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3-1▪P4

  ..续本文上一页子做的柱子,并且看到底下是宫殿。我刚才就一直这样观察,观察这个大地是琉璃,杂宝聚成。金柱子是什么样子的?有八个角,叫金幢(音:chuang,床)。东林寺有个金幢,在大雄宝殿后面。“一一方面,百宝所成。一一宝珠,有千光明。一一光明,八万四千色,映琉璃地,如亿千日,不可具见。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以七宝界,分齐分明。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百宝,很多宝,可以说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璖赤珠玛瑙,种种宝。你们女人想应该很好想的。那个花摆得很漂亮啊,各色分明清清楚楚。你在心中暗自去排列它,上面有很多珠宝,横的竖的,珠宝还可以放光,琉璃砗璖互相映彻,放五百色光,其光如华。你坐在那个地方,感觉到自己在大地上面,底下尽虚空遍法界。把无量寿寺的大雄宝殿也映到上面去,底下全是琉璃。完全可以观到的。其实在经典上面讲,大地是释迦牟尼佛功德所成就,在众生心中,我是这种心就映这种相。阿弥陀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映十方众生所有的心,是男身映男相,是女相映女相,山河大地相,琉璃相,都是阿弥陀佛功德所成就。你现在看到的大地难道不是功德所成就吗?既然是阿弥陀佛功德,他就是琉璃色,就是琉璃地,所以你现在看到的地是功德之地。但是我们在功德地上面却不认识,因为心花不开啊。心开了,就是当下;心不开,就在遥远的地方。心开的人,走在外面都是在阿弥陀佛的黄金地上走。这样你走的时候,就发现你变了。你走在琉璃上面,身体是琉璃身,自己跟外面的琉璃是一体的。因为你是四大组成,你是琉璃了。过去是土,现在变成琉璃了。不要想我这个身体是污垢,直接想琉璃身。“其光如华,又似星月,悬处虚空,成光明台。楼阁千万,百宝合成。于台两边,各有百亿华幢、无量乐器,以为庄严。”我们的水不是一滴一滴的往下滴吗?极乐世界的水就是宝组成的,它是琉璃、砗璖、赤珠、玛瑙,就像水一样往下垂掉。七宝在空中现出种种妙花,就像星星一样悬在空中,成光明台。“楼阁千万,百宝合成。”在琉璃地上面有一个大台子很高很高,上面的楼阁也是百宝合成的。台的两边有百亿华幢,也是八个角的,同样百宝聚成。台的周围竖着无量的乐器,以为庄严。“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是为水想,名第二观。”微风吹动,种种音乐从空中飘出来,非常好听,就像我们念佛、念法、念僧的声音,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我们从里面听出苦、空、无常、无我、寂灭。苦对乐,无常对常。无我就是寂灭的意思,没有我,诸法本来寂灭故。无常,诸法变化故。苦空,对彼世界就是乐故,苦的体是空性的,叫苦空。如果识苦空无常无我(寂灭),你都已经不可思议了,因为苦空无常无我(寂灭),才发出这种音声,把苦空无常无我(寂灭)作为法的庄严。是为水想,名第二观。

  第三观:地想----观想三昧

  “此想成时,一一观之,极令了了。闭目开目,不令散失。唯除食时,恒忆此事。如此想者,名为粗见极乐国地。若得三昧,见彼国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说。是为地想,名第三观。”到了这个时候,你虽然没有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已经粗见西方极乐世界了。若得三昧,这个三昧叫观想三昧,不是念佛三昧,是观想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观想可以生定,三昧是正受之意。因为你观想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是你自己的心想所成就的。是为地想,名第三观。

  “佛告阿难:汝持佛语,为未来世一切大众,欲脱苦者,说是观地法。若观是地者,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舍身他世,必生净国,心得无疑。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这样的观就是正观,除佛之想外,不要有你自己的想。听佛的话,如法修行,不要自己搞出一套名堂来。“作是观者”,就是佛叫你怎么观你就怎么观,不要有自己另外的想法,自己的想法叫邪观。这么刹那一观,你到他方世界无有障碍,现世中可以除去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这是不可思议的。你们念佛念了这么长时间,事实上这样的作观应该很好观的。今天我稍微观了一下就成就了,马上可以得到利益。如果从来没有观过的人,平时没有修行,当然不感兴趣。乃至于排斥,认为佛叫我们老实念阿弥陀佛,何必此观,认为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那你为什么还不清净呢?还有那么多的烦恼呢?这是净业障分,这样的观,你随意自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刚才一观马上就观到了,马上就有这种境相显现。走路的时候很自在的,当时我就决定肯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呢?随意观就能成就啊。

