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八十八品,我们的无明烦恼有四十一品。细惑烦恼相当于我们意识的思维。比如说外面人家说你讲你,你内心中好像没有一个强烈的攻击了,但是会有瞧不起的心。比如你会说:狗能咬人,人不会咬狗的!这就是细惑烦恼。就是说你骂我,我确实不骂你了,但你会说他是狗,这就是你的不对。你为什么不说他是父母呢?你说他是狗干什么呢?或者你骂我,我忍辱啊。你会用种种方法安抚你的心,这个状态就是认为我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这都是你的细惑烦恼。印光大师就知道:所有的人都是佛菩萨,只有我是凡夫。这个人就很了不起!能讲出这样的话的人,为什么他成了十三祖呢?他就是祖师啊,他能讲出这样的话出来就是祖师。我看所有的祖师,或者明朝以前的一些大德写的书,我发现他从来不写别人的过失,只讲他悟的法而已。你看过去的一些禅师大德,都讲法的道理。现在写的书是什么书啊?动不动就骂别人,动不动就讲别人不好,动不动就别人不对,指点别人指点江山。到了明朝以后的书,只要不是祖师的书,尽量的不要看。或者印光大师的书,可以看一下。一般人写的书根本就不需要看。像现在佛学院的老师啊,学了一大堆的道理,修行看不到任何效果。
寻伺烦恼在菩萨道来讲是自己内心中有无明,导致于你寻思。寻就是内心中不断的生出无明,看到这个看到那个,不断地生攻击心。怀疑心也是细惑烦恼的体。我们要观察了解什么叫细惑烦恼。细惑烦恼就是你内心向外寻求。说别人不修行,说别人不学佛,这都叫做寻伺烦恼。认为别人善和恶,好和坏,都叫寻伺烦恼。自己内心中不断的在胡思乱想。寻伺烦恼断了六品,你就可以证到初果。现在人的粗惑烦恼都难断。我们平时讲法,于法相应者粗惑烦恼断掉的时候,细惑烦恼自然断六品。而把细惑烦恼全部断掉了,无明烦恼你就会断六品。细惑烦恼、粗惑烦恼断尽就是阿罗汉。阿罗汉断六品无明见六分法身,说六品就是六度,自性中的六度,法性中的六度,破无明的六度。六后面是七,七就是圆行之意,圆行是进入到八地菩萨的一个台阶。如果你断了尘沙、细惑烦恼,就六品无明断尽,初见法身。如果你的无明、寻伺烦恼断尽,清净心现前了,你可以见到佛,见到你自己的自性了。我们平时讲自性都是用识来讲的,你真正断了六品无明,是跟法身就是跟心相应的。就像这个茶杯子,我看到茶杯子,眼睛见的眼睛用识见的。如果你不断的在禅定之中,认为见色如见自己的眼睛,不断的观行的话,没有寻伺烦恼了,然后相对变成绝对了,然后融到法里面去了,然后用心来见法,因为心法本来就是一体的;一旦你自己那个寻思唰的一下断掉的时候,你的心跟法一相应。这个时候一刹那,你就见佛法身了,得空解脱了。那个识就像手里的泡泡一样,大千世界就像水泡一样在你手上,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我们大家在寻伺烦恼、见惑烦恼、细惑烦恼上,来思维、了解、观察一下你的心,在法上面的显现。
细惑烦恼断什么呢?断身执,断意,断口执,断法执。细惑烦恼是对于微细的法来讲。粗见都属于是法了。破除身执、法执。身体要靠法来维持的。社会上讲心灵美,心灵美是因为建立在法美上面,法美身心即美,它是相应的。如果你对外面生善念,你的相貌就非常好看,如果你对外面生恶念,你骂他说他,以后你相貌就难看。为什么?见法---外面这个法不生欢喜,生贪瞋痴的心。因为外面的法本身就是你的身。你听到声音生不满心,就是你见声生烦恼,你的耳朵就长得非常难看,将来下一辈子有边报啊、远报啊、现报啊。有人骂别人,耳朵长得像猪一样的耳朵,有现生报,或者下辈子做猪啊。你对外面的声音有不好的念头,会影响到你的耳朵。你对香味生起不满和瞋恨的心,你的鼻子会就像河马、大象,这个果报是不可思议。对于臭和香的东西,你一直生禅定无分别想,你的鼻子长得像佛的鼻子笔挺的,苦行具足,道行坚固。一个人对于味道不生分别,你将来道心坚固。一个人对味道起不满之心,那你的道心很容易退失。