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3-2▪P2

  ..續本文上一頁樹,達到實相。你不能把這個樹當作真的是一棵樹,實在是實相的樹,就是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自然具足。

  “有大光明,化成幢幡、無量寶蓋。是寶蓋中,映現叁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國亦于中現。見此樹已,亦當次第一一觀之。觀見樹莖、枝葉、花果,皆令分明。是爲樹想,名第四觀。”我們觀這個樹,在樹裏面可以映現叁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國土都映現其中。由此可以看出,色聲香味觸法是十方諸佛所共住的地方。色是諸佛之色,音是諸佛之音,香是諸佛之香,哪個世界裏沒有色聲香味觸法呢?哪個佛的世界裏沒有色聲香味觸法呢?而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所攝取的,他攝取了十方諸佛微妙莊嚴,十方諸佛所有的微妙莊嚴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都爲一體。在西方極樂世界香裏可以看到他方世界香國土,音聲裏可以看到他方世界音聲國土,在味裏可以看到他方世界的味國土,觸裏面可以看到他方世界的觸國土,在法裏面可以看到他方世界所有法的國土。也就是十方世界沒有哪一個國土不在寶樹中映現出來。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行樹是利他的,都在他方國土所建立。所以你到樹裏面自然會看他方世界所有國土的莊嚴,他方世界所有的佛在說法,種種莊嚴看得一清二楚,如鏡子一樣在你眼前。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樣的,如是觀察。

  如果你這樣觀察,不要有異想,不要帶著幻想,一定要從實相中想東西,從實相裏觀察。這樣觀察就會開智慧,否則最後走火入魔就麻煩了。這樣觀察是跟智慧相應,作他觀者是邪觀。一定要聽我這樣講,你這樣的觀察,智慧就開了,會心開意解,啊,原來色聲香味觸法……現在不開解沒有關系,後面還有啊。

  第五觀:寶池觀(八功德水想)

  “次當想水。欲想水者,極樂國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寶所成。其寶柔軟,從如意珠王生,分爲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寶妙色。黃金爲渠,渠下皆以雜色金剛以爲底沙。一一水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花。一一蓮花,團圓正等十二由旬。”接著觀水、想水,是用心想的。蓮花有十二由旬,一由旬有二十公裏。這個蓮花有十二由旬那麼大。西方極樂世界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我們的耳朵能聽無量音,鼻子能聞無量香,我們的眼睛最小但是能看萬物,這叫七寶池、八功德水。在此世界我們用識在分別,所以不能見七寶池、八功德水。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的識就沒有了,是用智來想的,你的眼耳鼻舌身意裏面出來的東西,全是七寶池、八功德水。但是未斷識之前,我們是衆生,先以想之。就是說,在往生之前,我們先想一想,極樂世界有七寶池、八功德水、蓮花周圓十二由旬、池底下有金沙鋪地。

  “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砗璖赤珠瑪瑙而嚴飾之。”“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所謂的四寶叫什麼?常樂我淨,也就是涅槃之寶、涅槃四德。涅槃四德就是常、樂、我、淨。常就是恒常,不生不滅;樂是真實之意,不會虛假,也是解脫意;我,就是無我的體,遍法界;淨,就是無我的清淨體。常、樂、我、淨四者呼呼相應互不沖突,就像一個房子能到我們每個人心中去,我看到你看到,互相不會沖突,非常清晰,次第分明,不會有任何差錯。極樂世界有涅槃之德維護著。八功德水,裏面有無量的功德。這些功德從哪裏來呢?從如意珠王中生。如意珠王,就是我們的意,我們這個如意王能出一切寶。這個意叫無量化身,這個意叫如意王,而在此世界叫“識”。分別心叫識,無分別心叫意,想什麼出什麼,那些寶都從如意王裏生。如意王就是我們的本心,就像王拿著如意,一動念無量寶顯現出來。如果王心不動,寶就不出來。而如意寶分成十四支,就是我們的七識能分兩面,一邊七支,就是十四支。都是七寶色,黃金爲渠,雜色金剛爲底沙。蓮池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花。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蓮花,過去人不是講嗎,你念佛時蓮花即開時,一開一合,一開一合,你心開的時候極樂世界的蓮花就開了,你在此世界念佛花就會放光。其實那個花就是你的因,你死了命斷了,但你的蓮花不會斷的,你就到那個蓮花裏面往生去了。那個蓮花可以到你意識裏面來。你一死蓮花就現前,然後你自然而然就到花裏面去了,蓮花一合把你包住,一彈指就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花一開,你就親見于佛,阿彌佛陀廣長舌相你就看到了。所以在金剛裏面看到法身佛,在莊嚴裏面看到報身佛,在化土裏面看到他方世界十方諸佛,無有障礙。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蓮花一開,法身、報身、化身馬上就看到。在行樹裏面,一刹那時間,你就能看得到。看到金剛不壞身毘盧遮那佛,圓滿報身阿彌陀佛。十方諸佛在他方世界演說佛法,你立即就可以供養,因爲就在旁邊,一動念就去了,到他方世界供養十方諸佛沒有障礙。所以在此世界念佛時,就是蓮花放光之時,你擔心什麼?!要對此世界生起信心!那花爲什麼能到我這裏來?因爲化身本身就是利他的。

