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10▪P3

  ..續本文上一頁佛那個地方照樣還沒有滅,這個地方的衆生還在這個地方,妙用還照樣有。所以把金剛經聽懂了,你到毗盧遮那佛那個地方去了,那個地方叫實相,但是實相還是這個地方,這個地方還是實相。那個地方的果德是什麼樣的?寂滅的。六祖大師圓寂就在寂滅處,就是毗盧這那佛那個地方,就是我們現在。現在六祖大師是哪一個呢?又是你,又是他,每個人都是六祖大師。如果你把金剛經會懂了,現在安住在這個地方,你的後身是什麼?現在我們獨立有分別心,還有這個識,我們覺悟了以後就是一念覺性在那個地方,一旦你這個身體滅了,你就到你自己所覺的這個體上面去就見到毗盧遮那佛,你就分身塵刹,盡虛空遍法界都是你一個毗盧遮那佛的身體,一念之間就恒沙世界,跟西方極樂世界遍滿十方。也就是毗盧遮那佛、五十二位法身大士,這一切一切的相,都是毗盧這那佛一個人。華嚴經講五十叁位法身大士,講十地菩薩的時候,毗盧遮那佛有大願攝取五十叁位法身大士,大願就是悲心,遍滿十方故,恒沙妙德其名爲願,這個願攝取了十法界所有的衆生。在我們因地講叫大悲心,在果地上就是恒沙妙德,就是他的功德遍滿十方。在華嚴境界叫做地,極樂世界有大地平整,這個“地”就是大悲心,就是法身的妙德。因爲他得平等故,在一切衆生心想處。

  如果你把金剛經搞懂了,西方極樂世界自成,跟西方極樂世界非常的吻合。如果你要堅固的心安住在金剛體上面,金剛般若智慧裏面,把六祖壇經安在你心裏面,無所得故。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是這個體,無相無住。

  在《十往生經》裏面講,就是叫無緣觀,一切無緣觀是正見,包括“我”也是無緣,安住在無緣的體裏面不動。了解這個世界就是一部金剛經,無住之相,一切心沒有我,一切法沒有我。心離垢故,我即離垢,法離我故,法即清淨。心無我故,諸心無常,沒有真實的我存在,你心就清淨。一切法沒有我,那法就清淨。

  每部經典,華嚴經、妙法蓮華經、楞嚴經,它都有這個意思。這個叫“通”。一切經典都叫通。大家以後看到經典應該知道,此相即體,此體即相。看一切佛經就是自己的體,就是自己的生命,就是法界。它濃縮了你自己本來的自性、法身,你內心本來俱足的恒沙妙德就在這個經裏面。

  真正修出對經的恭敬,對戒的恭敬,對法的恭敬是非常重要的。這能直接成就你得法的體。

  所以對經不恭敬,就是對自己的法身不恭敬,對經不恭敬,就是對報身不恭敬。你不恭敬,你的妙用就不能現前,那過失有多大呢?特別是對金剛經的誹謗,或者對經典不恭敬的話,嚴重的墮到無間地獄無有出期。乃至有輕慢之心,還有分別之心,因爲你對于法身不恭敬,就等于你心即狐亂,你的心就像發狂一樣。對法上你不恭敬,分別心非常強,那你將來貧窮下賤,講話沒有人信,做事情做不成功,身體老是生病、短壽,五德、五種福報都不能現前。

