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也無能覺無能知,是故此像與外面的法是不二的!觀察佛像就觀到法上面來了。能知能覺的是我們的妄心而已。他把這個像又融到法界裏面去了。他又觀察,這個像是欲界嗎?欲界應該有欲念,我有欲念,而此像無有欲念,是故此像不是欲界。此像是色界嗎?色界應該有福德和禅定,我沒有看到它有什麼禅定和福德,只有我在打坐的時候才知道有福有禅定,是故此像非色界所攝。說它是無色界吧?這個像難道是無色界所攝取嗎?無色界能夠統理大千世界,此像怎麼統理大千世界呢?此像無所作故,是故此像不是無色界所攝取。只有我們的妄想心達到無色界,才有所作,所以此像不是無色界。此像離開了欲界、色界、無色界。此像是生滅體嗎?此像是涅槃體嗎?非生滅體,非涅槃體,無情哪有生滅和涅槃呢?只有人,有情才有生滅,有分別心才有生滅。外面有生滅是因爲我們心想有生有滅,是由心想而立。我心裏面不想,外面的生滅怎麼看得到呢?此像沒有生滅,我有想就有生滅,我沒有念頭哪能看到它的生滅呢?沒有生滅就沒有涅槃,是故此像不是生滅也不是涅槃。而一切法無生滅無涅槃,唯我心有情故才有生滅才有涅槃。他觀察此像,然後遍觀一切處,原來佛是這個樣子的!所以這個像就是真佛!這樣一心觀,微細的觀察,就看著這個像觀法界,看著這個像觀這一念,而這一念不斷的跟真如自性相應。忽然看到東方世界無量諸佛顯現,耳朵徹聽他方世界諸佛所說,眼耳鼻舌身意全部通達!如果你這樣的觀察,很快就會眼耳鼻舌身五通具足。他觀察了五天就達到神通,這些神通都是從自性中流露出來的。這就是觀察佛像的功德。這個像本來就遍法界,在一切衆生心想處。諸佛如來法界身,不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
這裏第八觀觀叁十二相,能夠證到念佛叁昧。你不能見到真正的阿彌陀佛盡虛空遍法界,但可以念到自性彌陀。念念,就是一個阿彌陀佛在念,叫做自性佛。如果念到遍法界,見法身了,才叫進入法性。有人念阿彌陀佛,念到自己心裏面就是一個阿彌陀佛,心裏面含攝的這個阿彌陀佛並沒有遍法界。真正遍法界是沒有相的,那就見十方諸佛了。只要有一個相在,你就不能見十方諸佛。通過這個相了知實相的時候,立即見十方諸佛。所以後面講到五百宮女見十方諸佛,獲得十方諸佛現前叁昧,那必須要十叁觀全部觀完。
這是第八觀,第八觀是觀叁聖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你心想佛時,是心就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阿彌陀佛法界身,一定要觀到阿彌陀佛法界身,入一切衆生心想裏面。心想佛時,想法界體,就是無相體。想無相體,是心就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因爲阿彌陀佛法界身就是無生,你進入無生狀態,而無生就是叁十二相。你進入無生中,眼睛就圓滿了。我們現在這個眼識不圓滿,其實自性眼已經圓滿了。阿彌陀佛無量好,對我們而言就是八十種好;阿彌陀佛無量相,對我們而言就是叁十二相。你看到阿彌陀佛無量相好,其實你就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如果你真正的觀察到他的實相,千佛就會現前,無量諸佛就會現前。無量諸佛實在是沒有一個所謂的叁十二相,無量諸佛遍一切處,你要知道。
你現在觀察這個佛像,你觀一切處,不斷的思維,就發現此像無知無覺,天下無知無覺,所以此法界跟這個無知無覺一體的。有知有覺的是我們的妄心,妄心就是凡夫,無知無覺就是佛,那麼佛當下不就跟我們是一體的嗎?通過觀察,慢慢觀,你自己跟法界相應了,你發現這個叁聖像入到衆生的心想裏面來了。啊,原來阿彌陀佛法界身,你一下就觀察到了,這個時候就不可思議了。阿彌陀佛就是以這樣的心觀察,進入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我們如是觀察,也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想彼佛者,先當想像。