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比如有一人,他有一天走路問自己,他自己一直在拼命打妄想拼命打妄想,他自己打妄想打到一定的時候,突然警覺“是誰在打妄想?”突然一下子自己空掉了;咦,他在找“我在哪兒啊”“我們在哪裏?”好像自己咦自己空蕩蕩的感覺,沒有一個我這個身體裏邊,這個時候發現這個世界像飄的一樣,就是說過去我不是講嗎?我一天上廁所的時候,我猛然看見了,咦,是誰在上廁所?他看不到自己一個我在上廁所;我明明坐在廁所裏邊嗎?怎麼我在哪裏?在上廁所這裏?這個我在哪裏啊;我以爲我自己在做夢呢?我發現我自己好像在做夢一樣,有一次拉屎拉到床上去了,我當時懷疑自己在作夢;所以人在這個世界上面如果你真正悟到了,你要證悟了以後啊,你真的是在作夢啊;你可以看到自己在作夢。所以一個人對夢境是恍恍忽忽的,這個虛妄的那種境界,所以在這個世界上活的非常的輕松;非常的自在。你就悟到了這個世界如幻如化;你證悟了,證悟了這個世界。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此世界走路的時候,真的是如幻如化,他感覺這個世界就像夢境一樣;根本沒有一個真實的我落在這裏面。釋迦牟尼佛講法的時候啊,他能了知一切衆生心,他一講法衆生隨類應解;但是他自已毫無執著,在講法的這個過程之中自己如幻如化,他真的自己沒有一個講法,爲什麼呢?他落在那個清淨的體裏面,每講的聲音都隨著衆生的念頭出來的;我講法,是我在講是不是?佛陀講法不是我在講;是從衆生心裏面出來的。可以看得出來,我很清楚這是我在講,事實上證悟了以後呢,是你在講,是從你念頭裏出來的,並不是從我的念頭裏出來的,從你的念頭裏出現了他的文字,然後他一句話解答,一音演法隨類而解。所以他每個念頭每個動作,都是由衆生的心而顯現的,不是由他,他是不動的,所以衆生怎麼動他就怎麼動,對他來講永遠住在絕對的體裏面,非常的清淨,說法走路沒有分別都是恒的。不會有講法開心不講法不開心啊吃飯覺得很快樂,走路覺得很難過啊,如是等等這些東西是絕對沒有的。我要是走路很難過,睡覺好舒服啊,如是種種在我心中不斷的顯現出來,那我肯定是個凡夫。所以佛陀在此世界只是你心中的一個示現,佛陀絕對沒有來也沒有去,爲什麼無來無去呢?當體即是;在你感覺到來,是因爲你心中有來;他當下絕對的體即沒有多一點,也沒有少一點。你想一想,他當下絕對清淨的體他是盡虛空遍法界,同一體類,就像這個手掌一樣,哪一個地方不是他的手掌呢?所以他不管到哪個地方都是衆生的心,都是他的一個手掌而已,同一手掌無多無少,無來無去。只有衆生的心有來有去;
所以妄念達到真念的時候,所有妄念都變成真念了,一旦到真如,到真實這個法界,你證悟了以後,你這個法界變成了我的實相了,這個世界相對的體就不存在了;不存在我跟你相對了。這個時候廣義來講:是不可思議境界是對菩薩來講的,菩薩能夠容納所有的衆生變成一心;從狹義來講就是南摩阿彌陀佛名號,我們就是南摩阿彌陀佛,我們廣義很難修的。廣義來講大菩薩道,除非佛和菩薩,八地菩薩才證悟這個遍法界道理,我們現在能證一個小小的一念南摩阿彌陀佛,那就是千謝萬謝了。但是小跟大無二無別;十方諸佛能證悟的盡虛空遍法界變成一念,佛陀是不可思議的;我們所證的“南摩阿彌陀佛”的一念,與諸佛廣義所證的那一念無有差別;我們只要死心踏地的念南摩阿彌陀佛的這個狹義跟我們自性中的廣義,是沒有任何差別的;佛陀所證悟的和你狹義中所證悟的是不二的。比如說我已經證到狹義,還是小乘,從廣義來講我在現實生活之中,還有說我證悟了念佛叁昧,我證悟了阿彌陀佛即是我,我即是阿彌陀佛,但是爲什麼要跟你說呢?因爲我沒有證悟你啊,我沒有證悟到大家啊;我只證悟了我這一念啊,但我證悟的這一念和十方諸佛所證悟的遍法界的一念是不二的。釋迦牟尼佛不會告訴你“我證到了阿彌陀佛的那一念了”,他不會給你講這個狹義的東西。所以釋迦牟尼佛證悟了盡虛空遍法界,釋迦牟尼佛爲什麼能夠大行菩薩道,他證悟了這個法界,他才能行菩薩道,那麼說我們證悟這一念,離行菩薩道還很遠呢?就是說我過去念佛完全證悟了這一念,這一念我已經明了了,因爲這一念的證悟使你獲得大信心,使你獲得大力量,使你獲得真實的一念的果德現前,終生的受用;你了解了實相是什麼,我不能修大乘,我不能修廣義,但是狹義方面我已經知道怎麼回事。
如果從廣義上面修,就是光明無量、壽命無量、阿彌陀佛也有廣義是不是?阿彌陀佛名號是我的心,心遍法界故,衆生莊嚴故,大悲心現前故,18願19願20願其實就是廣義,把阿彌陀佛名號打開,廣義。把阿彌陀佛建立以後就是狹義,修狹義,狹義就是小的意思,狹義就是南摩阿彌陀佛,修狹義也可以修廣義也可以。但是不管是廣義還是狹義,解脫是不二的;不過廣義難修,念南摩阿彌陀佛這聲名號好修,爲什麼就念一聲南摩阿彌陀佛了。首先我們感受一下,如果我們在此世界在此心中這個當下,如果有一天你從狹義裏面感受到了阿彌陀佛變成是你了,你實相現前的那一刹那,小小的實相狹義裏面的實相現前的那一刹那,你也會生極大的歡喜;知道了阿彌陀佛是什麼了。就像我過去說我知道了什麼是阿彌陀佛,然後抓住他就不放了。要講修行的話,我很清楚,過去我說要修神通很清晰,因爲我已經找到了訣竅了;我知道了般若實相了,我找到這個訣竅還不好修行嗎?如果你沒有找到這個般若,不知道你念的這一聲就是你將來的實相,除妄即真,你不知道這個體就像大海裏尋針一樣,難上之難;如果你要是找到了般若,以般若之心來修行的話,那就像你用眼睛看到地球一樣,立即在你眼前;你要找到很容易找到的;所以離開了般若的話,你就麻煩了。所以現在人沒有這種般若智慧,很難通達;所以念佛沒有受用;天天念阿彌陀佛,熱的要命,好熱啊不想念了,因爲你心不住在那個地方。你念阿彌陀佛念得汗水直流,你心裏覺得還是清涼的,念出你心裏的清涼,外面雖然炎熱,但遮蓋不了你心裏的清涼;真的很清涼的。
我在東林寺裏如何念佛?如何拜佛?炎熱的天氣中如何念出清涼?
