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29▪P3

  ..续本文上一页来真实处。只有众生才建立名言,你看到这个名言,是须菩提问来,如来说如是如是,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是随着须菩提而答出来的,如来自己没有这个言辞。所以呢,如来说法,应机而显,众生有问他必有答,是应众生心建立种种名,是众生心里面的名字,并不是他有名言。事实上,他是如如不动,“饭食迄,洗钵已,敷座而坐”还归本处啊,敷座而坐,这么一个体。三十年中,世尊如是做,他没有多一点执着,也没有少一点心思。虽然说金刚经,般若的显现,从始到终都是般若的显现,他没有说我讲般若了,从始到终都是般若的显现,但是呢,众生不知道圆满的佛就在众生心里当下。所以众生每天看到佛陀,那么自在,那么安心,也想跟佛一样度众生,心生怀疑自己为什么不能像佛一样度众生,心不安住啊,不知道怎么去成佛。佛陀度众生那么自在,佛陀成等正觉也是那么自在,佛显现的自在体,为什么他们都没有自在心不安呢,就没有降伏心故。

  须菩提看到了世尊如此之大悲心,尽未来际,应用了自己无尽的大悲心、大愿力、大神力,在护念着众生,并且呢,跟咐嘱无有差别的体,无来无去的真实体。须菩提密行菩萨,外行声闻,其实跟佛陀的心很通达的,所以因为空生,他了知佛陀般若智慧,他会于佛心,了知佛陀空有不二大悲心,圆满无碍智慧,心生顶戴赞美于佛,善护念、善咐嘱,也就是为众生祈请。首先赞美于佛,赞美佛就是须菩提跟佛两个心心相印,须菩提今天怎么赞美于佛?须菩提看到了一个现象,看到了众生不知道如来真如实相。第二个呢,看到有无量的众生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是,不知道怎么样的降伏其心?所以,问这个话的目的,就是看到了很多的众生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请求于佛,赶快施与最珍贵的法,令这些众生得度啊。这个须菩提的邀请,邀请佛来讲无上的妙法,这些众生机缘都已经成熟了。就像世自在王如来,跟法藏比丘说啊,法藏比丘已摄了二百一十亿国土的庄严,世自在王如来马上就说,劝法藏赶快发愿,无上愿力不可思议,国土不可思议,赞美并劝他发无上心发愿。因为须菩提看到众生机缘已经成熟了,机成熟才有法的显现,就像我们尽未来际,无量的众生不能得度的原因,就是机不成熟。机不能成熟,不能代表众生的不圆满,等待众生的机缘成熟,弥勒菩萨,哪一个不是在等待众生,他在常护念,等众生成熟了,该成佛的时候一定会来度你的。只要你机缘不成熟,你就没有办法,机不相应故。

  菩萨,菩提萨埵。果位上的菩萨,一听到这个道理,跟他的般若一相应,他都是知道的。像果位上的那些大菩萨,或者果位现因位的,像须菩提啊,阿难尊者、迦叶尊者,这些都是古佛再来的大菩萨,内行密行,外现罗汉,示现这些佛菩萨到我们面前,无非是让这个法,能够流传后世故。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就有千佛来护着他,这个叫果位上的菩萨,不可思议境界,他能够跟佛心心相应故。发菩提心有三种,一种是叫发菩提心,一种是叫伏菩提心,还有一种叫明菩提心,还有叫出菩提心。发菩提心,比如看了地藏经,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它都是一个菩提心的显现;或者说,我感觉到地狱饿鬼畜生很苦,我想出离,其实也跟菩提心相应。而伏住菩提心,想求得清净,念阿弥陀佛达到一种清净,可以伏住你的烦恼,烦恼你伏住了,其实菩提心就伏住了。菩提心是对于烦恼来讲的,烦恼伏住了,你的菩提心就会生出来了,还有一个出菩提心,无我人四相的大菩萨才是出菩提心,就是说我要究竟成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般人在初发菩提心的时候,看了一些苦啊,地藏经啊,想出离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都是在发菩提心的体上面。佛住佛行佛回向位是明菩提心,出菩提心是地位菩萨,实相中大菩萨道已经相应了,你要想利他你必须要知道什么是菩萨体,你读华严境界,一念回向于十方,要把你念念功德普遍回向于十方,而十方本来就是你的体,为什么要回向十方呢?因为十方是我真实体啊,十方世界是佛法身,十方世界是佛报身,回向十方一念觉性是佛化身。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讲了两个云何,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两个体。要想云何住,就必须要云何降伏其心。云何降伏其心,就是为了云何住。没有降伏其心怎么住?我们众生烦烦恼脑的,哪一天都是在住,如果不降伏其心,此住叫妄见。此住无住,才是真住。是无住之体,才是住之体,住之心无我。我们现在念阿弥佗佛,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里面讲,摄住六根,净念相续,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你就住在阿弥佗佛名号上面,自得心开。心开的这个体是在你念阿弥佗佛的无住生心。如果你本心开了,心花即开即佛,就是告诉我们当下的这个体的无住本心,就不需要另外去找,当下的本心就是。如果你把妄识当作是一个心花开的体,不了无住心法界即佛即阿弥陀佛,你把三界的妄识当真,执着妄识坚固不放,就等于执着于三界,获得了一种清净也只是一种善报而已,不能解脱。必须把妄舍,阿弥陀佛体如真心相印。不需要任何方便,舍妄即真如显现。那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无念是真实实相,念是有生灭之体,生灭就是无生体,不生不灭就是生灭体,生灭与不生不灭,体是不二的。或逢不逢,或见不见。逢就是不逢,不逢就是逢的体。众生迷惑了,以为有逢和不逢的独立相对体,事实上逢就是不逢,不逢就是逢。觉了,一回头即是。子若逃逝,妈妈又有什么办法呢?你一回头不就是吗?当下一念觉,无生的体就是在你生灭的相上面啊。你离开生灭的这个体,哪有不生不灭的相呢?它讲的这个道理,就告诉我们当下的这个体,如来就在我们当下的这个体,念阿弥佗佛时,阿弥佗佛就是念你之时,你不念阿弥佗佛,阿弥佗佛怎么念你呢?所以你念的阿弥佗佛是当下这个体,就是阿弥佗佛念你的一刹那。所以你念即佛念,佛念就是你念,所以你念的这个佛,正好跟佛陀跟你念的念是一个体。因为我执的念是无常的,无常就是念的真实处。所以你一念无常,正好跟它那个真实是相应的。是故,一念阿弥佗佛,你一旦明了了,当体这一声你就圆满了,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已经究竟成佛。你要念阿弥陀佛相续的这个识作为你成佛的基础,那你跟当下一念毫无相应,你只能是追末舍本,把本给舍掉了,然后追那个末尾去了,不断地往前跑往前跑,就不知道回头了。所以呢,追识,就不知道当下的这个体。

