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子做的柱子,並且看到底下是宮殿。我剛才就一直這樣觀察,觀察這個大地是琉璃,雜寶聚成。金柱子是什麼樣子的?有八個角,叫金幢(音:chuang,床)。東林寺有個金幢,在大雄寶殿後面。“一一方面,百寶所成。一一寶珠,有千光明。一一光明,八萬四千色,映琉璃地,如億千日,不可具見。琉璃地上,以黃金繩,雜廁間錯。以七寶界,分齊分明。一一寶中,有五百色光。”百寶,很多寶,可以說是金銀琉璃玻璃砗璖赤珠瑪瑙,種種寶。你們女人想應該很好想的。那個花擺得很漂亮啊,各色分明清清楚楚。你在心中暗自去排列它,上面有很多珠寶,橫的豎的,珠寶還可以放光,琉璃砗璖互相映徹,放五百色光,其光如華。你坐在那個地方,感覺到自己在大地上面,底下盡虛空遍法界。把無量壽寺的大雄寶殿也映到上面去,底下全是琉璃。完全可以觀到的。其實在經典上面講,大地是釋迦牟尼佛功德所成就,在衆生心中,我是這種心就映這種相。阿彌陀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映十方衆生所有的心,是男身映男相,是女相映女相,山河大地相,琉璃相,都是阿彌陀佛功德所成就。你現在看到的大地難道不是功德所成就嗎?既然是阿彌陀佛功德,他就是琉璃色,就是琉璃地,所以你現在看到的地是功德之地。但是我們在功德地上面卻不認識,因爲心花不開啊。心開了,就是當下;心不開,就在遙遠的地方。心開的人,走在外面都是在阿彌陀佛的黃金地上走。這樣你走的時候,就發現你變了。你走在琉璃上面,身體是琉璃身,自己跟外面的琉璃是一體的。因爲你是四大組成,你是琉璃了。過去是土,現在變成琉璃了。不要想我這個身體是汙垢,直接想琉璃身。“其光如華,又似星月,懸處虛空,成光明臺。樓閣千萬,百寶合成。于臺兩邊,各有百億華幢、無量樂器,以爲莊嚴。”我們的水不是一滴一滴的往下滴嗎?極樂世界的水就是寶組成的,它是琉璃、砗璖、赤珠、瑪瑙,就像水一樣往下垂掉。七寶在空中現出種種妙花,就像星星一樣懸在空中,成光明臺。“樓閣千萬,百寶合成。”在琉璃地上面有一個大臺子很高很高,上面的樓閣也是百寶合成的。臺的兩邊有百億華幢,也是八個角的,同樣百寶聚成。臺的周圍豎著無量的樂器,以爲莊嚴。“八種清風,從光明出,鼓此樂器,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之音。是爲水想,名第二觀。”微風吹動,種種音樂從空中飄出來,非常好聽,就像我們念佛、念法、念僧的聲音,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之音。我們從裏面聽出苦、空、無常、無我、寂滅。苦對樂,無常對常。無我就是寂滅的意思,沒有我,諸法本來寂滅故。無常,諸法變化故。苦空,對彼世界就是樂故,苦的體是空性的,叫苦空。如果識苦空無常無我(寂滅),你都已經不可思議了,因爲苦空無常無我(寂滅),才發出這種音聲,把苦空無常無我(寂滅)作爲法的莊嚴。是爲水想,名第二觀。
第叁觀:地想----觀想叁昧
“此想成時,一一觀之,極令了了。閉目開目,不令散失。唯除食時,恒憶此事。如此想者,名爲粗見極樂國地。若得叁昧,見彼國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說。是爲地想,名第叁觀。”到了這個時候,你雖然沒有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已經粗見西方極樂世界了。若得叁昧,這個叁昧叫觀想叁昧,不是念佛叁昧,是觀想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觀想可以生定,叁昧是正受之意。因爲你觀想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是你自己的心想所成就的。是爲地想,名第叁觀。
