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就是你的言耳鼻舌身意,你不就分成色聲香味觸法了嗎?你在外面還有什麼爭執呢?這外面還有衆生可度嗎?有人我衆生嗎?有沒有?所以是大圓光相啊,這外面是一道光啊,變人我相。通過人我相,了知實相。緊緊記住,在眼爲色,在耳爲音,你對面就是一個色相而已,對面就是一個耳朵聲音而已。色相無相的,由我一心來納受,都是我一心,是故我自己,哪有分別呢?你是我的色相,他還是我的色相,色相于一心,證明色相是一體的。既然是一體,是我的分別心認爲有你我他,其實同一色相,黃色與黃色,白色與白色,黑色與黑色,青色與青色,綠色與綠色,房子與房子,種種的顔色其實是一個顔色,都是我們的心裏面的一個顔色,就是我們的眼。所以自己不斷的這樣觀察,破我執,破法執,法平等故就破法執。沒有我故,我執也破;我執也破法執也破,你就安住在裏面如如不動,大我就現前,自然把我去掉。所以行住坐臥亦如是,你行住坐臥一直這樣安住著,一行叁昧就現前了。現一相叁昧即本體實相。這種思維是什麼呢?就是把宇宙的實相跟你說了。我們沒有悟之前,就是把妄當真,把真當妄。就是認爲你看到才是真實的,看不到就不真實,把真的東西認爲是虛幻的吧是說一說吧,我講的這個東西反而你認爲是妄的,然後抓住妄的東西還認爲是真的,把真的東西認爲是妄的,叫四顛倒法。我們的知見往往不隨著佛見,把我們的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種種邪見安立不動,然後把佛的知見放去不管,不如佛這樣地修持,以你自己的知見來修持,那就犯了毛病。所以我們修行,與實相相應才叫修行,諸法空相才叫修行。如果你與諸法實相不能相應,就不叫修行。所以我們了知,因爲我執故,見惑煩惱生起,我身執非常重故變成我見,我見就是身執,就變成粗惑煩惱。因爲身體執著非常重故,因此對下有風病有火病,對上是飄對上是沈,地火風水,所以有精神病啊,浮躁的病啊,不安的病啊種種病。或者身體有病啊,或著下垂啊,痛苦、沈重,心中的負擔好重啊,就是有不安的狀態有消極的狀態。對于浮來講,就是不安躁動;對下來講,消極,內心沈重,身體水腫,種種病就會生起,都因爲對身體的執著。不但生出種種病,還生出很多驚恐、不安,常常對身體有強烈的照顧,走路會怕,常常防止于別人,稍微人家在外面講話就懷疑,到外面去老是要打扮一下,都是因爲身體執著。隨時隨地都會注意自己的身體,沒有坦然自在的感覺,常常照顧自己,裝模作樣,都是因爲身體的執著。
人有沒有修行,並不看他裝模作樣,全看他內心的純潔,內心有沒有一個純潔的體,從小孩子的眼睛裏看得到,黑白分明。一個純潔的人,即使做了很多的過失,無非是習氣而已,但是他的純潔永遠不會受汙染。比如沙河街上的**,他是當官的是一個追求名利的人。但是有一天我看他拿著一個很小很小的電話簿,還沒有這個手機大,他打電話的時候翻啊翻啊翻啊,我從這裏看出他內心純潔的心,就像一個孩子在做一件事情一樣。這時我才知道,他的內心的純潔的心還在,所以他這個人還可以教化,所以我願意跟他交一個朋友,就是晚上半夜叁點鍾我還願意跟他在一塊,跟他非常好的一個人。其實他在社會上,他還有他的習氣,但是他就願意到廟裏來,晚上來跟我一塊下棋一塊玩,他願意跟我在一起。爲什麼社會上那些人裝模作樣的坐在那個地方,從他眼睛裏就看出來虛假故,根本就看不到他內心的那種純潔,內心那種童氣已經沒有了。所以這樣的人,雖然當的官再大,說實在話我跟他根本就交流不上,因爲他那種霸氣,他那種驕傲,把他內心的純潔全部給消滅了。特別一些搞藝術的人,畫畫的人,他內心中都非常純潔,我們一塊的時候就反映出那種孩子的心,很純潔的這種心。雖然他們在外面染著,産生後天一些不滿足的地方,但是他的道氣未失。我們應該把我們的道氣,內心的純潔的氣質修出來,所以我們要純潔,這個很重要。不要把我們表面俗的東西搞出來了。所以修行能不能成就,七分在于先天,叁分在于後天,看你的先天有沒有這個因。很多人吃了很多的苦也不能成功。但是有的人他只要稍微修一下就很大的成就。證明他過去的因地很重要。六祖大師,一聞金剛經就悟了。我們看了一輩子金剛經還沒有多大的悟性,證明說我們內心裏面因地的純潔的心,已經很久以來被汙垢迷失,沒有像六祖大師那樣立即承當的心。純潔的氣質很重要。在我這個地方的人都是比較純潔一點的人,因爲我這裏又沒有名又沒有利。既然沒有名利,那肯定就比較純潔了。所以在我這個地方的人,我相信他是比較純潔的。你想一想,又沒有名又沒有利又沒有錢財,大家爲什麼要住在這裏?我心中很清楚的。並不是這個地方什麼東西把你迷住了,是因爲這個地方還有一股道氣,這個道氣跟大家這個道心是相應的。如果不相應,在我這裏住不住的,絕對會煩躁、煩惱,幹嘛要住在這裏呢?多少人在這個地方來來去去,他爲什麼住不住呢?包括居士也是,搞些神秘奇怪的東西他來住一下,平時他就不來,叫他修道他就不願意幹了,叫他好好念佛他就不願意幹了。搞幾天般舟叁昧他就來了,講法就來了,平時就不來,都是不純潔的心。
