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20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何谓“直心”?直心在修行中的地位及作用?六祖的直心给我们什么启示?

  大家看看六祖坛经,就知道六祖非常的直心,而且自始至终没有更改过;只是抓住一个直心,很直,很单纯,现量上产生无穷的妙用。直指人心,直指成佛,没有一点转弯抹角的事。

  这个世界如果你用直心去看,就非常的简单清晰明白,念头也特别容易保持如如不动,不易产生太多的分别、烦恼与执著。可是你如果弯心去看,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都还是在弯心在看,结果世界变得是异常的复杂,特别的曲折,格外的多变。可以这样讲:直心是因,成佛是果;弯心是因,五浊恶世是果;因果同时,因果不昧,分毫不差。绕来绕去,不仅把自己绕得昏天黑地,而且还大大动别人的念头,造业无穷,祸害不尽。

  何以不能真正达到直心呢?信心不决定故,学问太多故,知见太杂故;来自于众多师傅的似乎都是精华然切不能不彼此矛盾纠缠不清的种种所知所见,全是障碍,与佛法根本不相应,与佛心根本不相应,与自己的心也是根本不能相应,全部是浮动的,浮躁的,快速变幻的,即时流转的,所以不可能不弯心,不可能真正直心。根本没有直心的心理基础,正知见基础。

  直心修道有何好处呢?直接与佛心相应,直接与实相相应,以此起修皆是有用功;任何弯心都不在相应地,不在体上,皆是妄功妄用,开始错,步步错,大错特错。

  其实人就是一个直心,人心要直,不能转弯抹角,转的弯子越多,越是与佛心离得越远。在末法时代,人就喜欢转弯抹角;什么事情都转过去转过来,转不出来;因为你转的弯太多了。比如:贪心就是地狱,结果我们还是不放心,转到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去,忏悔啊,读诵啊,几个月过去了几年过去了,不知道磕了多少头,流了多少泪,读了多少经;到头来,还是没有弄清楚:“贪心就是地狱”,不贪就没有地狱。自己的贪心恰恰是与地狱最大的相应。终了还是不知道“地狱在哪里”。贪心就是地狱,如此简单的事情,我们绕了这么一大圈子,一直在忏悔业障,结果贪心一直还少有改进,如此弯心是否有点哪个呢?所以我们搞来搞去,绕来绕去,还是不知道什么是佛法?其实直心就是道场,直心就是佛法。佛陀、祖师经常只是用简单的了了数语,就把我们的心给打开了。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往往不是用直心来做;而是用弯曲的心来看,左看右看,这个世界如何不显得非常的复杂呢

  如果用直心来看,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复杂的东西;一解脱一切解脱,一自在一切自在。所以我们要用心会道,真正直接感受和受用这些祖师大德所证悟的道理。

  好多祖师大德的了了数语,足以让我们顿时明明了了,空空洞洞。我们看经也不易太多,最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出我们的直心。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信心的决定,另就是做不了就特别容易转方向,绕道走是我们的顽固习性;比如我们学的经典太多了,一会儿用唯识的观点来分析指导一下,一会用中观的思想来分析指导一下,一会儿用世俗的思想来想这个问题,一会用阿弥陀佛的言教来想这个问题。这一个问题用种种思想方法来思考解决,结果几乎哪个也深入不了要害,不能深入专住故,最终一事难成。所以我们的学问太多了,不是直接了当的去解决。有时候认为这个道理是对的,有时候认为那个道理是对的;有时候觉得这个法好,有时候觉得那个法特别的好;他不是直接与我们心相应的一个体,所以学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当下清净心的这句话在心里面扎不下根,总是浅浅的、浮浮的、晃晃悠悠的;心不能安定故,如何能起妙用,起深用,得大用呢?学多东西,知见深重,真的不一定是好事,相反可能形成重重深刻的顽固障碍。

  六祖坛经完全是讲一个直心,六祖把这个心得到后就心不妄动了,这一辈子都是用这个直心所悟的理来解决任何一件问题;其实我们不需要转弯抹角,也不需要拿任何道理来解决这个问题,直心处理就是了;真正得到佛法后,他应该是很直很单纯;学到的东西太多太杂,什么东西用多了用习惯了,你就可能离不开了,这极有可能障碍你的心现量上难以产生妙用。

  释迦牟尼佛示现太子,在舍卫国,示现成道回家,各表何意?报身无体唯受尔,如何在受上解脱?受与妄识有何关系?极乐世界的报身是什么?法身是什么?虚空能成为我们的圆满报身吗?何谓不可思议妙受?受魔出现何因?如何从根子上断之?

