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維到常住涅槃,會于佛意,講常住涅槃必須要講十方諸佛,講無余涅槃必須要講菩薩,講有余涅槃就是講阿羅漢。但是呢,不管是佛也好,菩薩也好,阿羅漢也好,大家都不會離開我們,因爲十方諸佛是我們的諸法實相、法身,我們難道能離開諸法實相嗎?離開這個般若智慧的諸法實相嗎?第二個,絕對的莊嚴清淨體。大家想一想,那個絕對的體是什麼?一切法的絕對體、絕對的相,就是莊嚴,心莊嚴,法莊嚴。心莊嚴叫智慧,叫智現前;法莊嚴就是空中樓閣,種種金銀、琉璃、玻璃、砗璖、赤珠、瑪瑙,種種莊嚴。而這些莊嚴是法莊嚴,這個法莊嚴就在我們當下這一念裏面,離我們並不遠。你想一想,這麼好的莊嚴就在當下的一念,只要你回過頭就是,爲什麼不要呢?我們爲什麼還到處奔波呢?爲什麼當下不要呢?所以佛陀說:“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違逆,自然之所牽。”爲什麼“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呢?那個地方沒有人呢?那個地方就是你自己啊。那個地方是絕對的,哪還有人呢?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到那個地方沒有人的,永遠沒有人。其國不違逆,自然之所牽。你相信阿彌陀佛的那一刹那,自然而然的就牽到那裏面去了。十方諸佛常住涅槃裏面已經安設了這個體,就是說,諸佛不會離開我們,爲什麼呢?諸佛之法身,諸佛之報身,諸佛之化身,已經圓滿,每個衆生攝取了。他的報身圓滿,就在我們當下。釋迦牟尼佛在哪裏?在衆生念頭裏面。當下念頭的絕對體,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報身。你什麼時候能看得到?告訴你一個辦法能看得到,你打坐到一定的時候,你業盡情空,變成絕對的體,就可以看得到了。或者你根塵脫落,你就看到了。只要是相對,就看不到,你對立的,相對,就看不到。所以呢,你要打坐坐在那個地方,不斷的進入到絕對的體裏面去。到一定的時候,佛陀的報身就現前,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都會現前,所以呢佛離我們並不遠,就在我們當下,當下這一念裏面。就在這個粉筆裏面,都有十方諸佛。如果你有一天修修修修,跟它同體的時候,根塵脫落,根塵一脫落,粉筆就是你,你就是粉筆,那個時候這個不是粉筆了,用心來會的時候這就不叫粉筆,用眼睛看的時候它叫粉筆,現在你不要用眼睛來看、用心來看,這個粉筆就變成報身莊嚴,不可思議的。所以呢,你看看報身離我們就這麼近。所以釋迦牟尼佛的報身就這麼近,他的法身離我們這麼近,他的化身正在對著我們,我們正在他的化土裏面。所以呢,佛陀常住涅槃,我們無量劫的生死都沒有離開過它。菩薩也住在我們這個地方,菩薩無余涅槃,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所以菩薩一切修,爲衆生修。菩薩的圓滿就代表衆生心中的圓滿。我們心中所圓滿的體就是菩薩,菩薩就在我們心裏面。持戒,我們心中都有戒體,所以菩薩就在我們心裏面。你說菩薩離開我們的心,怎麼可能呢?六度波羅蜜,六度是我們自性中本來具足的體啊。所以呢,菩薩要到一切衆生心中去,他必須要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而這一切六度波羅蜜,還有慈悲喜舍的體,在我們心中本來具足的體,我們都具足了,一切法界衆生並且還是平等的。所以呢,菩薩持一戒持一切戒的時候呢,進入一切衆生心,所以呢,菩薩正在我們心中,那我們也在一切菩薩心中。只要你持戒,你就到菩薩心中去了,到一切諸佛心中,到一切菩薩心中,到一切衆生心中,到十法界衆生心中。所以你一持戒,一忍辱、精進、禅定,都跟佛菩薩呼呼相念,就像網孔一樣。我們在菩薩心中,無余涅槃就是當下。天道到底在哪裏?我們有叁大空,一個是法身空,是大圓圈;報身空,還是個圓圈,法性空;還有一個,我們心空,還是一個圓圈。什麼叫心空?就是意識,就是識。什麼叫法空?就是相,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一切相。