  第一观、第二观最好是先坐着观,观了以后再经行。你们在家里没有事干观一观,一定要用心观,不要用意观,心观你会得大自在,得大安心,真的会得到一种三昧,得到一种定。前面讲了三福正因,所以不会走火入魔。为什么前面讲三福呢?要我们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就是叫你不要恭高我慢,避免进入魔道。如果前面没有三福,你这样观,观到后面恭高我慢就生起来了。有三福在护持着你,作观的时候容易成就。如果离开了三福,这样观会进入到个人的境界之中。如果你一直这样的观,吃饭、穿衣、走路都这样的观,有不可思议的受用。

  第四观:宝树观(树想)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地想成已,次观宝树。观宝树者,一一观之,作七重行树想。一一树,高八千由旬。其诸宝树,七宝华叶,无不具足。一一华叶,作异宝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红色光。玛瑙色中,出砗磲光。砗磲色中,出绿真珠光。珊瑚、琥珀、一切众宝,以为映饰。”第四观叫树观,观察树。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地想成已,次观宝树。西方极乐世界有宝树。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就是那个行树。七重行树就是化身,有无量的变化。我过去也观过树。平时打坐的时候心不清净,可以观一颗菩提树。放一棵树在前面,观察树,树叶、树枝、树干,观得很清晰,你就生定。我们过去也观过。刚开始观的时候,树映在自己的眼前。人定到一定时候,清净业现前,所有的东西都是非常清净的

  人的业障、烦恼是一面,这是外面的一面,但还有另一面,本体是清净的。山河大地虚空,本体是清净的。为什么我们看到外面不清净?是因为有烦恼。怎样观察清净跟烦恼的区别?我过去有一次打坐的时候,人定到一定的时候,烦恼息住了,心凝固以后,清净业现前,外面所有的东西变成非常清净的体,所有的东西映到你心里面都是非常清净的。我们用耳朵听声音就是烦恼的,用心来听声音绝对是清净的。用耳朵听声音,耳朵是分别体。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分别体。如果用真心来听声音,那就不可思议了。怎样把耳朵去掉来听声音呢?首先要静心。先用眼睛见一个色,眼睛是最方便的。你坐着先看一棵树,不断的静心,自己空掉了,非常清净。我过去是让自己在意识中,像打开一本书一样,一片非常清澈的世界出来,就看见了雨后天晴的世界。大家画画就可以画得出来,先是模模糊糊的画,然后像桃花源一样,透过去,非常清晰的树和房子,像镜子一样照着,有这种感觉。打坐的时候,感觉到里面有一片镜光,这个镜光是你观照出来的,其实跟外面的清净是相应的。把你的烦恼跟外面的清净分开来,用意识把它分开,然后进入到清净体里面去,烦恼体没有了,这个世界非常的清净。然后慢慢的清净到一棵树上去,慢慢的压缩,到后面树枝、树叶、树干很清晰的映在你的面前。观察树上的枝、树叶上的纹路,观察得很清晰。不断观察以后,可以产生一种强烈的定力。如果你平时不观察,就是昏昏沉沉的。人为什么老是睡觉,平时没有定力观察。如果常常有定力观察,只要闭着眼睛马上进入清净体里面去了,就不会昏沉的,你就可以进入禅定。大声念佛念得昏昏沉沉的,大声念佛就不一定完全是好事。边打妄想边念佛,没有多大的用,一定会昏沉。如果你定下来用心来念佛,彻底的静下来,进入到一种观照里面去,进入到一种净定里面去,马上看到清净相。这时念和不念已经没有障碍了,这个时候马上就入定,然后念佛真的很自在。

  为什么念佛昏沉很重?因为你在打妄想,你在尘里面念阿弥陀佛,所以念佛就像尘一样,你就会有烦恼,就有睡眠的显现。如果静到一定的时候,你超越了自己的身体,就是一个阿弥陀佛在念了。达到一定时候,禅定功夫生出来了,你念佛绝对不会倒下来。像虚云老和尚,坐在那里头不低人不倒,就是功夫。一定要达到一种观照。平时观照习惯了,你念阿弥陀佛就很快能趣入。如果没有观照的习惯,就容易进入昏沉的状态。观察树也是这样。这里观察树不只是观察一棵树,要观察七行,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树由七宝聚成,金银琉璃玻璃砗璖赤珠玛瑙。或者树干是金子的……你稍微观一下就可以了,不需要那么详细。这么讲,你清楚了就可以了,知道怎么观,然后慢慢的观。

