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20▪P2

  ..續本文上一頁心成金剛智慧心,我們受用妄識不覺才是我們真實的造業的一個體,外面東西從來不會造業的。造業的是我們的心中的妄識,我們的妄識的活動力----牽挂、執著、煩惱都是妄識的作用,色聲香味觸法這些東西現前,叫做色相、聲相等,如果我心不動,那個色等六根六塵本來是如如不動的,平等一性,分別只是妄識在分別,但是你跟他相應,産生心裏的互動,那叫事,如果你心裏不互動,他永遠是理,一切境都是純理,事都在我們心覺迷之間,覺了迷了不在外面;成佛墮落只在一念之中,只要我們心不動妄,理本如如,理就不動;事上就會圓滿,這個理是不可思議。

  爲什麼說走路是心在走?我們到處拜廟參訪,看似是身體在跑,此地彼地在交換,其實是心在跑心在交換。爲什麼?

  但是我們現在看到長短高低,男男女女,都是我們的內識魔在作怪,都是我們心裏在活動,所以爲什麼大千世界唯心所造呢?你看到的所有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只不過是你心裏的分別妄想而已,所以那個叫做事,外面是沒有事的。我們走路是什麼在走,是我們心在活動;如果你心不活動,你怎麼會走路呢?佛陀的心裏沒有病了,所以他就不走,他坐在那個地方,走而無走,他可以坐叁大阿僧祇劫,他一念可以經曆叁大阿僧祇劫;爲什麼呢,他心不動了,我們不要叁大阿僧祇劫,幾個小時就很累了,但是佛陀絕對不累的;不象我們一天到晚焦慮不安,東扯西拉,東跑西顛,這都是我們心裏的妄識作用,其實外面沒有東跑西顛的體,是我們心裏面有個東跑西顛的體,所以心亂則外亂,心亂了外面好象也亂的,所以我們到處跑,無非是心在跑而已;大家想一想,你心不跑,那有外面跑的東西呢?你心不動,怎麼動,動也無動啊,你講?全部是你心在妄想而已。

  從修行的路徑上區分佛有幾種?佛陀的受與我們的受有何不同?何謂相對的受?何謂絕對的受?爲什麼說無分別即清淨?無我即無分別?無我無分別即是絕對的受嗎?

  爲什麼呢?色受想行識,這就是我們的清淨法身呢!五分法身就是“佛 法 僧 解脫解脫知見”,這叫五分法身一起證,五分法身圓滿了,你就是究竟佛,如果五分法身沒有圓滿,那你叫分證佛,如果五分法身沒有覺,那你叫做相似佛,象阿羅漢就是相似佛;如果依實相在觀行之中,叫做觀行即佛;如果你明了實相無相當沒有破妄識只能是名字即佛,名字進入了你的心,你只是悟到了這個道究竟理,其實是不能究竟解脫的;而且還會退失的。到了相似即佛破無明六品安住化城。到了觀行即佛,你不觀行就會退;名字即佛,還有一個理字即佛;理字即佛,純理絕對的,沒有相對體,因爲我們本來就是;你悟也好,沒有悟也好,凡也好,聖也好,都是佛,本來都是具足佛性。