大家想一想,識就是叁界,叁界就是識,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就是一個意識。而這個識的世界,是一個大識,我們共同一識。識是一個體,就是虛妄之體。我這個識和你這個識,爲什麼動念頭?我爲什麼見到這個東西動念頭?這個念頭是法界中本來具足的體。顯現出來了,比如我看到這個花,但是是識。這個識沒有沒相呢?識的本體是沒有相的。是你認爲有一個我看到花了,是什麼起作用呢?是識在起作用。你也看到這個花了,都是識在作用。每個人都可以看到這個花,都是識在作用。這個識是空的,是沒有實體的。十方世界都用這個識來看到這個花。叁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都用這個識來看這個世界。所以呢,我們執世界爲識,就是我現在看到花,認爲我自己得到了,就産生了妄體,叫妄識。就是在識裏面建立一個另外的分別出來,就是差別。比如我、你、他,出現叁個,其實叁個就是一個識,這一個識呢,認爲是叁個識,就産生了分別,認爲說,我是兩個人,我是叁個人,我是四個人,其實沒有一、二、叁、四個人。而阿羅漢呢,了解法界本體是清淨的,我們共同一個法身,清淨的體就是識空,一旦你證到識空,叁界變成一念,就是叁界一體,叁界就是識界,叫做化身。釋迦牟尼佛化身就是住在識界裏面,如果你覺悟了識界叫化身,如果你沒有覺悟就變成識,就是六道輪回的生死,覺悟了叫化身,就是了不可得,就是叁界了不可得,就像水裏的月亮一樣,了不可得而可得,可得就是不可得。比如,水裏如果沒有月亮怎麼可能呢?但是你能找到月亮嗎?找不到。但是沒有月亮也是錯誤的。就像水不起波怎麼可能呢?但是波是真實嗎?波是假的。但是呢,那個不起波又是有問題,就像水裏沒有月亮怎麼可能呢?但是水裏的月亮絕對是假的。就是說,識是假的,但是果報是真實的。就是說,做惡業,必定有惡報。爲什麼有惡報呢?水裏的月亮既然是假的,但是它畢竟會顯現出來啊,我們看到水裏的月亮啊,天上的月亮就是水裏的月亮,化身是本來具足的。它是虛妄的,但是能夠顯現。六道輪回就像水裏的月亮一樣,雖然是假的,但是果報還是真實的。所以呢,你做惡業,必定有惡業的果報;如果你發願,就變成西方極樂世界的果報,或者變十方諸佛國土的果報,變成大願的果報。如果你要是成佛了,化身裏面有無盡的大悲的果報,報身裏面有無量的莊嚴的果報,這個果報還是有的。佛因就有佛果。法身是沒有因果,但是我們覺悟的那個體裏面,善惡裏都會産生果報,果報還是存在的。所以呢,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什麼樣的覺悟,你什麼樣的開顯,獲得什麼樣的境界。所以呢,我們這個天道,阿羅漢住在叁十叁天,叁十叁天就是識的境界,叫非想非非想天。非想非非想天就是識界。其實每個人的識,都是非想非非想,因爲這個體是我們做人的根。就是說,沒有識就沒有叁界,沒有叁界就沒有我們分別識,沒有分別識就沒有六道輪回。所以有了這個識界,才有叁界,有了叁界才有我們人道,才有我們種種分別,才有六道輪回。一旦你證到了心空,怎麼樣去證阿羅漢的境界呢?如果你了解了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大識,共爲一體的話,你只要去觀察諸法實相,就是清淨。什麼樣的人會證阿羅漢呢?證阿羅漢必須是小乘啊,他爲什麼落在小乘不進入大乘呢?因爲阿羅漢有清淨可得,他喜歡清淨,他不願意度衆生。比如你罵我,他不管你罵我的事情,他只管你罵我的本體的清淨。他說你罵我,體是清淨的,他不動惡念。你講我好話,我不在乎。他的注意力在哪裏呢?是住在那個清淨的體上面。所以呢,你罵我也好,你打我也好,你講我好話講我壞話,我一概不住,他住在清淨體裏面,不住善念,不住惡念,唯住清淨。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一切分別相,善相和惡相,一概不住,唯住一清淨體,這個清淨體是什麼呢?這個就是阿羅漢。不像菩薩,菩薩安住在衆生心中,以衆生的生死爲涅槃自性。阿羅漢以涅槃爲自住,就是他安住涅槃。所以呢,他這個身體一滅,他有沒有真的滅呢?因爲清淨的本體是不動的。它就還複本位而已。所以,無所來亦我所去,故名如來。阿羅漢,實無有法可得名阿羅漢。阿羅漢身體滅掉以後呢,他就還複,就是他平時所觀的那個東西,那個清淨的體就是他的身體,他認爲整個法界本體就是清淨。身體滅了,其實沒有滅,因爲他的身體的本體就是清淨。他不重視身體,他重視清淨體。所以身體死的時候,他沒感覺到身體死掉了,因爲他覺得清淨才是我的身體啊,自己還是安住在那個清淨體裏面,他是沒有障礙,他不會多一點,也不會少一點,沒有一個去的地方,也沒有一個不去的地方,因爲他還是安住在當下。就是說,身體滅的時候他沒有感覺到身體消失掉了,因爲阿羅漢已經在無爲之中,沒有一個滅和不滅了。阿羅漢安住在清淨裏面,本來世界都是清淨的,哪有什麼滅和不滅呢?他就安住清淨的涅槃自性,但是阿羅漢有涅槃可得,是故墮在有余涅槃裏面。什麼叫有余涅槃啊?還有變異生死。阿羅漢還有隔世之迷,他發願到世界來,他還有迷惑的時候。所以大家在意識中把四種涅槃不斷的思維一下,你就進入到一種不可思議定裏面去了,你這個時候才知道,啊,這樣的修行才有意思!這樣的修行才是真正的受用啊!這樣的修行才能生出大的利益。你了解這個體,過去皆非啊,就了解了過去的非,現在的真實處。所以回去好好的思維一下。南摩阿彌陀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13》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