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还有小珠子,五百亿个。大家看到大雄大殿的幡和盖吗?宝幔宝盖,上面还有很多如意珠。我们的幡盖上面绣的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这里不是绣“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你就想上面很多大如意珠。这个珠子放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从地下到空中遍其宝土。光上面又有光遍覆。底下是金地,金地上面出现莲花,莲花又放出光,遍覆大千世界,这是一层。上面又出现金刚座,金刚座上面又有宝幔,宝幔上面又有很多如意珠,如意珠又放光彩,又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都是大光明藏。种种变化,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种种庄严,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你可以看到十方世界都是这样,种种庄严,随意变现,广作佛事。是为花座想,名第七观。这种观察不可思议,此观是观察花的功德。
“佛告阿难:如此妙花,是本法藏比丘愿力所成。”佛告阿难:如此妙花,这种庄严,是本法藏比丘愿力所成。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里讲,法藏比丘在因地,在世自在王如来前发了大愿,成就金刚宝座,而法藏比丘就在那个地方成佛的。他成佛的时候,摄取了十方诸佛微妙庄严,五劫思维诸佛微妙庄严,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然后无量劫的兆载修行,要让每个众生都有机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愿力不成就阿弥陀佛不成佛,是故你现在观察的金刚光明宝座,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无量的化佛、无量的化菩萨,都要从此金刚台座显,到东南西北方化度众生、接引众生。这个金刚台不是你自己观想出来的,其实是阿弥陀佛无量劫的兆载修行修出来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而证明出来的。此金刚光明宝座跟他的愿力是相等的。
如是观察,虽然我们没有把它完全观察出来,但是能观察到一点点也不可思议。你心是妄心,但是佛心是真心。真心入妄心,是故妄心变真心。就是说,你虽然观察不到佛陀的圆满果德,但是佛陀的果德会应众生心,把你观察的因地不圆满的体变成圆满。有部经典讲:若人持戒不圆满,入于如来大悲精室中,悉令持戒得圆满。就是说,你在此世界随意的观察佛的功德,或者持戒,都能获得阿弥陀佛圆满真实的功德。但是你要知道,阿弥陀佛圆满真实的功德是他过去因地所修,大愿所成就。所以此座是阿弥陀佛成佛之座。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有一棵三宝树吗?八万四千由旬的菩提树,树下就有一个金刚座,就是你观的这个座。我们已经观察到阿弥陀佛的根本处了,你观到此座的时候,就是今天当作佛,值得庆喜啊!这是真实不虚的。大家一定要生珍重心、稀有心。这是第七观。
“若欲念彼佛者,当先作此花座想。”如果要念阿弥陀佛,当先观此莲花座。我们每天念阿弥陀佛都不知道,《观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如果念阿弥陀佛之前,你先观察莲花座然后再念佛,那就不可思议了。这个莲花座是阿弥陀佛大愿所成就,他的愿力就是莲花座。就是说,众生之因就是莲花,我们现在就在莲花上,没有一个众生离开了阿弥陀佛的莲花。
阿弥陀佛的莲花是表因的,佛是表果的,叫因果同时。阿弥陀佛表果,众生表因,也叫因果同时。花是比喻,我们众生没有一个不在阿弥陀佛功德海中,只要众生有善根,阿弥陀佛莲花里面都有你份。所以,观之即得,只要你观到了阿弥陀佛这个莲花,你就在里面了。阿弥陀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阿弥陀佛因地成佛,他的大愿已经把所有的众生摄取了。所有的众生都有善根,因为每个众生都有佛性,只是善根的大和小,但是阿弥陀佛皆摄取。阿弥陀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只要众生念佛,就在阿弥陀佛莲花之中。阿弥陀佛的成佛就是你的成佛。莲花表因,就是我们现在未成佛之时,但已经在阿弥陀佛的莲花里面了。他的莲花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不可思议的果德。所以我们一定要观莲花座,就是表因,就是我们的善根已经进入到阿弥陀佛的大愿里面去了。这样的念阿弥陀佛是表里如一,不可思议。所以应当如是观想。
