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18▪P2

  ..續本文上一頁問題的。這句話如果不明了,不契入,不當機,不承當,哪後面那還會有能明了的東西呢?我們衆生心非常怯弱,往往認爲我不是佛啊;我好可憐啊;這種謙虛其實害你最深,而且越是謙虛越是害深;要不另外情形,我本來是佛,傲慢我見,功高我慢;不聽法師所講,不聽金剛經所說;有一個獨立的我見在那裏,不依佛陀的傳承教法,依你個人的知見,情識;這是很成問題的。金剛經講的道理就是要你換得佛心,金剛心,佛性之性,開顯如來智慧,要你能夠當下承擔,發出真實的勇猛心,以絕對的心智去乘當;比如你念地藏經看到地獄的苦,發了出離心。但念佛的時候還想著苦,哪就是錯誤的,就象我要到北京去,我已經坐上車子了;可你還老是想著我還沒有上車,這不是很成問題嗎?爲什麼要當下勇敢承當,代表了你堅定的信心、絕對的心智,代表你強烈的真實的出離心,代表你真實的感受到如來實相的重要性;反之,你越是謙虛,越是說明你並不是勇猛的想出離,真正的勇猛心一定是敢于承擔的;承擔代表著我願成佛,用絕對的心智去做這件事。只有敢于承擔的人,才是真發菩提心。真發心的人,才能勇猛精進,才深知出離苦海的根本;我無始以來流轉叁界,不聞此法;是何等不幸,今聞法要,信順受持,怎麼能不勇猛精進,當下承當?!什麼叫執持?無執的當下的乘當,時刻的觀照實相,不要讓妄識鑽進來,堅持下去。真發菩提心者,想出離叁界者,哪有不觀照不乘當的道理呢?唯有此法能夠出離叁界,出離苦海啊。唯有此法,能夠發出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能夠究竟圓滿;如果不能悟明心地,就得乘當將來六道輪回的果報,什麼叫真切心,什麼叫一心?你怯弱,你不肯承當,如何能與真誠真切心相應,如何能與一心相應呢?好多時候,我們只是很淺薄的在心中想想而已。不管你能否相續,你能夠有一念二念有此相應狀態,都具有非常不可思議的功德。要了解此真實一念,對他生起強烈的期望。你明了這個的哪怕是一刹那,哪個“如是我聞”的實相就在當下。顯現清靜自在,無憂無慮,無我無人,無住無念妙用當前,佛陀的法身舍利全體顯現。此經意即是法界,經意與法界不二故。

  六年苦行的六代表六識,超越六識;七步蓮花,七代表超越叁界;

  地是平等大悲心,藏是如來法性,對一切衆生平等故,只有法身做得到;

  言詞道斷,不立文字。是指安住一心在體上面,自然一切隨順,一切度化。一切處不住,有住即妄,就是能造善惡業。表法的重點是安住于體,不是文字。

  如何從般若的角度去透視“念佛是誰”?念佛是誰與“南無阿彌陀佛”是何關系?爲什麼說“阿彌陀佛”就是我的心?如何真正生出這個心?生出這個心與修行有何意義?如何直接契入“佛體”?

  念佛是誰?感應到法無所住,得失全無,參禅時如果你找出答案出來,一定是錯的;這裏面一定是沒有文字可言;但一直安住在這個體裏面,有沒有錯誤呢?過去祖師在談“念佛是誰”到底對不對?念佛是誰就直接告訴你沒有我存在。應無所住嗎。我一直認爲是我在念阿彌陀佛啊;難道這個我不是真的嗎?不是真的是什麼呢?接著念,我不是真的,我是什麼?我是誰?當下一念有可能會于實相;當下與法就會有些相應。如果沒有一個我,或者我不立的時候,這個時候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無我的念;念佛是誰與念“南無阿彌陀佛”幾乎是沒有差別的。只是一個導因一個導果而已。念阿彌陀佛是講果,阿彌陀佛是全體顯現,我是妄識在念,阿彌陀佛是能念;阿彌陀佛就是我的真心顯露;你只要以阿彌陀佛爲我真心的顯露,徹底的將妄識我丟棄,沒有煩惱,沒有吃飯,沒有睡覺,……如果阿彌陀佛全體是真我顯現,這個世界還有萬物嗎?能念的阿彌陀佛就是獨立性。如果是有個我在念阿彌陀佛,妄念産生了,哪就麻煩了,變成有個我,有個阿彌陀佛,根本不相應;禅宗“念佛是誰”的時候正好破除哪個妄念體;爲什麼有人念一輩子佛不能往生或是只能到邊地疑城呢?哪是因爲有妄見在哪個地方,認妄爲真。全部把“阿彌陀佛”獨立性,這個時候,大千世界皆如平地;吃飯穿衣睡覺,只是一個真實的“南無阿彌陀佛”。誰在吃飯?誰在睡覺?誰在走路?誰在聽法?這個時候你會感覺到南無阿彌陀佛太清淨、太解脫、太自在了;常樂我淨一定現前。念佛就是佛了。沒有我了,阿彌陀佛獨立顯現,自然至所牽,往生到彼國。那還能不成佛嗎?念佛是誰?刹那時間“我”“妄”就沒有了,與實相相應了,契入了,證悟了,妄不立,實相自然現前。其實永遠不要找答案,一找答案就麻煩了。找到答案就變成我執了。一找答案,妄就建立了。以妄尋妄,永遠不能找到答案。“念佛是誰”修到後來,會修出清淨,修出非常好的感受,這個時候容易形成我見,形成貢高我慢;接下來要降伏這種貢高我慢,降伏這種微細的煩惱,逐漸契入實相。淨土法門直接念“阿彌陀佛”,直接契入佛體,沒有次第在修,直接將的佛的果德受用于因地,當下當體即是;不需要另外繞彎子。只要緊緊抓住佛的果德自然而然的就破掉了我的妄,容易契入實相與佛相應。念佛是誰是將因地要修到佛的果地,這裏面有強烈的複雜的次第。有強烈的情識的作用,是典型的借假修真的方法。

  六祖慧能真不了得,心性單純到一悟全悟,,在再懷疑,直下乘當,一切妙用現前。了知實性後,內心無住當下,無修之修,頓起妙用,自在心不受任何妄執情執。我們的妄想妄念太過執著了,太堅固了。南摩阿彌陀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18》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