  釋迦牟尼佛是究竟即佛,五分法身一起證,才是究竟的法身。佛陀證悟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大空有不二之妙德,你想一想,佛陀安住真如實相,“釋迦牟尼佛到底在哪裏”?佛陀無所來亦無所去,就是實相故啊,也就是色聲香味觸法本來的真實相,清淨之體啊,清淨法身,色聲香味觸法本體就是純理,理必有事,受就是報身,報身莊嚴;報身就象虛空,虛空就是什麼呢?虛空就是種種名言大悲心。如果沒有虛空,哪來空中樓閣呢?沒有虛空,怎麼去利益衆生呢?虛空量周沙界,所以象大千世界所有的衆生,都在虛空裏,世間虛空有二,有障礙虛空,無障礙虛空;假如說地球也叫在障礙虛空,我們大家每個人都在裏面受,但是對佛陀而言,一切猶如虛空一樣,是微妙莊嚴,對我們確是念念執著啊,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地和虛空,有障礙空間和無障礙空間,都是屬于虛空範圍之內;大地是不可見的,我們虛空跟大地還是一個虛空,到底大地在哪裏呢?大地在絕對處,不可思議妙處,大家想一想,我們這個大地到底在哪裏?大地還在這個地方,佛陀的大地就在虛空的不可思議的這個地方,離開虛空沒有大地,離開大地沒有虛空,極樂世界空中樓閣,大地平整,那個大地就是法身;虛空就是報身,報身跟法身是一體,不可以分開,那麼我們現在本來的自性,也就是說虛空與大地,虛空我們的報身受不到,我們的法身大地也覺悟不了,因爲大地是我們的法身啊,我們現在在虛空裏面,但是虛空是報身,不能親受報身德用;佛陀的妙用建立了我們現在的妄受,也就是說我們在地球裏面,我們在虛空裏面,都叫妄受;受這種種業報,我們爲什麼沒有佛陀的哪種清淨解脫受用呢?沒證到法身,在相對受的體裏面。但是也不能夠離開,我們本來的真如實相。就是我們的受也不能離開我們本來的體,就是我們沒有悟到的那個體,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過,佛陀已經證悟了,我們沒有證悟;所以六祖大師講:悟者即佛,迷者即是凡夫,

  想:轉我們的想魔平等清淨無我,想是什麼呢?就是分別心,強烈的分別心,我們分別心在心中相續,想叫想魔;佛陀的想變成了清淨身寶,所謂的大涅槃寂靜體,常樂我淨涅槃四德,就能夠示現法報化的這個體,現前見清淨。本來都是無相體,現在變成有相,想是對于分別來講的,什麼叫無分別呢?就是清淨。什麼叫清淨呢?就是無我;沒有我了,哪個分別呢?

  何謂常樂我淨?常樂我淨在哪裏呢?何謂無常?常在哪裏?無常與常有何關系?無常僅僅是我們眼睛上的錯覺嗎?我們對身體執著的源頭何在?如何根本上破除我們的身執?

  沒有我的哪個我是什麼呢?就是涅槃;大涅槃妙用每個衆生心中具足,但是我們衆生不了解生死的本體,就是涅槃的體,我們現在都還是迷了佛,佛本涅槃妙用德,常樂我淨!衆生把這個常樂我淨四顛倒,我們現在是無常亦常,以無常爲常,我們把這個生滅的體倒過來了,其實倒過來就是;如果你把無常倒過來就是常,把苦的體轉過來就是樂;把沒有我的體轉過來就是無我,把不清淨的體轉過來就是清淨的體,常樂我淨在哪裏?就在我們無常無樂無我無淨的體裏面;離開了無常沒有另外常樂我淨四德可得,這都是名言安立,離開無常沒有一個常可證,離開了我沒有一個無我可證,離開了這個苦也沒有一個真樂可證,離開了這個煩惱也沒有清淨可證;也就是說你現在這個不是永恒的體,你了解了、明了了就是圓滿的體,如果你知道這個世界所有的體無常不可住故,常就安立在哪個地方;常是個平等的,樂是解脫的,我是清淨的,淨是絕對的,四相平等一性!

  這個世界四顛倒相是我們執著妄見,以無常爲常,不了解這是無常,認爲無常的相是常,從大從小,小在一刹一念識的無常,大在地球,大者我們生老病死,都是無常的體,我們的身體爲什麼會生老病死呢?它代表無常,我們這個念頭刹那刹那的變化,無常也叫無住;地球與虛空都是無常的,我們有時候看到我們身體的無常不覺得,一個蘋果的無常我們很容易看到,但是地球的無常我們更難覺到,因爲這個相續的無常,非常緊密的無常;其實我們念頭的無常也代表了地球上虛空裏一切無常,昨天今天明天不斷的變化,昨天的我在哪裏?昨天的地球在哪裏?都是代表一系列的無常,其實無常是一,但是我們眼睛上的錯覺,感覺到地球是永恒的,乃至于我們的身體是永恒的,認爲我們身體還很遠長,沒感受到我們在刹那刹那的無常之中,所以對于身體非常的執著,對于財名利産生了強烈的法上執著,這種習慣以後,要放下好困難,因爲這個東西太頑固了,不是一天二天了,就象我們吃飯用筷子一樣,你到西方國家拿個叉子就是不習慣;因爲你這一生中一直拿筷子吃飯,已經形成一種習慣,拿叉子就是不習慣;所以你拿筷子特別舒服,拿叉子就是不舒服;從這一件事情可以看出:習慣不是一下子能夠改變得了的,那我們對地球的執著對身體的執著更不是一天二天,我們無量劫來對身體有強烈的執著,非常強大的習氣;