  對經的用就是你現在的用。大家現在坐在這個地方六根俱全,還有一個真實的心,真實的信仰,這是過去不是一佛二佛出世,而是無量劫來在佛前種諸善根故。如果你沒有善根,哪會聞到這部經典呢?乃至于四句偈等,過去講經是四句一偈,四句話爲一個偈子,就是說,只要你金剛經裏面讀四句就稱爲一個偈子。而這個偈子你聽到四句,此人不是一佛二佛出世,是在無量佛面前已經種諸善根,乃至一念生淨信者,淨信就是聞而信,就是清淨的信,你生出了無相無體的這個體,也就是你明了的那一刹那,其實就是你現在會于心的那一刹那,就是如來實知實見。可看出我們今天講,不知道在哪個佛面前,在無量無邊諸佛面前已經種諸善根。我師父講就是聞到阿彌陀佛這聲名號,也是無量劫前在佛面前種諸善根,你才能聞到南無阿彌陀佛,聞到不是聽到。你看豬也聽到了,在佛面前種了大善根怎麼會做豬呢?所以絕對不是聽,一定是聞到了。南無就是皈依的意思,阿者是佛的意思,彌是菩薩的意思,陀是一切經咒陀羅尼,就是經的意思。也就是無量壽是佛,無量光是法,無量覺是僧。無量壽是一心是我們的本體,無量光是代表法是正念的意思,無量覺是代表清淨的意思,體相用就是佛法僧。如果你把南無阿彌陀佛解開來了,跟金剛經有什麼區別?解開之時,此人是無量劫前在佛面前種諸善根。乃至一念生清淨心,就是心中無有疑惑,斷疑生信。斷疑,就是斷法界的迷惑,斷除你自己六道輪回的生死。我們現在爲什麼六道輪回呢?就是疑。我們平常講“疑”好像是懷疑的疑,現在我們不能成佛的原因都是疑體,疑之體和疑之相,疑不是就光懷疑的疑,我們今天坐在這個地方,都因爲裏面有疑心在那個地方。如果你沒有疑,你立即成佛。斷疑,當下就獲得金剛的信心,就沒有疑了。金剛是斷疑故,金剛是斷煩惱故,疑就是煩惱。你有煩惱就因爲疑,疑就是生死,疑就是障礙,疑就是懷疑心。你有貪瞋癡慢疑,都是因爲有疑心在那個地方,你有財食名色睡地獄五條根。因爲有疑心,你一天到晚痛苦不安、焦慮不安、煩惱種種在你心中不斷的打滾,都是因爲有疑心。我學佛這麼多年爲什麼還是有煩惱呢?因爲你有疑心啊。如果你沒有疑心,你就是信了,斷疑生信,信裏面是解脫的,疑裏面是煩惱的。(如果你沒有解脫,一定還要在信上做功課;如果你有煩惱,一定要照得破你的疑惑;斷疑能成就生信)

  大家爲什麼會有煩惱呢?因爲疑心太重了。這個疑是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大家想一想,只要你煩惱的時候,難道我會懷疑金剛經嗎?有人講:我不懷疑啊,但是我就是有煩惱啊。其實你沒有會于金剛心啊。如果真正會于金剛心,無緣觀生起的時候,絕對不會煩惱的。這裏的用是什麼?就是我們心中的衡量,了解你自己在煩惱的時候,就是因爲你有疑心在那個地方。我們要思維一下金剛經,你的疑心斷掉,煩惱即斷。有人爲一件小小的事情,生很大的煩惱,爲什麼呢?他不會于金剛心啊。你離開了般若智慧,你一點點小事情就會生煩惱,你即使講得天花亂墜的,但是在那個時候不能用有什麼用呢?所以我們的煩惱都從那個地方生出來。真正的有金剛心的話,有金剛之意,心中一點疑都沒有,那就一點煩惱都沒有。水不動波啊,水裏面沒有一點波浪,非常清淨的。即使有波浪也是清淨的。我們利益衆生,這個叫波浪,孝敬父母尊重師長這個叫波浪,但是這個波浪是清淨的,無緣觀故。我們要會到經的這個體。

  不知道大家聽懂沒有,這個“經”字,一定是我們皈依之體,我們應該尊重。我們要斷除我們的生死之疑。我們現在就應該體悟到,不能夠把它當作是一種學問。這個經上會于諸佛,下會于衆生。我講的時候,你會到了你用心體悟到了,不是感受到了,感受和體悟是兩回事。現在人只知道感受,而不知道體悟,體悟是智,感受是情,用感情往往跟識是相應的,而體悟是跟慧是相應的。所以我們講經的目的,要你體悟,而這部經講完以後,就像經典上講,有多少人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果位。如果你只是感受,講完以後你一直感動感動,沒有用的。因爲你不是體悟,般若智慧就不相應,跟慧不相應,那你出門不又吵架嗎?又是非嘛,心中又是煩惱嘛。如果你用體悟的話,你慧就出來了,你一出門可能馬上就得阿那含果位哦,就可以飛起來了。你人沒有飛起來,但是你心已經飛起來了,跟法界已經圓融了,神通俱足了。你立即得到神通,但是這個神通,是“神”通了,並不是身體通了。

  比丘尼證了阿羅漢還不能把地下一根草拿起來。爲什麼?她身體有障礙,但是她心沒有障礙,她還是阿羅漢。所以不要以爲說我看金剛經悟到以後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不一定要怎麼樣,身體不需要去反應,但我心就不一樣了。我心從這個走出去,發現你心神通遍于十方,你的心跟外面是溝通的。你不斷的溝通,這個通達也是不可思議的。一個人不斷的觀察通達,社會上也有人神通啊,小小的神通也有一點啊。比如這個人笑笑的,就知道他心裏很快樂,從肉體上可以看得出來,這也叫通啊,因爲從相貌上我就可以通達你的心。有人從房子坐向,你住在那個地方,他就看得出來,你這個地方住會對你不好。他也有個小通,從相上可以通。還有從相貌上面,身上某一個地方,行爲上講話上啊,也可以有某些通達。這種小小通世間人很多的。你看那個護法神,外面邪魔外道的那些護法神,他也通。

  

《《金剛經》系列開示 10》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