  第二句是须菩提为众生所请,前面是讲果,后面是讲因。“世尊,善男子,善女人……”。须菩提会于佛心故。对于金刚经来讲,本来是没有什么男女之分别的,这里面为什么有男女之分别呢?无量寿经里面,四十八愿里面,就有女人相,女人成佛愿,为什么女人也会成佛呢?男女只是我们众生的分别相而已,其实男女这个相啊,是没有男女的体。善男子、善女人,无非是依众生心而说,善男子、善女人,并不是佛陀认为真的有个女人和男人的概念,他没有这个分别心。所以,须菩提他说善男子、善女人,善者,是会于佛心,男人女人是会于众生的心。就告诉我们每个众生都可以成佛的意思。在金刚经没有讲一定要女人成佛,也没有讲一定要男人成佛,也没有讲一定要女人要转男人相,金刚经都没有说,在别的经典都说女人一定要转男相。在这里面,男众、女众,都可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都可以发成佛的心,为什么呢?男女相本来了不可得。在真实相里面,众生本身就是了不可得的,哪有男女之分别呢?证明男女是了不可得。但是呢,在这末法时代,释迦牟尼佛在很多经典都讲到,很多女众闻法难啊,男众是大丈夫啊。

  须菩提看到众生都发了成佛的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了。菩提心有三种,一种是叫菩提心,一种叫无上菩提心,一种叫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叫正觉心。正觉心就是阿罗汉,阿罗汉也具足了正觉心。其实每个众生都具备了正觉心,哪个众生没有正觉的体呢?如果你悟了,你就有正觉心。正觉心它并不是发出来的,是你悟出来的,没有悟出的正觉心,就没有发无上正觉心。你怎么会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呢?释迦牟尼佛在妙法莲华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令众生具正觉心。这就是化城,化城令住,如果没有正觉心,就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在此世界,首先令正觉,令悟到正觉的体,就是佛的这个体,要了解无常,空、苦、无常的道理,如果你执着于这个常,如果你不悟无常的道理,如果众生不了解十二因缘法,与正觉心是不能相应的。如果众生对四谛法不了知的话,不知道苦集灭道法,不知道苦空无常,寂静涅磐的这个法,与自性涅磐这个心不相应者,不知道本体清净故,连这个正觉心都没有,正觉心没有的这个人,彻底是迷惑的。

  释迦牟尼佛在三十年中安住众生,无非是令众生起正觉心,悟到正觉心,正觉心是一个化城,令众生安住。如果你正觉心都没有,你利他全是假的。因为你本身的自性都不清楚啊。你都不了解自性啊,你不知道天上的月亮,但是你要知道水里的月亮是假的。如果水里的月亮都不知道是假的,就证明说与正觉心不相应。如果你知道天上的月亮,那是无上的菩提心。因为天上的月亮是自利利他圆满,它是妙用现前。现在所有的阿罗汉还不知道天上的月亮,他只能够相似的看到一点,就像我们现在看到一点影子而已。佛陀比喻说,佛陀看牛啊,每个毛孔都看得清清晰晰的,菩萨呢能看到毛孔头发,众生呢、阿罗汉呢,只能看到一个牛的影子,就是看到恍恍惚惚的一个影子。所以呢,阿罗汉看佛就像看到水里的月亮一样,只知道月亮是圆形,他看不清楚。他以为那个圆的叫月亮。连十地菩萨都还看不清楚。真正的佛的这个究竟的清晰的境界,阿耨多…

《《金刚经》系列开示 2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