我過去在東林寺念佛,夏天穿棉祅也沒有關系,冬天穿單薄的衣服也沒有關系;所以冬天我沒有穿過棉襖,只有我師父的一個破納衣;然後裏面穿一件汗衫就可以了;出汗打濕了我也不脫掉,到夏天我還是那件衣服。那個時候爲什麼是哪個樣子呢?大家想一想,你要念到夏天不知熱,冬天不知冷;爲什麼?抓住那一念啊,實相裏面沒有冷也沒有熱啊;名號裏面有冷有熱嗎?只要名號沒有冷和熱,你就沒有冷和熱,你安住在那個佛號上面,你身體的冷熱都忘記了,佛號沒有熱我應該沒有熱,佛號沒有冷我就該沒有冷。我有冷的原因是有妄在那個地方作怪;所以你抓住,你一直在想,佛號沒有冷也沒有熱,那我冷熱就是假的,知道他實相,你一直往那邊走,你要住到名號上邊去,要把名號變成自己,南摩阿彌陀佛南摩阿彌陀佛南摩阿彌陀佛,念到後來,小聲念大聲念一直沒有我念,到最後呢?誰在念呢?嘴巴在大聲念……我常常聽到這種聲音,嘴巴在大聲念南摩阿彌陀佛,突然感到誰在念南摩阿彌陀佛啊?我拜佛也是這樣的,每天拜多少拜,我在東林寺是常常拜佛的,不斷的拜,剛剛開始拜佛的時候,還曉得自己在拜佛,肉體在拜,拜得汗流浃背的,妄念在動啊;到了以後呢?身體調伏了,在後面觀察一直拜自己拜啊,拜疲倦了,把疲倦丟掉,我還要拜,把身體丟掉拜,拜到最後面身體丟掉了,然後自己觀察自己在拜,拜到自己跑到對面去了,看到我自己在拜,所以自己在拜自己;到最後自己都沒有了,整個的空掉了;拜的人也沒有了。你必須要這樣的去做,我們念佛也是一樣的,念得熱的時候,拼命的搖扇子,搖扇子,那有什麼用啊;念到坐下來,扇子不搖了,熱冷不管了,就是念南摩阿彌陀佛名號,沒有熱也沒有冷;名號是諸法實相,它是清淨無染的,它是超越的,然後你自己想:名號是超越的,然後我要坐到哪裏邊去,然後你不斷的觀察,到最後面自己看到實相;念念念念念念把自己給忘記了,名號變成是你了,有一天忽然啪的一下就打開來了,像抽水機水管打結打死後水拼命的鼓拼命的鼓,終于啪的一下沖出來了;啊那個自在啊,這個時候大熱天也是透涼的,如果你要不經過這樣的沖擊一下,你永遠是在疲倦之中,念啊念啊,念阿彌陀佛念得那麼的累,不念吧還想念。如是很難受用,你必須要念通過去,那終身就受用了。爲什麼念佛念了一輩子沒有受用呢?就是最緊要的這個關頭你沒有過啊,就像你爬山爬了一半,累了不爬了,其實很簡單,你一直這樣念,坐在哪個地方,身心自在嗎,吃飽了穿暖了,把握那一念又不要花任何一分錢呢?越想阿彌陀佛越自在,越快樂,越歡喜啊;熱也不知道熱了,冷也不知道冷了;只要你把它抓住,破妄見實,然後這個時候你越念越自在,越念越自在;你覺得自己想念了。如果你要是不破妄,妄就生妄想了;妄想就會疲倦了。首先我們身體要調和好,坐在那兒很安穩,如果你覺得累了,走一下,再來,所以我們不斷的調合,不斷的調合,覺得實在受不了啦,走一下轉一下,起來再來念。最重要的是讓我們沖過去。哪一天你沖過去了,你就是佛世尊,你就是大丈夫。如果你這一念不沖過去,那你就麻煩了,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獲得這一念。大家知道了嗎,怎麼念阿彌陀佛?
現在人念佛爲什麼叫難過念佛?難過的根源?現代人煩惱和累的實相[5] 是什麼?這種煩惱與念佛有何關系?
試試看,現在念佛叫懶惰念佛,一坐在那個地方,坐好,放松自己,南摩阿彌陀佛,放松自己,南摩阿彌陀佛;啊終于清淨了,南摩阿彌陀佛南摩阿彌陀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1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