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欲生彼國者,當修叁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叁皈,具足衆戒,不犯威儀;叁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叁事,名爲淨業。佛告韋提希:汝今知否?此叁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叁世諸佛,淨業正因。”“我今爲汝廣說衆譬”,我跟你用比喻的說法,“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世界。欲生彼國者,當修叁福”。這個很重要的,修任何法,必須要有前提,如果前提不具足,修一切法皆是外道!現在很多人,還沒具足修行的前提,就開始要修法,這是有問題的。從始至終淨土法門都是以善往生,不是以惡往生。以善往生,首先講叁福。後面講下品往生者,此人被苦所逼,不能念佛,有善知識跟他講佛名或者大乘經典,教彼插手稱名:南無阿彌陀佛。因爲沒有機會再造惡業了,插手念南無阿彌陀佛,此人命終即生西方極樂世界,但十二大劫花不開。哪怕是下品下生,也是以善業往生,就是以你稱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臨命終時一善念往生的,絕對不是以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小乘都可以往生,唯不攝惡故,因爲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惡,沒有叁惡道。極樂世界有天有人,就是沒有叁惡道,沒有講叁惡道可以往生,沒有這樣的說法。以善往生,一定要以善。印光大師講持戒、念佛,不可以惡心,比如說我有罪啊,以惡來往生,這種觀點從頭到尾都沒有。你以爲殺生可以往生?哪有這樣的說法!你現前的那一善念是往生體,突出的是那一善念,不是突出惡念。如果突出惡念,那完全是錯誤的!很多人講淨土法門,認爲我是惡人往生,突出這個惡念,這完全是錯誤的。
“當修叁福”,爲什麼這樣講?不管你修任何法門,禅宗、密宗、淨土宗,乃至于修般舟叁昧、修心中心法,都以善來安住。爲什麼要以善法?因爲我們不能帶貪嗔癡叁毒。不管修任何法,比如修般舟叁昧,如果前面不具足衆戒、持戒不犯、依善知識、事師如佛,不能行。並且前面還有一段叁字經,講得明明了了,清清楚楚。如果沒有具足前面的條件,你不可以行。佛經裏講,不具足衆戒者,或者說不具備善法者,或者不具備般若智慧者,而修一切法,就像沒有頭而行持一樣,都是外道,只能堅固你的惡業。比例來講,如果你非常喜歡打麻將,這邊在拼命念佛,那邊如果不了知麻將的惡,不知道麻將的空性,不生起對麻將的厭倦心,那你怎麼修行都沒有用。爲什麼呢?你一出了那個圈子,馬上就想打麻將,你對麻將生愛故,貪心未除故。只能更加堅固你的惡業。修行的力量越大的時候,你就覺得你有很大的功德了,到後來沒有人勸你,也勸不了你了,爲什麼呢?貪心入心故。瓶子裏有砒霜,你把所有的佳肴都放進去,吃下去照樣把你毒死。所以一個人修行沒有前提不行的。爲什麼出家人到寺廟裏要先幹叁年苦活?勞動,挑大糞,就是要降伏這個狂心,貪嗔癡的心,世俗的心。很多人修行修了一輩子,俗氣不改,一看就像個俗人不像修行人。真正的修行人,首先教他持戒、修威德,不要攀援、不要執著、放下世間的東西,把他的四大威儀、種種細行修完以後,才教他法。法有了以後,再加上與他平時的生活相應,一點事都沒有。如果貪嗔癡一點未除就教他修法,成就了以後,他借用這個體來做貪嗔癡的事,就像給了他一把刀,會殺很多人,很可怕的。很多人修行,很多女衆,從來不教她次第和種種方便,不教她消除過失,直接教她修法,到最後怪怪的,借用這個怪怪的法,來滿足她貪嗔癡的心。她本身就有貪心,修法跟她的貪心一相應,那就完蛋了,變成一個大魔頭了,誰都改變不了她。她有堅固的法、有堅固的世俗習氣,你要破她的法就像破她的命一樣,這樣的人不可救了。所以必須要有加行,必須要有次第。
這個叁福是不可思議善法,其實我不需要詳細的講,但是我把經的本意說出來。叁種福有次第,一個講衆生本有的自性,第二個講開顯的相,第叁個講入菩提之心。“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孝敬父母是爲自性佛,奉事師長是爲自性法,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爲自性僧,行爲叫自性僧。在沒有皈依叁寶之前,要開顯我們的自性,孝敬父母就是你的自性佛。我們孝敬父母就是自性佛已經含在那裏,你不知道而已。只要在家裏孝敬父母,此人已經有了佛心,沒有顯而已。想到西方極樂世界,首先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孝名爲戒,孝就是戒,戒就是孝。孝的含義非常廣大。在家孝順父母,在世間要感受天地,在佛教要感受佛陀。佛陀就是我們的生命,就是我們的戒體,就是我們的法性,他遍一切處。要見一切衆生都是你的父母,在境上看天地就是你的父母,在家裏面看到你的父母就是你的父母,所以叫叁重父母。