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5▪P5

  ..續本文上一頁八十八品,我們的無明煩惱有四十一品。細惑煩惱相當于我們意識的思維。比如說外面人家說你講你,你內心中好像沒有一個強烈的攻擊了,但是會有瞧不起的心。比如你會說:狗能咬人,人不會咬狗的!這就是細惑煩惱。就是說你罵我,我確實不罵你了,但你會說他是狗,這就是你的不對。你爲什麼不說他是父母呢?你說他是狗幹什麼呢?或者你罵我,我忍辱啊。你會用種種方法安撫你的心,這個狀態就是認爲我是對的,別人是錯的,這都是你的細惑煩惱。印光大師就知道:所有的人都是佛菩薩,只有我是凡夫。這個人就很了不起!能講出這樣的話的人,爲什麼他成了十叁祖呢?他就是祖師啊,他能講出這樣的話出來就是祖師。我看所有的祖師,或者明朝以前的一些大德寫的書,我發現他從來不寫別人的過失,只講他悟的法而已。你看過去的一些禅師大德,都講法的道理。現在寫的書是什麼書啊?動不動就罵別人,動不動就講別人不好,動不動就別人不對,指點別人指點江山。到了明朝以後的書,只要不是祖師的書,盡量的不要看。或者印光大師的書,可以看一下。一般人寫的書根本就不需要看。像現在佛學院的老師啊,學了一大堆的道理,修行看不到任何效果。

  尋伺煩惱在菩薩道來講是自己內心中有無明,導致于你尋思。尋就是內心中不斷的生出無明,看到這個看到那個,不斷地生攻擊心。懷疑心也是細惑煩惱的體。我們要觀察了解什麼叫細惑煩惱。細惑煩惱就是你內心向外尋求。說別人不修行,說別人不學佛,這都叫做尋伺煩惱。認爲別人善和惡,好和壞,都叫尋伺煩惱。自己內心中不斷的在胡思亂想。尋伺煩惱斷了六品,你就可以證到初果。現在人的粗惑煩惱都難斷。我們平時講法,于法相應者粗惑煩惱斷掉的時候,細惑煩惱自然斷六品。而把細惑煩惱全部斷掉了,無明煩惱你就會斷六品。細惑煩惱、粗惑煩惱斷盡就是阿羅漢。阿羅漢斷六品無明見六分法身,說六品就是六度,自性中的六度,法性中的六度,破無明的六度。六後面是七,七就是圓行之意,圓行是進入到八地菩薩的一個臺階。如果你斷了塵沙、細惑煩惱,就六品無明斷盡,初見法身。如果你的無明、尋伺煩惱斷盡,清淨心現前了,你可以見到佛,見到你自己的自性了。我們平時講自性都是用識來講的,你真正斷了六品無明,是跟法身就是跟心相應的。就像這個茶杯子,我看到茶杯子,眼睛見的眼睛用識見的。如果你不斷的在禅定之中,認爲見色如見自己的眼睛,不斷的觀行的話,沒有尋伺煩惱了,然後相對變成絕對了,然後融到法裏面去了,然後用心來見法,因爲心法本來就是一體的;一旦你自己那個尋思唰的一下斷掉的時候,你的心跟法一相應。這個時候一刹那,你就見佛法身了,得空解脫了。那個識就像手裏的泡泡一樣,大千世界就像水泡一樣在你手上,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我們大家在尋伺煩惱、見惑煩惱、細惑煩惱上,來思維、了解、觀察一下你的心,在法上面的顯現。