  前面三观你已经清净了,后面观就很容易。如果前面从来没有观过的人,观后面就难一点,因为你心没有清净。如果真正静下来,到了一定时候,太阳、琉璃、大地观出来以后,一坐下来就能安静下来,你就发现这个世界空荡荡的,然后一排一排的树刹那时间就出来了,一个念头就出来了。一排、两排、三排……七排,五百排都可以。我过去念佛就这样的念过,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一个、两个……十个摆一排,再十个摆一排,再十个再摆一排。然后把阿弥陀佛就像电脑一样拉在一边,贴在墙上。再念十个再贴在墙上,再念十个再贴在墙上……东南西北到处贴阿弥陀佛。周围都是南无阿弥陀佛,密密麻麻的。然后你心中就是一个南无阿弥陀佛,这也是一种观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佛珠,你把手上的念佛珠变成你观想的念佛珠。念一声阿弥陀佛,这个佛珠过来一个,你看到自己的手在拔。南无阿弥陀佛,一颗珠,南无阿弥陀佛,两颗珠,南无阿弥陀佛,三颗珠……不断的观察,珠子一颗接一颗,这叫追顶念佛。如果中间打妄想就断了。断了就重来。或者一百零八颗,或者十八粒,最好大一点十八粒珠子。不要管什么头啊尾啊,不要想,就是一颗接一颗的念阿弥陀佛,多少圈不管它。不断的念南无阿弥陀佛,一颗珠,两颗珠,一直转,一直转,自己的定就生出来了,很快就入定。定力起什么作用?主要是消业,让你的业清净下来。在家里可以坐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佛珠,也是叫一行两行。经上讲一行两行,是教你在无量的变化中有次第、不间断故、中间不缺少故。如果你每一行每一行整整齐齐,证明你的心在变化中无有障碍。我们晚上做梦就不是这样的,做梦从这个地方可以跳到那个地方,刚刚在北京一下子又跑到南昌,做梦就是颠倒。如果你从北京上飞机飞到南昌,从南昌到九江,过程自己想得清清楚楚,那也可以啊。你这样观察,观察得清清楚楚的,中间没有断截,就证明你的意念中间不会有跳跃。跳跃的原因是因为心有散乱。如果没有散乱就不会跳跃。有人用催眠术回忆自己的过去世,就是上一辈子是什么。他不断的从自己现在开始想,想我现在出家,我做无量寿寺,什么时候做无量寿寺?一直回想,前面在东林寺,又想没有出家之前,小的时候妈妈怎么带我,一直往回想,一直往回想……想到我母亲没生我的时候……。不断的这样想,有一天猛然就看到了前世。前世都是你的记忆力,昨天、前天……就追到上一辈子了。但是果报上不一样,果报上可以追到前世,你现量上观察不到,但是它会映现出来。如果不断的观想,就像先观察南昌,然后观察九江,然后观察沙河,然后观察无量寿寺,然后观察到自己身边来,你的心就收回来了。如果心收不回来怎么办?心非常散乱怎么办?我就观察南昌,南昌是个大妄想。南昌想完了以后,想到九江,要近一点,还是这么大的妄想。再想九江的某一个地方、某一个居士,你都可以胡思乱想。想完了,再控制一下,想沙河,就想沙河的某一个居士、某一件事情,把自己控制在沙河的范围之内,不要出沙河。想了一段时间以后,再往近想无量寿寺,把自己的意识停留在无量寿寺,除了无量寿寺以外都不要想,就想寺里面的事情,吃饭、穿衣、睡觉、打板、上殿……想完以后,寺庙还是大了,还是有妄想,再集中一点,只想念佛堂的事情,念佛堂外面不要想,慢慢的心就收回来了。想到最后面,当下在念佛,一直想自己,自己身边的事,那你的妄想就少了。降伏妄想有多种多样的方法,都可以的,目的是不断的把你的心收回来。观树也一样,有次第,不要乱想,主要是收我们的心。这个很重要,当下这一念是最重要的。

  阿弥陀佛!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3-1》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