  “佛在舍卫国”,佛即释迦牟尼佛。他太子出家,如果不出家,一定会统领四天下,做转轮圣王。他舍弃国王之位。为什么示现太子不示现国王呢,太子表因地,国王表果地。这个因与一般的因是不一样的;太子虽然不是国王但具足国王的一切威德,他到任何地方,所有百姓都象对待国王一样尊重。示现太子,意为示现成佛之因。佛教里面,菩萨相当于太子,叫做法身大士;法身大士他所获得的功德都是佛的功德,他是将佛的功德直接继承受用,他虽然没有成佛,但具足佛的所有的功德;都是来自于如来的宝藏;如太子周游天下其所有的威德,都来自于他的父亲;如果他父亲不是国王,他太子的威德就退失,光明就没有了;释迦牟尼佛示现太子,舍五欲(财色名食睡),舍五阴(色受想行识)即是舍卫国。舍卫国当时是个非常富裕的国家,色受想行识全部具足;财富具足,人非常健壮,在印度是非常强大的一个地方,好多小国家进贡。他到这个地方,要出离五阴魔。示现太子,舍家弃国,到深山老林去修行,六年苦行(表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降伏了内心的魔障,名利声色,贪嗔痴慢,转五阴魔为五分法身。

  色:把色转为清净法身,一切色相变成大空性;现在回来,是成佛以后回来,表入世广度众生。佛陀觉悟了一切宇宙的本来面目----实相,这个实相,就是金刚经所讲的核心内容;诸法实相即是五蕴皆空,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皆为空性;所有器世间看到的分别,都是心里面妄想识;外面所有的东西都是色,都是了不可得平等性;都为空性。佛亲证悟了这个空性、觉性,彻底的消灭了妄识,证悟了法性;达到了大寂灭涅槃的境界。所谓寂灭,即一切妄识消亡,恢复自己本来的自性;他证悟后,五阴就改变了。只要你证得清净法身,色声香味触法就全部改变为平等受、功德受、报身受。报身的受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报身是受体,本来的德相;法身之受即是报身之德。大家问,报身有体吗?经典上面讲的很清楚,报身无体唯光明遍照

  受:受就是法本德,法身解脱,受用解脱;法平等相,法功德相。报身无体,报身就是法身,法身就是报身,二个名词不一样,一个是真如实性,理事圆融,报身为事,法身为理,理事圆融的一个体;理是事中理,事是理中事,空相有相,互相不障碍,超越我们的妄念,妄识,妄见的分别,如果有无分别相也是我们众生之分别见,

  我们认为极乐世界报身有相吗?极乐世界是色声香味触法种种报身之德,就是法身德妙用,无极之体,虚无之身,不能以有无来评论,极乐世界的法身就是平整大地(尽虚空遍法界平整的大地),虚空就是圆满的报身;极乐世界的报身是什么,就是空中楼阁;空就是空,楼阁还是空。极乐世界的受,是无体而受,我们的受是有体而受;有欲界受,色界受,无色界受,属于五阴魔范筹;这个受有体就是相对而立,而极乐世界法身之受,是非相对而立,是绝对的体,是不可思议妙受;这种受言词道断,非是我们妄想所见,所以我们想不通,永远想不通,除非你证得到;你证悟到绝对的体的时候,彻底的妄识断的时候,那个受用就象虚空一样,虚空就是你,你就是虚空,无一样东西…….,那就是不可思议妙境,是谓妙受。所以这个受用解脱、法身解脱。

  这个世界的受,受想行识是内魔啊,色是外魔啊,转魔成觉啊,悟到了实相,转为实相后,这个魔就消失,就象中日光明,黑暗就永远不会显现出来了,这个魔无非是在阴暗中显现出来,我们心中有阴暗,才有受魔的显现;如果我们心中有光明了,受魔就不会出现,就会出现大光明藏;那么我们五分法身一起证,

  何谓绝对的体?何谓相对的体?证得绝对的体会怎样?执著在相对的体上会怎样?为什么说:“外面的一切是理,心才是事”,众生的根本颠倒是这种理与事的颠倒?强调外面的东西不会造业,造业的只是我们的心;这种调换与修持上有何意义?

  

  我们现在证五分法身时候,你不学佛也本来是佛,这纯粹是个理,是绝对的。法身就在我们无明之中,迷了就是无明,迷了本性产生分别妄识,以妄识心永远是没有办法破解这个密码的;只有你这个相对的体断掉,就全妄即真时,你就体悟到法身清净受用,能够感觉到我现在只不过是个妄识了可得,但是妄识了不可得体的后面就是清净的法身;那就是我的清净本体,你发现你有一种超越的解脱和清净心显现出来,这种显现出来是完全远超越你眼耳鼻舌身意这种感官上的受用;完全是在悟的体的后面有一种巨大的能量,令你获得种种不可思议妙用;并不是你眼耳鼻舌身意刺激你产生的,也不是你绞尽脑汁想出来的,是你刹那的一念。佛陀修行降伏了心中的色欲声魔,悟到了实相平等一心,法界报身德现露无疑,外面是实相叫理,心与实相相应是事,现量理事无二。

  我们现前看到的所有的境都是一个理,理与妄识相应变在分别见境,如果你用无所住心面对世间诸境,当尽凡情,妄识不生,你心中的事圆满报身妙用现前;凡夫把心里思维的当做理,象我们心中画个做房子的图纸叫做理,房子做出来了叫做事,这是我们世俗人的思维,真正外面的才叫理,整个法界的色声香味触法是一个纯平等性理,不可以在上面去妄识分别,完全是心会理的时候,你心里面会出现一个象虚空般的受用;而这种受是平等解脱、功德妙用、化身受用;所以我们转分别妄识…

《《金刚经》系列开示 20》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