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25▪P3

  ..續本文上一頁還是妄。能觀之體是真,文字的本體是真,但是依文字還是妄;到最後實相現前,業盡情空,你情斷了識空了,你的實相現前,那個實相才是真實相。實相能現文字,能現觀照,所以得妙用。

  文字也是妙用,觀照也是妙用,所以吃飯穿衣睡覺無非觀照之體。佛的觀照是實相上的,是太陽往底下照,了了分明什麼都看得見。我們的觀照是對立的是燈,拿著燈泡往上照,往虛空裏照看不到明,什麼也看不著。我們的照是對立的,佛陀的照是絕對的是實相,他的文字也是實相,釋迦牟尼佛講法無法可說,釋迦牟尼佛講無我人衆生壽者相,是名無我人衆生壽者相;他也講我相,他是是名我相、壽者相,並不像我們想的。不是我們說的:釋迦牟尼佛這樣講是比喻是假說的是方便說的,其實是沒有的,你不可以這樣解,是錯的。如果這樣解釋迦牟尼佛還有個假可舍,無我相方便說其實還有一個真的我,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佛陀說我相,其實沒有我相,他講我的本體就通達無我,他通達明了了,所以他講法是你認爲有一個他在講,對他來講都是實相妙用;對他來講都是實相。我們往往看金剛經認爲是釋迦牟尼佛方便給我們說,其實要不是我們衆生,根本就不要說的;這樣的思維是誤以爲釋迦牟尼佛還有假說、真說。釋迦牟尼佛沒有假說,也沒有真說,他沒有衆生,他有衆生之見?所以釋迦牟尼佛湛寂圓妙真如的體裏面沒有一個我們所講的妄體。也就是六祖大師講:“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什麼叫清淨?清淨就是無住之體,什麼叫自在?無念就是自在;什麼叫具足?妙用即是具足;它是一個體相自如。

  很多人張嘴閉嘴都只是在相上的東西上打轉,你打過嗎你超越了嗎?

  所以聞慧很重要,我們張嘴閉嘴都在談這些相上的東西,不知道聞金剛般若的重要性,往往在這個相上面下功夫,但我也不反對了,畢竟是凡夫嗎?慧聽不懂,但是戒律又不持,那不就麻煩了。衆生有時候當然需要方便了,釋迦牟尼佛叁十年來都在用方便,在最後面講金剛般若無非破衆生疑惑而已。釋迦牟尼佛跟我們在一塊吃飯穿衣睡覺,一個不同的地方在哪裏,大家不認識他是佛,不了解他的妙用,就這麼簡單。

  我們如何偏向于情?如何不具足念的根?念的根何在?

  不偏行:不是走在有也不是走在空,也不執著于理,也不偏于事。社會上人呢?執理偏事,互執。講道理的時候就妄空,變成狂慧;執事的時候偏情,執著于法。要不偏于情,要不偏于法,這是我們衆生一貫以來的體,我們爲什麼會這樣?就是貪嗔癡麻木了自己的頭腦,然後任何東西分析不清,這些東西不能同時在我們心中建立,往往一根筯,執著于有,空便忘了,執著于空,有也忘記了;講這個道理,那個道理就忘記了。記性非常的差,爲什麼會差呢?爲什麼不能中道做事呢?不能圓融呢?記憶力差是因爲情重,情把我們的理給遮了,情亂動時正好遮閉我們清明的心,變成一池渾水,我們這個意識被情所遮之後,記憶力嚴重退失。什麼叫情呢?玩物失志,玩弄感情上面的這種錯覺,然後使我們的智慢慢退失。情執都是什麼東西呢?情是沖動的,像天上的雲一樣,往往遮閉我們的智慧。情是玩弄無知,你的自性就不會堅強,往往不能相續,成斷念。我們過去講過五根五力裏面,念根是非常重要的,念根是對于定根、信根、精進根、慧根的,余四根都是以念根而相續的,沒有念根五根全部退失,所以念根是非常的重要,念根能使我們的信根精進根等都能夠相續起來。對昏沈我們多講信根,精進根;對于掉舉、躁動,多講定根、慧根。但如果你念根沒有,念念相續的心沒有了,那你就不能發真實菩提心,不能夠相續于佛的最究竟的知見。就是連凡夫的知見也不能夠相續,世間的很多東西都不能相續,也就是說就像神經病一樣,念根不具足的時候,你跟他前面講的,後邊就忘記了;他的念根不能相續,任何道理不能安立。念是什麼立出來的;念就是你這個心與法相應的實相。社會上的念根是什麼呢?文化啊哲學啊天文地理啊,念根是相對而言。真正佛教的念根是什麼呢?念根就是消融自己的情與識,跟法性相應的一刹那,那個叫念,叫精進的心,與佛心相應的體。念根出來,你的定根就會現前,境界立即就會現前;你念根不相應,就變成相對,我們現在的念根都是相對而立,爲什麼呢?我們把念當成嘴巴上的念了,不是心與法相應的那一念,念根不相應。

  你的信根真正具足不?沒有具足的信根,你持的是何法?何謂真實菩提心?菩提心與你修行的現量關系?金剛經與菩提心的關系?何謂菩提心上的遮止?

  定根跟慧根,五根五力裏面一個信根裏面就是講佛,講華嚴境界信根裏面講十信,信根本身講的是佛的境界,直接講毗盧遮那佛,你的信一旦與毗盧遮那佛相應的一刹那,信根建立,然後在裏面産生相續,相續下去産生精進根;十住十行十回向都以信根爲基礎,信根沒有的話,一切法不立。什麼叫一切法不立呢?信根不具足,佛法就不立,全部是世間的東西,信根不具足,不信佛,一切都是外道。所以一發菩提心,信根具足故,信根具足,從這個基礎上面來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是因爲你想出離叁界自利利他。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首先要有金剛經。看著釋迦牟尼佛帶著弟子天天上求佛道下化衆生,衆生都想發菩提心,不知道怎麼發菩提心呢?怎麼降伏其心呢?

  

  

《《金剛經》系列開示 25》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