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4-1▪P2

  ..續本文上一頁還有小珠子,五百億個。大家看到大雄大殿的幡和蓋嗎?寶幔寶蓋,上面還有很多如意珠。我們的幡蓋上面繡的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這裏不是繡“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你就想上面很多大如意珠。這個珠子放八萬四千光。一一光作八萬四千異種金色。從地下到空中遍其寶土。光上面又有光遍覆。底下是金地,金地上面出現蓮花,蓮花又放出光,遍覆大千世界,這是一層。上面又出現金剛座,金剛座上面又有寶幔,寶幔上面又有很多如意珠,如意珠又放光彩,又遍覆叁千大千世界,都是大光明藏。種種變化,各作異相。或爲金剛臺,或作真珠網,種種莊嚴,就像天上的雲彩一樣。你可以看到十方世界都是這樣,種種莊嚴,隨意變現,廣作佛事。是爲花座想,名第七觀。這種觀察不可思議,此觀是觀察花的功德。

  “佛告阿難:如此妙花,是本法藏比丘願力所成。”佛告阿難:如此妙花,這種莊嚴,是本法藏比丘願力所成。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裏講,法藏比丘在因地,在世自在王如來前發了大願,成就金剛寶座,而法藏比丘就在那個地方成佛的。他成佛的時候,攝取了十方諸佛微妙莊嚴,五劫思維諸佛微妙莊嚴,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然後無量劫的兆載修行,要讓每個衆生都有機會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願力不成就阿彌陀佛不成佛,是故你現在觀察的金剛光明寶座,遍覆叁千大千世界,無量的化佛、無量的化菩薩,都要從此金剛臺座顯,到東南西北方化度衆生、接引衆生。這個金剛臺不是你自己觀想出來的,其實是阿彌陀佛無量劫的兆載修行修出來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而證明出來的。此金剛光明寶座跟他的願力是相等的。

  如是觀察,雖然我們沒有把它完全觀察出來,但是能觀察到一點點也不可思議。你心是妄心,但是佛心是真心。真心入妄心,是故妄心變真心。就是說,你雖然觀察不到佛陀的圓滿果德,但是佛陀的果德會應衆生心,把你觀察的因地不圓滿的體變成圓滿。有部經典講:若人持戒不圓滿,入于如來大悲精室中,悉令持戒得圓滿。就是說,你在此世界隨意的觀察佛的功德,或者持戒,都能獲得阿彌陀佛圓滿真實的功德。但是你要知道,阿彌陀佛圓滿真實的功德是他過去因地所修,大願所成就。所以此座是阿彌陀佛成佛之座。西方極樂世界不是有一棵叁寶樹嗎?八萬四千由旬的菩提樹,樹下就有一個金剛座,就是你觀的這個座。我們已經觀察到阿彌陀佛的根本處了,你觀到此座的時候,就是今天當作佛,值得慶喜啊!這是真實不虛的。大家一定要生珍重心、稀有心。這是第七觀。

  “若欲念彼佛者,當先作此花座想。”如果要念阿彌陀佛,當先觀此蓮花座。我們每天念阿彌陀佛都不知道,《觀經》裏面講得很清楚。如果念阿彌陀佛之前,你先觀察蓮花座然後再念佛,那就不可思議了。這個蓮花座是阿彌陀佛大願所成就,他的願力就是蓮花座。就是說,衆生之因就是蓮花,我們現在就在蓮花上,沒有一個衆生離開了阿彌陀佛的蓮花。

  阿彌陀佛的蓮花是表因的,佛是表果的,叫因果同時。阿彌陀佛表果,衆生表因,也叫因果同時。花是比喻,我們衆生沒有一個不在阿彌陀佛功德海中,只要衆生有善根,阿彌陀佛蓮花裏面都有你份。所以,觀之即得,只要你觀到了阿彌陀佛這個蓮花,你就在裏面了。阿彌陀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阿彌陀佛因地成佛,他的大願已經把所有的衆生攝取了。所有的衆生都有善根,因爲每個衆生都有佛性,只是善根的大和小,但是阿彌陀佛皆攝取。阿彌陀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念佛衆生攝取不舍。只要衆生念佛,就在阿彌陀佛蓮花之中。阿彌陀佛的成佛就是你的成佛。蓮花表因,就是我們現在未成佛之時,但已經在阿彌陀佛的蓮花裏面了。他的蓮花遍覆叁千大千世界,不可思議的果德。所以我們一定要觀蓮花座,就是表因,就是我們的善根已經進入到阿彌陀佛的大願裏面去了。這樣的念阿彌陀佛是表裏如一,不可思議。所以應當如是觀想。