叁重之孝,小孝也好,大孝也好,都是一,只是心悟的大和小。悟到大,那一切衆生都是你的父母。如果悟到了功德,天地是你的父母。如果你悟到小,在家裏面,你的父母就是你的父母。這只是心量大和小的問題,而孝是一。你的孝和佛的孝有沒有差別?沒有!佛陀遍法界故,菩薩功德故,衆生就是分別故。衆生在分別裏面孝,菩薩在功德裏面孝,佛在法界裏面孝。如果你心量大了,就像我們出家會于佛故;像你們這些菩薩,會于功德故;世間的凡夫,在家裏孝。他沒有悟,但是已經抓在手上。勸人行孝者,了知與理不二故,此是自性佛。所以我們應當勸一切人行孝。不孝者就是不恭敬佛;不孝者就是殺我父母。所以不孝有大惡在,直接破佛身故。修一切法應當孝字當頭,一定要孝順。應該知道。你們是菩薩,上會于佛,知法界故,下會于衆生,了知孝故。知道衆生行孝,就是你的體,十方諸佛就是你的體,十方諸佛遍法界是你的體。上供諸佛,下化衆生,衆生的孝跟諸佛的孝不二故。佛就在衆生心處,心就在佛處。所以勸衆生孝就是請佛住世;見衆生孝而生歡喜就是贊美諸佛,稱贊如來;贊美于孝就是供養于如來。一個孝道就是普賢十大願王,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叁者廣修供養;四者忏悔業障……忏悔業障就是忏悔自己如何不孝,上對不起佛,中對不起衆生,下對不起自己的父母啊。這種忏悔是究竟的忏悔,從這裏就可以看出自己不孝。五者隨喜功德。當然要隨喜功德了,別人在孝敬父母,你不隨喜功德不是不隨順佛嗎?你了知佛心,別人在孝敬父母的時候,你去贊美就是贊美于佛,在你心裏不是他在孝,他孝的這個體跟佛是無二的,當然要隨喜功德了,你隨喜他就是隨喜于佛。六者請轉*輪,勸人行孝就是請轉*輪。七者請佛住世,行孝者就是佛住世,不管大孝小孝,或隱或顯,或見或不見,你看到的是佛。行孝道就是佛,所以勸人行孝就是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自利利他,念念圓滿,此孝即佛,無二故,形上雖有差別,我是凡夫,在家裏孝順父母,在衆生面前敬天敬地、修諸功德,但是對上來講遍法界故,跟諸佛心相應故,中間跟功德心相應故,對下跟父母心相應故。差別中圓滿故,自利利他圓滿。如果你行孝道,就可以獲得圓滿體。就是一個孝道,上會諸佛,下會衆生,何等之重要!所以,孝就是皈依佛。不孝者已經失去佛性,離開一切功德了。所以我們作爲菩薩,應該叁心具足,下至衆生,中間功德,上會于佛,上供下化,這個體與你相應,這是孝道。回去思維一下,你有沒有孝道?不管你用什麼樣的方法,乃至于貼牌位,也是一份孝。並不在于這張紙有什麼用,而是你的孝心很重要,會于佛心故。所以我們要見相識體,做一件事情,這件事情是次要的,明了此體很重要。所以孝道非常重要,孝道就是皈依佛。
第二,奉事師長爲自性法。我們要奉事師長,供養師長。師長爲法,叫皈依法,法就是善知識。你無量的善根從善知識而生。你的孝道來自于何方?法最重要。法,上令你孝道,下令你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所以這個法上通下達。就像我現在跟你講法,如果我不跟你講,你能知道嗎?你知道你的孝道上會于諸佛,下會于衆生,中間會于功德嗎?你不知道啊,是不是?所以師父很重要。爲什麼無量劫來你不孝順呢?爲什麼無量劫來你還在這個地方不成佛呢?不敬事師長故,過去誹謗善知識,誹謗師父故。今天聽到就應該知道了,要奉事師長。如果誹謗師長,誹謗法,你對孝也不會真切,你聽我的話也不會真切。所以要隨順,得到這個法要孝順。我們要勸人敬事師長,因爲敬事師長獲得大法故。此人在此世界對師長恭敬,將來會得不可思議之殊勝法。就像你今天聽我講法,如果你過去沒有敬事過師長,我講法你如聾如啞,你聽不進去,聽不懂,乃至于聽法的時候耳朵裏面發鳴。耳朵發鳴就是有東西在障礙你,過去不敬師長的這種業在障礙著你,你就聽不到。甚至頭發暈全身冒汗,就是聽不進去,這就是過去的業力,無量劫來誹謗善知識所感召。這個很可怕的。就像聾盲喑啞、佛前佛後難。佛陀出世你不在世,佛陀去世你來了,總也遇不到佛,遇到的都是煩惱。今天好不容易才遇到貧僧,常福。所以不敬師長過失很大的。
我們要在叁寶面前不斷的祈禱,在佛面前發發願,希望師父健康,希望師父平安。你的祈禱是你的事,實在我是很平安的,但也代表著你對師父的一種恭敬。有人常常拜我,當然我的福報很弱,你們拜我也會折福啊,但是如果你覺得敬事師長能使你無量劫來不離善知識,我折福也願意。你年紀都這麼大,我還接受你的拜,我內心有愧啊,但是爲了你們除去恭高我慢來敬善知識,那我必須要接受。所以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我和尚坐在這個地方,你不要以爲我沒有謙虛心,我不好說出來,不能講,把謙虛放在肚子裏面。虛雲老和尚那時,人家說他不剃頭發,他說,有苦難言啊!我的忏悔和恭敬心誰又看得見?!你們看見出家人昂著頭拿著錫杖在外面走路,你以爲他沒…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2-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