“佛告阿難:汝持佛語,爲未來世一切大衆,欲脫苦者,說是觀地法。若觀是地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舍身他世,必生淨國,心得無疑。作是觀者,名爲正觀。若他觀者,名爲邪觀。”這樣的觀就是正觀,除佛之想外,不要有你自己的想。聽佛的話,如法修行,不要自己搞出一套名堂來。“作是觀者”,就是佛叫你怎麼觀你就怎麼觀,不要有自己另外的想法,自己的想法叫邪觀。這麼刹那一觀,你到他方世界無有障礙,現世中可以除去八十億劫生死之罪,這是不可思議的。你們念佛念了這麼長時間,事實上這樣的作觀應該很好觀的。今天我稍微觀了一下就成就了,馬上可以得到利益。如果從來沒有觀過的人,平時沒有修行,當然不感興趣。乃至于排斥,認爲佛叫我們老實念阿彌陀佛,何必此觀,認爲念阿彌陀佛就可以了。那你爲什麼還不清淨呢?還有那麼多的煩惱呢?這是淨業障分,這樣的觀,你隨意自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剛才一觀馬上就觀到了,馬上就有這種境相顯現。走路的時候很自在的,當時我就決定肯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爲什麼呢?隨意觀就能成就啊。
第一觀、第二觀最好是先坐著觀,觀了以後再經行。你們在家裏沒有事幹觀一觀,一定要用心觀,不要用意觀,心觀你會得大自在,得大安心,真的會得到一種叁昧,得到一種定。前面講了叁福正因,所以不會走火入魔。爲什麼前面講叁福呢?要我們孝敬父母、尊重師長,就是叫你不要恭高我慢,避免進入魔道。如果前面沒有叁福,你這樣觀,觀到後面恭高我慢就生起來了。有叁福在護持著你,作觀的時候容易成就。如果離開了叁福,這樣觀會進入到個人的境界之中。如果你一直這樣的觀,吃飯、穿衣、走路都這樣的觀,有不可思議的受用。
第四觀:寶樹觀(樹想)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地想成已,次觀寶樹。觀寶樹者,一一觀之,作七重行樹想。一一樹,高八千由旬。其諸寶樹,七寶華葉,無不具足。一一華葉,作異寶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紅色光。瑪瑙色中,出砗磲光。砗磲色中,出綠真珠光。珊瑚、琥珀、一切衆寶,以爲映飾。”第四觀叫樹觀,觀察樹。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地想成已,次觀寶樹。西方極樂世界有寶樹。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就是那個行樹。七重行樹就是化身,有無量的變化。我過去也觀過樹。平時打坐的時候心不清淨,可以觀一顆菩提樹。放一棵樹在前面,觀察樹,樹葉、樹枝、樹幹,觀得很清晰,你就生定。我們過去也觀過。剛開始觀的時候,樹映在自己的眼前。人定到一定時候,清淨業現前,所有的東西都是非常清淨的
人的業障、煩惱是一面,這是外面的一面,但還有另一面,本體是清淨的。山河大地虛空,本體是清淨的。爲什麼我們看到外面不清淨?是因爲有煩惱。怎樣觀察清淨跟煩惱的區別?我過去有一次打坐的時候,人定到一定的時候,煩惱息住了,心凝固以後,清淨業現前,外面所有的東西變成非常清淨的體,所有的東西映到你心裏面都是非常清淨的。我們用耳朵聽聲音就是煩惱的,用心來聽聲音絕對是清淨的。用耳朵聽聲音,耳朵是分別體。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分別體。如果用真心來聽聲音,那就不可思議了。怎樣把耳朵去掉來聽聲音呢?首先要靜心。先用眼睛見一個色,眼睛是最方便的。你坐著先看一棵樹,不斷的靜心,自己空掉了,非常清淨。我過去是讓自己在意識中,像打開一本書一樣,一片非常清澈的世界出來,就看見了雨後天晴的世界。大家畫畫就可以畫得出來,先是模模糊糊的畫,然後像桃花源一樣,透過去,非常清晰的樹和房子,像鏡子一樣照著,有這種感覺。打坐的時候,感覺到裏面有一片鏡光,這個鏡光是你觀照出來的,其實跟外面的清淨是相應的。把你的煩惱跟外面的清淨分開來,用意識把它分開,然後進入到清淨體裏面去,煩惱體沒有了,這個世界非常的清淨。然後慢慢的清淨到一棵樹上去,慢慢的壓縮,到後面樹枝、樹葉、樹幹很清晰的映在你的面前。觀察樹上的枝、樹葉上的紋路,觀察得很清晰。不斷觀察以後,可以産生一種強烈的定力。如果你平時不觀察,就是昏昏沈沈的。人爲什麼老是睡覺,平時沒有定力觀察。如果常常有定力觀察,只要閉著眼睛馬上進入清淨體裏面去了,就不會昏沈的,你就可以進入禅定。大聲念佛念得昏昏沈沈的,大聲念佛就不一定完全是好事。邊打妄想邊念佛,沒有多大的用,一定會昏沈。如果你定下來用心來念佛,徹底的靜下來,進入到一種觀照裏面去,進入到一種淨定裏面去,馬上看到清淨相。這時念和不念已經沒有障礙了,這個時候馬上就入定,然後念佛真的很自在。