“作此想时,不得杂观。”什么叫杂观?第一个,观莲花座的时候自己观出另外的东西,你就不要想了,是你幻想出来的。第二个,除了直观之外,所有的幻想一概不要管它,出现什么境界啊,做梦啊,都不要管它。第三个,不要执着,不要执着我在观,那是妄。你观的这个体是真的,你能观的心是妄的,在观真的时候要舍妄取真,这个观的就是真的,不要执着我自己。就像我现在看到你,你就是真的,不是我看到你,你才是真的,现在看到你的那个我,是妄的体。所以在你观时不要执着,要相信这是佛,不要以为是我在观。不是我在观,它是真实的。比例来讲,过去文殊菩萨讲,你要到五台山去,从家里动步的时候,文殊菩萨就从五台山来接引你了。但是如果这中间突然一个石头掉下来把你打死了,不要着急,你立即就往生到五台山去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出了大门向往着五台山去见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立即就接引你,你就站在他的愿里面了。文殊菩萨的愿是真实的,定当解脱!所以只要你学佛念佛,在任何地方,怎么样的死法都可以的!我们在家里念佛,根本不要考虑我能不能往生的问题。只要你念佛!你到哪个山上去都不要怕。见到出家人都是无上的功德,何况你亲见阿弥陀佛呢?!亲自观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金刚台,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大家想一想,我们这样的学佛有没有信心?充满无上的信心,非常的有信心。我现在又增加了信心,我信心只会增长,不会退失。原因在哪里呢?天天在跟你们讲嘛。不跟人家讲,你的信心可能明天就没有了。从出家到现在,我从未退心。你说我怎么退呢?现在还在增长,每天都看到自己进步。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进步?要感觉到自己有进步,这就值得庆喜了。你每天感觉到自己进步,才是对的。如果你这样的学佛,越学就越有劲。你这样的学佛,就学到内心里了。很多人学佛非要搞一套仪式,用绳子把自己绑得紧紧的,学佛学得很累。像这样的观察,这样的学佛,你就想观了,不是我拉你来观了。到我这个地方来的人都是金子啊!都是从娑婆世界挑选出来的,一个一个的,不是一帮一帮的,所以你们这些人太珍贵了。我也感觉到你们好珍贵。连我都感受到你很珍贵,何况你自己呢。
“皆应一一观之,一一叶、一一珠、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皆令分明。如于镜中,自见面像。此想成者,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必定当生极乐世界。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一一珠、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了了分明,像照镜子一样自见面像。此想成者,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必定当生极乐世界。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你今天这样观下来,决定当生西方极乐世界!
第八观(像观):粗见极乐世界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这里讲了一句真实话,就是理上的话。诸佛如来,是法界身。佛本来的体是法界身,尽虚空遍法界的,并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法界身就是无我。我讲个公案,大家一观察就可以观察得到。《大宝积经》里面讲,释迦牟尼佛过去世叫常精进菩萨,出家前有一位比丘用牦牛毛织了一张毯子,缝上一块布,尽心尽力在上面画了佛像,画得非常庄严,然后拿给常精进菩萨。常精进菩萨看到佛陀的三十二相如此庄严,惊讶不已。他想,佛的法身、报身,不知道比这要庄严多少!他就观想了一下,心想:“我应当要具足这样的像,才满足我的愿望。”他拿着这个像问他妈妈,说:“我想出家修行。”他妈妈说:“我只有你一个儿子,你出家了,我年纪大了,谁来养我?我一定会死掉,或者饿死。”常精进菩萨想:“我要出家,妈妈就会死;我不出家,父母就不会死。我又想出家又要父母不死,应该怎么办?”他想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在家里打坐,七日不吃饭。他就坐在那个地方,如如不动,不生杂念,谛心思维那尊佛像。母亲拿了山珍海味来,他不吃。父亲拿了很多的金银琉璃玻璃砗璖赤珠玛瑙来,他坐着,眼睛都不看一下。第三天搞了很多美女来诱惑他,他看都不看一下。第四天找了很多能说会道的知识来劝他不要出家。他坐在那个地方不动念头,不想也不听他们的话。到了第五天,他家院子里面有一个护院神被感动了,就跑出来护着常精进菩萨,呵斥他父母和那些知识、美女,说了很多偈子赞美佛的功德。他父母听了以后心中有愧,就告诉儿子:“我准许你出家了,你吃饭吧!”但是他还是不吃饭,一心谛观佛像,思维佛像。到了第七天,他就把佛像卷起来,向父母告辞,跑到深山老林里去了。到深山里面把佛像拿出来,一心谛观。观佛的眼耳鼻舌身意,及千幅轮相,一直观察到第五天,他不知道从何下手。还是有有求之心啊。他虽然坐了五天,身体还很强壮,禅悦为食。他一直观察佛像,修出定力了。定很重要,人一定要修定,没有定,一切法不能成就。林神知道了就告诉他,当观此像就是真佛。他就不断的极细的思维:这个像就是真佛。他就想这个像:佛陀有眼,眼不能见;佛陀有耳,耳不能听;佛陀有鼻,鼻不能闻。因为是一张画。他就观察,人有眼能观,因为有识故;佛有眼不能观,因为无识故,是故此眼为真。佛陀不用识,是故佛陀耳无分别,此耳为真。眼耳鼻舌身意,所以此像为真!他又观察,人能觉,人能知,但是此像不能知,没有能知的体,就是没有识。无能知无能觉,啊,原来佛陀不是用识知不是用识觉。他一观察,原来世间能知能觉的是我们众生的心,就是妄想而已。而此像无觉无知,他不是用妄想来分别的,此像为真!此像无能觉无能知,外面的一切…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4-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