  “其摩尼水,流注華間,尋樹上下。其聲微妙,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摩尼水在滋潤著這個樹,樹在說法,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什麼叫苦空?苦就是分別心,我們的識。苦空,就是說這個分別心這個識是空的,告訴我們衆生是空的。我們在觀察,這個能觀的心是假的。不斷的講,識一斷你就往生了。這個識,講空不空,你不聽法就抓住那個識,不斷識,苦還照樣是苦。你把苦空掉了,分別心就斷,分別心一斷,當下就可以證到無生法忍。無常是什麼?無常就是諸法平等。什麼房子、凳子、桌子,九江、沙河、南昌,實在是平等的。平等變成不平等,是因爲我們分別,分別出生死,生死就是苦。因爲有分別才有諸相生,就是煩惱生,煩惱本體是無常。無常以爲常故,本來是無常的,你以爲常故,抓住一個無常的東西,就像水裏面撈月亮,那不煩惱嗎?無常以爲常就是煩惱。轉過來,了知無常即平等故,平等就是莊嚴。苦空就是不生不滅,你把苦空掉了,你的識斷了,不生不滅的境界就現前。了知無常即平等,莊嚴就顯現出來。大地平整、虛空莊嚴就會顯現出來,你立即可以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一聽說苦空無常,心開意解立即解脫,馬上看到大地平整猶如琉璃,前面觀的太陽、琉璃真的顯現出來,就是法身的境界。一聽說“無常”二字,煩惱就沒有了,世界平等,莊嚴顯現出來,七寶池、八功德水,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行樹重重,種種法都會顯現出來。諸波羅蜜,般若就是智慧體。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六波羅蜜。還有十波羅蜜,六波羅蜜、方便波羅蜜、力波羅蜜、願波羅蜜、智波羅蜜,十波羅蜜都會現前,一切波羅蜜現前。

  你這樣的不斷的聞法,不斷的聽,要心開意解。啊,原來這個世界唯識,所以看不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這個識是苦空,沒有我存在。你現在慢慢的悟到這個道理,明了即解脫。你明了了這個世界的實相,因爲我們這個識執著于這個苦,就是執著于分別心而已,所以顯現不出來佛陀的本原世界。只要我們這個識一斷,本原的世界就顯現出來,就是我們所觀之境。原來我觀的西方極樂世界就在當下,當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慢慢慢慢的回到你的本原世界。你念阿彌陀佛都是西方極樂世界,唯有我識分別故,所以感受不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果德。但是我已經明了了,只是我識未斷,斷識就可以了。世界,我不分別就是莊嚴境界,有分別故,才有北京、天津的不同。了知無常不生分別,不生分別就是如來實相,就是我當下。所以北京、天津、上海、南京、九江、沙河、南昌,種種境界,都是平等的。你心中明了了,映在心裏面,你的心一直在那裏感應著。表面上我還是放不下,無始以來的習氣而已。這個時候走到外面去,無牽無挂。因爲你知道了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裏了,所觀之境就在當下,只是顯現不出來。佛陀有異方便,幫我們顯現出來。但是現在佛陀不在世,沒有異方便,雖然沒有異方便,但是我聞法故,已經了知宇宙的實相了。

  “複有贊歎諸佛相好者。如意珠王,湧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爲百寶色鳥,和鳴哀雅,常贊念佛、念法、念僧。是爲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觀。”再贊美佛陀佛相相好。同時如意珠王湧出金色微妙光明。這裏暗地裏告訴我們,在你這樣的思維觀察的時候,心裏的如意珠王就會生出無量的功德。光明中又湧出了種種雜寶,又現出了種種鳥,白鶴、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出和雅音,常贊念佛、念法、念僧。爲什麼它講念佛、念法、念僧?念佛,與覺相應;念法,與法相應;念僧,與僧相應。它說,你這個念頭就是念佛、念法、念僧的。什麼叫鳥?代表中道。鳥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中間是破空而入,是故代表中道,就是不著兩邊之意。這就告訴我們,你現在看到的色,說是佛,卻在我這邊;說是在我這邊,可又在佛那邊。說這邊,它在那邊,說在那邊,它在這邊。沒有一個中間可得,這叫中道思想。中間不立,兩邊不立,叫中道思想。西方極樂世界爲什麼有鳥雀呢?因爲極樂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所有的寶都在中道之中。上可以供養諸佛,下可以化度衆生。但是度一切衆生沒有一衆生可度;供養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可供。說供佛,在化無量衆生;說度衆生,在供養諸佛(在成等正覺)。這個色,上供諸佛,可是在下化衆生;說下化衆生,它又是佛的體,供養諸佛。所以,此色上是供養諸佛,沒有佛可得,因爲在衆生心裏面;下化度無量衆生,可是沒有衆生可得,它又是佛的體。所以,心、佛、衆生叁無差別,不二故,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的實相。所以你在此世界念佛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就是中道思想。那爲什麼不是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呢…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3-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