我的道心为什么具足?因为我从来不搽香的,因为不搽香故,对于香的味道不生执着。因为不生执着故道心就坚固,因为跟鼻子相应。如果你看到佛陀的真正的鼻子,你道心自然坚固。鼻子是跟香尘相应的。嘴巴是跟味相应,如果你对好吃的东西、香味喜欢,那会影响到你的味,影响贪心。嘴巴是对于贪心来讲的。佛陀的嘴巴,你看到以后啊,就不一样。你看女人的嘴巴,男人看了就喜欢。男人的身体,女人看了就欢喜,每个人执着是不一样的。这种执着都会影响到你自己。但是佛陀的嘴巴,你盯住他的嘴巴看,你心中的贪心自然就没有了,非常奇怪的。但是我们众生的嘴巴,你看了以后起贪心。这个贪心怎么出来的呢?是因为你喜欢吃分别的味道,对味来讲的,这个咸的,这个苦的,这是酸的,这是辣的,不喜欢吃平淡的,喜欢吃那些非常咸、辣的味道,像什么橄榄菜什么辣椒啊,什么好吃的东西啊,拼命买拼命吃,你贪心越来越重。就像我不断的吃白粉,不断的吃白粉,说我要断白粉,怎么断呢?我吃够了再说,那你吃够吧,吃够了就死掉了。所以一个人因为不制止,那你的嘴巴将来长得像猪一样难看。证明外面的境界,为什么跟我的身会有反应呢?想一想?为什么我见色不高兴的时候会影响到我的色相?证明外面的色相跟我们这个色相是一体的,是不二的。我们就不了解外面的色,那哪个真实呢?你对你自己的眼色喜欢,但是你不一定得到好相。但你对外面的颜色你生庄严之心,优美之心,欢喜之心,反而会影响到身心。我问你什么影响到你?证明外面才是你的根,你的身体只是一个末而已,始末始末,始就是根本,末就是尾巴。我们这个身体是法界的一个尾巴而已,这个尾巴是结尾的东西,是一个果报的问题,是一个苦报的问题,这个苦都是因为在这个法界里面执着的体。我们这个身体的苦报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你对它再好,还来自于法。但是对法起庄严之心,你的身体就好,这是对人天的福报来讲的。有我执必有法执,对我的身体的执着,你会对法执着,这个房子是我的房子因它能维护我啊,名啊利啊,目的都是维护我,所以寻找那些虚妄之体。因为不观我空故,法就难空。一个人观我没有空,说法都是空的,那是骗人的。法本体就是空的,只要我空掉了,法自空。你说我不空,法怎么空呢?那是骗人的。法空对于情执,乃至于邪见、边见、狂见。一个人自己不空,开口就说:一切诸法空相。就像电源没掐断,说灯是黑的,它怎么会黑呢?电源掐断才能黑啊,你怎么讲也没有用啊,电源才是根本。一个人自己的我执放不下来,法执也自然就放不下来。所以佛陀讲法,在讲无上的菩提道的时候都从我执开始破,一定要破除我执。我执的这个体不破的话,怎么去破法执呢?法执就更难破,法本来就是虚幻的。我执一破,法就清净。为什么讲心净则土净呢?法本来就是清净的。心清净了,土自然净。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我执破,法执就慢慢的就淡了。就像白菜,根切断了,它会慢慢地死掉。
细惑烦恼对法执,法执就是一切方法的执着。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连我们看经典都属于是法执。到最后面归落一心,就像我们现在讲法,你每天期望师父讲法,每天我要去研究经典等等,这都是法执。过去一个法师研究华严经,研究了很多,后来人家问:法师啊,你的本来面目,你未生之前的我是谁啊?他不知道,因为经典上没有这句话啊。他才知道因为自己的根本的这个心跟他所研究的这个法是对立的,你怎么研究都没有用。讲到最后面,还是当下的这一念。讲来讲去,还是当下怎么用心来会,会于当下,跟智慧相应故,跟金刚心相应故,跟破烦恼心相应故,跟当下的解脱相应故,跟当下的清净相应故,跟当下的功德相应故,跟当下大悲心相应故,跟当下的父母相应故。这个才是。如果跟这个当下的体毫无相应,天花乱坠也没有用。所以要如法修行。南摩阿弥陀佛!
《《金刚经》系列开示 5》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