過去虛雲老和尚,一個人跟他說:師父,我來聽法。虛雲老和尚說:法就在你肚皮上面,你聽什麼法?不跟他講!意思說你一肚子法,一肚子想聽法,一肚子想說法,其實你根本不行,你聽法有什麼意義呢?聽了法而不去行,不去觀照,你不知道法在當下,講了也沒有用,講的法再多也沒有用。所以很多人打電話,師父我要來啊,我來聽法!好幾個都要來,南昌的,我說你不要來,來幹什麼,聽法來了平時不來。平時不修行,聽法來了,不是肚皮上聽法嗎?心裏面跟法不相應,不行法。平時煩煩惱惱的,講法時來幹什麼,自欺欺人。所以法與純潔的心是相應的。
本身金剛經不是講得好玩的,不是增加貢高我慢的,並不是說我們得到一個什麼東西,其實就兩個字:老實!把金剛經講完,大家都很老實了,真正的老實下來了。並不是我開悟了!開什麼悟呢?聖一法師說:說有開悟可得的人,永遠開不了悟!有開悟的體給你,這個人永遠沒有開悟。如果講開悟的體給你,你認爲你開悟了,那這個人永遠沒有開悟。害了他。所以這個東西是不可思議的東西。只是叫我們老實,很簡單的。我就體會到,我現在修行,其實我就感覺到這兩個字,就是:老實!什麼叫老實?比如做一個非常無聊的事情,你天天做這個無聊的事情,看看你老實不老實!你不老實,你就不願意做,很簡單的道理,不老實的人不會心甘情願的做這一件非常孤立無聊的事情,不老實他就不會做,老實的人他就做,但是又不是愚癡的老實。智慧的人,他了解降伏其心。
“觀諸法空相,修一切善法不住于相。”修一切善法,俗義谛;不住于相,聖義谛。一切法不住于相,就叫做善法;而住于相就不叫善法。但是聖俗不二故。就是小善大善不住于相,才是真善。只要你做一件事情不住于相,那個法是無比的珍貴。你不了解當下的這一念珍貴的體,何爲老實呢?那你就不老實了,不了解真相,當下不明,知見不正,你自然不落于當下,不老實于當下,不安于當下,不明了于當下,不承當于當下。對此一當下不能明了,多麼痛苦啊!所以呢,“修一切善法不住于相”,這兩句話太珍貴了!修一切善法不住于相,不住于相修一切善法,這句話雙重體啊!聖義谛、俗義谛不二之體,也就是世間一切法與不住于相相應故,稱爲究竟之至善啊。
你念念心中有無量大丈夫的心生起來,可以舍身,可以舍肉,當下這一念。行無聊之事而心中有大丈夫之力。比如我們這裏的人,說大家都有一個勇猛的大悲心,大家做一個非常無聊的事情,這就是珍貴之處。大家每天念念佛啊很簡單的,但是每個人心中充滿無上的法喜,每個人心中充滿著大丈夫之行,每個人心中充滿了無窮的力量,但是做的事情很簡單,這是凡人所看不到的,驕傲的人所看不到的,只有你知我知。我平時可以觀察得到,我看我們這裏所有的人,都充滿了無上的大悲心,都內心中充滿了很大的力量,勇猛的大丈夫的體,無上的信心,每個人心中都具足了;每個人都安于做著非常非常平常的事情,這個就是我們寺廟的珍貴處,這就是我們無量壽寺講法的利益,這就是我們當下的獲得,這就是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德。其實你感受到的時候就無比珍貴。所以我看我們這裏人,個個都是很珍貴,每個人心中都充滿陽光,充滿信心,充滿平淡、平凡。這個要明了,不明了就對身體執著,就産生了另外的煩惱了。
佛教講出離心和菩提心。出離心不是菩提心,因爲出離心只想離苦,但是不知道怎麼離苦啊。我們不斷的會于我們的道心,一念兩念你相應,也是不可思議。要把這個法進入到我們內心中,産生非常深刻的思維,沈浸到我們心裏面去。所謂的見惑煩惱,就是外面對你的攻擊。你怎麼觀察你自己是不是見惑煩惱很重呢?就是外面的人稍微說了一下你,你馬上就蹦跳如雷,像這樣的人肯定是我見很重,就不能夠受一點冤氣,不能受一點冤枉,這個人肯定是身執很重,很照顧自己的身體,才會産生強烈的反彈。人家還沒有挨你一下,你就反彈蹦跳如雷,都是因爲身體執著很重。所以希望我們這裏的人,感受到法的利益,知道你自己的過失和優點,要看到自己的過失。所以我們在外面去,都要觀察的。我們去北京,一個居士問我,他說:師父,你們來這裏幾天了,師父你們覺得怎麼樣啊?我說,我覺得都一樣啊!好像如幻如化的過了幾天,走了什麼都不知道了,來的時候也是這樣,去的時候還是這樣,只是來看了一下而已。你心中有沒有一種對外面強烈的觀照力。要真正發菩提心,出離生死心。有的居士人家問你:你爲什麼要到廟…
《《金剛經》系列開示 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