  計劃、老愛計劃和無常有何關系?越計劃病苦受苦就越多嗎?爲什麼說真正有大力的人根本就不怕病苦?!

  我們也知道他是無常的,但是我們還是對它特別的執著;本來是生老病死非常無常的東西,我們也沒有辦法,就是怕這種無常現前,生怕錢掉了,生怕房子倒了,生怕身體死掉了,生怕自己沒地方住了,生怕自己將來沒有著落了,老是計劃著這些後來的事情,世界上很多東西無常在相續,沒有一個東西不是無常的,但是我們會把他安排的好好的,所以有個比丘尼說,我年紀大了,在哪個地方住啊,她就考慮自己住的問題,開始搞小廟了;一個懂得無常的人就會說,在哪裏睡都一樣,反正都是無常的,死就死吧;在溝裏死,在路上死,趟著死坐著死都沒有關系的;真正你明了的哪一天,對癌症啊等是不怕的,真明了的人,是不怕病不怕無常的;如果我得了癌症,餓死算了吧;真正有大力的人,根本就不怕病苦;有人治療我就治療,無人治療我就死了算了;我才不會有擔心的這樣無聊問題,不就是一口氣嗎?你想想看,我們氣斷了,不就超度了嗎?你自己越放下越是自在,人都是要死的,怎麼死都可以的,該餓死的就餓死,該病死的就病死;該怎麼死就怎麼死?你管他幹什麼呢?皇帝還有餓死的時候呢,我考慮我自己,要得癌症呢怎麼辦呢,沒人給我治療怎麼辦呢?我要准備得錢放在荷包裏,萬一需要呢?你老是想這個問題,你因爲想得太多了,那種牽挂,那種設計,在你心中不斷的在計劃,那當然你計劃一輩子也計劃不完;你多苦啊,所以人就這樣計劃,不知道這是無常的道理,真正明了的人,不怕死亡,死去算了,溝裏死,山上死,路上死,怎麼樣的死法都可以;無所謂的,我常常想有一天我得癌症了,我一個人跑到山上去,不管你們;我才不要你們拿錢去治療呢。想那麼多事幹麼呢?你老是計劃,越計劃你的病苦受苦就越多,凡是計劃的人他越是怕死,越怕死越是有嗔恨心,嗔恨別人不拿錢給自己治病,嗔恨醫生不負責任,嗔恨別人對自己沒有愛心,不嗔恨的人怎麼想:沒有錢沒有關系,別人可能還有種種情況吧;死了就算了,幹麼要給別人帶來麻煩呢?告訴別人,沒關系真的沒有關系。這樣你就不解脫了嗎,不自在了嗎?不就放下了嗎?你考慮怎麼死幹什麼呢?所以爲什麼有好多人,到臨命終時那麼痛苦?就因爲他沒有放下啊,所以很多人不願意學佛,你沒有解脫感,沒有自在感,沒有放下感,你到病苦的時候,找這個麻煩,找那個麻煩,哎呀,看到出家人病苦的時候,認爲病了沒人照顧,那多可憐啊;確不知道一個真正出家人的解脫相,是徹底的放下了,根本不把病苦放在心上,所以你不知道出家人的心啊,如果出家二十年後對這件事情非常的清晰,只要你從小出家,沒有一個爲死而煩惱的事情;只有哪此出家才幾年,老了以後才出家的人,這些人沒有方向,什麼東西都依賴于別人,他不知道自己的事情,他就依賴于別人,以爲自己有房子住,病了有人醫療,餓了有人給他飯吃,給他衣服穿,這些都不可靠的,有一天就會餓死、凍死,曬死,都有可能的,如果你知道無常的道理,有充分的心理准備,這個時候心就放下來了,不考慮死後的事,老想著我要存些錢啊,我病了以後怎麼樣怎麼樣啊,這樣子在家人很難做得到,出家人就很容易做得到;出家人的內心就是無牽無挂的這個體,在家人他總是認爲我病死了多難看呢,一定要有點錢,如果你真正解脫了,你不怕了,死了就算了,就一口氣嗎,不來就斷了嗎;一口氣多少短啊,叁到七分鍾之後就死了,你就走了,那麼說爲了七分鍾辛苦了一輩子,牽挂了一輩子,計劃幹什麼呢?就是不知道無常的道理,把常當作無常,懂得了這種道理,你就死心踏地的去修行。不在考慮我們吃飯作樂的問題。那些爲了生存活在世上的人們,是邪命。有些人,爲什麼住廟裏呢?是爲了有飯吃,有房子住,有衣服穿,不然我才不住廟裏呢!有這種想法的人叫做邪命、不正命;在寺廟裏給大家住一塊,有飯吃,是爲了給衆生種福田的,爲什麼是乞食呢?是爲衆生種福田的;是爲了淡泊名利放下身心的;這個叫做正命;所以我們在廟裏有飯吃,有衣服穿,都是爲了給衆生種福田的,爲什麼穿這件很單薄的衣服,又不好看,是爲了跟衆生種福田的,它讓我們內心非常淡泊,讓我們明理,讓我們的道心生出來。這才是我們的正命;不要活在邪命裏面,包括你們居士也是,既然在廟裏住著,要把自己當成是出家人,既然是出家人,就是正命,不要爲了生存而住在寺廟裏,是爲了修道,爲了淡泊名利,是爲了放下,你爲了了知無常,不在計劃,你座在那裏千萬不要計劃。

