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永嘉禅修班講記之六·五種方便行——行五法▪P3

  ..續本文上一頁的美色,耳朵不執著好聽的,六根不追逐六塵;夜裏還要清楚、明白、不昏沈。當一種精進的善法欲生起來的時候,不動幹戈也太平。不必特別的磕頭、拜佛、誦經一大堆事情,只要六根守清楚了肯定會受用無盡。

   沒有禅定經驗的人,幾次坐下來有點受用後,就會打折扣,一次受用要停好長時間才能進步。因爲他懷疑、恐懼,忐忑不安,甚至還有點沾沾自喜,禅定的感受和心態反而使他不知所措。所以鑽火鑽到一定程度,煙冒出來了是不能停止的,否則不是精進就是退轉。學道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可能保持原狀的。對于所修的法達到一定的境界,可以安住。比如我們修初禅,達到初禅就可以安住。然後你要想達到四禅,在初禅就不能安住了,有了初禅的感受,馬上要出來,進入二禅繼續用功,要這樣不斷的努力精進。當然,我們長遠的志向應該是成佛路上的不退轉。

   叁者念,念世間爲欺诳可賤,念禅定爲尊重可貴。若得禅定,即能具足,發諸無漏智,一切神信道力,成等正覺,廣度衆生,是爲可貴。故名爲念。

   念是念念不停,前面的這個欲,是一種大意向,並不是在心中生起很多現行,就是自己願意做這些事情。這個念頭要成爲指導自己具體行動的思想。世間的一切法都是欺诳的,可賤的。所謂可賤,就是它的副作用。得到了名利和各種享受,同時也相應産生了負面的東西。世間之事是不可取的,生命的自性,才是圓滿自在沒有副作用的。只有在禅定的快樂中,我們才能開發這種生命的無漏智慧。

   無漏,是沒有煩惱的智慧,沒有見思惑和分段生死的煩惱。禅定的作用,使我們在輪回的世間充滿了自信和力量,不會被世間的八風所吹倒,並最終成等正覺。等正覺,就是佛,靠禅定和無漏的智慧來成就佛道,這是非常可貴,非常難得的,我們要在心中經常生起這樣一種觀念。掌握了前面二十五方便的修行方法以後,這種觀念,是一個很重要的修行動力。

   每次打坐之前要回顧一下這個觀念,一般的法門都有這樣一個念,淨土法門裏,一開始就要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對佛陀的慈悲、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生起強烈的感恩和覺受。我們在禅定的快樂裏也要生起這種強烈的願望。在禅坐入定之前,先回顧一下這種觀念,再讓自己進入禅定,這個力量就會比較堅固。如果沒有這個專注的欲望和念頭,坐久了以後,就會像完成功課一樣。比如大家念准提咒、大悲咒,一開始念得很起勁,到後來就像是還願,像完成功課,這樣就沒有力量了。所以這個念,是指每一次修法的時候,必須從心底裏生起這種要成佛的強烈感覺。

   四者巧慧,籌量世間樂,禅定智慧樂,得失輕重。所以者何?世間之樂,樂少苦多,虛诳不實,是失是輕。禅定智慧之樂,無漏無爲,寂然閑曠,永離生死,與苦長別,是得是重。如是分別故名巧慧。

   第四是巧慧,善巧的智慧。這種智慧,不同世間的一般聰明,它是把我們生命正負兩面的作用都看得很清楚。正面的是智慧、禅定、安祥、快樂、悠閑自得,絕然沒有不舒服的感覺,而且永離生死無常的世間法。世間的快樂我們可以籌量一下:好吃的、好玩的,這些快樂的結果是什麼?作一個比較後就會發現:生命中真正需要的,並不是那些虛幻的榮華富貴,而是紮紮實實能夠感受的這個心態。有了智慧和禅定,世間的榮華富貴會轉化爲一種清淨和莊嚴。否則,這些榮華富貴就會誘惑我們進入永無盡頭的輪回中。所以這種出世間的禅定、智慧、悠閑自得的心態,實在是比什麼都重要。

   看清了生命中正負兩面的作用,闡揚了正面的作用,負面的自然就沒掉了,但榮華富貴還照樣存在。佛經裏面說,世間、出世間的沒有比佛陀的淨土更莊嚴、更寶貴、更榮華富貴了。要說名聞利養,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的名有多大?他們的知名度絕對不在我們世間任何一個人之下。所以只要正面的東西提出來,那些附帶的作用反過來就是生命的妙用,如果沒有智慧的指導,世間的這些妙用都成爲副作用,這是巧慧。

   五者一心,分明明見世間可患可惡,善識定慧功德可尊可貴。爾時應當一心決定修行止觀,心如金剛,天魔外道不能沮壞,設使空無所獲,終不回易,是名一心。譬如人行,先須知道通塞之相,然後決定一心涉路而進,故說巧慧一心。經雲:非智不禅,非禅不智。義在此也。

   這個第五一心,要跟前面的巧慧聯合起來看。巧慧是智慧,一心是禅定,定和慧兩者要合在一起。沒有智慧的定不是真正的定,沒有定的智慧也不是真正的智慧,所以說“非智不禅,非禅不智”。沒有智慧的人,進入不了真正的、正確的禅定,沒有禅定功夫,也不可能有真實的智慧。智慧就象我們的眼睛,禅定就象我們的腳,有了眼睛又有腳,走路百分之百不會錯,也不會摔跤。沒有眼睛光有腳,很容易摔跤,光有眼睛沒有腳一步也走不了。所以要把禅定和智慧這兩者結合起來看,世間的一切就清清楚楚了。如果能夠定慧等持,一切天魔外道、一切有爲法都不會影響到我們的修行。

   好,我們今天就學到這裏,阿彌陀佛!

  

  

《永嘉禅修班講記之六·五種方便行——行五法》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