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讓你進入絕對之境,顯你的實相,在你將開口的一刹那開口的體就是;在你開口的時候口的體就是你的心落處,那個體就是你的實相。所以我們開口講話的那個體就是你的實相,你說哪個體怎麼開口呢?他就告訴我們爲什麼宗門不言呢?是因爲言的那個體就是不言的體,就是言而不言,他就是要你斷文字,見你那個實相,安住這個實相體裏面,那個體就是。所以我們下棋啊走路啊,不談道,不講佛法,但是呢我在下棋,一直下,我吃飯穿衣睡覺就這樣的,人家說你怎麼不修行呢?因爲我在這兒玩,很自在的玩,因爲絕對的體是道啊。所以不講佛法,他就安住在這個道上面;沒有言詞的東西,吃飯穿衣睡覺,一天到晚就這樣的過。就這樣的,很簡單的過;就非常的老實的安住在這個道上面。這個體是不可思議的,衆生就想,那我下棋就是佛嗎?不可以這樣說,知道吧!我吃飯就是佛嗎?不是吃飯是佛,是吃飯的絕對體。真正的觀到體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呢?自在,沒有私心,非常的自在;所以你一天到晚吃飯穿衣睡覺,非常非常的自在,觀照進入實相的時候,你走路沒有感覺到你在地上走路,因爲沒有我走路啊,我走路的體是沒有走路啊,超越言詞啊,我給你講沒有用,要靠大家自己會,知道吧。
我如何說法?如何證得一行叁昧?如何不用言、不用名相而是用心會于萬法?
我現在講話都是文字;文字是導致于沒有文字,我怎麼講話他都是沒有文字的,所以金剛經中說,度一切衆生無衆生可度,若人說我說法者,即爲謗佛,我說法了沒有?我問你,我現在說法了沒有?常福師說法,那你沒有開悟;我說法了沒有?我說法的這個本體的當下你明了的當下一念,我說法的本體就是你的實相,你跟那個實相是一體的。你觀照的那個叫觀照;那個妄在斷、在往裏邊斷;這個實相刷的就顯現出來了:這個世界根本沒有我吃飯,沒有我走路,沒有我穿衣,沒有我睡覺;沒有我在聽法;這個世界都是法在轉;安住體裏面誰在聽法?誰在講法?誰坐在這個地方?沒有人坐,沒有人吃飯,沒有人睡覺,你有此觀照有此文字有此實相,不斷的這樣延伸下去,不斷的這樣下去,有一天根塵脫落,像憨山大師一樣,不斷的問,誰在走路?誰在吃飯?誰在睡覺?誰在念佛?(問的時候叫觀照)啪的一下,有一天念斷了,你自己走在路上看不到自己在走路,證到了一行叁昧,證到了正受現前;遠離了眼耳鼻舌身意的刺激。我們平時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嘴巴吃,用手摸,以這個作爲修道的根本;眼睛看這個好看啊,供養佛啊,耳朵聽這個好聽,念經好啊,遠遠超過了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官上的受;直接的用心來會于萬法,你眼耳鼻舌身意這所有的受,都已經不在去重視了;完全用心來會于萬法,建立觀照;然後進入實相。什麼是鹹什麼是淡,就要觀照;淡是什麼?在後面啪的一下,淡沒有了鹹也沒有了;就變成你的佛性了;這就是你的本來面目;這就是你的實相般若;所以實相般若是通過觀照來的。如果大家勇猛的精進,念佛勇猛的精進;但是要有智慧;一定要有叁種般若現前,勇猛精進才會真實,如果叁種般若不現前,你不知道什麼是妄?以妄套妄不是越走越遠嗎?所以般若要現前,要知道什麼叫般若,般若現前,了知妄的體而不可住,所以對妄不執著了,對實相不執著了,觀照的時候還知道這是妄;就是說往裏面鑽;
念阿彌陀佛如何樣的證到實相?
