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言故生實相,名言轉爲實相沒有名言可得,所以小乘跟二乘他爲什麼不能夠證得大乘的教法呢?就是把這個名言當成了實修之法,他要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但是他不知道怎麼破。他平時住在空苦無常上面,他認爲空苦無常就是我實修之法;有的住在緣起性空,他認爲緣起就是我實修之法。他把這個名言丟不掉。就像一個人住在家裏面,他在外面沒有家,你叫我離開這個家再去找一個家他不願意幹。離開此找彼他感到:呀!要發大乘心,意思就是說我要走出這個房門,走出房門他就找不到門了,不知道家在哪裏,就是離開故住無有住可得,離開你現在住的地方他就沒有住,沒有住他就恐怖,是故他就不想發心了,他就不知道這個法上無住道理。其實你現在這個故住它只是個名言,就是這個家本來沒有的,這個法沒有的,你非要執著于這個名言,執著于法就是立名爲家了。要沒有遇到金剛經就很難破除他心中的名言。是故佛陀講,他就問了:怎麼樣降伏其心呢?就是這麼一個道理,所以要知道緣起就是實相之體,一旦你認識到這個問題,就解脫了。金剛經裏不是講嗎,如來說凡夫非凡夫亦名凡夫,衆生非衆生是名衆生,實相非實相是名實相,他說你現在看到的凡夫並不是凡夫,名爲凡夫,這個名爲凡夫這句話非常的有妙意,名爲凡夫就是實相,知道嗎?實相就是真體,離開凡夫這個名言,名言這個體它就是實相,了解這個實相體就無法可得,就給它起個名字,就是不可以執著凡夫這個體,不要認爲真的有凡夫可得。不是凡夫就是無住實相,知道嗎?衆生非衆生是名爲衆生,非衆生就講應無所住,是名衆生是代表這個因,不斷、不滅此處、不壞此處、不壞此體成就彼體。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者實不去,生者實是生,也就是說、西方極樂世界實質體就是這個地方,但是你絕對不能說這個地方是西方極樂世界。在名言上面建立這個地方是西方極樂世界那就麻煩了。是名衆生,其實啊不是衆生,建立無住之體,這個無住之體極樂世界就建立了,佛就建立了;所以這個世界是不住之體,無念之體,你知道了當下安心了。如果你執著認爲有個衆生可得,這個衆生就是佛,就把妄見當作真了。一定要先知道非衆生,如果不知道非衆生,你就麻煩了。把這個衆生的名言要把它破掉,你不能說我們離開緣起尋找實相是錯誤的,你說緣起體裏面緣起的相就是實相那是錯誤的,一切相都是妄見。相上無相則生實相。
如何對妄想起觀?如何入佛知見?
我們現在坐在一塊就是妄見,無始以來流轉習氣,無明就生起來,既然無明生起來就是妄見,我知道這是妄見我不住故,這個妄見的體就是實相。我說你無住但是又不能離開這個體。就像我們前天講月亮一樣,跟月亮同轉的時候它就是真如實體,如果你看到跟月亮轉的時候,看到他有生有滅,有生滅是你的妄見,你離開妄見外面就是實相,你有妄見外面就不是實相,妄見不是實相。什麼叫妄見呢?在實相裏面另外見到一個我識,意識的識,識就獨立出來了,識不在你那邊也不在我那邊,完全是個妄體,你不能說我的識在你那邊看到一個識,爲什麼你那邊的識不自見呢?你不能說識在我在邊,如果在我這邊應該有你們呢,爲什麼我自己不出來呢?不出來一個你們,非要看到你們才有呢?所以我這個識也不在你那邊也不在我那邊,是什麼?是妄的,不可得的東西,現在你看到我這個緣起是妄,是你的見而已,是你的識在妄動,但是你離妄即真,我們那個覺裏面聞到了,外面全是實相。所以不執著于妄,首先要信。信就是佛的知見,在佛的知見生起的時候,不斷地去妄,你一刹那時間,你在回光返照的時候,一照到你這個妄不真實故,寂滅即現前,這個境界叫入佛知見。入佛知見跟悟佛知見還是有距離的,入佛知見去妄即真,這個真顯現大家都是佛。但是妄裏面有沒有衆生呢?妄裏面沒有衆生,妄想的那個妄裏面是沒有衆生的,只有妄念在,妄念去全是實相,外面還有衆生可度嗎?外面都是實相嘛。社會上有句話就叫借假修真,假著這個假體可以悟到真心,悟到真心之後就是舍妄,你一念觀照外面的真心的時候沒有衆生全是妄見而已,識裏面也沒有衆生,全部都是妄體,其實外面都是真的,提起真見的時候,安住真的時候,妄一下子就靜了下來,一下寂滅了。你自己呢換個位子,一換位子,換到法界裏面去了,真如自性就顯現出來了,此時就會顯現出不可思議的妙境!
頓悟的一刹那是什麼樣子的?
