生都是佛陀圓滿之教法。佛在哪裏呢?佛陀圓滿是法界六度圓滿了,六度波羅蜜的功德在佛菩薩心中已經圓滿了。所以,離開法界六度就沒有佛可得,菩薩的心量自利利它,是在無上菩提心,沒有我見,完全是融到無住法界裏成佛究竟,衆生度盡。爲什麼呢?六度波羅蜜的法雲功德,像雲彩一樣,衆生都變成菩薩的功德報身。功德跟法身、報身是一體不二的,水就是波,波就是水,不可能波離開了水,佛必須在當下乘當,不住心生六度波羅蜜即佛無上菩提心,菩薩六度波羅蜜爲心,以無住爲身,菩薩的身是無相的,菩薩的心是六度,六度就是衆生,沒有衆生存在,無住身即不成就,無住心即清淨法身如來,無住六度就是圓滿報身如來,六度本身就是佛陀本來具足的功德,它是圓滿的,持戒圓滿、布施圓滿、忍辱圓滿、禅定圓滿、精進圓滿、智慧般若圓滿,所以這個體對佛陀來講,都是圓滿。但是你想一想,只要你行六度波羅蜜衆生自度。但是呢我們執著于有衆生可度,不知道衆生就是六度。所以只要你安住六度,就是一個法,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沒有什麼衆生可度的。本來這個持戒、忍辱、精進、禅定就是佛陀的一個報身的功德,只是我們沒有圓滿,所以你認爲有衆生可度,一旦你有一天得法圓滿頓悟菩提,就是佛陀圓滿的體顯前刹那一念。但是呢,你能沾上一點邊,了解了這個道理,行六度之時,就是與佛心相應之時。就像法水,就像明礬丟到水裏面,水就清了。所以如果我們能懂得這個道理,原來六度就是心法,沒有什麼衆生可度,我在布施、忍辱,等待並不是爲了幫助你,本來就是一個佛法的圓滿。所以呢,衆生自度,法爾自然,一切衆生不度而度,自己度了自己,菩薩在不聞般若前行六度沒有圓滿之前,總認爲有一個衆生可度的這個體存在,我要度衆生啊,卻不知道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見皆是妄見,法尚應舍何況非法,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非相不是不要,是非相無住,則見如來。這個是對于衆生的這個因地來講,若見一切法皆是佛法,是對于果來講,一個講果,一個講因。對因來講,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對果上來講,一切法皆是佛法。對于菩薩來講,破疑生信啊,都是破我們行菩薩道的過程中,很多的疑見。所以金剛經從頭破到尾。龍樹菩薩講金剛經有是破七十二疑。金剛經就是破衆生的疑,南摩阿彌陀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29》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