爲什麼念佛昏沈很重?因爲你在打妄想,你在塵裏面念阿彌陀佛,所以念佛就像塵一樣,你就會有煩惱,就有睡眠的顯現。如果靜到一定的時候,你超越了自己的身體,就是一個阿彌陀佛在念了。達到一定時候,禅定功夫生出來了,你念佛絕對不會倒下來。像虛雲老和尚,坐在那裏頭不低人不倒,就是功夫。一定要達到一種觀照。平時觀照習慣了,你念阿彌陀佛就很快能趣入。如果沒有觀照的習慣,就容易進入昏沈的狀態。觀察樹也是這樣。這裏觀察樹不只是觀察一棵樹,要觀察七行,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樹由七寶聚成,金銀琉璃玻璃砗璖赤珠瑪瑙。或者樹幹是金子的……你稍微觀一下就可以了,不需要那麼詳細。這麼講,你清楚了就可以了,知道怎麼觀,然後慢慢的觀。
前面叁觀你已經清淨了,後面觀就很容易。如果前面從來沒有觀過的人,觀後面就難一點,因爲你心沒有清淨。如果真正靜下來,到了一定時候,太陽、琉璃、大地觀出來以後,一坐下來就能安靜下來,你就發現這個世界空蕩蕩的,然後一排一排的樹刹那時間就出來了,一個念頭就出來了。一排、兩排、叁排……七排,五百排都可以。我過去念佛就這樣的念過,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一個、兩個……十個擺一排,再十個擺一排,再十個再擺一排。然後把阿彌陀佛就像電腦一樣拉在一邊,貼在牆上。再念十個再貼在牆上,再念十個再貼在牆上……東南西北到處貼阿彌陀佛。周圍都是南無阿彌陀佛,密密麻麻的。然後你心中就是一個南無阿彌陀佛,這也是一種觀照。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佛珠,你把手上的念佛珠變成你觀想的念佛珠。念一聲阿彌陀佛,這個佛珠過來一個,你看到自己的手在拔。南無阿彌陀佛,一顆珠,南無阿彌陀佛,兩顆珠,南無阿彌陀佛,叁顆珠……不斷的觀察,珠子一顆接一顆,這叫追頂念佛。如果中間打妄想就斷了。斷了就重來。或者一百零八顆,或者十八粒,最好大一點十八粒珠子。不要管什麼頭啊尾啊,不要想,就是一顆接一顆的念阿彌陀佛,多少圈不管它。不斷的念南無阿彌陀佛,一顆珠,兩顆珠,一直轉,一直轉,自己的定就生出來了,很快就入定。定力起什麼作用?主要是消業,讓你的業清淨下來。在家裏可以坐坐,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佛珠,也是叫一行兩行。經上講一行兩行,是教你在無量的變化中有次第、不間斷故、中間不缺少故。如果你每一行每一行整整齊齊,證明你的心在變化中無有障礙。我們晚上做夢就不是這樣的,做夢從這個地方可以跳到那個地方,剛剛在北京一下子又跑到南昌,做夢就是顛倒。如果你從北京上飛機飛到南昌,從南昌到九江,過程自己想得清清楚楚,那也可以啊。你這樣觀察,觀察得清清楚楚的,中間沒有斷截,就證明你的意念中間不會有跳躍。跳躍的原因是因爲心有散亂。如果沒有散亂就不會跳躍。有人用催眠術回憶自己的過去世,就是上一輩子是什麼。他不斷的從自己現在開始想,想我現在出家,我做無量壽寺,什麼時候做無量壽寺?一直回想,前面在東林寺,又想沒有出家之前,小的時候媽媽怎麼帶我,一直往回想,一直往回想……想到我母親沒生我的時候……。不斷的這樣想,有一天猛然就看到了前世。前世都是你的記憶力,昨天、前天……就追到上一輩子了。但是果報上不一樣,果報上可以追到前世,你現量上觀察不到,但是它會映現出來。如果不斷的觀想,就像先觀察南昌,然後觀察九江,然後觀察沙河,然後觀察無量壽寺,然後觀察到自己身邊來,你的心就收回來了。如果心收不回來怎麼辦?心非常散亂怎麼辦?我就觀察南昌,南昌是個大妄想。南昌想完了以後,想到九江,要近一點,還是這麼大的妄想。再想九江的某一個地方、某一個居士,你都可以胡思亂想。想完了,再控製一下,想沙河,就想沙河的某一個居士、某一件事情,把自己控製在沙河的範圍之內,不要出沙河。想了一段時間以後,再往近想無量壽寺,把自己的意識停留在無量壽寺,除了無量壽寺以外都不要想,就想寺裏面的事情,吃飯、穿衣、睡覺、打板、上殿……想完以後,寺廟還是大了,還是有妄想,再集中一點,只想念佛堂的事情,念佛堂外面不要想,慢慢的心就收回來了。想到最後面,當下在念佛,一直想自己,自己身邊的事,那你的妄想就少了。降伏妄想有多種多樣的方法,都可以的,目的是不斷的把你的心收回來。觀樹也一樣,有次第,不要亂想,主要是收我們的心。這個很重要,當下這一念是最重要的。
阿彌陀佛!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3-1》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