像社會上講的用心會于世界,我們現在是與根塵相應,一旦你根塵脫落的時候心就顯現出來,心與實相相應的時候那一刹那什麼境界啊?那就是不可思議的境界,知道嗎?那個根塵脫落虛空粉碎,整個的世界變成大光明藏了,所以我常常講:我們跟佛的關系就中間有一層宣紙,非常薄的一張紙,一旦把這一層薄薄的妄脫離掉,大光明藏立即現前。這一層畫就是識,那這層識就是我們的一個念,盡虛空遍法界就這麼一個識的妄見。這點妄是對念想說的,念念念念有一天爲什麼叫頓悟了呢?頓悟的一刹那是什麼樣子的?這個念是極微極微的小,一旦啪的一聲斷掉,整個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就這麼一刹那,很快就現前,所以我們斷妄即真,你妄斷了整個世界就是真的嘛,第七識打斷了就證悟了,所以有人搞了一輩子就是搞的這個,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刹那時間就斷掉了,那極樂世界大光明藏就現前了。如果你不斷,你從來沒聽說過,你跟它就不能相應啊,跟智慧就不能相應啊,如果你知道了全體即是啊,所以光明顯真呢,就是說你看到阿彌陀佛的光明你妄自滅,自己會斷的。所以要知道緣起是實相,離開緣起沒有實相可得,就是說我們現在看到的緣起裏面正好是覺悟啊,讓我們覺悟,能夠識到自己的本性。
緣起如何與實相相聯?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裏?阿彌陀佛在哪裏?
在前面我講的是佛,佛陀是這麼做的,佛陀在此世界現緣起現衆生相,其實啊他是實相體,他來了我跟你說釋迦牟尼佛來了,他現緣起,如果我們到釋迦牟尼佛跟前他現的就是實相,緣起就是實相,我問你釋迦牟呢佛有沒有緣起之念?他絕對沒有緣起之念,但是他確實有緣起相,所以他證悟的體啊就是緣起相,是實相體。如果沒有緣起哪能生實相?如果實相與緣起毫無關系,他怎麼來的呢?佛怎麼來的呢?佛陀到我面前是什麼呢?就是緣起,如果佛陀沒有來只是個緣起的生處,佛陀本來是無來的,緣起而顯,沒有緣起他不能生,他沒有這個相我們怎麼去看佛啊?爲什麼西方極樂世界不會顯現在我們空中呢?因爲我們注重緣起,他再生這個體的話,那我們不是頭上安頭嗎
我們現在這個緣起本身就已經多余了,還加一個另外的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現前,那麼我們還在妄處去找了,就叫頭上安頭,其實我們的緣起裏面已經有了它的實相。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在空中建有的,空中立有之法,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裏,就在我們這個緣起裏面。離開緣起沒有西方極樂世界可得。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實相,但是我們怕有實相是空的,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種種莊嚴顯現出來。所以實相無相亦有相,空有不二的體。我常常的想,爲什麼釋迦牟尼佛來此世界,爲什麼阿彌佗佛不來此世界,阿彌陀佛光明無量刹那時間照十方國,然後裏面現無量的諸佛在他方世界示現成等正覺,爲什麼阿彌佗佛自己不來呢?阿彌佗佛在哪裏呢?在光裏面,光就是阿彌佗佛的這個體,他如果出來以後呢,大家認爲,咦,阿彌佗佛還是一個相,釋迦牟尼佛示現就已經犯了錯誤了,他就因爲示現我們還在六道輪回之中,阿彌佗佛再也不能示現了。阿彌佗佛無非是講釋迦牟尼佛的本體而已啊。阿彌佗佛正好是釋迦牟尼佛示現他本身,他的本來,“若人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你說阿彌佗佛倒底是什麼樣的呢?阿彌佗佛四十八大願願願是爲了度衆生的。他自己有沒有相呢?他那個叁十二相還是他自己的願裏面建立的一個方便而已。事實上他無相。無相正好把釋迦牟尼佛所圓寂的這個體顯現出來了。講阿彌佗佛就是講釋迦牟尼佛的實相,來了去了那是一個方便而已啊,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其實就是到他的實相。如果釋迦牟尼佛是真的,那我們現在就應該成佛了,爲什麼還沒有成佛?他是以相來示現的。我們不了解他無相的道理。如果了解無相,無相才是真正的釋迦牟尼佛的本身。如果你不能夠覺悟到這個道理,就麻煩了。所以淨土法門跟這個金剛經,是非常的吻合。它沒有任何遮止,直達直指。
釋迦牟尼佛來此世界,以凡起觀,以凡夫的相起觀照門。觀是思維的意思,照是照著的意思。他是王子出家,示現成佛,王子也是衆生的關注之人啊。一切衆生都看著國王啊。觀,觀佛可以觀到自心。照,照著佛,肯定是善根啊,佛稀有啊。觀,是思維,他爲什麼是這個樣子的呢?所以釋迦牟尼佛依衆生的觀照門而建立種種法,並不是佛來觀照。佛陀應衆生的觀照體而建立了一切法門。衆生好奇,咦,怎麼還有佛呢?他馬上起觀照,起觀注。所以釋迦牟尼佛以般若之力,以光明之力,以本心之力,應衆生心。就是吃飯、穿衣、睡覺,吃喝拉撒,這些都是釋迦牟尼佛的本身。你看,觀經裏面講,孝敬父母、尊重師長,都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爲什麼呢?因爲這個東西,肯定跟阿彌佗佛西方極樂世界有一個關系。絕對不是說用神秘的態度把我們帶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爲什麼孝敬父母就能夠往生?因爲這個體跟阿彌佗佛這個光明相是相應的。因爲相應故,因爲它是理事圓融故,它是自他不二故,它是因果同時故,就因爲因果同時,我們這個因跟佛陀的這個果德它是相應的,凡聖是同體的。你這樣做的時候正好跟它這個體相應。
所以我們在此世界,持戒、修行、規矩,這些東西,是祖師所定,是佛所定。像持戒,認爲這個戒就是佛心中生,持佛戒就是持佛心。此佛心無相故,此戒故無相。但是我們…
《《金剛經》系列開示 2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