念佛首先是文字,然後文字再到裏面還是文字,一念變成觀照,然後觀照我念阿彌陀佛觀照的體還是假的,還是妄的,原來這個名號是獨立的,這個時候的名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站到對面去了,阿彌陀佛就是我了;一直就是想阿彌陀佛就是我,阿彌陀佛名號就是我的實相,然後自己這個妄慢慢的斷慢慢的斷,然後阿彌陀佛名號就是我的真實、實相,我能觀照的這個體是妄,妄妄妄,一直是妄的,虛妄的;一直斷;一直斷,突然啪的一下根塵脫落,實相現前;就證悟了;所以念阿彌陀佛可以證到實相。如果你不知道哪個是妄,我念阿彌陀佛,一聲二聲叁聲,南摩阿彌陀佛,南摩阿彌陀佛,南摩阿彌陀佛,你沒有觀照,你也沒有文字,你不了解阿彌陀佛名號的實相,你觀照阿彌陀佛名號的實相,把實相給丟掉了;還是以你的妄想爲准,只是你“南摩阿彌陀佛,南摩阿彌陀佛”,你沒有觀照了;但是我也看到了阿彌陀佛,也一心不亂的在念阿彌陀佛,也知道了我在念阿彌陀佛,但是你融不到法裏面去,你永遠只靠你的意識在維持,所以你聽到的阿彌陀佛,是你的妄想而已。你怎麼念也得不到法味;你永遠如是,因爲你不知道你的妄是假的;你不明白這只是借假修真而已,沒有看到真,假就是假的;假的怎麼能變成真的呢,就是妄,妄就是六道輪回;
很多人念佛得不到受用的原因是什麼呢?最大不了就是得到一點清淨而已,兒子孫子家裏什麼東西忘記了一點而已;念阿彌陀佛確實忘記了一點點。你不能證到實相的原因,是因爲你沒有文字、觀照、沒有文字觀照就不了解你現在還是妄。所以我們要有止要有慧,這個止觀跟禅定的止觀是二回事,那個止只能增加你的福報,你不能夠進入實相,是爲什麼呢?不知道妄故。念阿彌陀佛有沒有受用?閉著眼睛念“南摩阿彌陀佛南摩阿彌陀佛”有沒有受用?我過去不是常常講嗎?什麼是念南摩阿彌陀佛?外面放松裏面要提起來,念阿彌陀佛就像抓老虎,常常觀照,跟智慧相應的觀照;外面放松下來,裏面有一個強烈的觀照的體生起來;不會懶漢的;念念念念自己都要睡著了,念阿彌陀佛什麼都不知道了,觀照都沒有了;還有一個名號在念,確實自己天天得到一點點清淨,但是沒有觀照;只有自己聽到的一個清清楚楚的阿彌陀佛;確實有聽,但是沒有聞性;不知道你念南摩阿彌陀佛,只是在念而已,是對立的一個阿彌陀佛,但是不知道阿彌陀佛就是真正的實相了;把阿彌陀佛這個實相給丟掉了。然後我就念阿彌陀佛,一個我在念,一直在念“南摩阿彌陀佛”“南摩阿彌陀佛”,你這樣怎麼念都得不到受用;爲什麼呢?你越念越懶越念越懶,念只是懶漢而已,念就求個清淨而已;求得一個小小的心安,
如果你念阿彌陀佛念到阿彌陀佛就是我,首先從始至終都是一,不是二,就是不管我煩惱清淨都是妄的,唯有阿彌陀佛是真實的,就是說不管自己的清淨,不管自己的煩惱,阿彌陀佛就是我真正的實相,這個實相都是一個,就是文字也是講實相的,觀照還是講實相的,實相還是實相;實相的體是不變的,從始至終不變的;但是你從文字上面聞到實相,産生觀照,到最後跟實相相應了;那麼說文字的對立妄想沒有了,觀照的妄想對立沒有了;徹底的實相現前了,妄想就徹底變成虛妄,恢複了你的本性;你的本來面目顯現出來就是證悟。不是說我們聽了金剛經以後一點證悟都不要了。金剛經他要我們生起斷疑,斷疑就是斷除妄想,斷除我們的妄想叫妙用;如果不能斷妄想就不叫妙用[善玉4] ,肯定會斷除我們的妄想的;大家知道怎麼念了嗎?
文字是要的,分廣義與狹義;從菩薩道來講叫廣義,對阿羅漢來講叫狹義,對阿羅漢來講還是“南摩阿彌陀佛”就是六個字而已,從廣義來講阿彌陀佛名號就是我們的心,我們沒有一個獨立的心存在,我們的心是妄心,但是你在重視阿彌陀佛名號的時候就是重視你的心了,心現在還不在你的肉體裏邊,但是你現在肉體裏邊有個妄識,就是對立的一個妄識。那個妄識不是心,但是我們無始以來迷失了這個心,這個妄識是貪嗔癡,裏面藏了無明,藏了見惑煩惱和思惑煩惱;裏面藏了叁界,藏了六道輪回;就是這個識。這個識怎麼出來的呢?迷失了心以後才産生了識,我們無始以來離開心太遠了,我們一看到自己的心還不認識。什麼叫不認識呢?對立的時候就不認識;我們只能夠遠遠的觀照,就是了解了這是我媽媽,這是我的心,但這是我的心還在那邊--名號;這個名號就是我們的心。名號是我的心,他是對于聖義谛來講的,並不是說把我們的妄心當做心。那麼名號就是我的心,我不念名號就好了;可不可以這樣講?那我守住心就可以了,幹麼要守住名號呢?那你心在哪裏?全部是妄念啊,你哪有心呢?名號就是你的心,除了名號之外,你沒有心可得。在椤嚴經上講:“無心可得”那怎麼不知道啊?一切法不住才是無心啊,以一法攝萬法,以名號來攝你真心故;以名號其心;依名號彰其實;就是名號出來了,把你的實顯現出來了。太陽出來了,才知道黑暗是虛假的,才知道你那個都是虛假的,月亮出來了,才知道水裏的月亮是假的;阿彌陀佛出來了,才知道你一切皆妄;那你要了解是妄;所以你一定要知道你現在念阿彌陀佛的這個心是妄心,虛妄之心。
告訴你啊,現在很多人念阿彌陀佛不能受用的原因是什麼?他不能夠真正的把名號當做自己的心在念,不知道萬法唯心,一切法從阿彌陀佛名號中出來;徹底的超越自我。所以佛教裏有一個講到佛理,就是說這個南摩阿彌陀佛完全超越我的知見,因爲我的知見就是“我”,證明名號是超越我,就是沒有我,所以我和阿彌陀佛名號現在還是相對之中,也就是你現在和你的心還是對立的,阿彌陀佛名號叫“他”,叫佛不是我;所以這個妄識是虛妄的,根本不存在,所以我現在念阿彌陀佛這個妄見,你念阿彌陀佛時一定要認識到我念的這個妄念,你要悟到這個道理。就是說一個人通達般若念佛就快,很快就可以進入到佛的智慧裏來;依般若智慧故,很快就可以斷除你的生死;很快就進入到實相,因爲你已經見到實相了,有了這個觀照實相,你自己變成了實相;你念到最後面,發現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名號自己他是沒有念的,你念到最後,你一天到晚念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現前的時候呢?是無念的體,所以你念的南摩阿彌陀佛這個名號,事實上南摩阿彌陀佛,我問你,你念阿彌陀佛這個聲音他念了沒有?