閉目開目,見一寶像,如閻浮檀金色,坐彼花上。見像坐已,心眼得開,了了分明。見極樂國,七寶莊嚴,寶地寶池,寶樹行列。諸天寶幔,彌覆其上,衆寶羅網,滿虛空中。見如此事,極令明了,如觀掌中。見此事已,複當更作一大蓮花,在佛左邊,如前蓮花,等無有異。複作一大蓮花,在佛右邊。想一觀世音菩薩像,坐左花座,亦作金色,如前無異。想一大勢至菩薩像,坐右花座。此想成時,佛菩薩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諸寶樹。一一樹下,亦有叁蓮花。諸蓮花上,各有一佛二菩薩像,遍滿彼國。此想成時,行者當聞水流、光明,及諸寶樹、凫、雁、鴛鴦,皆說妙法。”閉眼睜眼,你這樣想佛的時候,先想西方叁聖。見一寶像,這個像就像金子一般坐在蓮花上。前面不是觀察蓮花嗎?那個莊嚴已經觀到了。像的兩邊還有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花,菩薩坐在兩邊。先觀察地上出現一個蓮花,蓮花放光,光上面有寶幡寶蓋,寶幡寶蓋上面有雲彩,也放光。你就想這中間有一尊佛,這尊佛就是阿彌陀佛。你睜開眼睛閉著眼睛都能看得到,了了分明。見極樂世界,七寶莊嚴,寶地寶池,寶樹行列。就把前面觀的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全部觀在極樂世界莊嚴圖上。大家看過那個圖沒有?有機會看一下。極樂世界寶幡寶蓋、七寶池、八功德水,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彌覆在虛空中。見如此事,極令明了,就像觀察自己的手掌一樣,就是縮小到自己手掌大小,就像觀察一個地球在你手掌之上,沒有一個“我”的。繼續觀察,有一大蓮花,這個蓮花的旁邊又有一大蓮花,這個蓮花在左邊,跟阿彌陀佛的蓮花是一樣的。右邊又有一個蓮花,也觀察一遍。叁個蓮花觀齊以後,觀想觀世音菩薩像,坐在左邊,是金色的,如前無異。又觀察大勢至菩薩像,在右邊那個蓮花座上面,也跟前面一樣。此想成時,佛菩薩像大放光明。這裏是佛像放光明,前面是寶座放光明。一步一步的來的,佛像、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同時放光,又遍覆叁千大千世界,照諸寶樹。寶樹很高,每棵樹的樹葉下面又有叁個蓮花。而這叁個蓮花上面,都有一尊佛和兩個弟子,就是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每棵樹下都有一個西方叁聖,都放光明。光明照在樹上,樹上就飛出了很多鳥,白鶴、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常贊念佛念法念僧。
“出定入定,恒聞妙法。行者所聞,出定之時,憶持不舍,令與修多羅合。若不合者,名爲妄想。若與合者,名爲粗想,見極樂世界。是爲像想,名第八觀。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于現身中,得念佛叁昧。”外面雨這麼大,你可以想這是極樂世界下來的雨,雨天曼陀羅花。什麼叫與修多羅合?就是此心合于彼心,這個就是我,我就是這個,是不二的,沒有另外一個妄心可得。此處就是彼處,彼處就是此處,所以與修多羅合而爲一。這個世界沒有一個真實的我在,我們是一個妄心而已。把這個世界與彼合而爲一,叫做修多羅心。不要把它當作是妄想,應該當作真實想。是爲粗見極樂世界,是爲像想,名第八觀。“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于現身中,得念佛叁昧。”這樣的觀想,你念阿彌陀佛立即就得到念佛叁昧,因爲無處不在念佛了,到處都是阿彌陀佛了,你想不念佛也做不到。阿彌陀佛了盡虛空遍法界,這個時候你看到鳥雀都飛出來了,都在念佛念法念僧。你看到的,不管你自性裏面,還是外面見到的,都是阿彌陀佛了,就得念佛叁昧。
阿彌陀佛!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4-1》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