  細惑煩惱斷什麼呢?斷身執,斷意,斷口執,斷法執。細惑煩惱是對于微細的法來講。粗見都屬于是法了。破除身執、法執。身體要靠法來維持的。社會上講心靈美,心靈美是因爲建立在法美上面,法美身心即美,它是相應的。如果你對外面生善念,你的相貌就非常好看,如果你對外面生惡念,你罵他說他,以後你相貌就難看。爲什麼?見法---外面這個法不生歡喜,生貪瞋癡的心。因爲外面的法本身就是你的身。你聽到聲音生不滿心,就是你見聲生煩惱,你的耳朵就長得非常難看,將來下一輩子有邊報啊、遠報啊、現報啊。有人罵別人,耳朵長得像豬一樣的耳朵,有現生報,或者下輩子做豬啊。你對外面的聲音有不好的念頭,會影響到你的耳朵。你對香味生起不滿和瞋恨的心,你的鼻子會就像河馬、大象,這個果報是不可思議。對于臭和香的東西,你一直生禅定無分別想,你的鼻子長得像佛的鼻子筆挺的,苦行具足,道行堅固。一個人對于味道不生分別,你將來道心堅固。一個人對味道起不滿之心,那你的道心很容易退失。我的道心爲什麼具足?因爲我從來不搽香的,因爲不搽香故,對于香的味道不生執著。因爲不生執著故道心就堅固,因爲跟鼻子相應。如果你看到佛陀的真正的鼻子,你道心自然堅固。鼻子是跟香塵相應的。嘴巴是跟味相應,如果你對好吃的東西、香味喜歡,那會影響到你的味,影響貪心。嘴巴是對于貪心來講的。佛陀的嘴巴,你看到以後啊,就不一樣。你看女人的嘴巴,男人看了就喜歡。男人的身體,女人看了就歡喜,每個人執著是不一樣的。這種執著都會影響到你自己。但是佛陀的嘴巴,你盯住他的嘴巴看,你心中的貪心自然就沒有了,非常奇怪的。但是我們衆生的嘴巴,你看了以後起貪心。這個貪心怎麼出來的呢?是因爲你喜歡吃分別的味道,對味來講的,這個鹹的,這個苦的,這是酸的,這是辣的,不喜歡吃平淡的,喜歡吃那些非常鹹、辣的味道,像什麼橄榄菜什麼辣椒啊,什麼好吃的東西啊,拼命買拼命吃,你貪心越來越重。就像我不斷的吃白粉,不斷的吃白粉,說我要斷白粉,怎麼斷呢?我吃夠了再說,那你吃夠吧,吃夠了就死掉了。所以一個人因爲不製止,那你的嘴巴將來長得像豬一樣難看。證明外面的境界,爲什麼跟我的身會有反應呢?想一想?爲什麼我見色不高興的時候會影響到我的色相?證明外面的色相跟我們這個色相是一體的,是不二的。我們就不了解外面的色,那哪個真實呢?你對你自己的眼色喜歡,但是你不一定得到好相。但你對外面的顔色你生莊嚴之心,優美之心,歡喜之心,反而會影響到身心。我問你什麼影響到你?證明外面才是你的根,你的身體只是一個末而已,始末始末,始就是根本,末就是尾巴。我們這個身體是法界的一個尾巴而已,這個尾巴是結尾的東西,是一個果報的問題,是一個苦報的問題,這個苦都是因爲在這個法界裏面執著的體。我們這個身體的苦報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你對它再好,還來自于法。但是對法起莊嚴之心,你的身體就好,這是對人天的福報來講的。有我執必有法執,對我的身體的執著,你會對法執著,這個房子是我的房子因它能維護我啊,名啊利啊,目的都是維護我,所以尋找那些虛妄之體。因爲不觀我空故,法就難空。一個人觀我沒有空,說法都是空的,那是騙人的。法本體就是空的,只要我空掉了,法自空。你說我不空,法怎麼空呢?那是騙人的。法空對于情執,乃至于邪見、邊見、狂見。一個人自己不空,開口就說:一切諸法空相。就像電源沒掐斷,說燈是黑的,它怎麼會黑呢?電源掐斷才能黑啊,你怎麼講也沒有用啊,電源才是根本。一個人自己的我執放不下來,法執也自然就放不下來。所以佛陀講法,在講無上的菩提道的時候都從我執開始破,一定要破除我執。我執的這個體不破的話,怎麼去破法執呢?法執就更難破,法本來就是虛幻的。我執一破,法就清淨。爲什麼講心淨則土淨呢?法本來就是清淨的。心清淨了,土自然淨。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執破,法執就慢慢的就淡了。就像白菜,根切斷了,它會慢慢地死掉。

  細惑煩惱對法執,法執就是一切方法的執著。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連我們看經典都屬于是法執。到最後面歸落一心,就像我們現在講法,你每天期望師父講法,每天我要去研究經典等等,這都是法執。過去一個法師研究華嚴經,研究了很多,後來人家問:法師啊,你的本來面目,你未生之前的我是誰啊?他不知道,因爲經典上沒有這句話啊。他才知道因爲自己的根本的這個心跟他所研究的這個法是對立的,你怎麼研究都沒有用。講到最後面,還是當下的這一念。講來講去,還是當下怎麼用心來會,會于當下,跟智慧相應故,跟金剛心相應故,跟破煩惱心相應故,跟當下的解脫相應故,跟當下的清淨相應故,跟當下的功德相應故,跟當下大悲心相應故,跟當下的父母相應故。這個才是。如果跟這個當下的體毫無相應,天花亂墜也沒有用。所以要如法修行。南摩阿彌陀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5》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