所以這個無念,它是沒有念的;念到無念,念而無念,念是你的妄心,無念是它的實相,我問你阿彌陀佛名號到底是真念還是妄念呢?名號絕對是真念。你念到阿彌陀佛變成實相了,真念現前的時候,你現前的妄念難道離開了現在的阿彌陀佛名號嗎?妄念只是我們的心的妄念,並不是名號的妄念,名號是實相,從始至終它都在實相之中。就是你現在念這一聲南摩阿彌陀佛,一直證到實相的時候,就是一開始你第一念“南摩阿彌陀佛”就在實相了,因爲文字裏面表現出實相,而你的觀照實相,還是屬于實相;你證悟了實相還是實相,就是從始至終都是實相,它一點也不多一點也不少。少的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妄念沒有了;名號並沒有退失;名號還在那個地方,只是名號藏住了。過去名號在我們心中,有疑心,因你的妄心在做怪,名號一會有,一會沒有;一會強,一會微弱;這個叫做重視念而不重視實相,名號有時就會退失。念到最後面全部是實相的時候,從廣義來講我們心就是法界,這就叫觀照。名號就是我們的心,雖然我們的心就是名號,從廣義上講我們的心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法界都是一個“南摩阿彌陀佛”,這個叫做一念,這個念是什麼?究竟空!空了是什麼樣子呢?小一根針也插不進,大盡虛空遍法界,那根針往哪裏插呢?怎麼插也插不到相上面去,所以針插不進去;那個是不可思議啊;那就是我們的心,我們這個針怎麼插也插不到相裏面去了;插不到那個盡虛空遍法界裏面去;雖然那麼大,盡虛空遍法界,但連一根針也插不進,不可思議的心,知道吧?
能念,什麼叫念呢?就是識,你念的心,就是萬法歸一。識是顯現出來的,看到世間萬法都是心造,既然是心造,萬法皆識,你看到所有的長短高低,人我是非,都是我的識,都叫妄念,這些妄念都是心念,你融會到你不能建立一個我在念的心,你要建立一個萬法就是心,這叫觀照。先從文字上面知道,心能見萬法,你就知道了,原來我的心盡虛空遍法界啊,法界就是我們的真心,那我現在爲什麼看不到呢?因爲有妄念在。什麼妄念呢?長短高低,男女老少,這些東西把我們心障礙了;所以我們見不到我們的心,觀照告訴你:你現在看到的這個長短高低,男女老少都是你心造出來的;如果沒有心造不出萬法,一切萬法叫做識,我見到你叫識,見到他也叫識;見到任何人都叫做識;這個叫做妄念。
識是對立而來;像這上聲音(拍一下手掌),是對立而來,是妄的;這個對立的識就是“我”,沒有個絕對的我存在,沒有個絕對的你存在,我們二個人是一個人;只是一個識,而這個識叫妄,以識觀心,以這個法界來觀我的心,不要以我來觀這個心,法界就是我的識,以識觀心。以我來觀這個心的時候,即我見,叫妄念;以法界來觀心的時候,與心相應故。如果不以法界來觀心,以我來觀心的時候,這個世間還是存在的;你除不了妄念,所以把這個妄念變成你一個識。你覺悟這個道理的時候,其實就是你的心啊;以此觀照。到最後如果你有一天證悟了,沒有我沒有你沒有他,這個時候你走在外面去,空空蕩蕩的,在禅定之中。釋迦牟尼佛走路的時候,以衆生心現種種相,你走在路上,沒有一個我在走路。你證悟的時候啊,我走路你看我是男就是男,看我是女就是女,你看這邊還是那邊,對我來講一點都不執著,無論你看哪個地方,對我來講毫不動心。見到實相的時候,沒有一個我在走路,沒有我在吃飯;沒有我在穿衣,沒有我在睡覺;在這個世界上面所有的東西如幻如化,感覺到每個人都是自己。
《《金剛經》系列開示 14》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