  何謂真樂?如何證得?如何了苦修苦證苦?何謂苦性的本體?

  樂,不以無樂爲樂,我們衆生把苦呢當成樂來看待了,苦並不是說拿刀砍你,身上好痛,你現在一切享受都是苦的體,但是我們把這個苦當成是快樂,執著于此世界了,這個世界不可以執著,因爲知道前面所說的無常,世界已經沒有什麼可樂而言,在你知道無常無執,這個樂才是真樂。你要執著于此世界,那個樂一定是假樂;那個樂很快就過去了;大家想一想,世界上的無常不實的快樂到底在哪裏?其快樂有沒有變成永恒?不是永恒的快樂都是假快樂,看看電視啊、閑聊笑一笑啊等等這些快樂是無常的;我們雖然感受到一點點快樂,但是他的本性是苦,他是如幻如化不真實的東西,不要執著。如果你不了解無常的快樂的苦性,是不可能獲得解脫自在的。叁轉佛法中的第一轉講要知苦了苦修苦證苦,首先是知苦,了苦,了知其苦性,了知其如幻如化不真實無常;其次要修苦,何謂修苦,不執著了是謂修,沒有一個不離執著的修法,沒有一個離開不執著的修法,不執著即可將這種無常的苦性轉化掉了;第叁要證苦;證到苦的體是了不可得,證到樂不可得的體;在心裏面發出內在的哪種樂,才叫真樂。你內心在無常的體裏面感受到永恒的樂;超越世間的樂,哪個樂才是真樂。所以證悟這個真樂之後,一切世間之樂在您面前已經不起作用了。你就證悟了,證到這個樂。如何證悟?首先要了知苦性本體是苦,然後證知此苦如幻如化,證到所有的苦樂如幻如化的體後,所有的苦樂在你面前都非常的淡泊,親證苦性變成樂受!南摩阿彌陀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20》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