  “作此想時,不得雜觀。”什麼叫雜觀?第一個,觀蓮花座的時候自己觀出另外的東西,你就不要想了,是你幻想出來的。第二個,除了直觀之外,所有的幻想一概不要管它,出現什麼境界啊,做夢啊,都不要管它。第叁個,不要執著,不要執著我在觀,那是妄。你觀的這個體是真的,你能觀的心是妄的,在觀真的時候要舍妄取真,這個觀的就是真的,不要執著我自己。就像我現在看到你,你就是真的,不是我看到你,你才是真的,現在看到你的那個我,是妄的體。所以在你觀時不要執著,要相信這是佛,不要以爲是我在觀。不是我在觀,它是真實的。比例來講,過去文殊菩薩講,你要到五臺山去,從家裏動步的時候,文殊菩薩就從五臺山來接引你了。但是如果這中間突然一個石頭掉下來把你打死了,不要著急,你立即就往生到五臺山去了。爲什麼呢?因爲你出了大門向往著五臺山去見文殊菩薩,文殊菩薩立即就接引你,你就站在他的願裏面了。文殊菩薩的願是真實的,定當解脫!所以只要你學佛念佛,在任何地方,怎麼樣的死法都可以的!我們在家裏念佛,根本不要考慮我能不能往生的問題。只要你念佛!你到哪個山上去都不要怕。見到出家人都是無上的功德,何況你親見阿彌陀佛呢?!親自觀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金剛臺,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大家想一想,我們這樣的學佛有沒有信心?充滿無上的信心,非常的有信心。我現在又增加了信心,我信心只會增長,不會退失。原因在哪裏呢?天天在跟你們講嘛。不跟人家講,你的信心可能明天就沒有了。從出家到現在,我從未退心。你說我怎麼退呢?現在還在增長,每天都看到自己進步。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進步?要感覺到自己有進步,這就值得慶喜了。你每天感覺到自己進步,才是對的。如果你這樣的學佛,越學就越有勁。你這樣的學佛,就學到內心裏了。很多人學佛非要搞一套儀式,用繩子把自己綁得緊緊的,學佛學得很累。像這樣的觀察,這樣的學佛,你就想觀了,不是我拉你來觀了。到我這個地方來的人都是金子啊!都是從娑婆世界挑選出來的,一個一個的,不是一幫一幫的,所以你們這些人太珍貴了。我也感覺到你們好珍貴。連我都感受到你很珍貴,何況你自己呢。

  “皆應一一觀之,一一葉、一一珠、一一光、一一臺、一一幢,皆令分明。如于鏡中,自見面像。此想成者,滅除五萬億劫生死之罪,必定當生極樂世界。作是觀者,名爲正觀。若他觀者,名爲邪觀。”一一珠、一一光、一一臺、一一幢,了了分明,像照鏡子一樣自見面像。此想成者,滅除五萬億劫生死之罪,必定當生極樂世界。作是觀者,名爲正觀。若他觀者,名爲邪觀。你今天這樣觀下來,決定當生西方極樂世界!

  第八觀(像觀):粗見極樂世界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已,次當想佛。所以者何?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衆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系念,谛觀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诃、叁藐叁佛陀。”這裏講了一句真實話,就是理上的話。諸佛如來,是法界身。佛本來的體是法界身,盡虛空遍法界的,並不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法界身就是無我。我講個公案,大家一觀察就可以觀察得到。《大寶積經》裏面講,釋迦牟尼佛過去世叫常精進菩薩,出家前有一位比丘用牦牛毛織了一張毯子,縫上一塊布,盡心盡力在上面畫了佛像,畫得非常莊嚴,然後拿給常精進菩薩。常精進菩薩看到佛陀的叁十二相如此莊嚴,驚訝不已。他想,佛的法身、報身,不知道比這要莊嚴多少!他就觀想了一下,心想:“我應當要具足這樣的像,才滿足我的願望。”他拿著這個像問他媽媽,說:“我想出家修行。”他媽媽說:“我只有你一個兒子,你出家了,我年紀大了,誰來養我?我一定會死掉,或者餓死。”常精進菩薩想:“我要出家,媽媽就會死;我不出家,父母就不會死。我又想出家又要父母不死,應該怎麼辦?”他想了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就在家裏打坐,七日不吃飯。他就坐在那個地方,如如不動,不生雜念,谛心思維那尊佛像。母親拿了山珍海味來,他不吃。父親拿了很多的金銀琉璃玻璃砗璖赤珠瑪瑙來,他坐著,眼睛都不看一下。第叁天搞了很多美女來誘惑他,他看都不看一下。第四天找了很多能說會道的知識來勸他不要出家。他坐在那個地方不動念頭,不想也不聽他們的話。到了第五天,他家院子裏面有一個護院神被感動了,就跑出來護著常精進菩薩,呵斥他父母和那些知識、美女,說了很多偈子贊美佛的功德。他父母聽了以後心中有愧,就告訴兒子:“我准許你出家了,你吃飯吧!”但是他還是不吃飯,一心谛觀佛像,思維佛像。到了第七天,他就把佛像卷起來,向父母告辭,跑到深山老林裏去了。到深山裏面把佛像拿出來,一心谛觀。觀佛的眼耳鼻舌身意,及千幅輪相,一直觀察到第五天,他不知道從何下手。還是有有求之心啊。他雖然坐了五天,身體還很強壯,禅悅爲食。他一直觀察佛像,修出定力了。定很重要,人一定要修定,沒有定,一切法不能成就。林神知道了就告訴他,當觀此像就是真佛。他就不斷的極細的思維:這個像就是真佛。他就想這個像:佛陀有眼,眼不能見;佛陀有耳,耳不能聽;佛陀有鼻,鼻不能聞。因爲是一張畫。他就觀察,人有眼能觀,因爲有識故;佛有眼不能觀,因爲無識故,是故此眼爲真。佛陀不用識,是故佛陀耳無分別,此耳爲真。眼耳鼻舌身意,所以此像爲真!他又觀察,人能覺,人能知,但是此像不能知,沒有能知的體,就是沒有識。無能知無能覺,啊,原來佛陀不是用識知不是用識覺。他一觀察,原來世間能知能覺的是我們衆生的心,就是妄想而已。而此像無覺無知,他不是用妄想來分別的,此像爲真!此像無能覺無能知,外面的一切…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4-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